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农技推广体制创新的新型组织模式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和孵化器,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得以推广。以赣县清溪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例,探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方式,明确产业规划的总体思路,探索与产业规划相协调的物质景观系统规划,同时使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更加合理,实现园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农技推广体制创新的新型组织模式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和孵化器,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得以推广。以赣县清溪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例,探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方式,明确产业规划的总体思路,探索与产业规划相协调的物质景观系统规划,同时使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更加合理,实现园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2010-2019年10余年来国内关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文献,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框架式回顾,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融合发展的形式、休闲农业开发、休闲农业规划、休闲农业融合发展路径5个方面对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不同学者对不同地区在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现状中存在一些共同问题,但是在融合发展的形式、休闲农业开发、规划以及融合发展路径方面由于理论出发点不同呈现不同的观点。总体而言,产业融合发展是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经济现象,其对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明显的助推作用,但在理论深度探讨和模型构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南方农业》2012,(9):95
一是在现代农业产业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每年确立2~3片,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二是利用规划区内的400平方公里的生态涵养区,以及镇域现代农业基础,发展近郊型都市农业,重点发展苗木花卉、优质果蔬生产、休闲观光农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从云南省发改委获悉,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云南省聚焦花卉、茶叶优势产业,将建设红河开远、丽江古城花卉和临沧临翔、沧源、双江茶叶5个省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园(五个示范园)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将力争用3年时间,重点推进绿色有机创新示范、设施先进创新示范、加工升级创新示范、科研领先创新示范、品牌做大创新示范等10项任务,到2020年,确保5个创新示范园实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不断延长,价值链显著提升,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融合发展,是推进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实地调研,对乡村振兴背景下隆德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总结分析了隆德县加快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引领;突出示范带动,打造产业集群;促进农文旅融合,开发多种业态;提升本土特色,做靓休闲品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等方面提出加快隆德县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必由之路。而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是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有效途径。特色效益农业与休闲旅游的融合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农村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与旅游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改善生产经营理念,提高农村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了首批100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重庆的梁平、潼南、万州、永川等四区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旨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启动了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评选,全  相似文献   

9.
大都市边缘区休闲农业发展内涵 模式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农业通过叠加或乘数效应使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进而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因而在未来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中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在对休闲农业的内涵及其在大都市边缘区发展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当前大都市边缘区休闲农业的5种类型,即传统型休闲农业、以渔猎为特色的野趣农业、科技观光型休闲农业、奇异型休闲农业、民俗民宿类农家乐项目,并从规划、特色定位、政府引导、提升层次、扩大宣传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大都市边缘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是进行水土保持治理研究、技术示范与推广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尝试。海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内,规划占地面积118.2 hm2,园区规划为4个功能区,打造以休闲观光和科普教育为目标、以热带雨林水土保持为主题的科技示范园。示范园的建设将填补我国热带雨林水土保持工作的空白,为热带雨林保护与合理开发及迹地修复提供科研、技术平台与治理范本,并将提升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果旅融合是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催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生态宜居、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福建莆田万得福休闲果园为例,分析其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万得福休闲果园果旅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园区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市场定位、游客群体定位),从经济性、生态性、便利性、景观性4个原则将园区分区规划为三大休闲带(慢生活休闲体验带、劳作科普体验带、观景运动休闲带)、七个功能区(倚翠听涛、八方迎客、都市农夫、精品果园、琳琅满枝、碧波潺涓、青青山岭),再根据各分区的景观特征与游赏功能需求,设置相应的游乐项目和设施。  相似文献   

12.
夏永贵 《南方农业》2012,(6):98-99,108
"周君记手提式旅游火锅馆"、"贝迪颐园"将代表重庆市参加2012年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总决赛,充分昭示了当前重庆市九龙坡区的休闲农业已经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从"深度分析,突出休闲农业发展优势","把握关键,凝聚资源要素打造休闲胜地","未雨绸缪,科学规划抢占发展先机"多个方面阐述了九龙坡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融水县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规划不够合理、缺乏优秀人才以及宣传不到位等。为更好地发展休闲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如进行合理规划、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大宣传力度等,确保融水县休闲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君记手提式旅游火锅馆”、“贝迪颐园”将代表重庆市参加2012年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总决赛,充分昭示了当前重庆市九龙坡区的休闲农业已经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从“深度分析,突出休闲农业发展优势”, “把握关键,凝聚资源要素打追休闲胜地”, “未雨绸缪,科学规划抢占发展先机”多个方面阐述了九龙坡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想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真抓实干资源共享扎实推进农机各项工作融合发展。随着江苏省高效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我国对地方出台的农业相关发展规划,为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部门一直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道路,在立足于江苏省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上,不断推进农机农业各项工作融合发展,实现了江苏省国营岗埠农场机械化程度高达97%的农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括了农村改革以来,浙江省农业工程建设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制定一个省区农业工程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方法和基本思路,并对农业工程学内涵和农业工程分层分类理论提出了见解;认为应该把系统工程原理融合到农业工程学和农业工程发展规划理论中去。制定农业工程发展规划不仅要突出系统性、层次性、综合性,还要综合运用发展农业的政策、科技、投入和工程措施。文章还概述了浙江省农业工程发展规划的初步设想和推进现代农业工程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甘肃省生态概况、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取得的成功模式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甘肃省现代农业要实施旱作农业、节水农业、草畜农业、特色农业等四大战略,大力推广循环农业和休闲农业理念,坚持向东推进和向西开放并举,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都市现代农业是指存在于城市间隙和近郊,依托和服务于城市发展,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到较高程度的产物。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打造主城郊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明确了方向。一、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重庆直辖十几年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精品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都市现代农业形态已  相似文献   

19.
<正>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有效利用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提升农业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主城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北碚区按照定位要求,将农业综合开发融入到全区发展大局中,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休闲体验农业逐步发展,农业比较效益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多年位居主城前列,农业在富裕农  相似文献   

20.
农业气象大数据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增强海量数据快速处理、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农业气象数据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国家气象中心采用开源框架,分布式(Hadoop)大数据技术和Web架构,融合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技术,构建B/S(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农业气象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多源农业气象数据分布式存储与管理,同时提供网络端数据和业务产品可视化展示。共享平台于2021年业务运行,部署在国家级服务器上,为国家级和31个省级用户提供13大类200余种数据要素和产品的在线快速浏览和查询,实现国家−省级用户通过网络快速浏览、查询业务数据和产品,实现农业气象业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交汇,形成统一应用的农业气象大数据共享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