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产区重要病害。该病只在雌穗和雄穗上表现症状。受害前期表现为矮缩丛生型、黄条型、顶叶扭曲型等特异症状,抽穗期出现黄条型症状。病株雌穗变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雌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  相似文献   

2.
1娃娃穗 1.1发生原因。玉米雌穗苞叶的叶腋中也能形成腋芽,并发育成果穗。在雌穗生长点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影响时,雌穗分化异常,出现多个腋芽,如连续出现阴雨寡照情况,雌穗主穗授粉和灌浆速度缓慢,有利于腋芽生长,腋芽发育成多个“果穗”。  相似文献   

3.
1玉米丝黑穗 1.1症状.只在果穗和雄穗上表现症状,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黑粉一般黏结成块,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雄穗发病的植株一般无雄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病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雄穗抽出后小花畸变为叶状物.连作地、播种过深、土壤干燥都有利于浸染发病.  相似文献   

4.
为在玉米育种中选育高产性状好的玉米品种,从玉米果穗发育上研究玉米短苞叶品种的原因,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玉米雌穗与苞叶发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正>1.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1果穗侧面缺粒,呈香蕉型,即果穗的一侧自上而下整行没有籽粒,果穗弯向缺粒的一侧。这些多发生在较矮的弱小植株,前期发育正常,抽丝后,穗轴逐渐弯曲,苞叶膨胀松散。1.2果穗下部结实正常,上部秃尖现象严重。果穗上部4~5cm处无籽粒或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一般大穗型品种秃尖长度大于小穗型品种。1.3玉米植株在整个生育周期中,表现生育正常,只是到了成熟期,果穗苞叶呈不平展状态,收获后穗轴籽粒很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又名乌米,属种苗侵入系统性侵染的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雌、雄穗。苗期发病严重时表现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暗绿、窄小、茎弯曲、茎部稍粗,随着叶龄的增加,特征愈加明显。其典型症状是雄穗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呈叶状,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膨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
一、危害症状 丝黑穗病,又被老百姓称为"乌米".病菌主要为害植株穗部,通常于玉米抽穗之后呈现症状.雄穗受害时花器变形,颖片变长,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灰褐色菌瘿,以后菌瘿破裂散出大量黑粉.雌穗受害时,果穗变短,穗基部膨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菌瘿,成熟后苞叶开裂散出黑粉,黑粉内混有许多丝状的维菅束组织.一般情况下,雄穗发病雌穗都发病,而有时雌穗发病雄穗却正常.  相似文献   

8.
一、玉米结实性差的发生与防治 1、玉米结实性差的表现类型 (1)果穗下部结实正常,上部秃尖现象严重.果穗上部4~5cm处无籽粒或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一般大穗型品种秃尖长度大于小穗型品种. (2)玉米植株在整个生育周期中,表现生育正常,只是到了成熟期,果穗苞叶呈不平展状态,收获后穗轴籽粒很少,且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呈满天星状. (3)果穗侧面缺粒,呈香蕉型,即果穗的一侧自上而下整行没有籽粒,果穗弯向缺粒的一侧.这些多发生在较矮的弱小植株,前期发育正常,抽丝后,穗轴逐渐弯曲,苞叶膨胀松散.  相似文献   

9.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危害症状 丝黑穗病。又被老百姓称为“马米”。病菌主要为害植株穗部,通常于玉米抽穗之后呈现症状。雄穗受害时花器变形,颖片变长,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灰褐色菌瘿,以后菌瘿破裂散出大量黑粉。雌穗受害时,果穗变短,穗基部膨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菌瘿,成熟后苞叶开裂散出黑粉,黑粉内混有许多丝状的维管束组织。  相似文献   

