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桃树几种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害 1.桃流胶病 ①侵染性流胶。又称瘤皮病、疣皮病,主要为害枝干,也侵染果实。从桃树皮孔侵染,以皮孔为中心逐渐扩大成1~4毫米大的瘤状,当年不流胶,第二年5月上旬病斑再扩大,瘤皮裂开流出胶液,初为无色半透明有黏性的软胶,不久变为茶褐色,变硬呈结状。吸水后膨胀为软胶体,被害枝条表面变粗糙,逐渐下陷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2.
桃树流胶病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受侵染的桃树不仅经济寿命缩短,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也会降低,对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开展不同药剂对穆阳水蜜桃流胶病的防治试验,筛选出防治穆阳水蜜桃流胶病的药剂,以期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桃树腐烂病又称桃树干枯病、桃树胴枯病,在各桃产区均有发生,桃树被害后能引起枝条枯死,在大枝和树干形成溃疡病斑,若不及时治疗,会很快造成整株死亡。发病原因:引发桃树腐烂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核果黑腐皮壳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壳囊孢菌(图1)。子囊壳扁球形或球形,子囊纺锤形,其子座上部由细密的浅橄榄色菌丝组成,下部由菌丝组织和寄主组织混合组成,黑色基部由褐色组织包围。子座中有1~6个分生孢子器,每个孢子器1~3室,但有1个共同孔口。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呈香蕉形。核果黑腐皮壳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座在枝干病组织中越冬,也可在支架、支棍树  相似文献   

4.
正桃细菌性穿孔病是桃树常见的病害,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害性大,在多雨年份或多雨地区,常造成叶片穿孔,引起大量早期落叶和枝梢枯死,影响果实正常生长或花芽分化发育不良,引起落花落果和品质变劣。引发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属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图  相似文献   

5.
正柑橘炭疽病又称柑橘爆皮病,在各柑橘产地均有发生,且危害的范围广、时间长,严重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甚至会造成树死园毁。发病原因:引发柑橘炭疽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围小丛壳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深色的子囊壳壁膜质,丛生在寄主表皮下,常埋生或半埋生,顶部露出,顶部或  相似文献   

6.
正柑橘砂皮病又称树脂病,因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的别称,发生在枝干上的称为树脂病或流胶病,发生在幼果和嫩叶上的称为黑点病或砂皮病,发生在储藏期时则称为蒂腐病。砂皮病在各柑橘产区均有分布,特别是近年来,已经成为了橘农最难防难冶的病害之一。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桃树木腐病又称桃树心腐病,是老桃树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被害桃树树势衰弱、叶色发黄、早期落叶,严重时全树枯死。发病原因:引发桃树木腐病的病原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暗黄层孔菌,其子实体(图1~图5)形状不整齐,马蹄形或中央高出呈圆头状;木质坚硬的菌盖表面最初光滑,老熟后稍有裂纹,初生时黄褐色乃至灰褐色,之后变暗褐色至淡黑褐色,边缘钝圆有毛,黄褐色,无裂缝;菌髓带黄褐色。菌管孔口小,圆形或多角形,孔壁稍厚,灰褐色。担子成行排列,顶生4个单胞、球形担孢子。基部深褐色,顶端色淡纺锤形间胞,少量地混生在子实层中。暗黄层孔菌在病部越冬,而在32℃左  相似文献   

8.
正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是中国各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常见性重要病害,最早于1891年由美国学者对其进行首次描述,我国在1990年左右开始对其展开发生与防治技术的研究。炭疽病能侵染成熟果实,引起产量和品质的降低,一般造成葡萄减产20%左右。发病原因:引发葡萄炭疽病的病原主要为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胶孢炭疽菌(图1)和尖孢炭疽菌侵染所致,胶孢炭疽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树体上潜伏于皮层内越冬,枝蔓节部周围最  相似文献   

