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业工程学科进展"课程具有学科覆盖面大、综合应用及实践性强等特点。推行"林业工程学科进展"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是林业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概述了"林业工程学科进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单一,优秀教学案例所占比例偏低;教学内容更新慢,有些内容与现有的企业生产技术脱节;实践教学环节偏少,需要建设以实践为特色的案例式教学模式。提出了课堂案例教学的实施路径:案例的结构设计、案例库的构建、案例教学的组织和教学实践。教师通过经典案例教学将"林业工程学科进展"课程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中,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脉搏,以福建农林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本科生课程教学为例,针对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考方式单一、缺少教学案例、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将CDIO教育理念与该校农林行业领域的办学特色相结合,从建立课程教学团队、促进混合式教学、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等方面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课程教学改革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课程之间的联系;优化了教学模式,强化了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学;加强了实践教学,确立了"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课程是林学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与林业实际生产密切相关。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课时少、实践环节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结合甘肃农业大学林学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一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国内外有关植物逆境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现代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的研究方法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二是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三是构建课程教学团队,由多学科、多研究方向的教师联合开展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任课教师开展讨论和交流,提升学生解决林木生产和林业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课程知识体系,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森林可持续经营"课程是针对来华留学生开设的林业专业全英文课程。基于林业教育国际化的需求,结合学习该课程留学生理论基础和专业分布情况,分析出该课程存在的课堂管理难、未考虑学生先导认知差异、教学模式理论痕迹严重、实践环节缺失、考核形式落后等问题。对照林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目标,提出通过补充先导认知、科研反哺教学和增设实践教学内容等优化教学内容,利用导向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模式,以及采取总结制度、专题考核制度和结课答辩制度完善考核模式等改革措施,有效提升了"森林可持续经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来华留学生的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园林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促进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培养具有生态思想和生态实践能力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与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脱节、任课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体系、任课教师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要明确核心教学内容,增加实践应用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强化案例式教学,增加专题讲座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考核方式应采取期末笔试结合自主学习、课堂参与、课后复习与作业完成情况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任课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要通过理论学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进行完善。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能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风景园林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科研合作的增多,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作为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在"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以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为例,基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及研究生课程小班授课的特点,分析了将研讨式教学引入"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同时,从4个方面探究了研讨式教学在"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途径:一是选取研讨式教学材料,将实际工程案例、具有语言原真性的阅读材料、专业领域的学术热点问题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材料;二是确立研讨式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基本组织环节包括教师选择教学案例、提出问题、学生搜集与整理材料、开展小组讨论、交换学习心得等;三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扩展研讨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示,研讨式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有85%的研究生通过中国-波兰联合培养后,出国留学或进入科研院所深造。  相似文献   

7.
目前,面向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开设的"管理经济学"课程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与"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趋同、教学案例不够贴近企业实践前沿、教学活动的组织较为墨守成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引入前沿交叉知识的角度,探索"管理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改革。首先,从引入的必要性、引入的具体内容、根据引入内容选择教学案例等3个方面,对如何引入"消费者参与产品定价""消费者参与产品创新"等前沿交叉知识以完善"管理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基于引入的前沿交叉知识改进"管理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根据"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互动的案例分析;并设计了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和交流、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等4个教学活动组织环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课程教学改革是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的保障,也是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研究型创新人才的保障。"高等有机化学"是农林院校林产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以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和课程培养目标等,归纳了课程教学存在的学时少、学生专业背景差距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首先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采用抽主线的方法精简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实例和科学发展前沿案例及辅助设计性实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奠定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其次,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以学科前沿性专题讲座、"第二课堂"及多师联合授课等方式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第三,以多种考核方式来检验教学改革效果。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改革后,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了林产化工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学"是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存在着程教学内容落后于学科的发展、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少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程考核缺少科学性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紧密融合,我国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改变。基于"互联网+"背景,探索了"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二是构建教学共同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三是采取"混合式"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四是利用网络后台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有75%的学生能够主动上台分享他们的学术观点,演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期末试卷的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提高了对"森林生态学"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尤其是对热点生态学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10.
遥感技术作为现代森林资源监测的核心技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林业遥感类高级课程应紧跟学科前沿,为该领域的后备生力军提供科研第一线的思维方法和技术途径。为此,在为林业遥感类高级课程2个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群体——林学类三年级本科生和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分别开设的"森林资源遥感监测"本科生课程和"植被定量遥感技术专题"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中,开展了分专题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分专题案例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4个教学环节。1选取代表性专题。其中,在选取"森林资源遥感监测"本科生课程的代表性专题时,侧重于知识面的宽度,尽量涵盖林业遥感领域的所有研究方向;在选取"植被定量遥感技术专题"研究生课程的代表性专题时,侧重于知识点的深度,强调少而精且代表性强,并能从方法上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2通过介绍背景、意义和相关理论以及穿插回顾基础知识点,对各专题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铺垫。3从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的代表性专题中分别选取2个全球最新的或经典的学科前沿案例进行剖析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极力推荐"分解阅读法",从而引导学生高效地阅读乃至撰写科技论文。4学生分组阅读各专题的相关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该教学环节目前仅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施行,主要是通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以实现知识的消化与升华。实践证明,林业遥感类高级课程分专题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得到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充分肯定,学生普遍认为该教学模式更符合已步入科研之路的研究生群体或有意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本科生群体对课程教学的要求,但是需对课程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林业遥感类高级课程分专题案例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应适当增加各专题教学案例的个数并降低教学案例的难度,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在各专题的教学案例中植入更多的知识点;在课程教学环节方面,应提前告知学生各专题的核心内容,增强学生汇报展示环节的可操作性,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施行"分组阅读与汇报展示"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1.
"湿地生态学"是高等学校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以培养湿地领域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当前,"湿地生态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课程教学缺少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二是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缺少创新性。基于此,提出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首先,在科学设置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预设专题研讨环节,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其次,在加强实习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设课程实验的展示与汇报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最后,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湿地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促进了课程教学效果,也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提供了锻炼平台。  相似文献   

