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室番茄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栽培是保护地栽培的主要形式之一,本试验主要采用白色透明膜和银灰反光膜作为试验材料,以保护地番茄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两种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地膜覆盖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姜地膜覆盖与塑料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坤  康立美 《中国蔬菜》2002,1(5):36-37
我国北方地区无霜期短 ,限制了生姜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因此可采用保护地栽培生姜 ,提早播种 ,延迟收获 ,从而延长生姜的生长期 ,提高产量。生姜保护地栽培可采用地膜、拱棚、日光温室等多种形式 ,但考虑投入产出问题 ,除高寒地区应用日光温室栽培外 ,多采用地膜覆盖及塑料大棚栽培。地膜覆盖仅可提高地温 ,只能用于提早播期 ,且最多可提早播期30d(天) ,而塑料大棚既可提高地温 ,又可提高气温 ,因而既可用于提早播种 ,又可用于延迟收获。1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据试验 ,华北地区生姜地膜覆盖栽培 ,播种期在4月上中旬为宜 ,产量一般较露地…  相似文献   

3.
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模式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鄂豇豆 2号、特早 3 0、之豇 2 8 2豇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 ,采用“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大棚栽培”和“露地直播 +地膜覆盖栽培”3种武汉地区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的常用栽培模式 ,组合成 9种不同的处理进行双因子试验。结果表明 :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的优良品种是鄂豇豆 2号 ,优良栽培模式是栽培模式 1(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 ) ,优良组合栽培模式是处理组合 1C(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和鄂豇豆 2号豇豆品种组合栽培模式 )和 2C(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大棚栽培和鄂豇豆 2号豇豆品种组合栽培模式 )。  相似文献   

4.
1保护地栽培的种类 目前河北省保护地栽培常见的类型有地膜覆盖、小拱棚、塑料大棚、塑料薄膜日光温室和玻璃温室等。  相似文献   

5.
<正>菏泽市黄堽镇西瓜栽培历史悠久,是菏泽市早熟西瓜的主要栽培基地。近几年为提早西瓜上市时间,群众不断摸索早熟种植经验,大面积发展保护地生产,其中利用"双拱棚+地膜覆盖"的三膜一苫栽培方式,使播种、定  相似文献   

6.
草莓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忠和 《中国园艺文摘》2012,(7):145-153,166
探讨总结草莓规范化栽培技术;系统阐述各作型通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栽植制度、园地选择、土壤优化、高垄栽植、地膜覆盖、滴灌指标、植株管理、果实品质、综合保护、采收营销;并从品种、育苗、保护地设施、栽培管理等方面,详实阐述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番茄是我国效益农业和蔬菜保护地栽培的主要品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番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且以南方大棚和北方日光温室的保护地栽培发展为主。目前我国番茄保护地栽培面积约20万hm2,而国内现有保护地栽培应用的番茄品种中,基本上为保护地和露地兼用品种。本试验对我国目前主要的粉红番茄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为番茄保护地栽培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品种比较试验于1999-2002年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试验场大棚内进行。大棚为宽6 m的钢管结构标准棚。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合作908、中…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包括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半促成栽培、塑料中棚栽培、塑料大棚促成栽培、温室促成栽培等内容,以及草莓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辽宁等省大力开展甜樱桃保护地栽培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初步明确了甜樱桃保护地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但各地多于甜樱桃树初结果期进行保护地栽培,单位面积产量不尽理想.为此,我们于1997年冬至2001年春在山东省平度市云山镇进行了成龄甜樱桃保护地栽培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和示范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川甜一号甜椒是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培育的杂交一代新品种。2000年试配成功,2001年进行配合力测定,2002—2003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表现早熟、抗病、丰产、品质优良,适用于早春保护地或露地地膜覆盖栽培,也可做延秋栽培。  相似文献   

11.
甜瓜地膜覆盖新方法及栽培技术杨记磙(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450004)近年来,甜瓜保护地栽培面积日益扩大,尤以地膜覆盖和小拱棚增加最快。地膜覆盖投资较少,果实成熟期投露地提早1周左右.地膜覆盖具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春种胡萝卜不同栽培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春种胡萝卜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与地膜覆盖的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加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比地膜覆盖栽培的收获期早11d,增产32.1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期提前,出苗率提高,抽薹率下降,肉质根膨大期处于适宜的生长季节。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每1hm2产值达30479元,收益增加60.88%,故生产上宜推广地膜覆盖加盖小拱棚栽培,既增产增收,又为复(套)种提供了更长的生育时间。  相似文献   

13.
进行春种胡萝卜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与地膜覆盖的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加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比地膜覆盖栽培的收获期早11 d,增产32.1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期提前,出苗率提高,抽薹率下降,内质根膨大期处于适宜的生长季节.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每1 hm2产值达30 479元,收益增加60.88%,故生产上宜推广地膜覆盖加盖小拱棚栽培,既增产增收,又为复(套)种提供了更长的生育时间.  相似文献   

14.
草莓地膜覆盖栽培是一种简单的保护地促成栽培模式,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温湿度,有效改善光照条件,有利于土壤养分转化,且能减轻灰霉病的发生,越冬后草莓还可保留较多的绿叶,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5.
草莓地膜覆盖栽培是一种简单的保护地促成栽培模式,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温湿度,有效改善光照条件,有利于土壤养分转化,且能减轻灰霉病的发生,越冬后草莓还可保留较多的绿叶,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6.
北方保护地草莓病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莓保护地栽培,能够实现错季供应,增加经济效益,但是如果管理不善,保护地内有可能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导致草莓病害的发生与流行,降低草莓的产量、质量与经济效益。为此,本文介绍了草莓保护地栽培的三种主要病害,即白粉病、灰霉病和炭疽病的危害特征及发病条件,从轮作倒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调控温湿度、应用地膜覆盖与滴灌技术、加强田间管理等预防措施到药剂防治,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葡萄保护地栽培是一种新型的葡萄栽培方式,生产上主要是小拱棚、大棚和温室栽培。保护地葡萄栽培经济效益高,一般为露地栽培的1.7~3.5倍,因此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品种选择不当,往往产量低、品质差,降低了保护地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因此,品种的选择是关系保护地葡萄栽培成败的关键之一。2011—2013年,我们在长宁镇前苏各庄村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试验,对‘乍娜’‘巨峰’‘里查马特’‘凤凰51’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加小拱棚甘兰栽培技术潘淑梅(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加小拱棚覆盖的方法,在我区已普遍应用,但是用此方法栽培甘兰则刚刚兴起,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简易、安全、经济,有效的保护地栽培措施,采取这种栽培措施,有四大优...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蔬菜地膜覆盖技术下,菜苗暴露在外边容易受倒春寒天气影响而冻死。基于此,介绍了改良地膜覆盖栽培的模式(改良畦沟覆盖和改良平畦覆盖)及技术要点。实践证明,蔬菜改良地膜栽培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高的特点,在早春北京地区保护地和露地种植作物上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比常规地膜覆盖提前10~15 d定植,蔬菜产品更早上市,对实际生产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蔬菜保护地栽培是周年供应多样化鲜菜的重要途径。其栽培方式有:风障、阳畦、温室、塑料大、中、小棚及地膜覆盖栽培等。北京地区用这些方式生产的蔬菜能从晚秋到初夏供应市场的需要。近十年北京蔬菜保护地栽培面积已发展到44,000多亩,占蔬菜面积的19%,若与国内其它地区比较,也居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