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载体是生物膜工艺处理污水的核心,为通过生态因子提高生物膜的运行效能,以改性聚氨酯填料(MPU)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有机底物浓度与水力停留时间等生态因子对生物膜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PU生物膜系统经过10d的启动运行,出水COD和氨氮去除率达到70%,逐渐形成稳定的生物膜。系统随温度升高出水COD和氨氮去除率提高,15℃时出水COD和氨氮可达到80%。系统进水COD由100mg·L-1增加至300mg·L-1时,出水COD去除率由60%增加至80%,氨氮去除率达到85%。生物膜系统随HRT延长出水COD和氨氮去除率呈增加趋势,HRT由2h延长至8h,COD去除率由80%提高至90%,氨氮去除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2.
将3株能适应于造纸废水的降解性真菌投入反应器,对活性污泥进行生物强化实验。结果表明:生物强化反应器的活性污泥废水处理能力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曝气时间缩短1h。进水COD为1 352.15mg/L,生物强化组平均COD去除率为76.05%,对照组平均COD去除率为71.57%,COD去除率提高6.26%。提高进水负荷至1 651.64mg/L,生物强化组COD去除率为68.70%,对照组COD去除率为64.09%,COD去除率提高7.19%,反应器接入真菌后抗进水负荷冲击能力提高。当进水p H改变时,生物强化组仍具有较高的COD去除率。因此,反应器引入真菌后,活性污泥的造纸废水处理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UASB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中的启动特性、稳定运行效能以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低流量Q=0.5 L/h时,反应器仅通过28 d就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COD去除率为70%~80%。当系统稳定运行时,COD去除率保持在75%左右,总氮去除率达50%~70%;随着温度的升高,UASB的生化处理效率是先上升后下降,最佳温度为38℃。系统的容积负荷为3~8 kg/(m3.d)时,COD去除率保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4.
对光合细菌处理中药浸出液废水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对废水中COD、BOD5有较高的去除率。在半黑暗微好氧条件下,COD去除效果较厌氧光照、好氧黑暗等条件好;废水水解酸化预处理后,在光合细菌处理系统内,COD平均去除率达到90.7%,BOD5平均去除率达到93.9%,为利用光合细菌处理高浓度中药废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永锋  罗纨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55-3557
通过在试验场建立地下渗滤系统装置,系统在运行达到熟化后,应用其处理生活污水,水力负荷为1.8 cm/d。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COD、氨氮、总氮的平均浓度去除率分别为87.9%、98.3%、42.9%,平均系统去除率分别为92.3%、98.9%、62.9%。其中,出水COD、氨氮、总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6.8、0.41、32.78 mg/L。各指标系统去除率都大于浓度去除率,说明系统去除率比浓度去除率更能精确表示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能力,尤其是对总氮的去除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以活性炭和石英砂为微生物固定化材料,考察其在UASB系统中对COD的去除效果、体积负荷以及反应器的启动时间的影响,并与传统UASB反应器做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第1—40 d有机负荷为0.075~0.208 kg/m3;第1—10 d厌氧流化床未流化,UASB柱(R0)、活性炭柱(R1)、石英砂柱(R2)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3.2%、13.7%和12.6%;厌氧流化床流化后,第11—30 d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3.6%、68.6%和51.9%,第31—40 d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3%、92.5%和92.3%,第41—47 d负荷提升为0.300~0.833 kg/m3,R0反应器对废水COD的平均去除率稳步上升为88.2%,R1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5.0%,R2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2.3%;新型反应器的启动时间比传统UASB反应器缩短了10 d,启动时间缩短了29.4%.  相似文献   

7.
