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化肥总养分减量18%的前提下,比较2种不同缓释肥在新垦水田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新垦水田上施用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但可大幅提升化肥偏生产力,化肥减量效果明显。与常规施肥(施用45%三元复合肥)相比,施用缓释肥可增加水稻生长前期叶绿素含量,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千粒重,弥补了有效穗数的不足,达到稳产的目标。相比较而言,有机缓释肥的施用效果较掺混肥料要好,较常规施肥增产1.1%、增效350.4元/hm2、化肥偏生产力提升23.2%。建议可将“好乐耕”有机缓释肥作为余杭地区主要水稻缓控释肥品种之一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是高产农业碳平衡研究的模板,其碳足迹分析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基于2001~2014年湖南省农田生产投入、作物产量等数据,运用碳足迹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碳吸收以及碳足迹进行计算。结果如下:过去13年里,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逐年增加,增幅和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8.33%和1.85%;碳吸收呈波动式增加,增幅和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5.50%和2.36%;水稻和蔬菜的碳吸收量远大于其他农作物,年均合计比重为83.20%;碳足迹先增加后减少,2001年为31.74×10~4hm~2,2006年增加到34.46×10~4hm~2,2014年减少到31.56×10~4hm~2;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始终处于碳生态盈余且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分析2014年的区域农田碳足迹,常德市最大,为4.52×10~4hm~2,张家界市最小,为0.89×10~4hm~2,二者相差5.08倍;2014年湖南省区域碳足迹水平分为三类:高碳足迹地区(常德市)、中碳足迹地区(岳阳市、衡阳市、邵阳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及湘西州)和低碳足迹地区(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张家界市及娄底市)。  相似文献   

