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国杏李引进是中国林科院承担的国家"948"项目。通过在生产实践中的栽培、观测和研究,实现了单株第二年全部结果。为美国杂交杏李的生产、技术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杏李(味厚、味帝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3个重复,定期分别等量每株施用N 5 g+复合肥10 g、N 10 g+复合肥10 g、N 15 g+复合肥10 g,并设对照,观测美国杏李生长状况,分析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美国杏李地径、株高、苗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2(N10 g+复合肥10 g)对美国杏李的苗木地径影响最大;施肥处理1(N 5 g+复合肥10 g)对苗木株高影响较大;各施肥处理对苗木的苗冠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杂交杏李的适生性、结果及病虫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1年春,南阳市林业局与中国林科院经济林中心合作,引进了国家"948"项目中的美国杂交杏李7个品种,分别是:味馨、味王、恐龙蛋、风味皇后、味厚、味帝、风味玫瑰。为了指导果农科学引种发展,笔者对杂交杏李的原引种地南阳市所推广的7个品种的适生性及结果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通过三年的引种栽培试验,对美国杏李(恐龙蛋)在驻马店地区生长及结果性状的观测表明,恐龙蛋生长良好,在引进杏李品种中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杏李"恐龙蛋"为材料,系统观察了美国杏李"恐龙蛋"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发育,结果表明:2月中旬到2月底,小孢子母细胞形成、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渐渐形成,排列疏松。2月底到3月初,形成单核花粉粒。3月初到3月下旬,形成二核花粉粒。  相似文献   

6.
美国杂交杏李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杂交杏李是中国林科院在国家“94 8”引进项目资助下 ,首次从国外引进的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 ,共有 7个品种 :风味玫瑰、味馨、味帝、风味皇后、恐龙蛋、味王和味厚。这些杏李杂交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强 ,结果早 ,果大、果实口感好 ,营养丰富 ,高产稳产 ,耐贮藏 ,用途广泛 ,经济价值高等优良特性。为使这一新品种尽快走向市场 ,当务之急是快速繁育优质壮苗、满足广大种植户需求 ,经过我县两年来的试验推广 ,总结出一套美国杂交杏李快繁技术 ,实现当年育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 苗圃地选择应选择交通方便、排灌设施齐…  相似文献   

7.
杂交杏李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杏李是美国经过70年研究,通过杏、李种间多次杂交培育出的新兴高档水果。2001年3月,中国林科院南阳林业高新科技示范围与中国林科院经济林中心合作,在国家“948”项目的资助下引进了味馨、味王、恐龙蛋、风味皇后、味厚、味帝、风味玫瑰7个杏李品种共计936株。观察结果表明,杏李具有果色艳丽、风味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耐贮藏及适应性、抗逆性强等优点。经过近两年对杏李生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实现了单株第二年全部结果,且获得株产8-12公斤的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杏李是杏和李种间杂交种。美国农业科技人员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进行杏和李杂交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攻关,于上世纪90年代成功培育出杏李杂交种。目前世界上杏李栽培面积较少,经对7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认为风味玫瑰、风味皇后、恐龙蛋、红天鹅绒4个品种表现较好,具有风味香甜,果色艳丽,耐贮运,早年丰产性和抗逆性强等优点。平均每hm^2产量可达2.5万kg。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杏李是杏和李的杂交种,枣庄市薛城区园艺所自1999年起先后从美国引进10几个杏李新品种,在兴城街道办事处高楼林果示范基地试栽。通过几年的品种特性观察和栽培技术试验,初步筛选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品种。现将其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美国杂交杏李是美国果树育种专家培育的新型果树品种。以其独特的风味、优异的品质、诱人的外观及突出的耐贮运性而深受欢迎。该品种早果、高严,  相似文献   

11.
对内蒙古敖汉旗大五家流域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林地类型下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蓄水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内不同林地土壤蓄水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油松纯林(1 985.52t/hm^2)〉小叶杨纯林(1 923.81 t/hm^2)〉小叶杨柠条混交林(1 904.22 t/hm^2)〉山杏纯林(1 896.38 t/hm^2)〉油松沙棘混交林(1 867.98 t/hm^2)〉桑树山杏混交林(1 765.13 t/hm^2)〉柠条纯林(1 637.79 t/hm^2)。乔木林和乔灌混交林的土壤蓄水能力明显大于灌木林,其中尤其以阴坡油松林的蓄水能力为最好;立地条件不同,土壤蓄水能力不同,无论何种林地,都是阴坡好于阳坡,下部好于上部。  相似文献   

