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随着水体集约化养鱼的提高和渔用配合颗粒饵料逐步取代单一散型饵料,添加有蚯蚓、甜菜碱氨基酸类、脂肪类、盐类、维生素类、核酸类、胆碱类、激素类、药物类及稀土类等鱼类摄饵促进物质的配合饵料在鱼类养殖生产上,已得广泛的应用而蚯蚓又数上述鱼类摄饵促进物质的佼佼者,在生产应用上非常"得宠"。这是因为蚯蚓肉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极易引诱和刺激鱼类的食欲。鱼类在水体中见到蚯蚓或嗅到蚯蚓的气味,都想力争摄食到它。蚯蚓种类较多,如异唇蚓、带丝蚓、赤子爱胜蚓、太平二号蚓、北星二号蚓、眉山赤子爱胜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配合饲料的出现,现阶段观赏鱼饵料有人工配合饲料和活饵两种。部分观赏鱼的人工配合饲料因为营养全面、价格低廉等受到大部分观赏鱼爱好者的支持。但也有些观赏鱼由于研究不彻底,营养不全面等不被观赏鱼养殖者接受,在高端观赏养殖中最为常见。这都是由于现阶段人工配合饲料和活饵各自特点导致的,因此,对观赏鱼饵料的选择也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胆固醇是1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在豆粕替代鱼粉的饲料中添加适量胆固醇对鱼类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目前国内外对胆固醇促鱼类生长机理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讨阶段。综述了近年来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胆固醇对鱼类摄食、生长、消化酶、免疫力、胆固醇代谢及体组成等方面的影响。对胆固醇促进鱼类生长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胆固醇促鱼类生长机理的研究提供一定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4.
<正>成果简介本成果首次揭示鳜鱼专吃活饵料鱼而拒食死饵及人工饵料这种奇特食性的感觉神经机制,率先发现鱼类摄食过程的感觉整合现象(鳜鱼摄食过程中侧线机械感觉被视觉抑制的现象),并据此建立了鳜鱼驯食人工饲料的专门操作程序及鳜鱼人工饲料的特殊工艺技术。另外,本成果通过微卫星与SNP分子标记进行了鳜鱼饲  相似文献   

5.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0、0.2%、0.4%、0.6%、0.8%)的牛磺酸,饲喂中华鳖稚鳖8周,分析牛磺酸对中华鳖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0.8%牛磺酸均能显著促进中华鳖稚鳖对配合饲料的摄食量,日摄食量与摄食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0.2%时,摄食率最高,随着添加量的逐渐增大,摄食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添加0.2%和0.4%的牛磺酸能显著提高中华鳖稚鳖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对中华鳖起到诱食作用,并促进其生长,添加量以0.4%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一、饵料种类及制作人工养鳝喂的饵料可分为三大类,即活饵、鲜饵和配合饵料.活饵主要包括蚯蚓、蝇咀、小鱼、小虾、水陆生昆虫及其幼虫;鲜饵主要有:小鱼、小虾、螺肉、蚌肉、鱼肉、畜禽肝肠肺及其它动物性下脚料;配合饵料有:专用全价料,替代料和自己配制的混合料.从人工养鳝的生长速度比较,在活饵中,投喂蚯蚓、蝇蛆的生长速度最快;在鲜饵中,投喂动物肝脏的生长速度最快;在配合饵料中,因配制成份和加工技术不同,生长速度不一.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各种饵料丰欠、价格不同,养殖者应充分考虑生长速度和养殖成本等因素综合选定.为便于表述,笔者在本文中将黄鳝饵料分为“活饵“和“死饵“(后者指鲜饵和配合饵料).……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1998,(5)
鱼类诱食增重剂是近年来开发的一项人工高产高效养鱼新技术。鱼类喜食水中活饵,可是在集约化养殖中主要依靠以植物原料为主的配合饲料。这种饲料尽管营养成分完全,但却失去了水中活饵的风味和诱惑力,用来养鱼可能出现两大弊端:一是鱼类觅食兴趣淡化,摄食量下降,经常处于半饱半饥状态,成为鱼类快速增长的重要障碍因素。二是饲料浪费大,成本高。为此,科学家开发出鱼类最有效的诱食增重剂苷  相似文献   

