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4a杉木造林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林分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加,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生长减小,而林分的枝下高、高径比和胸高形数则增加,但对林分平均优势高的影响不显著,林分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出材量以密度C(1m×2m)和D(1m×1.5m)最高,同时,对林分的径阶分布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西国有博白林场14年生湿加松进行采脂密度试验,分析林分密度及立地条件对湿加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加松不同密度之间生长和产脂量存在较大差异,立地条件对生长及产脂量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在不同的保留密度试验中,胸径和枝下高的密度效应最明显,树高次之;林分平均胸径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小,枝下高与树高则是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升高,保留密度为1 125株/hm2林分蓄积最大;5种不同林分密度下产脂量的差异显著,单株产脂量随胸径增加而增加,林分产脂量随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以900株/hm2密度产脂量最大;综合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松脂产量,林分密度900~1 125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29年生杉木不同造林密度生长进程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通过对29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杉木林分的树干解析,全面分析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同林龄下,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指标均随密度增大而递减;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年限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少趋势,且密度大的林分速生期较密度小的林分有所缩短;平均单株材积生长进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慢。  相似文献   

4.
试验通过对南岭山地杉木密度试验林17年的连续观测,得到了在高立地指数等级条件下密度为:1620株/hm2、2475株/hm2、2925株/hm2、3510株/hm2,4种密度杉木试验林连续17 a的生长的观测值,用以分析不同密度对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林分的自然稀疏、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单株材积和高径比有影响,对林分平均优势高、平均高影响不大。林分蓄积随林龄增加而递增,随密度增加而递增,当到一定年龄时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发现,不同造林密度的树高生长差异不大,但对林木生长的抑制作用很早就反应在胸径生长上,其规律是随密度的加大而胸径减小,即呈负相关关系。密度对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加大而降低,林分蓄积则由于株数优势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间伐强度(10%、20%、30%、40%和对照)的试验固定样地,探讨间伐强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经不同间伐强度间伐5a后,林分的平均胸径生长量与对照样地相比都有非常明显的增加,分别比对照样地增加0.15、0.34、0.48cm和0.63cm,40%的间伐强度对提高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最显著;林分的平均树高比对照也有明显的增加,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01、0.02、0.20m和0.25m,但4个强度之间影响差异不明显;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蓄积增长量也存在一定影响,其中30%的间伐强度处理的样地林分蓄积量最大;此外,林分株数密度越小,林木枯死率越低。抚育间伐后保留木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空间得到有效改善,林分胸径和树高生长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但不同间伐强度树高生长量和蓄积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杉木造林密度生长效应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通过对29年生五种不同造林密度杉木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木和优势木胸径均随着密度增大而明显减小;树高随着密度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但不明显;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林分现存蓄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确定造林密度时,应控制在1875~3750株/hm2,培育大径材应控制在1875~2805株/hm2.  相似文献   

8.
大青山区油松人工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青山区对油松人工林密度与其生长因子关系的研究指出,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呈减小趋势,二者呈幂指数函数关系,即在一定林分密度范围内,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胸径和冠幅减小。树高随密度的变化不显著,而树木的高径比随密度增加呈上升的趋势,二者关系可拟合为对数曲线。该区油松人工林密度对生长因子影响的最大临界值阳坡为3 000株/hm2,阴坡为4 000株/hm2可作为调空密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Ⅰ—69杨丰产林林分的生长预测及数量成熟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目的的培育杨树人工林,并为其合理设计、投入、抚育管理及采伐等提供科学依据,讨论Ⅰ-69杨树人工林5个密度组(11种密度)的林分生长规律,建立了三种具有S型增长的林分生长模型.并选出最适宜的chanter模型预测林分的生长,探讨林分的数量成熟龄。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组达到数量成熟的年龄不一样、密度较大的林分,首先进入数量成熟,密度较稀疏的林分达到数量成熟相对较晚。林木的单株材积生长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林分总蓄积量的初期生长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递增,密度为(5m×6m,6m×6m)的林分后期生长量最大。不同密度林分连年生长量在6~13a间处于生长峰值。  相似文献   

