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鱼种秋季进箱越冬,不仅鱼体体重消耗比池塘少,而且越冬结束春季起箱后,生长期较春季进箱鱼延长了约1个月,鱼体生长速度快,产量明显提高。因此,鱼种秋季进箱越冬是1种好方式。其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何人 《江西饲料》2001,(5):36-36
1越冬鱼种死亡的主要原因1.1池塘条件差①池塘水质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量少;②池塘水中有机质过多,分解耗氧量过大;③池塘保水性能差,水位下降,水很浅,鱼儿活动空间不足,缺氧又受冻;④污水流入池塘,严重影响鱼类生长;⑤有的地方池塘水面被冰雪覆盖严重,池塘透明度很小,光合作用很弱,鱼类终因缺氧而窒息死亡。1.2鱼种体质差、规格小鱼种越冬一般靠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鱼种体质差、规格小,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少,终因鱼体新陈代谢机能紊乱而死亡。从实践看,越冬鱼种体长小于7cm时…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生产实践,冬季不投饵情况下,一个冬天鱼体体重减少大约在10%,如果遇到暖冬则鱼体减重可达15%左右。因此越冬期间的管理笔者认为需要做到如下几点才能有利于鱼类的安全越冬。1.水体调控。在低温下消除水体的有害物质比夏季高温时困难,一般可采取在停食后数日,向池塘泼洒1次多功能池塘改良剂.  相似文献   

4.
姚洋 《养殖技术顾问》2010,(10):196-196
由于鱼种小、体质差,在漫长越冬期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如果鱼体受伤,病菌入侵或感染疾病,在越冬期间也易死亡。注水或增氧不当,致使池塘水温迅速下降,鱼类被冻死,为避免经济损失,所以在鱼种越冬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冬春季水温低,鱼类的病害相对较少,但有些疾病极易在冬春季发生,应注意预防和对症治疗. 一、水霉病 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的鱼病.水霉病在晚冬和早春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春成鱼池放养的鱼种最易发生.当鱼体受伤后,水中自由活动的水霉菌孢子侵入伤口,并迅速生长,菌丝的一端象树根一样着生于鱼的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露在体表外面.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鱼体寄生水霉后,由于菌丝吸取鱼皮肤组织内的营养,菌丝与伤口的组织细胞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鱼体瘦弱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对池塘鱼类养殖春季主要病害水霉病、竖鳞病、赤皮病纤毛类寄生虫病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1 春季池塘水质情况及越冬鱼类的特点 (1)北方地区立春后,阳光照射时间加长,低温浮游植物种类形成优势,冰下溶解氧增加,物质循环加快,在开冰前期,有的池塘溶解氧达到20 mg/L以上,由于冰层的压力,造成池塘冰下水中与大气中氧气、氮气分压不同,开冰期间,当压差超出鱼体调节能力时,有些池塘鱼类的体内、体表形成气泡或形成栓塞,造成鱼体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鱼类不发病或少发病,最根本的办法是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力。改进饲养管理方法,是增强鱼体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1.提早放养,提早开食。把春季放养改为冬季放养,是一项重要措施。因为春季水温已经上升,病原体开始生长繁殖,而且鱼类越冬后体质瘦弱、鳞片松散,鱼体极易受伤,病菌乘虚而人使鱼发病;而冬季水温较低,鱼体肥壮,鳞片紧密,不易受伤。即使有些鱼体受伤,病菌也处在不活跃状态,鱼类就有充分的时间恢复创伤。到春季水温上升,可提早开食,鱼类能很快进入正常生长,并增强抗病菌能力。 2.合理地混养和密养。实践证明,单养池塘比混养池塘易发病,所以无论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或从预防鱼病的观点来说,都应该提倡鱼类混养。适度密养,可有效利用水体的鱼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过度的高密度放养的水体,鱼类中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在经营管理中一定要坚持合理密养。  相似文献   

8.
(一)鱼种越冬期死亡原因1.鱼种小、体质差:规格太小的鱼种,体质差,体内积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难以在漫长越冬期蓄积维持生存所需的能量,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其体质差,在拉网并池过程中因受伤而感染水霉等疾病引起死亡。2.鱼体受伤:在拉网并塘时,由于操作欠佳,造成鱼体受伤或鳞片擦落。病菌入侵或感染疾病,在越冬期间也易死亡。3.注水或增氧不当:长时间盲目循环冲水或增氧,致使池塘水温迅速下降,鱼类被冻晕冻死。(二)降低死亡率的措施1.鱼种越冬池的选择:由于越冬池的好坏,可直接关系到越冬鱼种的成活率。鱼种越冬池要具备下列几个条件:选…  相似文献   

9.
一、秋放好处:提早放养鱼种是获得成鱼高产的重要措施。晚秋即水温在12℃左右时放养鱼种好于春季解冻后放养。首先,由于秋放可以使鱼种适应环境的时间长,提高成活率,并有利于来年水温回升后鱼种快速生长。其次,可以提早开食,延长鱼类的生长时间,提高鱼产量,若在秋季放养,第2年秋末捕捞,鱼类生长期有1年多的时间,比春季放养延长几个月。其三,可以减少鱼病,增强体质,节省开支。秋季由于强化培育,鱼种的  相似文献   

10.
鱼类进入冬季,很少活动,很少吃食,主要靠消耗体内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来维持生命,到翌年春季出池时体重可减轻10%~20%。这期间,若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造成越冬鱼种死亡。因此,保证鱼种安全越冬是池塘养鱼生产过程中一个十  相似文献   

