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发挥水稻肥料施用的最大效益,对双甸水稻主推肥料配方进行校正试验,结果表明优化配方在田间实施中未施用有机肥,相对于足量施用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常规施肥处理来说,增产潜力没能发挥出来;在专家会商的区域性作物肥料主推配方中强调增施肥有机肥是获得作物增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最科学的配方技术.  相似文献   

2.
核桃专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核桃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核桃专用肥以复混肥搭配有机肥为主,肥料利用率较低,且会造成肥料浪费,增加施肥成本;本研究结合核桃需肥规律和核桃主产区土壤养分情况,针对核桃专用肥的施用现状在云南核桃主产区进行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应用研究,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施用量和提高核桃产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在肥料施用期间检测土壤微生物情况以及功能菌株的定殖情况,并对处理过的核桃植株进行农艺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16-6-8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油枯发酵)能促进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繁殖,抑制真菌的生长,对4株功能细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具有一定辅助作用;16-6-8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烟梗烟末发酵)对核桃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综合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施肥成本,发酵烟梗烟末形成的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成本较低,且核桃田间表现和产量更高,因此在核桃生产上推荐烟梗烟末发酵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农业信息系统在解决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复杂决策问题的不足,利用多Agent技术智能性、交互性、协作性的优点,应用基于UML的面向Agent的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Agent技术的作物生产管理协同决策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用于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作物信息共享、软件共享、协同工作和群决策支持;本文以玉米为实验对象,结合玉米生长模拟模型和玉米知识模型,实现预测功能和决策功能的有机耦合与集成。通过开发实践分析,多Agent作物协同决策模型及系统为解决农业系统复杂问题的决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了作物生长预测和栽培决策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采用肥力中等的红油土进行盆栽试验,对试制的含有N、P、K、Zn、Fe5种元素的四种草炭复混肥制品(酸化处理、加水处理、干混处理、肥料混合物)进行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草炭复混肥制品均明显的提高了小麦生物学产量,增加了根系干重;减少了土壤对Zn、Fe、P的固定作用,作物吸收养分量增多。在4种复混肥中酸化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加水处理次之。不同施肥方法对复混肥效果有一定影响,分层施用优于混施。  相似文献   

5.
制种玉米多功能复混肥适宜用量与肥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内,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制种玉米多功能复混肥的适宜用量及肥效,结果表明: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在增加,但增产量、边际产量、边际利润、肥料投资效率则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与制种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373.01+2.089x-0.00518x2。多功能复混肥适宜用量为80.02 kg,制种玉米的理论亩产量为573.28 kg,与田间试验处理5的结果基本吻合。在氮、磷纯养分投入量相等的条件下,不同种类肥料的肥效是:多功能复混肥尿素+磷二铵。  相似文献   

6.
酵素有机复混肥施入土壤后,在酵素强大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活力强劲的良I生微生物群落,加速有机物分解,构建新的土壤肥料库,具有改良土壤、沃土肥田、提高地温、肥效长的特点,同时,可提高作物抗冷害、抗病害和抗倒伏的能力,促进作物早熟、改善品质和增加产量等作用。为加快该技术的成果转化,进一步验证酵素有机复混肥的增产增收效果,特进行试验,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是指含有一定量有机肥料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肥效长,具有改良土壤作用,但不能满足高产作物的养分需要,而化学肥料肥效快,但又会因施用不当而引起土壤酸化、板结和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既有无机化肥肥效快的一面,又具备有机肥料改良土壤、肥效长的特点。在甘肃省近年来试用效果明显,深受农民欢迎,因而目前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展极为迅速,已有相当规模,是今后肥料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生产中,氮、磷、钾三元复混肥的使用已非常普遍,目前在复混肥中添加的钾素用氯化钾的肥料品种比较多,一是由于世界上氯化钾的产量远高于硫酸钾,二是氯化钾的价格比硫酸钾低的多,施肥时,这些氯离子就随肥料进入了土壤系统.但是,由于氯离子会对一些特定的作物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施用该类肥料时,应区别作物对待.而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肥料看,都只标明了氧化钾的含量,而没有注明是否含氯离子.国家新的化肥质量标准专门对氯在包装袋上的标识作了规定,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利益,也可能会故意不标或错标,来误导农民,或者硫酸钾和氯化钾混用作为钾源,故意给分析化验制造干扰.所以研究和解决复混肥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很有必要.在现有的各种分析书籍中,一般都对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测定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1],但仅限于单质的氯化钾或硫酸钾,而没有介绍同时存在其他离子时的测定方法,对于未知成份的复混肥中氯离子的测定方法更是没有提到.如果定量测定分析是可行的,则作定量测定的同时也作了定性鉴定,若定量测定方法有破绽,又没有成熟的定性方法,就有必要重新考虑定性方法.如何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高雪 《耕作与栽培》2000,(3):29-29,31
贵州复混肥的生产超步较晚,目前的销售量只占全省化肥销售总量的15%左右,且在执行标准、配方及销售使用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提出了加强肥料市场法制化管理、扶持“科、工、贸、农”结合的“龙头”企业,开发有机一无机复混肥系列和加强检释肥料研制与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专题图制作存在模型计算过程繁琐、数据处理量大、制图任务重等问题,为了提高制作效率和出图时效性,利用Python语言,结合ArcGIS、数据库,开发数据处理、专题图制作软件,搭建区域作物生产力自动化制图系统。系统通过实时采集气象数据,运行生产力模型,制成区域作物生产力专题图。对安徽省作物生产力制图的实例进行分析,系统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近,在调整地理底图和气象站点后,可直接应用于中国中东部作物产区,为区域粮食作物稳产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硫信息系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文WINDOWS98平台上,以MAPGIS为基础操作平台,利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和MAPGIS提供的控件和API函数结合Access数据库软件开发了中国农业硫信息系统。根据已有数据材料和生产实践需要,系统开发了五个应用模块,分为土壤硫状况、作物硫营养、硫肥效应、土壤硫平衡、更新与设置。该系统能为农业技术推广、化肥生产销售部门以及农业科研部门提供一个土壤硫、植物硫营养和硫肥有效使用等信息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2.
运用农业信息技术原理与方法,结合泰州市郊区实际,开发出了功能全面、内容丰富、现势性强、图形生产力高、界面友好、易于操作的基于Visual Basic 6.0和MapObjects 2.3的泰州市郊区土壤与作物施肥信息系统V1.0。该系统涵盖了数据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精确施肥决策、学习辅助等功能。经试用,系统的功能可用性、功能可靠性、易用性、可扩充性较强,用户满意度较高,可为该地推广应用土壤管理与水稻、小麦精确施肥技术提供辅助决策与智能学习优质平台。  相似文献   