10.
杉木中龄林抚育采伐后,开展了不同保留密度和施肥试验,6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林分不同保留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林分胸径生长量随着保留密度的减少增加显著,林分蓄积要保持较大的生长量,林分保留密度和蓄积量应科学合理;与未施肥试验地相比,施肥后林分胸径、树高、蓄积等生长量显著提高,生长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邓恢 《现代农业科技》2012,(21):178-179,181
在水土流失山地进行马尾松"小老头"林套种类芦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树高总生长量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步增加,其中种植后前2年与对照的差异不大,3~6年差异开始显著体现,7年差异最大;树高年平均生长量随年份的增加则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种植6年后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最大;胸径总生长量、胸径年平均生长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增加;材积平均年生长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套种类芦后马尾松的密度得到提高,林分密度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12.
优良生态树种杂交鹅掌楸不同栽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合肥市大杨镇试验地,研究4种不同栽植密度对杂交鹅掌楸林分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对林分胸径和树高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根据差异显著性检验,不同栽植密度下杂交鹅掌楸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的差异不显著,而其胸径和树高平均生长量表现出显著差异.杂交马褂木的造林密度以2 m×2 m或3 m×3 m为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30年生不同林分密度杉木人工林生长调查,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杉木生长存在影响,密度为450、540和630株.hm-2的林分平均胸径分别为26.69、23.46和22.50 cm,差异显著,平均树高分别为20.33、18.78和17.29 m,差异不显著。从单株材积、蓄积量、出材量和出材质量看,林分密度以450株.hm-2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大青山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2 000~4 000株/hm~2密度内不同林分密度对不同坡向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坡和东坡的油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对林分密度的响应趋势一致,即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平均冠长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林分密度对高径比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北坡受林分密度的影响大于东坡,建议在此地区进行抚育时,北坡和东坡采取不同的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杉木良种和初植密度2个控制因子对杉木幼龄期林分生长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旨在为杉木良种与初植密度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以切实通过良种良法的有效结合提升杉木人工林产量与质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营造杉木良种和初植密度互作试验林,根据8年的逐年定位观测资料,分析杉木良种和密度控制的林分生长动态效应。【结果】林分生长前期密度效应差异不显著,后期随林龄增长各密度间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生长差异逐渐增大,一般到7~8 a时,各密度间生长差异达显著性水平;整个调查期间,各密度间蓄积量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6 a时,冠幅生长的良种效应差异达显著性水平,8 a时,胸径生长的良种效应差异达显著性水平;整个调查期间,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生长的良种效应未达显著性水平。初植密度与良种水平交互作用对幼龄期林分生长未达显著性水平。【结论】良种和初植密度对杉木幼龄期林分生长的影响具有叠加效应,且随林龄增长,这种叠加效应愈明显,8 a时,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在3世代良种和初植密度为1 667株/hm~2这一组合下最大,为0.037 2 m~3,比其他组合至少高27.96%;而蓄积量在3世代良种和初植密度为6 667株/hm~2这一组合下最大,为75.386 5 m~3/hm~2,比其他组合至少高2.91%。  相似文献   

16.
长白落叶松生长和材质性状早晚相关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年生人工林90株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树干解析生长和材性及早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体积的变异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14-18龄是生长变异由剧烈分化到趋向稳定的转折年龄,此时树高、胸径、材积等的幼-熟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选择效率也处在较高水平。确定长白落叶松早期选择年龄为:初选10a,抉选14。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的变异在10龄时趋于稳定,此时基本密度的幼-熟龄相关也达  相似文献   

17.
气候和土壤类型对湿地松人工林生长和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和材质在不同气候和土壤类型条件下差异的比较分析表明:生长在南亚热带山地黄红壤上的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的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密度和力学强度大于生长在中亚热带山地黄红壤上的,而木材尺寸稳定性表现则相反;生长在南亚热带滨海沙地林分的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密度和力学强度均小于生长在南亚热带山地黄红壤上的,木材尺寸稳定性则表现相反。差异显著性t检验的结果表明:气候和土壤类型极显著或显著影响湿地松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密度、干缩性和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测定福建明溪县不同密度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幼树的生长指标和形态指标,研究其生长及形态学特征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的幼树在冠长、冠幅、地径、枝下高、侧枝数量等树冠特征性状和圆满度、枝叶浓密度等观赏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树高及叶色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密度对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有着显著影响,对不同器官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比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单株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叶枝干等器官生物量分配比,根生物量分配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均随林分密度增加而降低。林分密度对1级侧枝分枝角、1级侧枝数量、1级侧枝密度及平均长度有着显著影响,且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而下降,幼树树冠对林分密度有着显著可塑性响应,表现出强烈的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根据北京云蒙山林场的3块不同密度的标准地资料,分析橡树次生林不同林分密度分别与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木蓄积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88以上。另根据云蒙山林场2009年二类清查资料,对20个小班采用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利用其平均优势木四十年生时的树高,按单项立地因子实际分布区间进行分组,计算其差异显著水平,分析各立地因子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橡树次生林密度与林分的平均胸径、林木单株蓄积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密度对于评价林分的树高影响程度不如对胸径大;云蒙山林场四十年生橡树次生林的密度应控制在1 570株.hm-2以下;通过分析橡树次生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初步确定了其适宜的立地条件为:高海拔,有效土层厚度在≥30 cm,坡度大于25°时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豫西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林分的生物量随林分年龄、密度、优势高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年龄阶段,优势高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密度-23a 生日本落叶松林分生物量为249-43t·hm - 2,生产力为16-83t·hm -2·a-1 .应用W= a( D2 H)b 估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