12.
50年代在山西省北部地区为减小风沙危害,人们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纯林,但随着时间推移,防护林功能逐年下降。为了提高林分稳定性,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营造了多树种混交林,并收集了樟子松、华北落叶松、侧柏、刺槐、旱柳、白榆、辽东烁、杏树、白桦、白蜡及山丁子等树种基因资源,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辽河三角洲盐碱地树种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台田上,布置小胡杨纯林、白蜡纯林、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4种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生长和土壤水、盐、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白蜡、刺槐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上造林均能成活,成活率达92%~98%。混交配置模式对树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优于纯林,其中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好于白蜡×刺槐模式。与CK相比,4种模式均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降低土壤盐分,调控土壤温度,防止盐分表聚,4种模式间比较顺序是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纯林>小胡杨纯林。可见,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可作为该地区防护林营建的首选优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4.
小叶杨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小叶杨的栽培历史,发展现状,资源分布及其抗旱,耐瘠薄,耐寒等特性,指出小叶杨在三北地区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小叶杨杂交育种和造林试验的进展情况及保护和发展小叶杨的前景和任务。  相似文献   

15.
小叶杨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耐旱耐瘠薄的乡土杨树。对辽宁省境内的小叶杨进行叶片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小叶杨叶片远轴面气孔密度明显高于近轴面,个体间变异较大,与产地没有明显相关性;气孔长度与气孔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着生部位对小叶杨近轴面气孔密度有明显影响;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比值与耐旱性没有明显相关性。文章同时讨论了国内杨属树种叶片解剖学特点及影响解剖学观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We investigated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Populus simonii from five provenances in northern China. Our results show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plants of different provenances in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except for leaf-stalk length and the number of leaf margins.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or all traits ranges from 14.77% to 81.49%. The mean phenotypic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iation (V ST ) is 47.1%, which means that the variation within provenances is the major source for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P. simonii. Given our cluster analysis of provenances based on an average linkage computing method, the five provenances of P. simonii investigate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Our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genetic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provenance selection of natural P. simonii in nor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小叶杨资源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叶杨是我国特有乡土树种,小叶杨抗风沙,耐瘠薄,在砂荒及黄土高原能生长,最适宜的则是湿润肥沃的黄土和冲积土,是培育“三北”地区新栽培无性系的最佳亲本之一.作者调查西北4省,发现沿山系的沟谷、河滩还大量生长着小叶杨,它们大多是50~60年代用种子繁殖的人工林,百年小叶杨老树很少见.荒凉贫瘠的沟谷、河滩地上的小叶杨比其它树种,比其它杨树品种生长得好,是一些林场重要的经济来源.这些小叶杨形态各异,蕴藏着丰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8.
小叶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应用Logistic模型和有序样品聚类法对小叶杨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 ,将胸径和树高2个表现生长过程科学地划分为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 3个阶段 ,实现了胸径和树高二维有序样品的聚类 ,不仅反映出小叶杨生长的综合节奏性 ,更为龄组划分提供了依据 ,此外 ,本文还以Logis tic模型为基础 ,以时间因子为媒介 ,推导出一个能准确地描述小叶杨D -H关系的新模型———Lo gistic衍生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适用于杨树叶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体系,建立杨树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方法]本研究以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 nigra)叶片为材料,对小黑杨叶片双向电泳体系的2D裂解液、蛋白的纯化、IPG胶条的pH范围、蛋白上样量、等电聚焦时间和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平衡时间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分别对小黑杨、大青杨和84 K杨叶片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实验。[结果]采用2D裂解液Ⅱ对小黑杨叶片蛋白质进行溶解,可显著提高蛋白的溶解性,双向电泳图谱中可分辨出326个蛋白质,比采用2D裂解液Ⅰ溶解的蛋白样品多209个蛋白质。通过蛋白裂解液提取小黑杨叶片蛋白质,利用2D clean-up试剂盒法对蛋白样品进行纯化,所得的双向电泳图谱背景清晰、蛋白质的分离效果较好。小黑杨叶片蛋白质主要集中在pH 4~7内,选用24 cm、pH 4~7的线性IPG胶条进行双向电泳,可获得分离效果较好的393个蛋白质。蛋白上样量提高至1 mg时,可分辨的蛋白质的个数明显增加,由326个增加至454个。10 000V的等电聚焦时间为13 h,SDS平衡时间为40 min时可得到背景清晰、蛋白质个数多、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采用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对小黑杨、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 Kom.)和84 K杨(Populus alba×P.glandulosa)叶片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实验,分别可检测到531、828、525个蛋白质,且蛋白质分离效果好、图谱分辨率高。[结论]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提高了小黑杨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分辨率和重复性,采用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成功的建立了小黑杨、大青杨和84 K杨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该体系适用于小黑杨、大青杨和84 K杨叶片蛋白质组学的分析,为杨树叶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嫩江中下游地区小黑杨片林及林网内农作物的水分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嫩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小黑杨林分的水分生产率为1.113,较全国农业平均水分生产率(0.8)相对提高39.13%;500 m×500 m的小黑杨农田防护林网,在树高达到10 m时,可使网内农作物的水分生产率提高12.9个百分点,效益十分显著,说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是科学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