12.
针对林业院校开设"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与优化、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了启发式、课题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改变了单一的考核形式,初步建成了具有林业院校特色的"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体系,实现了以应用分子植物病理学知识解决森林病理学实际问题的培养目标,促进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教学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博士阶段的课程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教研团队在生态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以下问题:①课程教学在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关键作用受到忽视;②课程教学内容与科研脱节;③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改革措施:①明确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作为首要教学目的;②将科研反哺教学理念应用于课程教学中;③开展"案例+讨论"式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解析环境微生物图谱的能力。基于本次教学改革提出三点建议:①进一步优化教学案例,以使具有不同基础、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②在课程教学的图谱案例选择、生物组学技术的前沿性与实用性方面还需要加强;③融入双语或全英文授课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文能力,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测树学”课程教学环节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树学”课程是林学专业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学科交叉性大等特点.为了满足新时期林业事业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提出的新要求,笔者结合多年来学科组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林学专业“测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4点建议: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融林业教育于课程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林业素养;突出实践教学地位,锻炼学生专业调查与设计能力;改进课程考核环节,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建设背景下,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针对本科生开设了“林业遥感”选修课程,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但是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林业遥感”课程教学显现了课程教材内容陈旧、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为了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遥感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与研究成果,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二是应注重与其他相关课程知识的融合,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三是合理优化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比例,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案例教学;四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热情;五是增加文献阅读及汇报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就业率。  相似文献   

16.
由于"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涉及学科范围广、教学内容多以及具有边缘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课程的教学需求,因此案例教学是实现"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针对"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特点,结合新的教学目标,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及意义。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水污染控制案例、大气环境规划案例、土壤污染修复案例,通过案例引入提升了学生对"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认知,明确了"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实施后学生的各项指标均有较大的提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植物发育生物学"是植物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少适合的教材、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从教材、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3方面探讨了"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优化措施:首先应选择适合林业院校的教材;其次,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第三,应改进考核方式。经过课程优化,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正>中国智慧林业最佳实践50强发布2017年11月19日,中国智慧林业最佳实践50强名单在第五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发布。其中,国家林业局网上行政审批平台、"互联网+"林业工作站在线学习平台等8个案例入选国家级案例,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应用、"互联网+"林业北斗示范应用等13个案例入选省区市优秀案例,长白山森林旅游一张图、"互联网+"林业产业等17个案例入选市县优秀案例,苗圃智能管理、智慧果园建设等12个案例入选示范基地案例。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传统遗传学走向信息化和大数据化,对传统"遗传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遗传学"作为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刻板,教学内容与互联网时代的生物大数据完全脱节、现有教学体系与生物大数据操作平台整合不充分,教师的知识体系在短时间内跟不上遗传学学科体系的发展速度等问题。为了加强林业高等院校"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科研素养,对"遗传学"课程进行了如下改革:建立典型案例数据库、在多个章节融合大数据分析思维、开展前沿专题讲座等。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科研水平和竞争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食品"课程具有很强的学科应用性,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课程的学习、研究、教学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支撑,以促进学生理解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产学研案例,建立与完善相应的案例库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教学方法方面,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环节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将行业、企业成功案例引入课堂,与产学研项目相结合,建立完善的专题研究报告和企业案例库;在教学实践方面,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实践及教师的科研、产学研项目,制定专业研究题目,进行专业科研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