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泽听  毛业炀  邓卫东  陈义安  伍文  崔彪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13-16
近年来南充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10+3”产业体系建设安排部署,着力在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优质蚕桑基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部分地方资金投入不足、管桑养蚕劳动力缺乏、土地资源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提出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积极争取各级项目支持、强化产业科技人才支撑等对策,以期推动南充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临沧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自然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临沧市应抓住"东桑西移"和"精准脱贫"的政策机遇,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发挥蚕桑产业的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做好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理顺体制,加强管理,抓紧建设高产优质生态桑园,加强养蚕技术指导,积极向贫困山区推广蚕桑产业,以促进临沧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对湖北蚕桑产业发展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当前湖北蚕桑发展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和市场优势.针对湖北的英山、罗田、麻城、远安、夷陵、点军、南漳、保康、郧县、郧西等县市(区)优质蚕桑板块基地建设,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蚕种生产基础,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新品种选育、引进与利用,裁桑养蚕技术创新,依法执政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述果桑发展的市场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广西发展果桑产业的优势和问题,提出加快建立优质果桑生产基地,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抓好蚕桑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不断延伸蚕业产业链;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创新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果桑产业发展保障体系等措施加快广西果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曾燕蓉 《广西蚕业》2019,56(1):39-46
运用SWOT法分析,发现广西生态桑产业具有桑树资源丰富、桑树生长优势明显、蚕桑产业优势强大、产业产品安全性优势突出等特点,同时也面临蚕桑产业发展地区农业生产力落后且科技推广难度大、生态桑研究起步较晚等方面的挑战。认为广西应抢抓“一带一路”新机遇,加大科技部门在生态桑方面的研究投入,集中优势力量,攻克蚕桑资源多用途开发与利用技术瓶颈,加快推进产业链延伸,最大限度提升生态桑发展潜力,促进生态桑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榆林市蚕桑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子铭 《中国蚕业》2010,31(2):27-29
分析榆林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应紧紧抓住"东桑西移"工程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技术储备等方面的优势,科学制定好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广蚕桑实用技术、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蚕桑产业龙头企业等加快榆林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2017,(2):9-11
近年来南充市果桑产业发展迅速,桑果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链条基本形成。本文介绍了南充市果桑产业现状,分析发展优势与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发展方向,进而对南充市果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杨金旺  车廷宇  燕成梁 《中国蚕业》2010,31(3):54-55,59
在分析柳林县蚕桑产业的现状以及所具有的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推广优质桑蚕品种、应用实用新型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等对策建议,加快柳林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实现将柳林县建设成为山西省新的蚕桑基地县和黄土高原优质蚕茧示范基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南充市蚕桑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充市通过实施蚕桑"百万工程",蚕桑产业初具规模,优势地位初步显现,科技水平逐渐提高,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市场机制不够完善,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蚕桑产业化程度不高,这些问题都不利于蚕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省委、省政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丝纺服装产业的历史机遇,大力培育业主大户,强化技术推广,完善风险调节机制,不断地完善服务体系,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强力推动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德市发展果桑采摘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产业是浙江省建德市农业特色产业之一,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瓶颈期。通过对建德市果桑采摘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剖析,对建德市发展果桑采摘游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今后建德市发展果桑产业的方向,应顺应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方向,依托高铁时代带来的区位优势,结合建德市"全域旅游"的发展规划,把果桑采摘融入到高消费的旅游行业,并从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技术推广、改善环境、开发新产品、挖掘内涵、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提升,实现建德市果桑采摘游的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东桑西移"工程的不断深化,地处西南边陲的陇川县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迅速发展蚕桑产业,并使其发展成为当地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通过对陇川县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的调研,提出了促进陇川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稳定鲜茧收购市场秩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快专业化小蚕共育基地建设步伐,激活农户种桑养蚕积极性,完善县乡蚕桑技术推广体系,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延伸蚕桑产业链。  相似文献   

