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有机肥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属喜肥作物,近年来,人们在蔬菜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而大量施用高浓度化肥,这不仅造成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而且加重了蔬菜硝酸盐的积累和病虫害的发生,最终导致蔬菜品质下降。科学合理地施用生物有机肥是保证生产无污染优质蔬菜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生物有机肥料能明显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环境,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蔬菜安全生产中有机肥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内蔬菜消费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蔬菜生产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蔬菜是一种容易聚集和残留硝酸盐、重金属及农药等污染物的作物,在生产过程中,为追求产量,盲目地滥用化学肥料以及农药,是造成当前蔬菜产品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大量使用化肥不仅造成土壤板结,也污染水体和空气,并通过产品、食物和饮水等途径危害人类的健康。增施有机肥,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  相似文献   

3.
吴建忠 《蔬菜》2006,(11):20-21
温度和水分是制约大棚蔬菜生长发育,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微灌技术就是根据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由水泵通过压力管道有计划地将水输送并分配到蔬菜根部,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有效改善土壤中水分、养分、通气、温度等状况,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经久耐用,灌水均匀,节约用水,不破坏土壤结构,不降低地温,不造成棚膜揭露的灌溉方法。微灌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将灌溉水供应到作物根区土壤,以实现局部灌溉。主要有2种方式,以断续滴出的形式供水时称为滴灌,以喷洒的方式出流时称为微喷灌。  相似文献   

4.
蔬菜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或空气干燥的现象,给蔬菜生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筛选蔬菜抗旱材料,选育抗旱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蔬菜抗旱性鉴定的方法与指标、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目前蔬菜抗旱性鉴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蔬菜根系分布较浅,对土壤含水量反应极为敏感,南方地区雨水较多,地下水位高,土壤上层积水,渍害严重,造成土壤水肥气热失调,经常引起蔬菜秧苗沤根和烂根,导致蔬菜显著减产甚至绝收。为探索蔬菜基地防渍新思路,近年来,我们在蔬菜基地采用埋设地下暗管的方法调节土壤含水量,当土壤含水量高于蔬菜根系活动要求时,打开地下暗管排水阀,排除土壤中的积水,当土壤含水量低于蔬菜根系活动需要时关闭排水阀,有效地解决了蔬菜排渍和用水矛盾,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有关埋设方法和应用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蔬菜在生长过程中,施肥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增产措施,但使用不当,往往会给蔬菜和土壤造成污染,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引起注意,严防产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刘俐 《上海蔬菜》2004,(5):62-62
蔬菜的盐碱危害是指由于土壤中的盐分过多,对蔬菜生长发育产生的危害。一般来说,土壤中含盐量达0.2%~0.5%时,就不利于蔬菜生长发育,含盐量在0.6%~1%,将严重伤害蔬菜。在非盐碱地区,造成土壤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地内长期大量施用肥料,特别是化肥,且这是当前保护地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据农业部统计,2000年全国  相似文献   

8.
蔬菜肥料施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老菜田逐渐减少,新菜田不断扩大,蔬菜施肥的种类和水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地区有机肥料施用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却日益增加,且品种单一,重氮肥轻磷肥、钾肥,化肥的利用率较低等现象。这些因素致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缓冲性能力变差,蔬菜作物得不到足够的养分,造成蔬菜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现将蔬菜生产中肥料的施用技术作简要介绍。1肥料施用不当对蔬菜的危害①蔬菜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化肥用量太多,尤以无机氮过量由于N多而缺少其他营养元素的配合,会导致蔬菜品质下降,如易发生烂菜造成…  相似文献   

