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社每年都用泡桐根培育大量的苗木。但是,由于缺乏肥水管理,大部分苗木都在2米至3米之间。这类苗木的特点是:根系发达。有的生产队对这类苗木不能充分利用,总认为大苗好,就把这部分苗木,白白砍掉,进行平茬。这样,虽能培育成人苗,但是,晚出圃一年,延迟了栽植年限,造成了土地、苗木的浪费,能不能把这类苗木充分利用起来,使它长成高干良材呢?1973年春,我们学习了关于用目伤、前堵、后截,使泡桐低干变高干的经验后,根据泡桐顶端优势强,有二次抽干的特点,进行了抹泡桐顶端对生芽的试验。栽植的  相似文献   

2.
<正> 泡桐属假二叉分枝植物,顶芽一般在冬天自然死亡,不能萌发成向上生长的主干。过去我们多采用抹芽和目伤等接干法培育高干良材,近几年来我们在海拔1050米的半山阳坡,试用了泡桐干顶粗技环状剥皮接千法,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当年最高生长量达7.25米,萌芽枝1.3米处粗4厘米,平均(10株)年高生长4.92米,当年朐径增粗6.6厘米。具体做法: 1.掌握好适宜的接干树龄。泡桐栽植后,一般当年缓苗,第二年恢复正常生长,第三年开始旺盛生长,枝叶多,根系发达。因此,一般栽植3—4年后进行环状剥皮接干最好。剥皮时间,在春季发芽前半个月进行完。  相似文献   

3.
泡桐是我县广大群众喜爱栽植的一种速生用材树种。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泡桐有了很大发展。现在,全县泡桐农田林网面积已达28万亩,加上“四旁”栽植的泡桐,总计约有1,100万株。在生产实践中,褚河公社的阁街、余王大队林场及郭连公社的张涧大队等单位,利用小根培育出干高5米以上、地径6-8厘米,当年出圃率在70%以上的高干壮苗,为泡桐育苗提供了新的经验。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大量发展泡桐,由于育苗工作落后于形势,很多地方采用小苗栽植。以致形成主干低矮,枝条横生,既不利于改善农作物的光照条件,也不利于农活作业,同时降低了桐木出材率及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栽植5米以上大苗,缓苗严重而贻误生长时间,并易造成日灼,风折等弊端,况且大苗需要在圃地培育两年,成本增高,因而泡桐幼树的高干培育就成了这个树种的一个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栽培措施。泡桐的这个特性,是由于顶芽旱死,形成假二叉分枝形成的。泡桐在入冬以后,顶  相似文献   

5.
<正> 兰考泡桐在我县进入农田后,普遍出现一年活、二年死的现象,其死亡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苗木质量低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近二年内我们做了泡桐壮苗培育实验和栽植后的生长量调查,现将实验调查结果列表说明。实验调查结果分析:1、培育泡桐壮苗应提倡当年育苗当年出圃的二当育苗法。从表1可看出,一年生埋根苗只要肥水跟上去,育苗密度合理,当年苗高达到3.5米以上是不成问题的,以干径比为衡量壮苗的依据,凡干径比在70—80之间的为壮苗,70以下者为极壮苗,80以上者为弱苗。那么,一  相似文献   