12.
赵成元 《蚕学通讯》2008,28(2):57-59
南部县是国家“东桑西移”工程试点县、国家农业标准化蚕桑示范县、四川省优质商品茧生产基地县、南充市蚕茧主产县。近年来,南部县以南充建设“千年绸都”、实施蚕桑“百万工程”为契机,以推进“旱地桑园化、养蚕集约化、经营合作化、技术标准化”进程为载体,促进了蚕桑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5,(3):33-34
<正>嘉陵区是传统的丝绸之乡,种桑养蚕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5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是南充五大优质蚕茧基地之一。2009年以来,嘉陵区依托"东桑西移"和"蚕桑百万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稳步推进蚕桑产业发展。截止2014年嘉陵区有桑园2万余亩(1333.3 hm2),年产茧123万kg,蚕茧总产值4140万元。近年来,嘉陵区加大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发展"桑-粮"、"桑-经"  相似文献   

14.
丝绸业是一项系统生产工程,从原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原料茧生产,这是基础必须加强。江苏省成立丝绸总公司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以后,更有条件加强蚕桑基础建设,把传统基础转化为现代化基础。针对当前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要提高以蚕桑为基础的思想认识,稳定蚕桑生产的经济政策保持其连续性,支持桑、蚕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建设适度规模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及时安排供应蚕需物资,加强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一体化”管理体制的优势,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茧丝绸事业。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4月,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在凉山州举办了现代蚕桑生产模式现场会,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参观了凉山州蚕种场、德昌县永郎镇果桑生产合作社、元坤果业公司、宁南县华弹镇10万亩优质蚕桑基地、葫芦口镇"6215"桑园套种模式示范基地、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等,受益良多,感触颇深。1凉山州现代蚕桑产业发展情况凉山州是四川省优质蚕桑基地建设的核心区域,是四川省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占全省蚕茧  相似文献   

16.
南部县蚕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成元 《中国蚕业》2009,30(2):84-87
通过对四川省南部县35个蚕桑基地乡(镇)223个村818个社的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坚定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调整战略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开拓进取、更新品种提高效益、开放市场打破垄断、调整政策加大投入、健全机构加强新技术培训等加快发展南部县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浅析淳安县打造中国蚕桑之乡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蚕桑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新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形势下,作为茧丝绸强省的浙江,以优化区域布局、夯实生产基础、提升质量效益、增强行业优势为目标,2003年9月提出了“蚕桑西进”发展战略,淳安被列为全省实施“蚕桑西进”工程建设8个重点县(市)之首。蚕桑是淳安县的高效生态农业之一,也是全县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把握浙江省“蚕桑西进”这一良好机遇,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万字号基地、创国字号品牌、育上亿元龙头、兴超亿元产业”和“淳安县蚕桑产业十五发展计划”目标,按照“稳定提高、调整发展”和“种良种桑、产品牌茧、建优质茧基地”…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山西省茧丝绸行业的规模、结构、效益、现代化程度和贡献率,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茧丝绸行业今后应该加强蚕种质量监督检验、抓好优质蚕茧基地建设工程、加大蚕桑产业副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强丝绸企业的技术引进和设备升级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军 《江苏蚕业》2014,(3):36-37
海安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劳动价值上升、茧丝行情大幅波动、环境气候异常变化等多种因素,蚕桑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发展以优质、省力、高效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设施蚕业,成为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调整优化桑园结构,加快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行业投入力度,提升传统蚕业设施化水平;加强养蚕环境污染治理,确保蚕作安全;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行业整体效益等措施,构建海安现代设施蚕业框架,保持产业规模基本稳定,蚕茧质量和效益创全国一流。  相似文献   

20.
从需求和供给2个方面分析我国优质茧丝短缺的原因,从价格和品质2个方面剖析优质茧丝的优势,认为生产优质茧丝符合未来消费需求和蚕桑产业发展方向,是促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和地区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增加优质茧丝供给着重在建设优质茧丝生产基地,构建优质优价机制,优化产业经营模式,加强茧丝产品品牌建设,强化产业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