10.
张国于 《现代农业》2011,(12):43-43
近几年,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上升,玉米秃尖成了生产上常见的现象,对玉米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影响很大,应该提早预防。玉米秃尖的症状表现为玉米果穗顶部不结实或秃顶,从而导致玉米穗粒数减少,造成减产。玉米秃尖的病因是玉米雌小花分化、吐丝及籽粒的形成开始于雌穗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11.
正常见的玉米病害有丝黑穗病、黑粉病、大小斑病、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等,本文重点介绍这五种玉米主要病害的症状识别和发病规律,并提出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1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1.1症状识别: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主要的病害,该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雌花,一旦发病,通常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病果穗较健穗短,顶端尖,不抽花丝,整个果穗变成病瘿,后期苞叶张开,内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玉米果穗不同部位挥发物成分的差异及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的电生理活性,采用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提取并分析了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玉米须、玉米苞叶、玉米雌穗)挥发物,并通过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对其中16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玉米果穗不同部位挥发物成分存在差异,玉米须、玉米苞叶、玉米雌穗分别有37、39和41种化合物,其中有22种化合物共同存在于3个部位,分别有8、9和5种化合物为玉米须、玉米苞叶和玉米雌穗中特有。玉米不同部位挥发物种类主要包括绿叶气味、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和脂肪族化合物(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和烃类),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在玉米果穗不同部位之间存在着差异,均以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亚洲玉米螟未交配雌雄蛾对测定的16种挥发物均可产生EAG反应,表现出醇类和酯类化合物醛类(癸醛除外)和绿叶气味化合物萜类和烃类化合物的总体反应趋势,未交配雄蛾的EAG反应值均显著高于未交配雌蛾,其中未交配雄蛾对2-庚醇的EAG反应相对值最大(168.20±17.54)%。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植物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的行为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玉米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病穗全部为黑粉,造成损失很大。一、症状病株果穗有的不吐花丝,形状短胖,基部较粗,顶端较尖,苞叶完整,但果穗内部充满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冬孢子,后期苞叶破裂,露出黑粉,黑粉多沾结成块,不易飞散,黑粉间夹着有丝状的玉米维管束残余,还有得病果穗失去原形,严重畸形。雄穗发病有两种症状,雄穗上单个小穗变为菌瘿,此时花器畸形,不形成雄蕊,颖片因受刺激而变为叶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玉米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病穗全部为黑粉,造成损失很大。一、症状病株果穗有的不吐花丝,形状短胖,基部较粗,顶端较尖,苞叶完整,但果穗内部充满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冬孢子,后期苞叶破裂,露出黑粉,黑粉多沾结成块,不易飞散,黑粉间夹着有丝状的玉米维管束残余,还有得病果穗失去原形,严重畸形,成"刺猬头"状。雄穗发病有两种症状,雄穗上单个小穗变为菌瘿,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玉米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病穗全部为黑粉,造成损失很大。一、症状病株果穗有的不吐花丝,形状短胖,基部较粗,顶端较尖,苞叶完整,但果穗内部充满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冬孢子,后期苞叶破裂,露出黑粉,黑粉多沾结成块,不易  相似文献   

16.
一、玉米丝黑穗1、症状只在果穗和雄穗上表现症状,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  相似文献   

17.
2012年通过在安阳等6个试点对32个玉米杂交种不同熟期果穗含水量及苞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成熟时收获、后延3 d、5 d、7 d、9 d收获果穗籽粒含水量均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规律性,成熟后推迟3 d收获果穗水分降低2%左右,推迟5d收获降低3%左右,推迟7d收获降低5%左右,推迟9 d收获降低7%左右。籽粒脱水较快的杂交种有Ymtz09、Ymtz13、Ymtz15、Ymtz17。(2)供试杂交种果穗苞叶层数在5.4~12层之间,成熟时果穗苞叶自然张开度在0~96%之间,果穗苞叶长在14~26.1 cm之间,果穗苞叶宽度在7.6~11.3 cm之间,果穗苞叶厚度在0.15~0.29 mm之间。(3)供试杂交种百粒重各试验点和杂交种间有差异。从成熟时收获、后延3 d、5 d、7 d、9 d收获每个杂交种籽粒重均表现逐渐增加的规律性,说明玉米杂交种合理适度推迟收获,可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8.
1娃娃穗 即一个大玉米棒附着多个小玉米棒的现象。原因为玉米雌穗苞叶的叶腋中也能形成腋芽,在雌穗生长点受到外界条件影响,特别是在玉米雌穗幼穗分化敏感时期,受到高温、干旱影响,雌穗分化异常,出现分杈。加之后期阴雨寡照,雌穗主穗授粉和灌浆速度缓慢,有利于雌穗分杈生长。另外,出现病害腐烂、虫害啃食等情况也不能正常发育,腋芽就发育成多个果穗,遂称为“娃娃穗”。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果穗和雄穗。多数病株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球形,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黑粉一般粘结成块,内部杂有丝状物,因此称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20.
一、玉米病害及防治措施1、玉米丝黑穗病本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为害相当严重。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