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对贵州省的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有着重大贡献,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需要进行遗传改良和扩增,才能发挥良好作用。本文概述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特点及其改良情况,并对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构建了一个基于B/S结构模式、利用信息查询技术和C#面向对象编程开发技术设计开发的贵州马铃薯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以《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马铃薯NY/1303-2007》作为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指导构建数据库,通过本系统可以全面了解贵州种质资源数据库各个马铃薯种质的特征特性,为马铃薯种质资源共享构建基础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3.
《种子》2021,(8)
阐述了贵州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的总体设计与构建及其应用。该平台基于B/S结构,采用MySQL为数据库,使用开源的JavaEE技术平台,以Spring MVC和Mybaties等框架开发完成,实现了贵州作物种质资源信息数据管理、数据检索和贵州省86个县/区用户管理等功能,为促进贵州作物种质资源高效、共享利用提供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4.
甘薯是贵州省重要的旱地作物之一,长期栽培形成了丰富的甘薯种质资源.本研究对收集到的45份贵州甘薯地方品种资源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5份贵州甘薯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系数在0.07~0.81之间,平均为0.4,表明45份贵州甘薯地方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较近,思南黄皮桔红心和石阡紫皮黄心的最大,为0.81,瓮安白皮白心和铜仁黄皮桔红心的最小,为0.07.通过ISSR分子标记明晰贵州甘薯地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以期为贵州甘薯杂交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彭磊  包九零  乔光  文晓鹏 《种子》2020,(4):1-4,11
探讨贵州大樱桃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为大樱桃种质鉴定、品种登记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贵州栽培的23份大樱桃种质的亲缘关系,并构建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0条ISSR引物在供试种质中共扩增出132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106个,多态性比率达80.3%。遗传相似系数为0.26~0.92,平均达0.61。通过UPGMA聚类,ISSR标记能将供试种质完全区分。  相似文献   

6.
柏光晓  黄贵民 《种子》1999,(1):66-67
贵州是国内玉米地方品种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经过长期的进化演化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不同的自然生态区域。实践证明地方种质对当地生产条件良好的适应性。加强地方种质研究与充分利用外来种质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选育多种类型的杂交种并合理配套推广,是在贵州复杂生态环境下提高大面积中低土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利用优良种质在贵州玉米育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木6、交门、关花、独紫等及其改良系,在全省推广面积较大的杂交种如黔单4号、兴玉l号、交三单交、黔原单3号等均含有地方种质血缘。1搜集、保…  相似文献   

7.
邹天才  刘海燕  周洪英  杨玲 《种子》2007,26(6):12-15,20
贵州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比较优越,植物资源丰富,是天然的植物种质资源库。我们通过实验研究筛选出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贵州苏铁(Cycas guizhouensis)、贵州槭(Acer guizhouense)等20种重要野生观赏植物,对其植物种质资源的原产地及其生态环境、资源价值、资源现状、植物引种栽培与利用评价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并从中选择了10种植物开展种苗繁殖和扩大栽培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提出了对野生珍稀植物的开发利用一定要在这些植物种质资源已经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存更多更好的优良遗传基因,建立起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为开发新品种提供资源利用,最终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8.
陈政  陈晓 《贵州茶叶》2006,34(2):38-40,F00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贵州是茶业  相似文献   

9.
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是茶树首种、生产、开发的物质基础。对贵州茶树多样性的保护和开发,是为贵州独特的茶产品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同时也能促进茶树生态系统协调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林木遗传育种及资源利用工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孜昌  邓伯龙  王宏艳  杨安敏 《种子》2005,24(12):86-91
对贵州林木遗传育种近40年的成就进行初步归纳,包括林木遗传改良、外来树种引进和驯化、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根据贵州省生态立省战略和构建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对贵州林木遗传育种学科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