6.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培育高干壮苗对实现农桐间作,促进粮食稳产高产有重要意义。1972年以来,我们结合生产,发动群众广泛开展培育泡桐高干壮苗的科学实验活动,获得了桐苗生长规律的数据,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育高干壮苗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泡桐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病虫少,是城乡绿化的良好树种。我场遵照毛主席“祖化祖国”的伟大指示,自1968年开始,试用泡桐根培育泡桐苗,每年育苗100余亩,共培育出优质壮苗30多万株:高达4米以上的占22%,3.5米以上的占33%,3米以上的占40%,少部分高达5—6米,为“实行大地园林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育高干泡桐,一般在定植后进行接干,最早的接干时间是在定植后生长一年,即树龄二年以后。这是因为在起苗时,苗木根系受到很大损伤,根量(尤以侧、须根)大为减少,与地上部的比例失调,栽植当年生长不旺,新发侧枝当年生长一般只有几十厘米,如栽植当年即行接干,新接干的生长量往往不足一米,且瘦弱,达不到高干壮苗的要求。如在树龄二年生以上再接干,则由于接干处伤口大,愈合慢,形成节疤,且尖削度大,往往形成两段树干,降低木材工艺价值。如采用二年生以上大苗造林,则需在树龄三年以上时接干,上述缺点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泡桐轻基质容器苗的是利用泡桐良种脱毒组培苗移栽至轻基质容器中培育形成的苗木,在其工厂化培育过程中,由于培育水肥和光照微生境的异质性,使同批泡桐组培苗生长形成为生长势不同的轻基质容器苗,为明确不同等级泡桐轻基质容器苗移栽至大田后苗木间生长和质量的差异;【方法】在河南省通许县建立生长对比试验林,对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和弱苗的大田移栽苗木的苗高、地径、根幅、根茎叶器官组织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浓度、单位面积产苗数和优质苗产出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1个生长季后,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大田苗苗高、地径、根幅和大田保存率为3.96m、5.77cm、1.34m和92.22%,分别比弱苗提高了40.43%、19.21%、103.03%和18.41%。方差分析表明,各生长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弱苗培育的大田苗;泡桐壮苗培育的大田苗茎组织内各矿质元素浓度均高于弱苗大田苗,组织内全磷、全钾浓度分别为0.49 g·kg-1和2.56 g·kg-1,均极显著高于弱苗培育的大田苗;而壮苗根、叶组织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浓度与弱苗差异不显著;壮苗单位面积大苗产出数6403株·hm-2和优质苗产出率达58.24%,分别比弱苗提高了1.17倍和8.73倍。【结论】利用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大田苗的优质苗产出数、苗木质量均优于利用弱苗培育大田轻基质容器苗,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泡桐苗干低、质量差、栽后缓苗期长、成材速度慢等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我圃于1978年对泡桐苗木进行了定时观察,初步掌握苗期生长规律,为育苗、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于1979年进行了泡桐高干壮苗培育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年获得埋根苗亩产800株,平均苗高3.71米,最高株达5米,平均胸径3.85厘米;平茬亩亩产700株,平均苗高5.81米,最高达7.5米。一、泡桐苗期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速绿化和培育速生丰产林,我社每年都培育大量泡桐苗木。但是,由于缺乏肥水管理,大部分苗木都在2米与3米之间。这类苗木的特点是:根系发达。有的生产队对这类苗木不能充分利用,总认为大苗好,就把这部分苗木,白白砍掉,进行平茬。这样,虽能培育成大苗,但是,晚出圃一年,延迟了栽植年限,造成了土地、苗木的浪费,能不能把这类苗木  相似文献   

12.
我县山区丘陵地带历来就有泡桐的零星分布,并生长良好。为了成片种植,我所于1974年初从外省引进泡桐种根2万4千支,当年用种根造林37.5亩,分根育苗8.5亩。经过精心培育,一年半的幼林一般高达4.58米,最高达6.7米,当年生产大苗2万株,繁殖种根35万支,解决了社队种植泡桐缺苗的困难,同时初步摸索了培育泡桐苗和防治枯梢的经验。一、因地制宜泡桐根系发达,根深叶茂,叶面大,光合作用强,是一个需水肥量大的速生树种,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我所去年在沙  相似文献   

13.
过去培育泡桐苗一般要2年出圃,近年来我们通过反复试验,当年可培育成5米高左右的高干大苗,出圃造林。具体做法是: 一、圃地选择:根据泡桐忌水渍的特性,要选地势平坦、光照条件好、不积水、pH值不高于7.5的壤土地作圃地。二、整地作垅:初冬大地封冻前,整平圃地,先灌底水,每亩撒1%的六六六粉5市斤,深犁一遍,再按1米距离挖25厘米深,40厘米宽的沟,把土放在沟的两侧,促使风化。翌春解冻后,在沟内每亩施马粪2,000斤(旨在增温,促使早生根,早发芽出土,增长生长  相似文献   