9.
<正>黄瓜黑星病是一种检疫性和毁灭性病害,在许多地区呈迅速扩展蔓延之势,危害日趋严重,近年来以温室大棚黄瓜发病较重,危害广泛,难以铲除,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严重田块减产可达50%以上,直至绝产。发病原因:引起黄瓜黑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瓜疮痂枝孢霉,其分生孢子淡褐色,直立梗单生或丛生,顶部、中部稍有分枝或单枝,单生或串生褐色或橄榄绿色的卵形、不规则形分生孢子(图1),分生孢子单胞、双胞、少数三胞。病菌除主要侵染黄瓜外,还侵染西葫芦、南瓜、冬瓜等。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水果当中,桃子深受大家喜爱,但桃树的栽培比较困难,且还有许多病虫害。基于此,从嫁接、枝条修剪、肥水灌溉等方面对桃树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桃炭疽病、桃根癌病、桃流胶病以及常见虫病的防治办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香蕉花叶心腐病在国外称为花叶病、心腐病、侵染性褪绿等,经报道该病在南美洲、菲律宾等地发现较早,我国于1974年在广东省分地区开始发现。早期植株感病生长萎缩,甚至死亡,成长期感病则生长衰弱,不能结实。近年来该病发病面积逐年增加,病株率一般在30%以上,部分蕉园甚至高达90%以上,是一种较为危险的难防病害。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从5月中旬开始,"浙产鲜桃"陆续上市,浙江桃栽培面积近41万亩,是该省农产品中有望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产业。但一直以来,浙江桃树深受"顽疾"困扰,不过,最近从浙江淳安县一桃园内传来好消息,该种久治不愈的病害,在这里得到了有效治愈。据了解,该"顽疾"名叫桃树流胶病,分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其致病因子复杂,流行区域广泛,在我国长江流域等南桃产区尤为严重。所谓流胶,常常是桃树枝干疱斑破裂,溢出无色透明柔软的胶体,在空气中氧化并凝结干燥后变成红褐色,皮层和木质部变  相似文献   

13.
<正>碧桃、寿星桃是常见的桃树观赏品种,但碧桃、寿星桃常会发生桃流胶病,严重影响了植物的长势和景观效果。桃流胶病主要发生在树木的主干、主枝上。在其受害的树干和主枝的皮层处,常可见有疱状隆起,用手按之有松软感,一按皮层还会破裂,会从内部渗出黄色半透明柔  相似文献   

14.
<正>苹果树腐烂病俗称串皮湿、臭皮病、烂皮病,是苹果上一种分布广、危害重的病害,1903年首先在日本被发现,1916年在我国辽宁省南部地区出现。苹果树腐烂病在重病园发病株率高达80%以上,可导致树势衰弱、产量下降,特别严重的会导致苹果树的死亡。因此部分地区称腐烂病为苹果树的"癌症",已经成为是目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的毁灭性病害。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桃炭疽病广泛分布于各桃产区,是桃树的重要病害,在我国尤以江淮流域桃区发生较重,直接影响桃产量和品质,部分品种发病后还会引起大量的落花、落叶和落果,严重的导致全株死亡。  相似文献   

16.
正枣锈病又称枣雾、枣串叶病和枣雾烟病,是侵染枣树叶片的一种主要流行性病害,各枣种植区均有分布,常在果实膨大期引起大量落叶,削弱树势,枣果皱缩,果肉含糖量大减,降低枣的产量和品质,导致枣果多数失去食用价值,重灾年份可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病株早期落叶后出现二次发芽,又导致翌年严重减产。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茶网饼病又名茶网烧病、茶白霉病、茶白网病,在我国南方茶区危害相对较重,使叶片枯萎,且易遭其他腐生菌的侵染。病叶提早脱落,造成翌年春茶减产。发病原因:引发茶网饼病的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的网状外担菌(图1),其长棍棒状的担子顶端着生4个小梗,椭圆形的单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上期)2.大豆立枯病立枯病是在大豆种植上常见的病害,又称"死棵"、"猝倒""、黑根病",各大豆主产区均有发生,华北及东北地区较为普遍。一般轻病田死株率为10%左右,重病田死株率可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绝收。大豆立枯病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做好大豆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对提高大豆的产量与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病原因:引起大豆立枯病的病原为立枯丝核菌(图1),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菌丝的分枝近直角,分枝处有缢缩。病菌的菌核暗褐色,形状  相似文献   

19.
正梨炭疽病又名苦腐病,是具有潜伏侵染特性的真菌病害,在各梨产区普遍发生,感病后大多在成熟期发病,引起果实腐烂和早落,采后随果实生活力降低而逐渐发病;在运输、贮藏期间可继续扩大甚至造成大量果实腐烂,对产量影响较大。梨炭疽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盘长孢状刺盘孢,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其无色分生孢子梗单胞栅状排列(图1),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的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20.
<正>梨树腐烂病又称梨树称"烂皮病"和"臭皮病",在各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发生在七八年生以上的盛果期梨树上,常引起大枝、整株甚至成片梨树的死亡,一般果园发病率在50%左右,新疆库尔勒香梨病株率可达77%,是梨栽培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