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贵州省册亨县秧坝镇位于该县南部,平均海拔1033米,最高海拔1390米,最低海拔740米,平均气温17℃,气候温和,年降雨量1400~1697毫米,无霜期351天,年积温6083.2℃,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特别适宜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吉单50’、‘利民33’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过程和土壤偏干对玉米发芽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结合土壤相对湿度调控,对4种品种试验样本发芽过程进行低温和土壤水分不足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与温度适宜条件相比,当平均气温低于10℃且超过5 d,土壤偏干相对湿度在50%~60%时,4个品种发芽天数延长3~9 d。试验数据表明低温对玉米开始发芽及达到100%发芽率的不利影响强于土壤轻度偏干;低温过程和土壤偏干并发对玉米发芽的影响比低温或缺墒单一灾害更为严重。低温和土壤偏干对不同玉米品种影响有一定差异,在抗低温性状上,‘先玉335’>‘郑单958’>‘利民33’>‘吉单50’;在抗旱性状上,‘先玉335’>‘郑单958’、‘利民33’>‘吉单50’;在抗低温和干旱耦合影响的性状上,‘郑单958’>‘先玉335’>‘利民33’>‘吉单50’。  相似文献   

3.
宁夏灌区主要包括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扬水灌区和南部山区库井灌区。在引、扬黄灌区和库井灌区,要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  相似文献   

4.
宁夏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自古以来就处于我国的农牧过渡带,而中部干旱带又是宁夏的农牧交错带。当前,农业和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宁夏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宁夏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畜牧业为主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的战略方针,根据宁夏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分区治理,加强生态建设,种草养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旱作节水农业,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在丽江高海拔区域生态气候条件下栽培的越橘优良品种,于2010—2013年在云南省丽江市海拔2400 m的区域进行了12个越橘品种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灿烂’、‘蓝丰’、‘布里吉塔’、‘北陆’4个品种适合在丽江市海拔2400 m的区域栽培,其中‘灿烂’可作为加工品种,‘蓝丰’和‘北陆’可作为鲜食品种,‘布里吉塔’既可鲜食又可用于加工,其余品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酸海棠栽种适宜区域,用高酸海棠新品种‘冰心1 号’、‘红勋1 号’与现有品种‘新苹1号’进行抗寒性比较,以枝条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低温处理,并根据外渗电导法、脯氨酸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各样品的抗寒性能。通过试验测定结果可判定3 个样本的相对电导率大小依次为‘新苹1 号’>‘红勋1 号’>‘冰心1 号’,脯氨酸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冰心1 号’>‘红勋1 号’>‘新苹1 号’,MDA含量大小的总体趋势依次为‘红勋1 号’>‘新苹1 号’>‘冰心1 号’。总体而言,‘冰心1号’的抗寒性最强,3 个品种的抗寒顺序依次为‘冰心1 号’>‘红勋1 号’>‘新苹1 号’。其中‘冰心1 号’与‘红勋1号’都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适宜栽种于新疆天山以北及其他寒冷区域。  相似文献   

7.
以‘Kau (344)’、‘Pahaha (788)’、‘H2’、‘桂热1号’4个不同澳洲坚果品种为材料,分析花粉生活力和开花生物学特性。澳洲坚果的花粉粒呈现三角形或近三角形,形态观测法显示‘344’花粉生活力最强,联苯胺染色法显示‘H2’花粉生活力最大为90.35%,综合来看,利用联苯胺染色法澳洲坚果的花粉生活力最强,是一种比较适合测定澳洲坚果花粉生活力的方法。澳洲坚果开花期集中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是:初花期花期长度末花期盛花期坐果期。在所观测的澳洲坚果品种中,‘H2’小花开放顺序是由花序轴中部向两端依次开放,而‘788’‘、344’‘、桂热1号’均是自花序轴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H2’、‘桂热1号’的小花颜色是白色,‘344’、‘788’小花颜色是乳白色,4个澳洲坚果品种均存在不同批次开花现象。澳洲坚果的花序长度变化范围在17.90~20.63 cm之间,小花长度在12.33~13.27 mm之间,花柄长度在2.70~2.90 mm之间,单个花穗小花数在191~227朵之间。掌握开花生物学规律对指导实际生产、合理配置品种及杂交育种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干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造成中国作物产量低的重要原因。为探究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生理的影响和鉴定耐旱材料,本研究以‘青薯9号’和‘陇薯5号’两基因型马铃薯组培苗为试材,用0%、10%、20%、30%和40%浓度(m/V)的PEG-6000胁迫96 h模拟干旱筛选适宜的胁迫浓度,在含有适宜胁迫浓度的培养液中培养0、20、24、48、72和96 h后,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物质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最后利用差异变化的生理指标的抗旱系数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马铃薯耐旱能力。结果表明:20%浓度PEG-6000是适宜的胁迫浓度。干旱胁迫处理后,与对照相比,‘陇薯5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没有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在20 h开始显著增加;‘青薯9号’SOD没有显著变化,POD活性显著下降,可溶性糖72 h显著增加,MDA含量没有显著变化。7项生理指标可作为鉴定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并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9.2%,综合得分评价结果表明,‘陇薯5号’的综合耐旱能力强于‘青薯9号’。本研究对马铃薯干旱胁迫生理特性及耐旱性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培育耐旱性马铃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旱砂地不同枸杞品种营养生长评价及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甘肃省及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旱砂地栽培的枸杞品种,从宁夏、内蒙引进10个枸杞品种,并开展栽培对比试验,采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合并规则的评价方法,对各品种幼树在树高、地径、冠幅、枝条数等营养生长方面进行量化比较。结果表明:‘宁杞5号’幼龄期营养生长表现最佳,‘蒙杞1号’、‘扁果枸杞’幼龄期营养生长表现较佳,为旱砂地可推广的生态功能型枸杞品种。  相似文献   

