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牧业通讯》2004,(24):82-82
以沼气为纽带,将畜牧业、种植业等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优化整体农业资源,使农业生态系统内物质良性循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是一项可持续生态农业技术。为了方便养殖企业、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学习和培训沼气技术,牧业书店将国内有关沼气技术的光盘和书籍收录介绍如下,供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规模化生态养殖是科技兴牧的重要内容,当前要把现代畜牧业与种植业、渔业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资源高效转化和持续利用。生态畜牧业在产业水平上明显高于自然畜牧业,通过实现农牧、林牧结合,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综合治理畜禽污染并控制动物疫病。主要方式是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封闭循环式经济系统,利用禽畜粪便制成生物有机肥或生产沼气,进行有效转化再利用,消除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实现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INTERNET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际互联网上畜牧业信息资源的基本情况,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信息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指出在畜牧业发展中应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畜牧业信息网络建设,丰富畜牧业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畜牧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畜牧业资源环境是确保主要畜产品有效供给的物质基础,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保障。近年来,各级畜牧部门紧紧围绕服务现代畜牧业建设,不断加大畜牧业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力度,在大力推进畜牧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启动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如浙江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作为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以沼气为纽带 ,将畜牧业、种植业等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优化整体农业资源 ,使农业生态系统内物质良性循环 ,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 ,是一项可持续生态农业技术。为了方便养殖企业、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学习和培训沼气技术 ,牧业书店将国内有关沼气技术的光盘和书籍收录介绍如下 ,供选择。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明显,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畜牧型沼气,既可以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促进畜牧业发展,又可以改善农村生活、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1发展生态畜牧型沼气的现实意义畜禽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畜禽粪便处理利用不当。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植物营养素,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如果经过生态畜牧型沼气等手段无害化处理后加以资源化利用,不仅可防止环境污染,同时,对促进农牧结合、物质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生态畜牧型沼气,…  相似文献   

7.
丽水市地处浙南山区,地势高峻,山脉连绵,具有发展生态型畜牧业的良好自然环境。近年来,该市有关部门通过实施"畜牧进山、养殖上山"的发展战略,如养殖-沼气-种植循环模式,大力发展山区生态畜牧业,着力构建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节约高效的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生  相似文献   

8.
万县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耕地少而草山草玻面积大。当前畜牧业的主要模式是“种—养结合型”、“种—养—加结合型”和自由放牧式。根据生态学原理,今后拟向“种—养—沼气结合型”、“种—养—沼气—加结合型”发展,并充分利用草山草坡资源积极发展牛羊,使各种资源得到多途径、多层次利用,化害为利,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生态畜牧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把现代科学和生态技术同传统畜牧业的精华紧密结合,指导和组织生产、建设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一种生产体系。实施“柴达木绿洲生态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依照柴达木地区特有的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努力实施“畜牧业循环经济”战略。在具体做法上,就是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工饲料饲草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实现牛、羊等家畜的生态喂养,然后再把牛、羊等家畜的粪便等排泄物送入沼气池进行发酵或者直接送到粮田或人工草场用于施肥,产生的沼气…  相似文献   

10.
草原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搞好草原建设和管理,充分开发和利用草原资源,是加快建设畜牧业大省的关键。目前我县对草原的保护、建设、开发、利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某些问题。为此,就饲草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建设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