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枣设施栽培需要科学掌握温度和湿度,重视冬枣在生长发育中的管理,并科学合理进行整形修剪,以促进冬枣设施栽培和提高冬枣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设施栽培‘冬枣’的果实品质特性,以5~7年生‘冬枣’为试材,比较其温棚、棉被冷棚、双膜冷棚和普通冷棚4种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下果实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功能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可以显著提高‘冬枣’果实含水量,降低果皮及果肉硬度,改善口感;与露地栽培‘冬枣’相比,设施栽培‘冬枣’大小均匀,整齐度高;设施栽培提高了‘冬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及糖酸比,对总酚含量的积累也有促进作用。综合来看,设施栽培提高了‘冬枣’果实品质,其中温棚栽培的‘冬枣’果实品质较佳,且成熟最早、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3.
陕西大荔设施栽培冬枣产业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陕西省大荔县设施栽培冬枣产业发展现状,指出陕西省大荔县设施栽培冬枣产业存在设施结构不合理、树体管理不规范、病虫害发生严重、不注重设施内小气候调控等问题;并结合陕西省大荔县设施栽培冬枣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设施栽培冬枣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影响冬枣果实品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品种对全国冬枣主要栽培区调查发现,冬枣定名各异,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把本地某一晚熟枣品种或一系列晚熟枣品种统称为冬枣;二是把《果树栽培学》界定的冬枣,人为以产地定名,尤以河北、山东为多,诸如黄骅冬枣、沧州冬枣、沾化冬枣、鲁北冬枣等。就后者对生产栽培区调查发现,许多生长在不同区域或同一园  相似文献   

5.
随着冬枣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大,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枣果集中上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虽然冬枣贮藏保鲜库的发展可延长冬枣成熟后的后供应期,但怎样提早上市也是值得枣区探讨的一个课题。无棣县小泊头镇林业站从2002年开始对冬枣的保护地栽培进行探索和试验,通过8年的努力和反复试验,总结出了"冬枣温室提早成熟栽培技术",为枣农增收提供了新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冬枣大棚高效盆栽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减少冬枣农药、化肥、激素的残留,改善冬枣生长的生态环境,提高冬枣的产量和品质,增加枣农经济效益,为冬枣无公害化、绿色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现从砧木培育、嫁接成苗、定植上盆、入棚、主要病虫害防治及系列栽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为枣农增收提供了新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冬枣果皮光亮赭红、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品质极佳。为大幅度提高冬枣栽培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冬枣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期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贮藏及保鲜等技术,促进冬枣的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8.
2007~2009年进行了冬枣网架式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冬枣网架式栽培,能提高产量与优质果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并能避免鸟、蜂和冰雹危害。  相似文献   

9.
设施‘冬枣’栽培过程中,气象因子的定量调节是重要的一环,也是整个生产过程的难点.为此,黄骅市气象局农业气象科与黄骅市林业局冬枣站联手进行了‘冬枣’促成栽培试验研究,针对‘冬枣,各发育期温度、日照、湿度等条件进行定量化调节,取得较好效果,可使‘冬枣’成熟期提早30d以上.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黄骅市滕庄子乡孔店村是有名的冬枣种植专业村,冬枣栽培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收益好,率先建成全国标准最高的冬枣专业市场。孔店枣农在枣树种植管理上大胆创新,向科技要效益,先后试验成功了棚架式、双篱架式、低干矮冠优果栽培等多项适宜本地冬枣生产的技术。今年1月,黄骅市孔店村村民刘树林在自家的冬枣园里建起了5个大棚,通过一系列措施,促使冬枣早发芽、早成熟、早上市。据介绍,冬枣进大棚后可提前15~20天成熟上市,那时正值中秋佳节,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冬枣进棚 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冬枣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品种单一,成熟集中,造成了冬枣相对过剩,效益不高。为此,我们自2003年对露地栽培冬枣进行早熟攻关。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栽培措施,实现了露地栽培冬枣较常规栽培早熟1个多月的目标,效益明显提高。现将其早熟栽培要点简介如下,供参考。1试  相似文献   