13.
淮北砂姜黑土地力贡献与培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杨柳点长期定位培肥试验和相关小麦施肥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力贡献与小麦施肥产量、地力贡献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高产田块地力贡献在小麦施肥产量中占主要地位。砂姜黑土地力贡献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速效钾含量尚不是限制因子。长期连续施肥条件下,不同的土壤养分指标受有机无机配比的影响不同。有机质和氮素养分含量偏低的土壤,要通过增施有机肥加以培肥,磷素或钾素养分偏低的土壤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或化肥来培肥。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专用肥配方设计与效果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依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而推荐施肥的技术途径,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根据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磷钾肥恒量监控技术原理,设计安徽省玉米专用肥配方为17-13-15,于2011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安徽省玉米配方肥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施用配方肥(大配方处理)比农户习惯减小玉米第一节间长9.6%,降低穗位高8.1%,从而减小了玉米倒伏的风险;根据田块测土值推荐施肥(小调整处理)的平均产量是所有处理产量最高的,达到了8471 kg/hm2,大配方处理的平均产量(8244 kg/hm2),与小调整处理的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比农户习惯施肥的平均产量(7906 kg/hm2)提高338 kg/hm2。施用配方肥比农户习惯的氮肥偏生产力提高55%,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长期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闫童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15-20
为合理优化施肥结构,制定科学的作物肥料配方,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006—2013 年笔者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4 种土壤进行长期定位配方施肥,研究了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配方施肥处理作物平均产量明显高于习惯施肥。2013 年配方施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比2006 年增加,其中习惯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较配方施肥处理大,而配方施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较习惯施肥处理大;2006—2010 年配方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变化不明显,2010 年后土壤有效磷呈下降趋势;2006—2013 习惯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相对较稳定。配方施肥通过合理调整氮、磷、钾肥的比例和用量,大幅减少了肥料投入,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有效促进了土壤养分均衡。  相似文献   

16.
Sugarcane Response to DRIS-Based Fertilizer Supplements in Florid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il testing is the primary basis for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s in Florida sugarcane ( Saccharum spp.), but it has the limitations of generally being performed only before the plant cane crop and not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nitrogen or micronutrient availability. Leaf analysis is a useful diagnostic tool that can complement soil testing and may allow more cost-effective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for each crop. The 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d System (DR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leaf nutrient status in a study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ummer fertilizer supplement. There were 19, 24 and 26 paired commercial field comparisons in 2004/05, 2005/06 and 2006/07 respectively. Each field of each test pair received normally recommend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based on pre-plant soil tests, with one field of each pair receiving a June/July fertilizer supplement based on DRIS indices of leaf samples collected in April/May. There was no response in tonnes of sugarcane ha−1 or sugar tonne cane−1 to the fertilizer supplements for organic or mineral soils or for plant or first ratoon crops. A more cost-effective use of leaf analysis appears to be with the adjustment of the next amendment o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generally for next year's crop or at the next sugarcane planting, rather than adding an additional fertilizer supplement to the current crop.  相似文献   

