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负式静电喷雾机对有害生物的防效和经济效益测定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研究静电喷雾技术始于六十年代,虽有应用于农业的静电喷雾器械专利,但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情况的报道甚少;国内于七十年代才开始研究,背负式静电喷雾机的研究尚无报道。本文报道了3 WJ—1型静电喷雾装置和使用技术的研究结果。对农作、果树、蔬菜、茶和卫生害虫以及化学除草进行的试验,静电与非静电喷雾在同样施药条件下比较,静电喷雾防效好,雾滴数量多,沉降速度快,农药飘失少,回收率高,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因可用水作农药的载体进行静电超低量喷雾,提高了机具的适应性。从对雾滴沉降的测定表明,静电喷雾小雾滴数量明显增多,有效喷幅在以水为载体和静风条件下可达8米,非静电喷雾只有5米。田间杀虫效果测定,4米以内静电与非静电喷雾无显著差异,6米处静电极显著优于非静电喷雾。静电喷雾是解决小雾滴易飘失较为理想的喷雾技术。  相似文献   

2.
一、低量喷雾技术 指单位面积上施药量不变,将农药原液稍微稀释,用水量相当于常规喷雾技术的1/10~1/5。此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不仅在温室中得到广泛应用,日本还开发出适合大田使用的低量喷杆喷雾机。 二、静电喷雾技术 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喷施的方法。此法可使药液雾滴在叶片表面的沉积量显著增加,将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0%,缺点是带电雾滴对植株冠层的穿透能力较弱。此技术在非洲已广泛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一、低量喷雾技术指单位面积上施药量不变 ,将农药原液稍微稀释 ,用水量相当于常规喷雾技术的1/10~1/5。此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 ,不仅在温室中得到广泛应用 ,日本还开发出适合大田使用的低量喷杆喷雾机。二、静电喷雾技术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喷施的方法。此法可使药液雾滴在叶片表面的沉积量显著增加 ,将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0 % ,缺点是带电雾滴对植株冠层的穿透能力较弱。此技术在非洲已广泛用于棉铃虫的防治。三、丸粒化施药技术对于水田使用的水溶性强的药剂 ,可以采用丸粒化施药技术 ,只需用手把药丸均匀撒于农田…  相似文献   

4.
茶园农药优化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滴直径、密度和沉积率直接影响着农药在茶园空间的分布。采用机动弥雾、手动吹雾和小喷孔片等低容量喷雾与常规喷雾(常量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前者对分布在茶树冠面0—10cm的芽叶害虫的农药中靶率高达60%—79%,较后者高10%—17%,但在茶树中下部的农药沉积率则反之(小喷孔片除外),农药在土壤中的流失量,常量法明显高于低容量喷雾。不同喷雾技术农药在茶树上的化学降解速率和半衰期相近,主要差异在于原始附着量的高低,其高低次序为机动弥雾>手动吹雾>小喷孔片>常量喷雾。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和对芽叶害虫的防治效果,低容量喷雾的半剂量处理与常量喷雾的全剂量处理相近。单位面积的农药沉积量及雾滴数与害虫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各种喷雾技术在树冠面的农药沉积量均已超过害虫的致死量,故在芽叶害虫的防效上无明显差异。重点在于通过改进喷雾技术,以提高低容量喷雾对丛内病虫的防效。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地形、集约化程度及不同分布部位病虫的茶园农药优化使用技术方案,按此方案喷药,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植保无人飞机在茶园应用的可行性,在茶园测试了无人飞机施药的雾滴沉积分布、对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防治效果,以及6种农药在茶叶中残留量。结果表明,供试的无人飞机喷雾喷头、飞防助剂对无人飞机喷雾的雾滴沉积分布影响不显著。无人飞机施药的雾滴大小、雾滴密度、沉积量等均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但无人飞机施药的均匀性较差。常规用水量下,其药液沉积量的变异系数是常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2.40倍。相同用药量、常规用水量下,无人飞机喷施虫螨腈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相当。但当无人飞机作业用药量减少25%后,防效显著降低,仅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的58.70%。相同用药量、常规用水量下,无人飞机喷施虫螨腈、溴氰菊酯、茚虫威等6种化学农药后7 d,干茶中的农药残留量是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1.20~2.44倍。鉴于无人飞机施药可显著提高茶叶中农药残留水平,茶园中推广、应用无人飞机施药应需谨慎。  相似文献   

6.
改进茶园农药喷撒技术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茶叶生产通常采用传统的大容量喷雾法防治病虫害,这种喷药方法的特点是喷液量大,往往可高达125~200公斤/亩,因此,费工费药,农药的对靶率低,大部分农药散落于非目标靶区而污染环境。为了提高农药的对靶率,降低防治成本以及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改进目前常用的农药喷撒技术已势在必行。早在4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改进农药的喷撒技术,并提出了对靶喷撒农药的理论。近几十年来,根据这一对靶沉积理论,国外相继出现了静电喷撒法、间隙喷雾法、笼罩喷雾法和各种各样的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雾滴细而均匀,农药在目标靶上的沉积率高,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所以,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我国的农药喷撒技  相似文献   

