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2021年4月1日,两广蚕桑科技合作交流会在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举行。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廖森泰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李如平出席了会议。会上,廖森泰围绕目前影响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和战略调整、广西蚕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两广合作方向等要点作《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两广科技合作》报告,提出两广下一步应着重在蚕桑品种选育、蚕病研究攻关、蚕沙肥料化、蚕桑食药用开发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并建议设立两广合作专项,建设蚕桑产业研究院等。  相似文献   

2.
蚕桑产业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新兴优势产业,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成功的产业之一,为促进广西蚕农增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广西实施的相关蚕桑产业政策以及实施后取得的发展成效,分析政策促进蚕桑产业发展取得的效果,并就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继续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多元化推动资源应用发展、加快蚕农专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完善蚕桑产业法律法规体系等对策,以期促进广西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西蚕业》2021,58(3)
为了深入探索广西蚕桑产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从蚕桑生产、缫丝织绸、资源利用、蚕业技术4个方面研究了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认为当前广西的蚕桑产业发展存在产业链短、受市场影响较大、蚕桑资源利用率低、缺乏人才等问题,正面临着产业竞争、国际竞争、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对传统养蚕的冲击、发展成本上升等挑战。提出了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打造蚕桑丝绸全产业链、规模化产业化利用蚕桑资源,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同外省和其他国家合作、研发推广省力化机械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原站长、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现任广西种子管理局局长)祁广军推广研究员主持开展的《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研究》项目,获得2017年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重点学术著作出版项目立项,并于2017年11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研究》一书以“东桑西移”为背景,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以及比较分析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广西的蚕桑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2000年以来,广西蚕桑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自2005年起蚕茧产量已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1,为蚕农增收、蚕业增效、县域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对广西蚕桑全产业链发展的深入调研,找出了制约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了提升蚕茧产量质量,确保种养业高质量发展;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推动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抓好产业链横向拓展,带动产业高效益发展;加强产业创新研发,确保蚕业科技高水平发展;加强市场流通和出口贸易,提升产业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6个发展对策,以期推动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选取广西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阐述广西推进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的意义,分析了广东、江西等国内各地发展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结合广西蚕桑发展实际提出了加大蚕桑科普活动示范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展蚕桑科普进校园活动、探索多元蚕桑科普活动机制及运营模式、推进蚕桑科普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等开发策略,旨在为广西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是传统蚕业的延伸与拓展,是当前促进蚕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广西在桑、蚕、丝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重大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期对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蚕桑产业是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从产量、产值与净利润三个维度描述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变化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与标准化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外在与内在因素。研究显示,外在的价格因素与市场需求、内在的物质投入与机械化程度均对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而内在的劳动力成本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价格因素与劳动力成本分别是对广西蚕桑产值与净利润影响作用最大的因素。建议降低劳动力成本与提高机械化程度,优化价格策略与扩大市场份额,科学投入物质资源与优化资源利用以促进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2021年3月10—14日,4月19—21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帮扶顾问专家组的黄先智副教授(桑枝叶加工岗位科学家)、河池综合试验站廖先谋站长,以及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丰利蚕业有限公司张银秀经理、宜州区顺泰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石佰才董事长等,先后深入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为蚕桑产业持续发展把脉问诊,以科技助力隆林蚕桑产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进行总结和分析,针对广西蚕桑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建议,以推动广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通过积极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着力培育新型蚕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多种新型种桑养蚕模式;全面构建广西蚕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方式;努力提高蚕桑综合利用水平,以加快广西蚕桑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发放问卷对广西壮族自治区54个贫困县(市、区)的蚕桑生产现状及未来的发展需求意愿进行了调查,并针对配套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不够、蚕桑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市场销售秩序欠规范、传统蚕桑产业效益不理想等贫困县(市、区)蚕桑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贫困县(市、区)科学合理发展蚕桑生产的对策建议:广西应高度重视有蚕桑生产意愿的贫困县(市、区),加大扶持引导,构建产业配套;挖掘基层人才资源,加大蚕桑产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健全种苗流通与检疫检验制度,确保市场健康有序供给;加快推进蚕桑多元化开发,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提升贫困地区蚕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蚕业增效、蚕农增收和蚕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总结分析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区蚕桑产业的前景进行了设想和展望,并就制约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了科学系统分析,同时提出了一系列蚕桑产业提升和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广西蚕桑产业飞速发展,蚕桑生产整体水平、规模效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蚕桑产业成为广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但生产成本上升、茧丝质量欠优、替代品竞争、产业链短等各种问题日益突出,广西蚕桑产业正面临巨大挑战。以广西蚕桑产业发展供给矛盾为导向,立足中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通过提高优茧供给比例、强化蚕桑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多元化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措施和思路,以期加快促进广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为不断提高广西蚕桑产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展望新疆蚕桑科技“十二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新疆蚕桑科技开启了传统绢丝产业向生态及综合利用研究的思路转变,“十二五”将成为新疆蚕桑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及实践期。在阐述新疆蚕桑科技“十一五”期间取得成绩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疆蚕桑发展形势,提出了“十二五”新疆蚕桑科技发展方向、思路及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5.