3.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大豆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有机肥在大豆生产中的最适用量,于2016-2017年采用小区试验,施用自主发酵有机肥,用量为2.5,7.5,15.0,22.5,30.0 t·hm~(-2)的5个水平,研究不同用量有机肥及其与化肥混施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植株长势考查结果表明:有机肥料肥效释放缓慢,在苗期植株长势弱于常规施肥处理,在盛花期促进根、根瘤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有机肥用量在15~30 t·hm~(-2)时干物质积累量与常规施肥处理间达显著差异,有机肥用量为2.5~7.5 t·hm~(-2)时配施50%常规施肥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促进了植株生长,但干物质积累量仍低于常规施肥水平。测产结果表明:有机肥单施最适用量为15~22.5 t·hm~(-2),较常规施肥增产2%~4%,有机肥化肥配施最适用量为有机肥15 t·hm~(-2)配施50%常规施肥,其产量高于单施处理,较常规施肥增产2.63%,差异显著;从经济效益值来看,有机肥施用量越高,肥料成本越高,效益值越低。因此,从提高产量、保证经济效益角度出发,有机肥最佳用量为15 t·hm~(-2)配施50%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麦生产与化肥施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促进小麦生产和合理施用化肥,对中国25年来小麦生产和化肥施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四川、陕西7省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占到全国的66.28%和73.53%,化肥用量占全国用量的48.53%.从1998~2004年,中国小麦每公顷化肥平均用量为295.5 kg,化肥用量占全国化肥总用量的17.61%.小麦生产中化肥成本平均为903.3元/ha,化肥的费用占到小麦生产直接费用的33.27%~37.30%,平均为35.59%.从目前中国的小麦生产与化肥施用状况来看,存在着不同区域间小麦单产水平差别大、化肥利用率低、土壤硝态氮残留高、地下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实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充分挖掘品种的生物学潜力,实现小麦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5.
宁南山区春玉米施肥现状及减施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南山区的固原市原州区和彭阳县调查65个春玉米种植户的产量、施肥量及肥料种类等。结果表明,该区域春玉米平均产量为9.4 t/hm~2,80%的调查农户春玉米产量处在适中及偏低以下水平(10.5 t/hm~2)。春玉米生产中N、P_2O_5、K2O养分的平均用量分别为353、253、370 kg/hm~2,其中,化肥N、P_2O_5投入分别为314、175 kg/hm~2,K2O全部来自有机肥。有机肥以牛粪为主(施用比例达89.2%),平均用量为25.6 t/hm~2。氮、磷养分的平均偏生产力分别是31.6、61.1 kg/kg;46.2%农户的化肥N施用量为300~400 kg/hm~2,52.3%农户的化肥P_2O_5用量为100~200 kg/hm~2;72.3%、83.0%的农户分别施用过量的化肥N、P_2O_5;化肥种类以二铵、尿素为主(施用比例分别达86.2%、83.1%)。该区域氮磷化肥减施潜力分别为26.8%和37.1%,宁南山区春玉米在有机肥大量施用的条件下,化肥氮磷减施是节本增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CH4和N2O是水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2种重要温室气体。本文评估了中国中部和南部双季稻生产CH4和N2O排放及潜在温室效应环境成本。通过评估1992~2011年华中、华南10省(区)CH4和N2O排放量和环境成本发现:(1)20 a间,华中、华南CH4和N2O年均排放总量变化趋势一致,呈"V"字走势,2003年为转折点。(2)1992~1996、1997~2001、2002~2006、2007~2011年华中、华南CH4和N2O年均排放量表现逐渐下降,近几年排放量有增加态势;单位面积排放量逐渐增加;CH4和N2O排放量对应环境成本变化与其一致。(3)华中CH4、N2O年均排放总量分别为200.13、0.66万t,单位面积排放量分别为234.89、0.89 kg/hm2。华南CH4、N2O年均排放总量分别为125.42、0.48万t,单位面积排放量分别为216.78、1.17 kg/hm2。(4)华中CH4、N2O年均排放量环境成本分别为7.05、0.41亿美元,单位面积成本分别为98.65、5.54美元/hm2;华南CH4、N2O年均排放量环境成本分别为4.60、0.40亿美元,单位面积成本为91.05、7.25美元/hm2。(5)华中的湖南和江西CH4、N2O分别占华中排放总量的68.02%、61.07%,华南的广东和广西CH4、N2O分别占华南排放总量的80.49%、75.51%,需重点考虑减少这些地区的CH4、N2O排放,降低生产环境成本。由此可见,中国中南部双季水稻种植CH4、N2O排放量和环境成本较高,需要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减排措施,适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环境成本。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80%~90%的大豆种植区和大豆工业都分布在远东地区,2000~2010年俄罗斯大豆总产量由34.3万t增至121.0万t,基本呈递增趋势。俄罗斯大豆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42.1万hm2增至2010年的120.0万hm~2,基本呈递增趋势。俄罗斯大豆产量由2000年的810.0 kg·hm~(-2)增至2010年的1 150.5 kg·hm~(-2),基本呈递增趋势。2013年俄罗斯大豆产量为150.0万t,2013年俄罗斯大豆种植面积为154.0万hm2。近年俄罗斯大豆平均产量为1 200kg·hm~(-2)。  相似文献   