7.
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与方向对棉田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究植保无人机喷施作业飞行高度和方向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通过设置3WQF120-12型智能悬浮植保机的飞行高度和方向研究了不同喷雾作业参数对棉田雾滴沉积的影响。用10 g·L-1诱惑红溶液代替农药在棉田进行喷洒,保持5 m·s-1的飞行速度不变,改变无人机作业高度和飞行方向进行喷雾;通过雾滴测试卡进行采样,对雾滴采集卡进行图片扫描,并采用图像处理软件DepositScan分析各处理的雾滴密度、覆盖率及雾滴粒径大小等参数。结果表明,在植保无人机作业速度保持为5 m·s-1的条件下,飞行作业高度为1 m时,雾滴在棉株上的沉积效果较好,且正向飞行试验的雾滴沉积效果优于逆向飞行。在棉田雾滴的沉积效果受到高度和方向共同作用的影响,同时环境风向和风速也是影响雾滴沉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3CG-45型茶园管理机的喷雾性能,本试验利用水敏纸测试了该机器的雾滴雾化效果,利用诱惑红水溶液作为示踪剂研究该机器的雾滴沉积分布,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3CG-45型茶园管理机的雾滴细,单位面积内雾滴数多于常规背负式喷雾器,茶树1/2高度正面45°处,3CG-45型茶园管理机的雾滴在水敏纸上印痕直径为(300.24±157.23)μm,雾滴密度为(141.25±23.85)个·cm~(-2)。雾滴在茶树上部、中部、下部及地表的诱惑红沉积量分别为(0.64±0.14)μg·cm~(-2)、(0.20±0.05)μg·cm~(-2)、(0.18±0.03)μg·cm~(-2)和(0.14±0.02)μg·cm~(-2)。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3CG-45型茶园管理机在农药剂量减少的情况下,防治效果仍然高于常规背负式喷雾器,适用于茶园病虫害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9.
雾滴分布特征影响作物上喷雾的施药效果,而喷施参数是影响植保无人机雾滴分布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揭示施药量和雾滴粒径等喷施参数对电动四旋翼植保无人机雾滴在高大乔木橡胶树林段中分布的影响,以成龄‘热研7-20-59’胶林为试验地,分别设置18.75、37.50、75.00、90.00、105.00 L/hm2施药量,70、100、150、250 μm雾滴粒径,采用5点采样法在6个高度上测量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雾滴谱宽度、雾滴覆盖密度、雾滴分布均匀度等主要作业质量技术指标数据,结合橡胶树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四旋翼无人机的最佳喷施参数。结果表明,随施药量的增加,雾滴谱宽度呈下降趋势,雾滴覆盖密度显著增加;施药量在75 L/hm2及以上时满足最低施药雾滴覆盖密度的要求。随着雾滴粒径的增加,雾滴谱宽度呈上升趋势,雾滴覆盖密度无显著差异,雾滴粒径100 μm的水平分布均匀度最优。不同施药量和雾滴粒径的雾滴在橡胶林垂直方向的分布均匀度一致,穿透性良好。本研究筛选出施药量75 L/hm2和喷雾粒径100 μm的最佳喷施参数,在橡胶树白粉病最佳防治时期使用咪鲜胺(EW)和戊唑醇(SC)复配药剂进行田间飞防试验,效果优异,2块试验地的防效分别为65.7%和82.9%。本研究提供了一组橡胶树白粉病防治的四旋翼无人机施药参数,为植保无人机在橡胶林病虫害防治作业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超低容最喷雾机在茶园使用具有工效高、成本低、机动灵活、劳动强度低、用水少、无药害等优点,而在高山茶园缺水条件下更为有利。但在使用技术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调调制药液时,先加入每亩应用的农药,然后再加水500克。如防治茶黑青蛾,就是100毫升50%辛硫磷农药加400毫升  相似文献   