9.
康健 《吉林蔬菜》2008,(3):88-88
保护地蔬菜与露地蔬菜相比在栽培时施肥次数多,施肥量大。在保护地内,由于免受雨水的淋溶作用,土壤内矿质元素肥料流失少,同时保护地的蔬菜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致使这些肥料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很容易造成保护地蔬菜肥害,现将几种肥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蔬菜土传病害是由土传病原菌引起的一类维管束病害,对我国的蔬菜行业造成严重危害。在分析当前防治措施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有机肥调控土壤生态环境防治蔬菜土传病害。指出有机肥除能改善土壤环境外,也能向土壤中引入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用时有机肥能通过营养竞争、直接寄生和分泌抗生素作用来抑制土传病害,从而实现农业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蔬菜生长发育过程中,时常因土壤、温度、降雨、刮风等因素的影响和品种、人为的栽培管理方法不适,造成蔬菜作物抗倒伏能力差,落花落果较重,抗病虫性能弱,品质下降和产量降低的现象。为改变蔬菜作物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促进蔬菜作物抗逆性能的增强,果实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前,蔬菜根结线虫在全国许多蔬菜产区普遍发生且成蔓延趋势,特别是随着连作栽培时间的延长,产量损失—般达30—50%,严重的达50%以上。由于根结线虫寄主范围广,又发生在土壤表层5—30cm内,给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过去防治根结线虫大多使用高毒杀线剂处理土壤,但目前生产无公害蔬菜不提倡使用。现将近年来笔者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推广总结的几种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韦公远 《蔬菜》1999,(12):32-33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给水系统上的滴带或滴头将水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根部附近土壤中的灌水形式。棚菜生产采用滴灌,对于节约水利资源、改善蔬菜生产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蔬菜生产需要大量的水,棚菜生产中多采用沟灌、畦灌,水的利用率仅为50%左右,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造成棚内泥泞,土壤板结,湿度增大,温度降低,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展滴水灌溉,不仅是缓解当前灌溉水紧缺的有效途径,也可提高棚菜牛产的综合效益,节本增收,利国利民。一、满灌优点1.用水少通过滴管使水滴允分湿润作物根部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杨捷 《长江蔬菜》2002,(7):28-28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用大棚栽培蔬菜的农户越来越多。而滴灌的增产效益显著,是大棚蔬菜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保障设施。滴灌不仅有节水、节能、降湿等优点,同时,还可调节小气候,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结合灌溉进行追肥、施药等。1滴灌的特点滴灌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机械灌溉方式,可以利用管道直接将水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通过滴头,按照需要给水,点点滴滴渗到土壤内,既满足了蔬菜生长需要,又不致因灌水而降低地温。滴灌是定量而缓慢的灌水,使土壤不板结,通气顺畅,有利于调节蔬菜根系所适宜的水分、养料和空气条…  相似文献   

15.
我县地处海岛,气候环境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种植各类蔬菜。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迅速,设施栽培面积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比重进一步加大。但是,连年种植同种或同科蔬菜,特别是设施栽培的蔬菜种类局限于几种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果菜类,造成蔬菜长势变弱、产量和品质下降,连作障碍日益加剧,因此,综合治理土壤,特别是设施栽培蔬菜土壤,已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长江蔬菜》2003,(4):53-53
一忌叶菜类蔬菜施硝铵。小白菜、大白菜、苋菜、蕹菜、芹菜、甘蓝等,生长期间易吸收硝态氮肥,如施用硝铵,绿叶蔬菜吸收的都是硝酸盐类离子,食用后易累积中毒。二忌施尿素后浇水。尿素中所含氮成分为酰铵,酰铵态氮素在土壤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才为蔬菜根系吸收利用。如施尿素后马上浇水或遇到雨淋,酰铵态的氮素就会流失。所以尿素无论作蔬菜基肥或追肥,都应施后经过5~6天,使其全部转化后再浇水,以免造成损失。三忌反复施用硫铵。在酸性土壤或石灰性菜田中,若连续多次施用硫铵,会使酸性土壤变得更酸…  相似文献   

17.
近来,河北省连降暴雨,致使部分地区蔬菜设施受损、蔬菜秧苗淹毁,给蔬菜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为把损失降到最低,及时恢复生产,积极应对未来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露地蔬菜管理及时排除积水、中耕松土尽快疏通菜田排水沟渠、排除积水,并清除田间过水淤积的泥沙。待菜田土壤稍干后及时中耕松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渗水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及早补种和改种,挽回菜农损失  相似文献   

18.
在棚室蔬菜生产中,合理进行轮作倒茬是蔬菜丰产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合理轮作,能够有效利用土壤的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危害等。  相似文献   

19.
程琪 《西北园艺》2004,(2):51-52
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后表现为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拉秧以后,在干燥的土壤表面可以看到较坚硬的盐化层,通气和透水能力降低。蔬菜缓苗慢,根系发黄,不发新根,叶小并萎缩,叶缘翻卷黄化似镶金边状,植株白天表现萎蔫,早晚恢复正常,重枯萎死亡,造成绝产。蔬菜保护地土壤盐渍化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20.
蔡桂荣 《蔬菜》2000,(9):19-20
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大面积推广,本区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现象逐年加重,年限在3年以上的保护地作物已不同程度地出现盐害,严重地制约了蔬菜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近几年来笔者对盐城市保护地面积较大的盐都县便仓镇、建湖县上冈镇等地的保护地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症状和克服途径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现总结如下。 一、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 1.过量施肥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菜农为了追求高产,追肥量往往是露地蔬菜栽培的几倍,远远超过蔬菜的需要量,使大量剩余肥料及其副成分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