14.
泡桐具假二叉分枝的特性,造林时苗干高度即为成材主干的高度,这就大大影响了材积的生长.因此,人们为了培育泡桐高干良材多用第一年育苗、第二年造林、第三年平茬的方法来进行,但需要的时间较长.为了缩短这段时间,我们采用了栽后即平茬的方法培育泡桐树干,现已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一、试验内容和方法1.1984年冬从如皋县蚕种场引进良种泡桐450株,在灌南硕湖乡红星4组营造泡桐对比试验林30亩.苗木高低不一(2—3米),部分苗干弯曲细弱.于3月上旬齐地平茬.2.1984年春,在灌南硕湖乡硕湖6组营  相似文献   

15.
桐树高干壮苗的标准为:苗干通直、圆满、尖削度大、组织充实,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泡桐高干壮苗的培育方法很多,但以催芽加地膜覆盖法效果最好。它具有出芽早(比大田育苗提前20天左右)、出芽率高、出芽时间集中、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泡桐 ( Paulownia Sieb.et Zucc)是重要的平原绿化树种 ,其生长迅速、材质好、分布广泛、抗逆性强 ,深受群众喜爱。泡桐栽植的主要形式是“四旁”栽植和道路绿化。由于泡桐具有假二叉分枝的特点 ,多数情况下顶芽不能越冬 ,因此 ,1年生苗木的干高就决定了第一段材的高度。如果利用低干苗木造林 ,就会造成树干低矮 ,这不仅降低了木材的利用价值 ,还会影响道路的畅通。因此 ,培育泡桐高干壮苗 ,提高木材利用率 ,就显得尤为重要。泡桐埋根育苗是利用根段繁殖苗木的方法 ,它避免了因种子繁殖而出现的后代分离现象 ,保持了原有品种和类型的固有…  相似文献   

17.
泡桐因生长迅速 ,材质优良 ,易于繁殖 ,近年来成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发展的一个主要树种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泡桐造林一般是采用大苗栽植 ,苗木费用较高 ,而且苗木较大 ,运输不便 ,苗木成本太高成为制约泡桐大面积栽植的一个重要因素。最近 ,我们对泡桐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埋根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取得初步成功。与此同时 ,对泡桐苗、根两用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 ,为泡桐大面积造林提供苗木(根 )保证。1 良种选择及种根处理良种是壮苗和木材优质高产的基础。所引进的无性系品种都是经过国家验收的、适宜在南方地区种植的优良无性…  相似文献   

18.
泡桐,生长快,适应性较强,材质好,经济价值高,很受群众欢迎。但是,泡桐具有假二叉分枝和间歇性抽枝接干的特性,如任其自然生长,往往长不成良好的干型。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培养高干壮苗入手。去年,我们和马岭岗公社四张大队二队、小留公社邢楼大队三队的林业科研组,共同进行了试验,取得良好的结果。例如邢楼大队二队,去年育了七分泡桐埋根苗,共410株,其中3—4米高的300株,占73%;4—5米高的50株,占12%;5米以上的有10株,占2.4%。最大胸径7厘米,最大根径9厘米。  相似文献   

19.
泡桐干形培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在我国北方泡桐栽培区由于泡桐顶芽在冬季枯死,通过假二叉分枝的方式进行自然接干,造成出材率低,尖削度大,树干形数小,给泡桐的木材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我国的泡桐科研工作者经过近40年的努力,对泡桐干形进行了遗传改良,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干形培育对泡桐的高干壮苗、人工接干、修枝、栽培密度与干形、混交与干形及其上述栽培管理措施与泡桐丛枝病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我国泡桐干形培育的上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泡桐干形培育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玫瑰花的栽植 选用玫瑰苗基部直径0.6厘米以上,高40厘米以上的优质壮苗,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深耕并整好地,实行大穴定植。要求行距2米-2.5米、株距1米-1.5米,每亩250株-330株。栽后踏实,及时灌水。栽植时间一般在11月份或年初的2月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