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借鉴国内PSR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西北干旱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改进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采用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法及障碍因素诊断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对玉门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结合西北干旱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建立的基于改进PSR模型的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吻合。(2)2001—2010年玉门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综合指数由0.2510上升到0.7027,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等级由“不健康”逐步转变为“亚健康状态”。(3)阻碍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改善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系统响应和系统状态方面,主要因子包括建设用地比例、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长率、人均建设用地、土地违法案件处理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等。(4)提高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必须依据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评价结果,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珏  袁洪英  杨洋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5):158-163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利用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等数据,建立碳排放效应测算模型,对黑龙江省1999—2008年10年间12个主要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情况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08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呈现波动上涨的趋势,年均增长约305.52×104 t;(2)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碳源,约占总碳源的94%;林地是最主要碳汇,占总碳汇的99%;(3)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碳排放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和煤炭、石油等工业资源型城市,低值区主要集中在伊春、黑河等森工资源型城市。研究结果为黑龙江省未来低碳土地利用转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科学探究兰州市土地利用绩效动态变化及障碍因素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从投入水平、利用程度、效益、生态可持续性4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优化TOPSIS法评价兰州市土地利用绩效情况,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及SPSS相关性检验对障碍因素进行判断和作用机理剖析。[结果]结果表明:兰州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逐年升高,2006-2015年的绩效数值从0.192增至0.707,实现了由低绩效向良好绩效的转变;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障碍度逐年降低,而土地投入和生态可持续性障碍度逐年升高。长远来看,土地利用程度仍是影响兰州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的首要因素。[结论]因此,应着力提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开发“空间立体式”模式,科学调节土地利用结构,促进整体资源优化。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分异格局研究对于指导区域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80—2020年黑龙江省遥感影像和能源消耗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碳排放计算和碳排放风险指数测算模型,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碳排放时空格局以及碳排放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主要用地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且面积逐年增加,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碳源,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逐年下降,林地是最主要的碳汇。1980—2020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在碳源方面,总碳源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在碳汇方面,总碳汇量逐年降低。2000—2020年各市域碳排放总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2000—2010年增速较快,2010—2020年增速较缓,2000—2020年各市域碳排放空间差异性逐渐显著,风险等级逐年升高。依据相关分析结果,本文期望为黑龙江省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和碳减排政策提供参考,为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探究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关系和互馈机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对2006—2015年兰州市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以及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化和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总体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超前于城市化水平;耦合协调状态由中度失调逐渐转为优质协调,逐步趋于协调发展;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2个系统之间互相关联,土地集约利用中的产出效益对城市化的影响最为明显,而社会城市化和生态城市化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在未来发展中,应发挥土地集约利用对城市化的反推作用,促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协调性,从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石泓  张跃东  吴刚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3):261-266
研究旨在评价黑龙江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效率,运用DEA模型,将黑龙江省低碳农业的公共财政支持效率作为研究对象,以2008—2012年作为决策单元,选取农业劳动从业人数、化肥用量、农机总动力、农业补贴支出和农业科技支出作为投入指标,农业总产值和农机操作的碳排放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p2.1软件评价投入产出配比的技术效率,找出各决策单元产出既定下的投入最优规模和改善措施。结果显示,2012年黑龙江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效率达到最优,在充分保证农业产值和农机操作碳排放的预期水平下,农业公共财政补贴等要素投入恰到好处,投入的增减变化不但不会实现最大产出,反而会影响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该结论可为黑龙江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熵的庄浪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庄浪县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情况,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庄浪县1997—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以及经济社会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原理,分析庄浪县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庄浪县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7—2012年,庄浪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浪式趋势变化,表明各区域的土地利用系统仍处于较大程度的开发中。耕地、林地及未利用地面积所占比例的高低,是影响庄浪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主要因素。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化、产业结构是庄浪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和预测快速城市化与生态建设双重背景下喀斯特山地城市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间动态,从耕地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出发,运用熵权法对贵阳市1998—2018年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引入障碍度模型得出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障碍因素,并预测研究区未来10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998—2018年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逐渐上升,从1998年的0.1809上升到2018年的0.8908,年均增长0.0338,由危机状态转变为富裕状态。各子系统对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程度不一,不同时间段内不同子系统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贡献不同,2005年以前主要是以耕地承载力的贡献最大,2005年以后则是以社会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为主导。城市建成区绿化率、就业人口数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度是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直接障碍因子,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口密度是潜在障碍因子。未来10年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持续增加,达到富裕状态。