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晚稻插后旱象比较严重,一些晚稻主茎有明显的早穗现象;采用抛秧栽培的晚稻分蘖期长,个体之间发育进度不一,吐穗和抽穗会拉得较长,如果在晚稻生长的中后期,巧用"920"就可缓解这些矛盾,使其抽穗整齐,成熟期整齐一致,既有利于避过寒露风,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又有利于小麦、油菜等后茬作物及时播种、种植,实现季季作物丰产,针对今年晚稻生产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南方早稻成熟期普遍推迟,加之"双抢"关键时期,部分地方遭受特大洪涝灾害,致使晚稻插期普遍推迟7~10天。重灾区晚稻基本苗插得不足、部分迟插的晚稻秧苗老化拔节等,这些不利情况加大了晚稻田间管理的难度。因此,必须抓住有利时期,认真抓好当前以施肥为重点的田间管理,力争早稻损失晚稻补。晚稻施氮总量和前后分配数量被确定,并且按要求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后,拔节孕穗肥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施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来,晚稻生育后期出现了一些非正常现象,使农民一筹莫展,值得引起重视。抽穗不整齐。主要反映在两系杂交稻,可能引起抽穗不整齐的原因较多,如品质纯度不高、环境条件包括使用农药等影响。不同原因引起晚稻抽穗不整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应根据田间表现以及晚稻生长期管理、天气因素具体分析,有利于找出真正原因。一般在晚稻不同生育期气温过高,会造成不同的一些异常状况。秧田期容易提早进入穗发育阶段,部分植株可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广西桂林市上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与近年发生特点,结合历史资料、气象信息、品种布局、栽培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今年下半年水稻、柑橘、蔬菜等作物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偏重程度发生。今年晚稻主要病虫有纹枯病、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稻飞虱、稻纵卷叶  相似文献   

5.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单季晚稻已成为萧山区粮食生产的主要作物.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单季晚稻系统的栽培技术研究,存在着与双季晚稻"季节混同、品种混用、技术套用"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单季晚稻的高产高效.为此,杭州市萧山区示范应用单季晚稻强化栽培技术,并开展了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江南华南地区正处于早稻收获、晚稻移栽的"双抢"大忙时节。受前期阶段性低温和阴雨寡照天气影响,早稻收获推迟5~7天,导致晚稻栽插期普遍推迟,超秧龄现象较为突出,移栽后分蘖能力减弱,增加了后期遭遇"寒露风"的风险。加之今年长时间、大范围洪涝灾害,病虫害可能加重发生。针对当前晚稻生产形势,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要以促转化、促早熟、防病虫害、防寒露风为重点,切实加强田间管理,搭好晚稻丰产苗架。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海南省下半年的气候特点、历年晚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当前病虫源情况综合分析,预计今年该省晚稻病虫将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广东省农业厅下发《关于抓好晚稻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今年该省局部地区旱情抬头,已影响晚稻生产,加上化肥、农药等部分农资价格持续上涨,以及  相似文献   

9.
玉米-晚稻水旱轮作是近年长江中游发展的新型种植模式,研究前季玉米施肥后养分周年动态及对后季晚稻的影响,对该模式周年合理施肥具有借鉴意义。本研究以玉米免耕复种晚稻为对象,设置了3个施肥处理,包括两季作物均不施肥(MR0)、玉米施肥晚稻不施肥(MR1)、两季作物均常规施肥(MR2)。与MR0处理相比,玉米收获时MR1、MR2土壤速效氮显著降低,速效磷含量显著升高,而速效钾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从周年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看,三处理氮、钾均表现为显著亏损;而土壤磷素表现为MR2处理表观盈余,MR1处理表观平衡,MR0处理则明显亏缺。由于土壤氮、钾供应的限制,使得MR1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与MR0差异不显著,且显著低于MR2处理。可见,玉-稻轮作下氮、钾肥要在作物当季施用,磷肥可考虑在玉米季多施,晚稻季则减少或不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早稻收获已接近尾声,双季晚稻栽插进入高峰期。针对今年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南方秋季低温多雨,寒露风与病虫危害叠加出现风险增大,影响晚稻安全成熟的情况,农业部提出了《南方双季晚稻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强调以"抢时栽插促早发、科学施肥促早熟、强化抗灾夺丰收"为重点,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力争晚稻获得好收成。(一)抢时栽插,以密补迟。对因早稻收获期延迟不能及时栽插的田块,各地要抢时栽插,以密补迟,插足基本苗。对受强降雨天气影响,秧苗被大水冲乱的抛秧田块,要及时进行移  相似文献   