10.
宁夏南部山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贫瘠缺水,开展植树造林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选择对环境适应性较好的樟子松进行绿化,成为宁夏南部山区恢复生态的必然选择,对樟子松的生活习性、育苗和造林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樟子松的大面积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对雨养旱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路海东  薛吉全  郝引川  张仁和  高杰 《作物学报》2015,41(12):1906-1914
为了解决陕西渭北旱塬地区玉米播种期干旱缺水造成出苗不全、不整齐,导致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设置6个不同播期,研究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生产、产量形成、水分利用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的生育期明显缩短,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变化范围为2~19 d,生殖生长阶段则相对稳定,变化范围仅为?3~5 d。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不同播期处理间的单株干物质生产没有明显差异,但由于受播期调整后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影响,适宜播期的玉米花后雌穗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早播和晚播提高4.0%~23.6%、3.9%~24.5%和6.6%~14.5%。早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种期土壤含水量低而造成的出苗差,实际收获穗数不足;晚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生殖生长期后移,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减少造成的花后干物质积累减少、千粒重下降。适期播种可以增加田间实际收获穗数,促进雌穗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结合该区生态因素,5月4日以前适墒播种是玉米高产的有效避旱播期。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春玉米抗逆避旱高产栽培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油茶气象影响指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收集到的近百篇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油茶研究文献和出版书籍,进行气象条件对油茶生产影响的归类统计,其结果可分为3类,即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油茶产量气象条件的影响指标、油茶气象灾害指标。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及条件为:(1)年平均气温14~21℃,最适宜温度为16~21℃,极端最低气温-10℃,极端最高气温40℃,最冷月平均气温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31℃以下,年无霜期大于200天,≥10℃积温为4000~7000℃·d,最适宜的≥10℃积温为5000~7000℃·d;(2)年降水量1000~ 2200 mm,最适宜年降水量为1200~1800 mm;相对湿度74%~85%;(3)年日照时数1500~2200 h,年日照百分率35%以上。油茶产量适宜性气象指标及条件为:(1)春梢生长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0~20℃;(2)花芽分化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24~33℃,最适宜平均气温为27~33℃,日平均日照时数在10 h以上;花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0~20℃,最适宜平均气温为14~18℃,盛花期雨日小于13天,日照大于100 h;(3)果实生长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25~30℃,降水量在200 mm以上,最适宜降水量为450~550 mm;(4)油脂累积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6~23℃,降水量在100 mm以上,最适宜降水量为150~200 mm,高温日数小于20天。油茶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冻害、连阴雨、高温干旱、冰雹和大风。  相似文献   