12.
1 沧州冬枣产业发展现状 沧州市冬枣大田栽培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沧州市林业科技人员同中国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河北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进行重点攻关,顺利解决了沧州冬枣的“速生繁育技术”,从而使沧州冬枣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沧州的黄骅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2006年底沧州市冬枣栽培面积已经超过了2.5万hm^2、产量突破了5.5万t。  相似文献   

13.
日光温室冬枣是设施冬枣高效栽培模式。经栽培试验,鲜枣比露地早上市20~40天,比大棚早10~15天,经济效益是露地的5~10倍,大棚的3~6倍。1建棚与栽植(1)建立高效节能的日光温室。日光温室冬枣见效快、收益高,在条  相似文献   

14.
目前鲁北冬枣生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目前鲁北冬枣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划栽培建议。为确保鲁北冬枣的丰产、丰收。建议实施笔者和东营市林业局,在调查和试验基础上制订的规范管理技术,包括整形修剪,施肥灌水和促花坐果等。  相似文献   

15.
<正>马晓勇是陕西大荔县安仁镇红星村人,50多岁的他任前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多年来,在冬枣的栽培管理、推广和创新过程中呕心沥血,同时也带领村民逐步走上了一条科技致富路。站在硕果累累的冬枣园里,马晓勇笑容满面。讲起栽培管理冬枣的经验,他津津乐道。1大家公认的"冬枣专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马晓勇认识到,要想带领村民增收致  相似文献   

16.
塑料大棚冬枣提早成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黄骅市是鲁北冬枣主要产区之一,截至2005年,鲁北冬枣栽植面积已达到7100hm2。由于近年冬枣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地贮藏能力相对滞后,大量冬枣产品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上市,给冬枣生产者和销售商带来较大压力。笔者认为,早春利用塑料大棚栽培促使冬枣提早成熟是缓解黄骅市  相似文献   

17.
在温室、避雨棚和露地3种栽培模式下,对‘冬枣’植株的光合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温室、避雨棚较露地,降低了光合有效辐射(PAR)和饱和水汽压差(Vpd)。露地和温室栽培模式下‘冬枣’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温室内‘冬枣’午后峰值显著高于上午峰值,避雨棚栽培模式下‘冬枣’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上午高,下午低,逐步下降趋势。3种栽培模式净光合速率(Pn)日均值无显著差异,但避雨棚和温室栽培‘冬枣’光饱和点(LSP)显著高于露地。通用线性模型分析表明,Pn与Vpd、环境温度(T)、PAR、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温室栽培下Pn与T和Vpd呈正相关,而在避雨棚和露地中呈负相关。各栽培模式下光合效率限制因子不相同,‘冬枣’露地“光合午休”是由气孔限制引起,而避雨棚和温室“光合午休”则是由气孔和非气孔两种限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露地栽培模式植株气孔限制值(Ls)高于避雨棚和温室栽培,避雨棚和温室栽培非气孔限制值(Pn/Gs)...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鲁北冬枣在我国各枣树主产区发展较快。目前,天津市大港区鲁北冬枣栽培面积已近6600hm^2,由于当地果农缺乏栽培管理鲁北冬枣的经验,较少采用开甲和环剥措施,3~4年生的鲁北冬枣树多未结果或少量结果。环剥是提高枣树坐果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对大果型鲜食枣树尤为重要。为提高天津市鲁北冬枣的早期产量,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无棣县是全国枣树生产大县,全县现有枣树栽培面积7.7万hm~2,其中冬枣密植园面积1.7万hm~2。由于冬枣在栽培管理上要求比较严格,生产上普遍存在坐果率低、质量差等问题。为探讨冬枣密植园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我们于1997~2001年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20.
冬枣栽培区土壤营养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波涛  严丽 《北方园艺》2011,(6):175-177
以黄河三角洲冬枣栽培区具代表性的冬枣研究所、下洼镇、古城镇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全氮、全钾、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结果表明:3个样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全磷含量处于较高水平,而全氮和全钾的含量较低。研究所样地有效磷高于其它样地。该区冬枣栽培区土壤总体营养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