11.
<正>近些年来,由于耕作制度和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危害晚稻生产的病虫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的变化,原来的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对晚稻危害造成白穗的情况也有了新的变化,值得我们仔细加以区分,然后对症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根据笔者的观察,晚稻生长中后期出现的白穗,大致有以下一些类型。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一部分早稻因洪水淹没绝收,大部分都是抢插晚稻,如何抓好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实现晚稻丰收,是弥补早稻损失的重要一环。究竟如何抓好晚稻的增产措施呢?一、搞好水分管理晚稻中后期的水分管理,以既不能长期明水淹灌,也不应产生水分亏缺为原则,具体做法是:孕穗期应灌好"养胎水",抽穗期宜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从江西省景德镇植保站获悉,为及时总结早稻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准确预测中稻中后期和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早制定防治对策,日前,全省中稻中后期及晚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在景德镇市召开,省气象局、省农业厅植保局等单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今年早稻病虫害发生情况,会商分析了中稻中后期和晚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研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今年全省水稻种植情况、前期病虫基数、结合病虫发生规律和气象因子综合分析,福建省植保站预计2015年双季晚稻主要病虫偏重发生,发生面积为800万亩次。其中,两迁害虫将偏重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穗颈瘟在部分山区半山区的感病品种有流行的风险;纹枯病在双季晚稻区局部偏重发生。1.稻飞虱: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5万亩次。2.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发生,福州以南沿海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  相似文献   

15.
“甬优6号”由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和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2004年经浙江省科技厅等组织专家在宁海、温岭实割验收,高产示范田亩产分别达 772.58kg和748.36kg,达到农业部制定的超级稻产量指标。今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称其“适宜在浙江中南部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今年起进入我国南方水稻区域试种和福建省杂交晚稻区域试种。专家们经过相关研究查询,证实它是国内第一个典型的籼粳杂交晚稻。经国内9位著名水稻专家鉴定认为,甬优6号比传统稻种增产11.4%;米质优,米饭柔软清香,适口性好;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茎秆粗壮,抗倒伏性强,光合效率高。专家们建议加大其超高产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6.
广优明118是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广抗13A×明恢118配组而成的中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在福建省上杭县作连晚稻或烟后晚稻种植均表现出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不早衰,后期转色好,米质一般,产量高等特点,2009年已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9005)。  相似文献   

17.
<正>入秋以来,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大部气温比常年偏高1℃以上,"晚秋不凉"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危害,华南、江南部分双季晚稻和长江中下游局部单季晚稻存在突发成灾的风险。因此,后期病虫防控仍不可放松。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和农业部组织专家实地调查,当前华南、江南双季晚稻区稻飞虱百丛虫量一般300~800头,  相似文献   

18.
<正>有读者来电:今年水稻纹枯病发生较重,唑类杀菌剂使用次数较多,用药量较大,有不少田块的水稻出现不同程度矮化,近期阴雨天多、温度低,请问水稻抽穗受影响大不大,要不要用920调节一下,如果能用怎样用?上述所说的"920",应是赤霉酸制剂。赤霉酸能促进水稻生  相似文献   

19.
<正>"公司1800亩晚稻,大家齐心协力、日夜奋战,运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在‘八一’节全部插完秧。"今年8月初,看着沐浴在阳光雨露中的成片晚稻,湖南泓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解红高兴地说道。王解红于20世纪60年代末出生在隆回县七江镇五星村,高中毕业后主要从事大米加工和水稻种植。他看到种田的基本上是老年人,耕作方式相当原始落后,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土地已向种田大户集中,在晚稻生产准备时,很多大户询问今年育秧需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就近年来晚稻育秧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播种必须考虑安全齐穗期。晚稻的播种期应考虑"三看三定":一看前作成熟期,定搭配组合。若前作在7月上中旬成熟,应搭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的常规品种或杂交晚稻组合;如前作在7月中下旬成熟,应搭配中早熟组合或品种。二看组合或品种的特性,定播种期。根据水稻特性和安全齐穗期的要求,南方晚籼稻和杂交晚稻应在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