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黑龙江省属于高寒地区,与其他省份相比热量不足,尤其北部地区,早春气温低,春季地温回升慢,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十分缓慢,易产生粉籽儿、出苗不齐、除草剂药害、病虫害以及缺素症等现象,限制了玉米的出苗和前期生长。针对这些限制玉米幼苗生长的因素,提出了黑龙江高寒地区玉米栽培抗低温、促生长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公司地处西南高寒缺水地区的盐源县境内,该地海拔2400米,年均温12.3℃,年降雨量800毫米,且集中于6-9月。因春季和初夏气温低,干旱,导致水稻产量低,1995-2000年水稻平均产量仅为180公斤/亩(1亩=1/15公顷,下同),经济效益差。为了克服地温低和干旱等不利于水稻生长的因素,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2001-2003年进行了水稻地膜栽培技术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正>春季是栽植果树的主要季节,但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地温回升慢,再加上春季多风,树体水分蒸发多,造成栽植果树成活率较低。根据多种参考资料和多年实践经验,现将提高春季果树栽植成活率的几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选用优质壮苗根据不同栽植要求,选用不同树种、品种的优质壮苗。优质壮苗要求根系发达,主根短而粗,侧  相似文献   

4.
2019年旅顺口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偏高,春、夏、秋、冬四季均偏高,春季偏高尤为明显。全区年平均气温12.3℃,比常年偏高1.3℃。全区年降水量553.5毫米,常年561.6毫米,比常年低8.1毫米。春季降水总体偏少,出现阶段性干旱。全区年日照时数2529.5小时,与常年同期偏多37.2小时。春季日照偏少。2019年旅顺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尤其是春季偏少明显,出现阶段性干旱;日照时数基本持平。其中极端性天气较强对城市和农业作物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于气温变化特征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关于地温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研究还较少.以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广西桂林气象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61-2010年桂林气温和0-80 cm各层地温的年代和季节变化趋势、地气温差变化、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以及气温和地温关系.结果表明:气温与各层地温有很好的相关性.各年、季平均气温和各层平均地温大部分呈显著的升高趋势,但气温和地温的增温速率不一致,即升温存在非对称性;年均气温低于各层地温1.3-2.1℃,气温的增温速率和增温幅度分别为0.184℃/10 a和0.8℃,高于除0 cm外其它各层地温的变化;气温、5-40 cm地温在冬季的增温最多,0 em和80cm地温分别在秋季和夏季的增温最多;春、夏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呈减小趋势,春季气温小于0-15 em而大于20-80 cm地温,夏季气温小于0-40 cm而大于80 em地温;秋、冬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呈增加趋势,秋、冬季气温小于各层地温;气候变暖背景下,年平均、四季气温比除0 em外其它各层地温的响应更快.近50年来,各层地温和气温的温差减小了0.1-0.4℃(0 em地温和气温温差除外),这主要是因为气温的增加幅度要大于地温,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气温差的减小幅度加大.桂林年均地温和四季气温、地温大多无气候突变现象,仅有年均气温和夏季80 em地温分别在1997和1977年出现气候突变.春季气温和5-80 cm各层地温的异常偏低年较一致;秋季气温和40、80 cm地温的异常偏低年相同;夏、冬季气温和地温的异常年份对应性较差;而年均气温和各层地温的异常偏高年较一致.  相似文献   

6.
孙影 《现代农业》2010,(2):42-42
盘锦地区土壤盐分高、地下水位高、早春气温低、地温回升慢.在几十年的水稻生产实践中,人们不断改进育苗方式,育苗技术逐渐完善,培育出了理想的壮秧,为水稻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主要推广以下几种水稻旱育苗形式:  相似文献   

7.
毛艳 《现代农业》2008,(3):34-34
盘锦地区土壤盐分高、地下水位高、早春气温低、地温回升慢,在几十年的水稻生产实践中,人们不断改进育苗方式,育苗技术逐渐完善,培育出了理想的壮秧,为水稻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主要推广以下几种水稻旱育苗形式: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属于高寒地区,与其他省份相比热量不足,尤其北部地区,早春气温低,春季地温回升慢,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十分缓慢,易产生粉籽儿、出苗不齐、除草剂药害、病虫害以及缺素症等现象,限制了玉米的出苗和前期生长。针对这些限制玉米幼苗生长的因素,提出了黑龙江高寒地区玉米栽培抗低温、促生长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造林基本以春季为主,虽然近年来由于各地造林树种的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但在冬季干旱和严寒地区,仍然以春季造林为主。一、栽植时间初春土壤墒情相对较好,地温逐渐回升,栽植苗木先生根后发芽,栽植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0.
1技术功能及原理 1.1增温作用根据垄膜沟植技术在油菜生育期地温测量表明,该技术与油菜平播相比,日平均地温可提高0.8—5.7℃。特别在油菜生育期增温更为明显,幼苗期5cm可日平均增温5.7℃;初花期增温1.7℃左右;终花期增温0.2—0.6℃左右。这种增温作用正好弥补了高寒山区春季气温低,温度回升慢,  相似文献   