11.
1鱼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①备足鱼种。如养殖规模较大,最好采用自己配套苗种池或网箱培育的苗种。如向外购买应把好质量关,选择优良鱼种放养。预先作好成批定购工作,不宜临时收集零星鱼种入箱。如果鱼种来源分散,不但鱼种规格不整齐,操作、运输较困难,并且鱼种损伤大,入箱后易患病死亡。②安装好网箱。在鱼种入箱前4~5天将网箱安装好,并全面检查,四周是否拴牢,网衣有无破损,4~5天后网衣着生了一些藻类可减少鱼种游动时被网壁擦伤。③鱼种锻练。在苗种培育池收集的鱼种需要作好起网运输前的鱼种锻练工作,方法与池塘养鱼相同。④鱼种消毒。鱼种入箱前在捕捞、筛选、运输、计数等操作环节应作到轻、快、稳,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降低鱼病感染机会,这是预防鱼病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还要作到病、伤、残的鱼种不入箱。鱼种入箱前可用药物浸洗鱼种。选用药物浸洗鱼种时必须要严格按要求进行,以免发生中毒事故。据报道,来自同一水体培育的鱼种,只要体格健壮,体表无伤,可以直接入箱或用3%-5%食盐水消毒,成本低效果好。⑤夏花鱼种进箱时,一般是在水温较高的季节。因此,鱼种捕捞、运输、进箱时间应昼避开高温时段,最好在早、晚进行。  相似文献   

12.
越冬鱼种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致死原因有以下四方面。 一、池塘条件差。1.池塘水质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量少;2.池塘水中有机质过多,分解耗氧量过大;3.池塘保水性能差,水位下降,水很浅,鱼儿活动空间不足,缺氧又受冻;4.污水流入池塘,严重影响鱼类生长;5.有的  相似文献   

13.
1.春季早肥促早发:(1)浅水施基肥,确保肥水下塘:干池清塘后,鱼种放养前15~20天,合理施基肥,水深1米的鱼池,每0.067公顷施有机肥20千克,培肥水质,保证鱼种肥水下塘.(2)早春施大肥,催生长:放鱼种后,随着池塘水温的不断升高,应经常施腐熟的厩肥,每0.067公顷施300~400千克,隔15天左右施一次,以促使鱼类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4.
张明  韦学 《江西饲料》2008,(5):39-40
养殖鱼类在越冬期存活率低,鱼体失重比例高;越冬后鱼体虚弱,生长缓慢,且容易发生疾病,是养鱼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如何让鱼类安全越冬,降低鱼体越冬失重,越冬后如何快速恢复活力,快速生长?这些一直都是困扰养鱼户的难题。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秋季是鱼种生长的重要时期,秋季鱼种培育的好坏不仅影响越冬成活率,而且影响来年生产。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种快速生长的好时节,应不失时机地抓紧抓好,以提高鱼种质量,为顺利越冬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十六、罗非鱼越冬技术要求 1.进池时间 罗非鱼越冬,应掌握在水温18℃~20℃时进入越冬池。具体进池时间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但必须在水温18℃以上时进越冬池,要赶在第一次寒流之前结束。水温低于16℃时,起捕的鱼因为温度低易使鱼体冻伤,进池后会出现陆续死亡现象,不能作越冬鱼种。捕捞越冬鱼要选择风和日暖的晴朗天气,以免鱼体冻伤。  相似文献   

17.
1基本条件 池塘整治。实验池塘面积约2 700平方米,池深3米,淤泥深2厘米,秋季至次年春季的水源通过罗非鱼越冬温室排水,夏季使用机井水,另外再为池塘配备投饵机和增氧机。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地处寒温带,鱼类生长周期短,而且鱼类不能安全越冬的浅水泡塘、湖泊众多。这些泡塘、湖泊等水草资源非常丰富,特别适合放养大规格草鱼种,可以当年投放当年捕捞,效益非常可观。但由于养殖技术等各种原因,养殖草鱼种的规格和产量一直不理想。通过近几年的养殖实践,我们摸索  相似文献   

19.
俗语讲:“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说明春天季节性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春季池塘放养鱼种及管理工作已开始,一定要抓早抓好,才能实现增产增效增收目标。  (一)彻底整治鱼塘  池塘的大小,深浅,排灌水渠与防洪抗旱及道路交通,电力机械等硬件设施是决定产量、效益的关键。池塘是养殖鱼类生长的基本场所,池塘的整治直接影响到放养鱼种苗的成活率、生长快慢和产量高低,所以在放鱼种苗前一定要对老池塘进行彻底清淤整治。  池塘养鱼 3年后,要求在冬春季节彻底整治一次,认真清淤,浅挖深(水深2.5~3.5米),小拼大(…  相似文献   

20.
牛蒡寡糖促进大菱鲆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牛蒡根中提取的牛蒡寡糖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探讨其对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生长的影响。经过不同剂量(0、1.0%、2.0%、5.0%)的4组饲养试验,分别从每组随机抽取鱼体,测定其生长指标和鱼体生化成分。结果表明,在饲养的各个阶段中试验组鱼的平均体重、体长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养殖100d时,各试验组鱼的增重率、增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试验鱼全鱼体成分的分析表明:添加牛蒡寡糖的试验组大菱鲆鱼体水分、粗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而粗脂肪、灰分含量比对照组降低较大幅度。说明饲料中添加牛蒡寡糖可显著促进鱼的生长,提高鱼对饲料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地改善鱼体的营养成分和增强肌肉品质,其适宜添加量为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