8.
选取河西走廊灌溉玉米典型种植区张掖,连续2年进行农户调查玉米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两年平均为12 589 kg/hm~2,两年均是中产等级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最高。氮肥投入处于偏高(438~584 kg/hm~2)和很高(584 kg/hm~2)等级以上的占比为47%(2018年)和76%(2019年),磷肥投入处于偏高(187~250 kg/hm~2)和很高(250 kg/hm~2)等级以上的占比为88%(2018年)和38%(2019年),钾肥投入处于偏低(104~208 kg/hm~2)和很低(104 kg/hm~2)等级的占比为26%和68%(2019年);两年平均N 525.3 kg/hm~2、P_2O_5 236.3 kg/hm~2、K_2O 87.1 kg/hm~2,平均N、P_2O_5、K_2O的肥料偏生产力(PFP)分别为25.0、53.5、102.6 kg/kg,远低于全国平均。调研结果表明,河西灌溉玉米氮磷肥施用严重过量,钾肥投入盲目,有机肥不受重视。应通过优化田间管理、选用新型肥料、配施有机肥等措施,有效减少化肥投入,实现玉米绿色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9.
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红壤旱地秋芝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红壤旱地秋芝麻的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以赣芝5号为供试品种,设3个密度(D_122.5万株/hm~2、D_230.0万株/hm~2、D_337.5万株/hm~2)和4个氮肥水平(N_00、N_152.5kg/hm~2、N_2105.0kg/hm~2、N_3157.5kg/hm~2),分别于2014年在江西省东乡县和2015年在进贤县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芝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两地均表现为N_2条件下芝麻产量较N_0显著增加(分别增加49.82%和76.53%)。2014年东乡点D_3处理的芝麻产量较D_处理显著增加18.44%,但2015年进贤点较D_显著减少12.35%。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芝麻籽粒含油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施用氮肥显著减少了17.8%~20.0%的芝麻素含量,而对芝麻林素无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芝麻单株蒴果数和千粒重都随之降低,而不同密度对芝麻品质无明显影响;N_2水平时,不同密度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稳定在3.29~4.84和9.89~11.17kg/kg。综上所述,红壤旱地芝麻适宜氮肥用量为105kg/hm~2,进贤县及其周边区域的单秆型品种适宜密度为22.5万株/hm~2,而东乡县及其周边区域适宜密度为37.5万株/hm~2,能够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值得在红壤旱地上大面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化肥施用方法 ,施肥次数多 ,损失量大 ,肥料利用率低 ,肥效挥发的不好 ,其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都很高 ,不能适应当前高效农业发展。因此 ,长效氢铵一次性配方深施技术的推广应用 ,是对传统的化肥施用方法进行改革。使广大农民长期追求的目标得以实现。1 长效氢铵一次性配方深施技术的优点1 1 操作简单易行 ,节本增效显著 此项技术能有效地解除水田生产中多次追肥劳作之苦。从 1 998年~ 2 0 0 0年三年施用看 ,一般每年每公顷可节省追肥成本 375~ 45 0元 ,增收节支总额达 1 42 5~ 1 5 0 0元。1 2 肥料利用率高 ,肥效持久 长效…  相似文献   

11.
对辽宁省14个市309个玉米田块化肥投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玉米化肥施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平均产量为8 121 kg/hm~2,化肥养分(N、P_2O_5、K_2O)总施用量为312~479 kg/hm~2。氮(N)肥投入区间为188~275 kg/hm~2,磷(P_2O_5)肥投入区间为88~144 kg/hm~2,钾(K_2O)肥投入区间为64~119 kg/hm~2,N、P_2O_5、K_2O的平均投入比例为1∶0.48∶0.37,N、P_2O_5、K_2O平均偏生产力为36、75、96 kg/kg。根据辽宁省推荐施肥标准,全省平均氮、磷的减施潜力分别为53 kg/hm~2(23%)和30 kg/hm~2(28%)。辽宁省施用中微量肥料和有机肥极少、长效肥料较少,肥料以一次性施用为主。建议降低氮、磷肥施用量,增加钾肥用量,调整施肥比例,增加缓释长效肥料的施用,有条件的区域增加追肥次数。  相似文献   

12.
选用5个水稻品种,小区和大田种植,耙地前一次施用以木酢液为主要配方的生物有机肥,对照区施用同大田生产的化肥,分析了使用一次性生物肥的各产量因子与经济效益和对照的区别。结果表明:使用一次性生物肥小区平均增产9.22%,大田平均增产5%。与普通施用化肥相比节约成本175元/hm2,增加效益小区为1051元/hm2,大田为645元/hm2。  相似文献   

13.
正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邻浙江,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宁国市近几年茶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是全国100个、安徽省10个重点产茶市县之一,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县之一,连续6年跻身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市县,目前全市茶园种植面积约4900 hm~2,2016年茶叶产量约2600t,茶叶产值近3.3亿元,无公害茶园产地认定面积近3850 hm~2,无公害茶产  相似文献   