11.
<正>中期天气预报未来一周(11-17日),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基本与常年同期持平或偏高。15日之前,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3℃;之后,气温将回升到接近常年。西北地区东南部、东北部分地区有1-5毫米降水外,北方其他大部分地区基本无降水;江淮、江南、华南西部和北部、西南地区大部有5-15毫米降水,其中江南、华南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20-30毫米。11-13日,南方大部分地  相似文献   

12.
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万物复苏,气温、地温迅速回升,正是沼气池管理建设的关键时刻,加强沼气池春季启动管理,已成为提高产气率、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的关键。湖北省在全省展开农村沼气春季服务行动,将大大提升全省的沼气综合利用率,为进一步提高沼气后续服务水平提供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6—2017年晋城市辖区内5个气象站的气温和0~20 cm地温资料,采用累积距平、信躁比、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对地温和气温的年、季、月气候空间特征和突变及异常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季平均气温和地温均呈升高趋势,增幅为0.018~0.056℃/年,地温增幅小于气温,气温在冬季增幅最大,地温在春季增幅最大。气温与年平均地温呈显著正相关性,全年各层相关系数均≥0.89,其中0 cm气温与地温相关系数达到0.95,5 cm最小,为0.89,春季最大,冬季最小(10 cm土层除外)。年平均气温和5 cm平均地温在1994年发生了突变,其他各层地温在1998年发生了突变,气温较历年平均值偏低0.8℃,地温偏低0.4~0.5℃,属于冷期;突变后气温较历年平均值偏高0.5℃,地温偏高0.4~0.6℃,属于暖期。四季中,气温的异常年份与秋季地温关联性较高,与其他季节关联性较低。晋城市各层地温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东低西高。以上研究表明,地温和气温相关性极强,对当地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总耕地1.78万公顷,平均海拔2500米,年平均气温5.8,无霜期120天,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冬季寒冷,夏季极端高温30度~32度,春季气温回升慢,秋季气候凉爽,而且一年中雨季大多集中在秋季。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5~2017年辽西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春季(3~5月)逐日的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朝阳地区浅层地温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浅层地温随土壤深度增加与气温的差值逐渐降低,春季浅层地温平均排次叶柏寿11.7℃朝阳11.6℃喀左11.5℃凌源11.3℃北票10.5℃建平8.5℃,浅层地温呈缓慢长升趋势;5站地温稳定通过8℃日期接近,建平站晚于其它5站。分月逐日建立春季各站5 cm地温预报模型,通过检验可用于春季气象业务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6.
《河北农业》2005,(3):48-48
3月份有惊蛰,春分两个节气,气温和地温逐渐升高。月平均气温: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为-5.7~—3.9℃;张家口、承德坝下地区为-1.8-2.6℃,其他地区1.0~7.1℃;各地平均降水量在6.8~15.7毫米之间。  相似文献   

17.
团场地处塔尔巴哈台山南麓山前冲积平原,为前洪积扇地区土质。辖区内北高南低,坡降10~15‰。海拔624~1208米。年平均气温6.5℃,夏季炎热短促,多阵性天气,夏季日照时间长,极端最高气温41.3℃,无霜期128~150天。冬季严寒漫长,日照很短,极端最低气温-39.2℃。年降水量北部山区450毫米,平原300~350毫米。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风、蒸发量大,播种期稍纵即逝。秋季气温骤然而降,不期而至。土地面积28万亩,其中耕地14.5万亩(灌溉面积12万亩,旱地,半旱地2.5万亩),年正播面积12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甜菜、番茄、辣椒、打瓜等农作物。  相似文献   

18.
秋季植树因成活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但人们只重视秋季的栽植,而忽视了春季的养护,苗木成活率仍无法达到预期目标。1.浇水过晚或不足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早春浇水可以有效降低地温,延缓树木发芽,以免遭受晚霜和春寒的危害。如果浇水过晚,则起不到防寒、防冻  相似文献   

19.
播期温度条件是关系到播种时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地温与气温又有本质上的差别。采用2004—2013年3—5月辽西地区自动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要素的日值数据和人工气象站土壤水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辽西地区的地温预报模型,同时通过回代分析和预测分析,结果良好,初步形成了辽西地区地温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一、气候条件恶劣,造成西瓜生理障碍是毁园的首要因素。早春及冬季低温(平均低温2℃左右),春季气温虽回升较快,但气候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和日间温差变幅大,西瓜出苗后,由于地温低,根系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