13.
凤县花椒生产气候条件和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对花椒生产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定量评估,从花椒生长气候影响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2个方面构建花椒生产的气候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凤县1961—2018年长序列的逐日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资料,对凤县花椒生产的气候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8年凤县所有年份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处于花椒种植的适宜范围,其中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分别有89.7%、87.9%和77.6%的年份处于最适范围。凤县花椒生长季≥0℃积温、开花至果实着色期≥0℃积温、果实膨大生长期平均气温和果实着色期气温日较差所有年份均处于适宜范围,其中开花至果实着色期≥0℃积温和果实着色期气温日较差所有年份均处于最适范围;果实着色期平均气温和开花至果实膨大生长期降水量也有75%以上的年份处于适宜范围,其中65%以上年份处于最适范围;果实膨大至着色期相对湿度条件相对较差,处于适宜和最适范围的年份分别为65.5%和24.1%。总体来说,凤县花椒生长季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花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凤县花椒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低温冷冻害和连阴雨等,但是1961—2018年,这些灾害均有减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er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pattern during the crop growth period, accumulated heat units and sunshine hours at different growth phases of sorghum (Co 25), and the growth parameters of the crop, sown on weekly intervals from January 29, 1986 to March, 1986 was studied at Coimbatore, India. Number of days for completion of germination, height of plant, leaf area index, grain, straw and total dry matter yield were found to be related to the sunshine hours. Grain and straw yield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the heat units accumulated at the seeding stage. Grain yield alon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accumulated heat untis at flowering stage, while grain and straw yield were not related with heat units at growth, bootleg and maturity stage. Total accumulated heat units during the entire growth period of the crop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grain and straw yield. Treatmental variations were significant for grain, straw, total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other growth parameters except tiller numbers. An early cooler temperature followed by a warmer temperature during flowering, maturity phases are crucial for higher grain, straw 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李强  孔凡磊  袁继超 《作物杂志》2020,36(4):150-452
基于2011-2016年大田试验和气象数据资料,研究了年际气象差异对西南丘陵区玉米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南丘陵区玉米生产的高产稳产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西南丘陵地区雨热资源丰富,但气象因素存在明显的年际波动,降水量波动最大,积温波动最小,且玉米各生育阶段降水、积温和光照配置也有所不同。积温是该区玉米生育前期形态建成的主要限制因子,花前积温、花后日照和降水共同调控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而后期产量形成是各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花后日照直接影响玉米穗部性状(穗长、穗粗)和产量构成(穗粒数、千粒重),从而调控玉米的产量;花后积温和降水则通过影响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对最终产量产生影响。因此,西南丘陵地区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播期,适当提高生育前期积温,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源器官的形态建成,为花后光合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减少花后降水量,提高花后日照时数,改善籽粒灌浆,提高籽粒充实度,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播期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对高淀粉玉米品种郑单21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河南夏播条件下,随着播期的推迟,郑单21的产量逐渐下降,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均逐渐降低,生育进程加快,叶面积系数最大值、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小,但6月15日以前播种的差异不大。适宜生态条件为:全生育期积温2596.2~2764.5℃,至2311.7℃产量严重下降;全生育期日均温度为23.2~24.0℃,至22.7℃产量严重下降;全生育期光照514.9~603.2h,至436.7h产量严重下降;全生育期日均光照为4.6~5.2h;至4.3h产量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态条件对玉米郑单22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播种期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对玉米品种郑单22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河南夏播条件下,随着播种期的推迟,郑单22的产量逐渐下降,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均逐渐降低,生育进程加快,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小,但6月15日以前播种的差异不大。适宜生态条件为:全生育期积温2835.1~3038.2℃,至2560.4℃产量严重下降;全生育期日均温度为25.3~25.7℃,至25.1℃产量严重下降;全生育期光照484.2~630.4h,至420.7h产量严重下降;全生育期日均光照为4.3~5.3h;至4.1h产量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18.
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根据石河子地区3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建立石河子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积温、无霜期及日照时数时间序列,利用距平、一元线性回归、相关性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5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48年来石河子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除年际间的微小波动外,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前者变化幅度小于后者,气温年较差呈减小趋势;(2)≥10℃的年积温呈现出显著增多趋势,其上升幅度为93.1℃/10年,相关系数为0.546,通过了置信度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年平均积温主时间周期为16年,存在8年正负振荡;(3)无霜期及日照时数都呈增多趋势,但增多趋势不显著,而积温与日照时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最后分析了石河子地区积温,年日照时数等热量的增多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态条件对玉米郑单23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 要:通过播种期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对玉米品种郑单23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河南夏播条件下,随着播种期的推迟,郑单23的产量逐渐下降,穗长、穗粗、百粒重均逐渐降低,生育进程加快,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小,但6月15日以前播种的差异不大。适宜生态条件为:全生育期积温2835.1~3038.2℃,至2560.4℃产量严重下降;全生育期日均温度为25.3~25.7℃,至25.1℃产量严重下降;全生育期光照484.2~630.4h,至420.7h产量严重下降;全生育期日均光照为4.3~5.3h;至4.1h产量严重下降。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 A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防御和减轻霜冻灾害对高寒贵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为合理开展农牧业气候区划提供可靠依据。利用青海省高寒地区贵南县气象局观测的1961—2017年逐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等方法,对高寒地区贵南县霜冻初日、终日、无霜期及同时期积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7年高寒地区贵南县≤0 ℃霜冻的终日呈极显著的提前趋势,初日呈显著的后延趋势,终日提前的幅度大于初日后延的幅度;无霜期呈现极显著延长趋势,无霜期积温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霜冻终日在1972年发生了提前突变,霜冻初日和无霜期在1970年发生了延迟突变,无霜期积温在1977年发生了升高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