表面流人工湿地在滇池湖滨区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滇池湖滨带核心区退塘还湖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对福保村湖滨废弃鱼塘改造,建立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该区域内面源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系统年削减入湖污染物COD、TN、TP负荷分别达7 840、650和20 kg,单位面积削减量分别为4 704、390和12 kg·hm~(-2),削减率分别为28.02%、35.93%和4.86%;系统对污水中COD、NH_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15.57%、56.76%、40.37%和35.64%,且除COD外,旱季污染物去除率高于雨季;推流曝气可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使NH_3-N、TN、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约39%、23%和21%,而COD去除率变化不明显.该系统为滇池湖滨区退塘还湖和湖滨生态系统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示范,对滇池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提出了一种新型潜流构造湿地—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avy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简称W-SFCW)并进行了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orizontal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简称SFCW)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W-SFCW在污染物去除方面明显优于SFCW,在相同试验条件下W-SFCW出水COD、NH4+-N和TP分别为47.1、10.4和0.42mg·L-1,去除率分别比SFCW提高8.2%、13.1%和6.6%;但W-SFCW系统水流阻力大于SFCW系统,在本试验条件下W-SFCW的湿地床体的水头损失220mm,而SFCW水头损失70mm;W-SFCW及SFCW在冬季运行期间COD、NH4+-N去除率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但未出现恶化现象;磷去除在低温期间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复合酵母菌与光合细菌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和卡尔斯伯酵母按体积比1∶1∶2混合,在温度30℃、接种量15%、处理时间72 h、装液量50 ml的条件下对废水的COD去除率达76.50%;再经光合细菌进一步处理皂素废水,在黑暗好氧条件下、接种量20%、培养96 h后,COD去除率达62.55%。酵母菌与光合细菌联用处理皂素生产废水COD总去除率达91.20%,pH由原来的5.0提高到7.8。  相似文献   

10.
将传统人工快渗系统与改良的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对高氨氮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COD、氨氮和TN的去除率均比传统人工快渗系统分别提高了3.14%、4.47%和20.7%,并可以有效地缓解系统堵塞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1.
含三唑磷农药废水的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含三唑磷废水光氧化降解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直接光解可有效提高含三唑磷水样的可生化性,经6h光照后,水样的BOD5/COD由0.22提高到0.70;添加H2O2对光解效果有一定改善作用,投加量达到75mg/L时,水样的COD去除率由零投加时的20%提高到40%,但过量投加对处理效果没有进一步促进作用,同时比较了在曝气和不曝气两种条件下采用UV,UV/H2O2,UV/Fenton,UV/类Fenton等4种工艺对三唑磷废水的处理情况,结果表明,UV/H2O2,UV/Fenton,UV/类Fenton工艺较单纯UV工艺对水样的COD去除效果有显著提高;曝气能促进光解效果,特别对UV/Fenton工艺作用更为显著,光解水样2h后,曝气条件下的COD去除率可从不曝气条件下的30%提高到80%。  相似文献   

12.
SBR法处理生活工业综合污水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SB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工艺进行了生活工业综合污水处理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曝气时间与处理效率、污泥活性密切相关;当进水COD为430~660 mg/L,NH4+-N为16.9~21.5 mg/L时,曝气10 h能取得较好的效果,COD去除率可达90%,出水COD<80 mg/L,NH4+-N<14 mg/L.  相似文献   

13.
徐运清  胡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83-1684
[目的]探索高效藻类塘中藻类、曝气和底泥对小城镇养殖废水净化效能的影响。[方法]设置4个独立人工池塘作对比试验,通过控制试验塘中的藻类浓度、底泥及曝气程度,测定养殖废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氮和磷的变化量,进而比较藻类、底泥和曝气对废水净化效能的影响。[结果]高效藻类塘对还原性物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3%、69.2%和59.7%,而普通塘对其去除率分别仅有48.0%、43.4%和22.8%。藻类对TP的去除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对COD,对TN的影响最弱;曝气对COD代表的还原性物质的去除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对TN的降低,对TP的影响最弱;底泥对TP的去除影响极为显著,其次是对TN,而对COD的降低影响最弱。[结论]高效藻类塘中藻类、曝气和底泥均对养殖废水的净化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彭乾  张鉴达  梁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31-21232,21296
[目的]研究SBR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模拟废水的反应特性。[方法]将SBR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应用于模拟废水的处理,研究反应器中溶解氧随曝气强度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一个反应周期内COD、TN、TP去除率的变化。[结果]不同曝气强度下,SRB反应器开始曝气时(第11 min)溶解氧值均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均在第13 min出现第一个"平台",且曝气强度越大,该"平台"越高;50min后溶解氧值波动较小。反应周期结束时,不同气速下COD、TN、TP去除率分别达98%、75%、80%以上,且不同气速对污染物的去除有一定影响。[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废水处理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吕玉珍  王玉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932-6934