14.
甜菜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盐化潮土上,进行了甜菜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甜菜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组合为:有机碳肥0.9375∶保水剂0.0025∶甜菜专用肥0.0563∶聚乙烯醇0.0037。甜菜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x)与甜菜块根产量(y)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为:y=72.79+1.843x-0.0217x2,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为24.08t/hm~2,块根理论产量为104.60t/hm~2。施用甜菜多功能专用肥与传统化肥比较,甜菜叶丛高度、叶丛鲜重、根体长度、根直径、单根重和根产量分别增加6.52%、6.40%、6.42%、6.66%、5.00%和5.27%,施肥利润和肥料投资效率分别增加0.23万元/hm~2和0.42元/元。  相似文献   

15.
以改性糠醛渣、甜菜多元肥和生物菌肥为原料,进行了糠醛渣有机碳生态肥配方筛选及对甜菜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糠醛渣有机碳生态肥配方为:改性糠醛渣0.8180∶甜菜多元肥0.1718∶生物菌肥0.0102。糠醛渣有机碳生态肥施用量与甜菜农艺性状、经济性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糠醛渣有机碳生态肥施用量(x)与甜菜块根产量(y)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式为y=61.57+2.5175x-0.0256x2,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为14.68t/hm~2,甜菜块根理论产量为93.01t/hm~2。不同处理甜菜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糠醛渣有机碳生态肥传统化肥对照(不施肥)。施用糠醛渣有机碳生态肥与传统化肥比较,甜菜叶丛高度、根体长度、根直径、单根重、根产量、增产值、施肥利润和投资效率分别增加3.11%、6.36%、7.56%、4.67%、5.38%、1669.50元/hm~2、478.18元/hm~2和0.02元/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农户随机抽样调查和统计资料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高原南部塬区典型旱作塬区长武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户春玉米生产养分资源投入和生产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近15年来,长武县主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基本稳定,化肥施用总量显著降低。春玉米种植面积在2008、2009年增加显著,分别较前一年增加9.4%和17.2%,2009年以后变化较小。春玉米生产以平作覆半膜栽培为主,平均产量水平在6.4~8.4 t/hm~2,不同年际间波动较大,年均最高产量较最低产量增加31.6%,约75%的春玉米产量都处在中等及偏低以下水平。农户春玉米年平均N、P2O5和K2O平均投入量分别为375、150、75 kg/hm~2,存在氮肥施用量过大问题,57.1%春玉米种植户过量施氮,氮肥利用效率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免耕移栽对杂交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川香9838为材料,于2010-2013年在冬水田条件下进行不同栽培方式对杂交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与翻耕移栽相比,免耕移栽处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产量平均增加了2.27%。可见,冬水田区水稻生产可采用免耕移栽代替传统的翻耕移栽,还能节省整田费用1 875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双辽地区风沙大及水田日益严重缺水状况,开展了水稻垄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垄系节水栽培方式,稻田日均地温增加0.2~1.2℃,节省肥料投入25%,节水30%,稻谷增产6.7%~7.9%,可节支(化肥350元/hm2、水费300元/hm2)增收(鸡2400元/hm2)达3050元/hm2,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鱼是一种重要的稻田种养模式。湘西花垣县稻田养鱼生产发展较快,至2016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已达2000 hm~2。大面积示范表明,稻—鱼模式下水稻和鱼产量分别为7836~9510 kg/hm~2和330~480 kg/hm~2,总产值和净利润分别达43 464~51 879元/hm~2和28 194~36 609元/hm~2,稻田养鱼模式净利润较单作水稻模式提高57.86%~104.98%。介绍了花垣县稻田养鱼的关键技术措施,分析了其存在的技术与经营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超级稻—再生稻在湘潭的推广应用前景,以‘深两优5814’与‘隆两优华占’为材料,在湖南湘潭县开展了较大面积的超级稻—再生稻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超级稻头季产量为9900~10 650 kg/hm~2,再生季产量可达3300~3735 kg/hm~2;头季与再生季成本分别为9288和1950元/hm~2,两季总纯收入为26 697~27 417元/hm~2,较一季超级稻增收40.84%~53.06%。可见,超级稻—再生稻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在湘潭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