8.
两种鱼鳖高效诱食增重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环境中的鱼、鳖喜食水中活体生物,但集约化养殖主要依靠人工配合饵料。配合饵料多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再加矿物质和药物等多种添加剂,尽管营养成分齐全,但失去了水中活饵的原有风味和诱惑力,是一种乏味食料,结果使鱼、鳖食欲减退,生长受阻,还可能使饵料沉入水底,造成大量浪费。为提高人工饲料的利用率,促进鱼、鳖的快速增长。介绍两种鱼、鳖高效诱食增重  相似文献   

9.
正蕹菜—鸭—鱼生态种养模式能够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主要表现在:鸭摄食池塘中的浮萍、藻类等水生植物,且捕食一些不能为鱼类所利用的动物性饵料,节省了鸭饲料;鸭粪和鸭的残饵进入水体起到肥水作用,促进了池塘中水生蔬菜的生长,同时培育了鱼类的生物饵料;鸭在养殖水域活动增强了鸭对各种  相似文献   

10.
象山港网箱养殖鲈鱼残饵和排粪情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象山港典型网箱养殖区,养殖鲈鱼投饵、摄食情况的研究,推算残饵和排粪情况。结果表明,鲈鱼年平均摄食率以饵料湿重计为2.6%,以饵料干重计为0.6%。全年投入象山港养殖网箱中的饵料以湿重计为143335.5 t,平均每天投392.7 t,以干重计为31 045.5 t,平均每天投85 t。鲈鱼的排粪率以颗粒有机碳POC干重计平均为6.5%,象山港网箱养殖鱼类每天排粪量干重为7.5 t,全年为2 737.5 t。鲈鱼对饵料的平均利用率为71.8%,全年网箱养鱼的残饵量湿重为43 252.5 t,每天平均118.5 t;以干重计为9 548.4 t,平均每天为26.16 t。显示残饵和排粪量对养殖区底质和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象山港典型网箱养殖区,养殖鲈鱼投饵、摄食情况的研究,推算残饵和排粪情况。结果表明,鲈鱼年平均摄食率以饵料湿重计为2.6%,以饵料干重计为0.6%。全年投入象山港养殖网箱中的饵料以湿重计为143335.5 t,平均每天投392.7 t,以干重计为31 045.5 t,平均每天投85 t。鲈鱼的排粪率以颗粒有机碳POC干重计平均为6.5%,象山港网箱养殖鱼类每天排粪量干重为7.5 t,全年为2 737.5 t。鲈鱼对饵料的平均利用率为71.8%,全年网箱养鱼的残饵量湿重为43 252.5 t,每天平均118.5 t;以干重计为9 548.4 t,平均每天为26.16 t。显示残饵和排粪量对养殖区底质和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的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承旭 《新农村》2006,(8):20-20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1.混养优点混养黄颡鱼的优点:一是可摄食池中低值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生物等,可提高池塘鱼净产量;二是黄颡鱼可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减少鱼病发生;三是在不影响鱼池  相似文献   

13.
鼠药的适口性是决定鼠害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单只饲喂法,以稻谷为基饵,分别测定了0.005%炔雌醚和米非司酮药饵对黄毛鼠的适口性。结果表明,黄毛鼠对炔雌醚药饵平均摄食系数显著低于米非司酮;雌雄鼠对炔雌醚和米非司酮药饵的摄食差异显著。炔雌醚显著降低了雌雄鼠对药饵的摄食量,且雄鼠摄食量少于雌鼠。米非司酮提高药饵对雌鼠的适口性,但不影响对雄鼠的适口性;黄毛鼠在处理时间内对药饵的摄食量存在显著变化,雌雄鼠第1 d对炔雌醚药饵和基饵摄食量无显著差异,第2、3 d对炔雌醚药饵摄食量显著少于基饵;雌鼠第1 d对米非司酮药饵和基饵摄食无显著差异,第2、3 d取食药饵显著多于基饵,雄鼠在用药第1 d即表现出对米非司酮药饵的偏好,但随后2 d对基饵和药饵摄食量差异不显著。0.005%米非司酮的稻谷对黄毛鼠具有很好的适口性,而炔雌醚药饵配制有待改善,如增加香味剂、甜味剂等提高其适口性。  相似文献   