蚕桑产业已成为广西新兴优势特色产业,但广西蚕桑生产的现状仍表现为以农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方式为主,机械化种养关键设备普及率不高,蚕桑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比较低。通过分析广西发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加强基地建设、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模式规模化、加快广西蚕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建议,为推动广西蚕桑生产转型升级,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1950—2015年蚕桑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并用桑园面积、蚕种发放量、蚕茧产量三个指标分析了我国江苏、浙江、四川(含重庆)、广东、广西、云南等主要蚕区的发展情况。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认为1950年以来我国蚕桑呈现出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蚕桑产业发生结构性转移,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蚕桑产业发展反弹性弱的特点,并结合中国蚕桑发展的实际和当前的研究动态提出了打造高效省力的蚕桑生产方式,全方位提升蚕桑产业产品附加值,加快"立桑为业"的步伐,延长蚕桑产业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广西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明确优势,看清问题,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以同期国内蚕桑多元化发展的状况为背景,分析近年广西蚕桑多元化发展的类型、规模等数据,显示广西在桑枝、蚕蛹、蚕沙肥料的利用规模上处于优势地位,但在桑叶茶、蛹蛋白、丝胶丝素、桑果酒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方面需进一步拓展。广西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提升可在优势方向创建广西特色品牌,深化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重视蚕桑文化产业发展,鼓励优势生态桑、蚕品种与技术应走出广西,面向全国、全世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广西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具体阐述了在蚕桑科技服务实践中面临的8项蚕桑生产实际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促进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的研究情况、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效成果及形成的具体解决措施。为了让问题得到根本和彻底解决,提出了需要一些长效机制并充分发挥机制作用的建议,包括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广西蚕桑产业创新团队、科技特派团的优势,充分利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社会资源和前瞻技术,充分调动基层蚕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胡智明  王先燕 《中国蚕业》2020,(1):37-42,48
介绍了越南蚕桑产业经历的起步发展阶段、衰退萎缩阶段、恢复发展阶段、波浪式发展阶段,论述了桑园与蚕茧生产、蚕种生产和供应、生丝生产与贸易等蚕桑生产以及桑树品种、蚕品种、蚕桑生产技术应用等蚕桑科技方面的概况,并结合态势(SWOT)分析法对越南蚕桑产业进行了分析,认为越南蚕桑产业发展具有自然环境优越、劳动力充足、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蚕桑产业链完整、蚕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等优势和越南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越南国内外茧丝绸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惠及沿线国家、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稳步发展等机会,同时也存在桑园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品种资源比较匮乏、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有竞争力的品牌少等劣势和国际生丝市场的价格波动、国际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国内其他产业的劳动力竞争、国内其他农作物的土地竞争、优良蚕品种的数量和质量限制等威胁。提出了发展越南蚕桑产业的对策:加强规划引导,优化蚕桑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提升蚕桑产业组织化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蚕桑产业发展水平;建立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快蚕桑科技推广;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蚕桑产业科技水平;开展高效综合利用,提升蚕桑产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0.
广西已经成为我国蚕桑产业实现"东桑西移"战略转移的主要承接区域,因此有条件依托具有区域和规模优势的蚕桑产业实施精准扶贫。在对广西贫困地区利用蚕桑产业扶贫的发展运行机制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对广西主要贫困地区共30个贫困县以发展蚕桑产业扶贫的意愿进行量化测度及影响机制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桑蚕产业扶贫的意愿仍然不是十分强烈,发展蚕桑产业的意愿在不同贫困县之间的差异显著,并且在蚕桑产业的规模层次差异明显、技术水平落后、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短等基础条件下,规模化生产潜力、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组织化程度、内生发展需求4个主要因素分别对发展蚕桑产业扶贫存在着负向、负向、正向、正向的显著性影响。据此从扶贫政策传导机制创新、产业发展路径突破、内生需求与外生拉动、产业发展共时性实践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广西贫困地区通过发展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愿景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