17.
玉米-晚稻水旱轮作是近年长江中游发展的新型种植模式,研究前季玉米施肥后养分周年动态及对后季晚稻的影响,对该模式周年合理施肥具有借鉴意义。本研究以玉米免耕复种晚稻为对象,设置了3个施肥处理,包括两季作物均不施肥(MR0)、玉米施肥晚稻不施肥(MR1)、两季作物均常规施肥(MR2)。与MR0处理相比,玉米收获时MR1、MR2土壤速效氮显著降低,速效磷含量显著升高,而速效钾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从周年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看,三处理氮、钾均表现为显著亏损;而土壤磷素表现为MR2处理表观盈余,MR1处理表观平衡,MR0处理则明显亏缺。由于土壤氮、钾供应的限制,使得MR1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与MR0差异不显著,且显著低于MR2处理。可见,玉-稻轮作下氮、钾肥要在作物当季施用,磷肥可考虑在玉米季多施,晚稻季则减少或不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18.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河北省低平原区土壤有机质、不同氮形态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秸秆全量还田下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过36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的不同施肥处理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施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且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化肥施用量≤N 360kg/hm2+P2O5 240kg/hm2时,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化肥施用量为N 540kg/hm2+P2O5 360kg/hm2时,增加速度减缓。与CK相比,长期施肥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而对土壤铵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单施化肥时,表层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秸秆还田下,N360+P240+S9000处理表层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施肥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单施化肥处理,小麦、玉米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产量在化肥施用量≤N 360kg/hm2+P2O5 240kg/hm2时较单独施用化肥的处理增产。由以上结果可知,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适宜的氮肥施用量配合秸秆还田可固持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过量氮肥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长期单施化肥或化肥配合秸秆还田均可提高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对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长期施肥可提高作物产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施用量为N 360kg/hm2+P2O5 240kg/hm2时,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豫南地区高肥力地块化肥减量对土壤肥力、粮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稻-麦轮作种植制度,进行为期三年的定位减量施肥试验,在试验的小麦季和水稻季分别设置常规施肥、常规磷钾肥、常规施肥增氮肥5%、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和常规施肥减施氮肥10%五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和10%的处理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常规磷钾肥处理与之相反,试验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第一轮稻-麦轮作试验期间,常规施肥增施氮肥5%提高植株内全磷含量、小麦植株全钾含量及水稻的经济学性状;增、减施氮肥5%对植株内全氮含量、水稻全钾含量和小麦的经济学性状影响不明显。至第三轮试验期间,常规施肥增施氮肥5%与常规施肥的差异不显著;减施氮肥5%能提高小麦植株内全磷和全钾含量及作物产量,配合肥料支出少,获得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0.
长期水稻-冬油菜轮作模式下钾肥的适宜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克  唐静  李继福  邹家龙  朱建强 《作物学报》2017,43(8):1226-1233
研究长期施用钾肥对水稻-冬油菜轮作系统作物生产力、钾肥利用率和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为水旱轮作区钾肥的统筹分配提供科学依据。2011—2016年在湖北省粮油主要生产区江汉平原布置中稻-冬油菜轮作定位田间试验。共设5个钾肥用量处理,分别为0 kg hm~(-2)(K0),45 kg hm~(-2)(K1),90 kg hm~(-2)(K2),135 kg hm~(-2)(K3)和180 kg hm~(-2)(K4),其中K2处理为当地测土配方推荐钾肥用量(K2O 90 kg hm~(-2))。在土壤供钾能力较高情况下,水稻和油菜年均产量分别为6.87 t hm~(-2)和2.25 t hm~(-2),经过一个轮作周期后施用钾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且冬油菜季的产量和地上部吸钾量增幅最为明显,分别为16.9%和63.8%。长期施用推荐钾肥用量后,水稻和冬油菜的钾肥农学利用率年均分别为5.1kg kg–1和3.2 kg kg–1,而钾肥吸收利用率和钾肥贡献率水稻季明显低于冬油菜,这表明水稻吸收的钾素主要来自土壤,而冬油菜则需要较多的外源钾来满足自身对养分的需求。通过线性加平台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水稻季适宜钾肥用量为70.5~100.9 kg hm~(-2),平均96.6 kg hm~(-2),比推荐用量提高了7.3%;冬油菜季适宜钾肥用量为75.6~118.2 kg hm~(-2),平均107.0 kg hm~(-2),比推荐用量提高18.9%,且冬油菜对钾肥需求高于水稻。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长期施用年均推荐钾肥用量(180 kg hm~(-2))不仅影响作物产量的稳定性,还导致轮作系统钾素持续亏缺和土壤有效钾含量降低,故钾肥应优先施用于油菜季并且重视作物秸秆还田、归还秸秆钾素,以维持农田钾素平衡和生产力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