14.
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有选择摄食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黄胸鼠入侵山西并形成种群,成为山西省一些地区的重大害鼠。以捕获于山西省长治市的黄胸鼠为研究对象,进行有选择摄食量研究,结果表明,黄胸鼠对各种饵料的日均摄食量为14.0 g,其中,对小米的摄食量显著高于对其他饵料的摄食量。研究结果可以为山西省的黄胸鼠防治工作提供饵基选择、投饵量等方面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是极具有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于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因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人工养殖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混养已势在必行。鱼池混养黄颡鱼具有: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可以提高池塘净产量;二是黄颡鱼可以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野生鳝苗进行人工养殖,小规模低密度时,投喂蚯蚓、小杂鱼、河蚌、螺类、昆虫等新鲜活饵料,黄鳝能够很快形成摄食习惯。但在大规模 (1000平方米以上 )高密度 (投苗量在 1公斤 /平方米以上 )养殖时,投喂这类饵料,就有明显的弊病,如饵料难以长期稳定供应,饵料系数高等。因此,进行黄鳝大规模人工养殖必须要进行人工驯养,使其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目前,国内已有黄鳝专用饲料,具有摄食率高、增重快、饵料系数低等优点。野生黄鳝苗人工驯养具体措施如下: 一、驯养前的准备工作   河蚌。收购鲜活河蚌置于池塘暂养贮存。   黄鳝专…  相似文献   

17.
按传统的养殖模式,鱼苗下塘有肥水下塘和清水下塘之分.所谓肥水下塘,是指在鱼苗下塘前对池水进行肥水处理,当鱼苗下塘时刚好有大量的适口生物供摄食.此法的优点是鱼苗大量摄食适口饵料,既提高体质,又节省饲料;缺点是水体肥瘦程度难以控制,水体过肥易引发气泡病.所谓清水下塘,是指在鱼苗下塘前不对池水进行培育,保持清水状态,鱼苗下塘后通过泼洒豆浆给鱼苗提供适口的食物,同时没有被摄食的豆浆也可以达到肥水的目的.此法的优点是鱼类摄食人工饲料,水体肥瘦和投喂量便于人为控制;缺点是鱼苗仅摄食豆浆颗粒,远不如摄食天然的鲜活开口饵料营养全面.  相似文献   

18.
以黄颡鱼(Pseudobargrus fulridraco)[1]为试验对象进行谷氨酸、大蒜素、糖精等10种摄饵促进物质活性的研究.结果用t检验统计分析,这些物质对黄颡鱼的摄饵促进效果是:0.1 mol/L蛋氨酸有极显著作用;0.5%甜菜碱有显著作用:0.125%香草香精、0.125%糖精、0.05 mol/L蛋氨酸、0.2 mol/L谷氨酸、0.05 mol/L丙氨酸、0.2 mol/L丙氨酸、0.5%大蒜素的作用不显著;而0.25,0.5,1%香草香精、0.5,1%糖精、2.5%甜菜碱、5%大蒜素、0.1 mol/L谷氨酸、0.025 mol/L 蛋氨酸、0.05 mol/L甘氨酸则有抑制摄饵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野生鳝苗进行人工养殖,小规模低密度时,投喂蚯蚓、小杂鱼、河蚌、螺类、昆虫等新鲜活饵料,黄鳝能够很快形成摄食习惯。但在大规模(1000平方米以上)、高密度(投苗量在1千克/平方米以上)养殖时,投喂这类饵料,就有明显的弊病,如饵料难以长期稳定供应、饵料系数高等。因此,进行黄鳝大规模人工养殖必须要进行人工驯养,使其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目前,国内已有黄鳝灶生产专用饲料,具有摄食率高、增重快、饵料系数低等优点。驯养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20.
鱼类生活在水中,给鱼类选食场、搭食台,养成鱼类固定摄食的习惯,不但能够节约饵料,提高饵料利用率,还能观察鱼类的生长情况,方便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