[目的]为亚胺法造纸废水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自行培养活性污泥,结合试验条件,确定控制工艺参数,研究SBR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亚胺法造纸废水的效果。[结果]在温度20~25℃,污泥龄18~23 d,进水0.5 h,曝气8 h,沉降1 h,排水0.5 h,闲置8 h,1个周期共18 h前提下,经8 h限制性曝气,SBR法对亚胺法造纸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达80%~90%,色度降低了1000度左右,pH值更趋向中性,SVI值在60~100 L/mg之间。与其他处理方法(延时曝气、混凝法)相比,SBR法对废水中CODcr、TKN、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在80%左右,对COD的去除率也较好。[结论]SBR法是一种较理想的废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王俊峰  王萍萍  刘志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33-12634,12728
[目的]研究PVA复合栽体包埋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处理抗生素废水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包埋固定化技术处理抗生素废水中的COD,考察了不同因素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其最佳处理条件:曝气时间为25h,处理温度为25~35℃,pH为6~8.在该条件下,其对抗生素废水的COD去除率达85%以上.[结论]包埋固定化增强了菌体抵抗环境的能力,使包埋固定化菌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最适温度、pH和进水COD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17.
陈程程  张强  裴振洪  刘同军  祁庆生  王加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29-12231,12234
[目的]得到更高的COD去除率以指导柠檬酸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研究了柠檬酸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主要可控因素酸化时间、厌氧水力停留时间以及厌氧进水COD浓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进行了COD去除率优化。[结果]酸化时间与其他2个因素基本没有交互作用,厌氧停留时间和厌氧进水COD浓度对COD去除率有显著影响,而且有交互作用。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酸化时间1.53 h,厌氧水力停留时间3.52 h,厌氧进水COD浓度2 698 mg/L,预测最大COD去除率为93.31%,验证试验实际测得去除率为93.23%。[结论]用响应面法优化柠檬酸废水厌氧处理过程,可得到较好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曝气位置的上向流生物滤池处理对虾养殖污水,连续运行30d,分析出水水质,并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和装置污染状况。考察了对虾养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6项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从养殖污水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果上看,中下部曝气生物滤池(MUBAF)要优于底部曝气生物滤池(BUBAF)。在系统进水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7.62~8.20mg·L-1,氨氮质量浓度为0.62~0.65mg·L-1,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54~0.59mg·L-1,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23~0.27mg·L-1,无机氮质量浓度为1.40~1.47mg·L-1,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为0.24~0.29mg·L-1,水温为25℃~30℃时,中下部曝气生物滤池对养殖污水中6项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45.2%、88.9%、58.5%、78.8%、75.3%和25.1%。可见,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佳,亚硝酸盐氮和无机氮次之,化学需氧量和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较差,活性磷酸盐去除率最低。总体而言,曝气生物滤池在水产养殖污水应用中处理效果明显,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生物过滤技术是循环水超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系统维持生产正常进行的核心技术。运转良好的生物过滤装置都有很好的硝化效果,但不同工况参数会影响生物滤器的硝化效率。已有的相关生物滤器报道均是实验室试验结果,缺乏直接以生产系统为对象的研究。本试验对浮球式生物滤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处理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无曝气条件下,NH4-N转化率在HRT为18 min时最大为28.77%;NO2-N转化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在HRT为36 min工况时达到最大,为67.20%;COD去除率在HRT为36 min时最高,达到6.56%;另外,不曝气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都有较明显下降。(2)曝气量为1 m3/h条件下,滤器水处理效率随HRT延长而增加;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分别由HRT为9 min时的7.54%和49.30%增加到HRT为36 min时的39.03%和71.78%;COD去除率在HRT为36 min时最高,为6.16%;曝气量为1 m3/h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略有增加。(3)曝气量为2 m3/h条件下,滤器水处理效率也随HRT延长而增加;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在HRT为36 min时达到最高,分别为27.27%和74.92%;COD去除率在HRT为9 min时最高,为5.30%;曝气量为2 m3/h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也都略有增加。(4)对无曝气和有曝气各工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曝气组各工况水处理效率优于无曝气组,曝气水平为1 m3/h时处理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