11.
低容量喷雾、航空喷雾、静电喷雾及精准喷雾等多种喷雾技术的融合和变革,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水稻喷雾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靶标特点、作物株型、作物生长时期是影响喷雾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株型及冠层结构参数(叶面积指数、叶倾角、株高等)是影响水稻冠层雾滴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结合喷雾技术和株型及冠层结构参数研究雾滴传输及沉积是深入研究水稻冠层雾滴行为的出发点及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茶园中,传统的施药方法是用工农-16型背负式或工农-36型担架式喷雾器进行常量喷雾,这些喷雾方法都是液力式雾化,所采用的雾化器均为切向离心式涡流芯喷头,所产生的雾滴直径较粗,沉降较快,在茶树树冠层作水平扩散分布较难,因此,每亩用液量多达75~125公斤。农药用量较多,耗工大,防治成本高,而且容易造成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近年来,发展了低容量和超低容量的施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怀柔农机厂生产的背负式弥雾喷粉及超低量喷雾机,可进行喷粉、喷撒尿素、液剂弥雾以及超低量喷雾多种作业,在茶园中经多年使用表明,具有高效、省工、节省成本的特点。喷撒尿素:喷撒的均匀性好,而且由于鼓风吹动茶蓬,使尿素掉落蓬内,不致灼伤蓬面芽叶。工效每亩只需5~7分钟,每机每工可喷撒90~95亩,作业成本(人工、燃料、机械折旧等)只需7.50元,较人工撒施工效高5倍。喷撒粉剂:此机装上长薄膜塑料管作喷撒粉剂治虫,可同时喷14行茶树,工效每亩只需2~4分钟,每机两人一天可喷120~240亩,在大面积病虫防治上更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明  刘仲华 《茶叶科学》2012,32(6):552-558
为有效减少农村劳动力不足对茶产业发展造成的较大影响,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率来减少环境污染,设计了一种茶园遥控式静电喷药施肥机。主要由机架、动力、喷药系统、施肥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可手动式和无线遥控行走。48V直流无刷电机实施行走和施肥及12V直流叶片泵实施喷药;采用容量式调节施肥量,并完成浅施肥和覆土;采用茶树冠仿形喷杆和高压静电实施喷雾。试验结果得出该机能较好地完成施肥施药,明显提高农药叶面雾滴沉积量,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机型。  相似文献   

15.
超低量喷雾对棉虫防治的效果与分析龚春生(九江农业学校西二路332000)超低量喷雾是利用工作部件─—齿盘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把药液薄膜推向齿盘外缘,并由齿盘外缘的细齿以丝状抛出,药液细丝由于表面张力和四周空气的摩擦及空气撞击等作用形成云雾,飘移沉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阐明无人机与地面植保机械喷施雾滴在水稻冠层的沉积分布特征,比较其对不同冠层病虫害防治效果,科学推广及使用植保机械.[方法]采用雾滴沉积分布检测、利用率测定以及田间调查等方法,研究6种不同植保机械在水稻田喷雾后雾滴在冠层的沉积分布、利用率以及对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3种无人飞机喷施雾滴在水稻冠层...  相似文献   

17.
热院—30型高扬程喷雾机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丰收—30型担架式喷粉机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风机叶轮叶片的角度,增配汽油机功率输出传动轴和微型输液泵,同时采用加长喷管和特殊雾化器(超低容量喷头)设计出一种新的喷雾机——热院—30型高扬程喷雾机。该机既可进行常规(低容量)喷雾,又可进行超低容量喷雾。射程高度可达16~17m,满足了防治高大乔木病虫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防治茶树害虫是茶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县常规喷治时要求每亩喷药液量100公斤以上,用药多,成本高,工效低。尤其在高山,水源缺乏的地区。但目前手动喷雾机社会存量大、售价又低,操作简便,稍加改革即可进行低容量喷雾,有力地推动  相似文献   

19.
彭志国 《北方水稻》2020,50(2):35-37
灵斯科·丹是一种新型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为明确灵斯科·丹对水稻田难防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和对水稻的安全性,利用3%氯氟吡啶酯(EC)防治稻田阔叶杂草,当地常规药剂48%苯达松(AS)作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灵斯科·丹除草剂用量40 g/667 m^2茎叶正常雾滴喷雾较其他处理防效高、见效快、持效期长;正常雾滴喷雾产量最高,为693.7 kg/667 m^2,比空白对照增产20.9%。灵斯科·丹用量40 g/667 m^2茎叶正常雾滴喷雾具有除草速效性、彻底性,持效期长,对水稻生产安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药液表面张力与喷雾方法对雾滴在水稻植株上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生物染料丽春红-G为示踪剂,采用比色法分析了药液表面张力及喷雾方法对雾滴在水稻植株上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水稻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分别为34.46、34.36和34.33 mN/m。与喷洒清水对照相比,3个水稻生育期内喷洒添加有100 mg/L TX-10的丽春红-G溶液,单株水稻上的丽春红-G沉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手动喷雾器压顶喷雾分别增加了80.85%、29.80%和22.61%;弥雾机喷头下倾喷雾分别增加了50.83%、18.48%和31.07%。在相同的水稻生育期,喷洒相同表面张力的药液,弥雾机喷头下倾喷雾单株水稻上的丽春红-G沉积率均显著高于弥雾机漂移喷雾和手动喷雾器压顶喷雾。在稻田喷雾中,利用表面活性剂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和采用弥雾机施药有助于提高雾滴在水稻植株上的沉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