研究可为贵阳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土三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的考量土地资源配置情况,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从土地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模型,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障碍度分析,指出南川区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其科学用地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间南川区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效益起到主要作用,自然条件对土地利用绩效的提升的约束作用有增大的趋势;南川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注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实现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2)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既要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又要注意到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殊性,尤其土地的自然条件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P-S-R模型的白银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西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运用P-S-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关于土地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和特尔斐法测算各指标权重,根据综合指数界定白银市土地生态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白银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呈现先下降后增长再下降又增长的“W”型变化趋势。2004—2006年,综合指数从0.574594下降到0.131562,安全等级从临界安全下降到不安全;2006—2010年,综合指数从0.131562上升到0.378097,安全等级从不安全上升到较不安全;2010—2011年,综合指数从0.378097下降到0.338470,安全等级一直处于较不安全;2011—2012年,综合指数从0.338470上升到0.416796,安全等级从较不安全上升到临界安全。整体看来,考察期内,白银市土地生态安全经历了由好到坏再逐渐变好的变化趋势,该结论为白银市制定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河南省2003—2012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整体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空间上表现为中部土地利用效率较高,豫东豫西南较低。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投入冗余,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投入冗余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建议未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主要应从合理调整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赵磊  邵雪亚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5):128-133
目前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将快速城市化地区划分为城区、郊区和工业主导区3个部分,分2个时段研究了2002-2010年各分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集中在城区和工业主导区;2006-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2002-2006年,其中两期建设用地分别增加806.40 hm2、3112.91 hm2;耕地、林地等地类大规模减少,二者两期减少之和均占减少总面积的85%以上,建设用地迅速增加;经济发展、外部政策干扰是刺激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土地利用和产业规划过程中进行用地分析,科学实施规划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保护水体、林地、耕地等地类,提高土地利用率是保护耕地、林地等地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资源环境约束力不断加大,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值得关注。报告在PS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珠三角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珠三角地区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和相关障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珠三角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形势逐步好转;深圳和中山市的都市农业生态压力较大,东莞市的都市农业生态状态较差,肇庆和江门市的都市农业生态响应较弱;城镇化率、人均耕地面积等指标是当前影响珠三角都市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珠三角地区应大力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继续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从而保证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成都“1+7”经济区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度,促进经济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从土地投入水平、利用强度、产出效果、利用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德菲尔法确定指标权重,用Matlab软件对2009年经济区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市土地的投入水平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土地集约利用度,经济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总体水平较低,成都为中度集约,德阳为初步集约,绵阳、资阳为低度粗放,乐山、遂宁、眉山、雅安为中度粗放。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将集约利用的重点放在建成区现有土地的开发和挖潜改造上,尽可能地增加单位面积的土地收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统筹低碳城乡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扬  陈劭锋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2):180-187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为了促进江西省低碳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就江西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本质,以及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政策建议。通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从能源供应、绿色低碳、耕地保护、城乡差距、城市规模等方面,对江西省城乡一体化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产业发展重工化和高碳化、能源供应短缺、粮食安全难以保障、城乡差距扩大以及城市规模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江西省应从加强能源储备、发展低碳产业、保护农用耕地、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积极实施有效的政策措施,以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和粮食安全,并推动城镇化朝着绿色、低碳、城乡协调的方向发展,为江西省的低碳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县域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选择开发较晚但代表性强的黄河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区域,结合该研究区域的特点,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4个层面,对黄三角城市群的19个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在GIS的辅助下,绘制了这19个区(县)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专题图。结果显示:广饶县的综合评价分值最高,沾化县综合评价分值最低,分别为63.4539、8.6519;在土地投入水平上,广饶县最高,利津县最低,分别为88.3224、5.7364;在土地利用强度上,寿光市最高,河口区最低,分别为83.4258、3.7468;在土地产出效益上,广饶县最高,沾化县最低,分别为89.0062、1.9548;在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上,莱州市最高,沾化县最低,分别为94.0085、11.9175。由此看出,黄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偏低,县(市、区)之间差异较大,相关部门应结合各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促进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以2010年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山东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均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从空间角度来看,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3市和济南的分值最高,而德州、聊城、菏泽、枣庄等远离山东省中心城市核心竞争群的城市得分较低。其格局大致形成由东北向西南穿插全省逐级递减,形成一个“N”字型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将上述17个城市可划分为4种不同的土地集约利用类型。最后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的考量土地资源配置情况,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从土地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模型,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障碍度分析,指出南川区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其科学用地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间南川区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效益起到主要作用,自然条件对土地利用绩效的提升的约束作用有增大的趋势;南川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注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实现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2)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既要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又要注意到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殊性,尤其土地的自然条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