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安县石脑乡是个以水稻为主的粮棉兼作区。这个乡自1956年以来,棉田面积稳定在8000~10000亩,皮棉亩产徘徊在20~25公斤。为改变红壤丘陵棉花低产面貌,于1982年由省、县、乡组成的棉花技术指导小组,对该乡棉花生产加强了领导和技术指  相似文献   

2.
优质丰产棉花的生产,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1)较适的气候条件;(2)优质的棉花良种;(3)一套有利于“集中多结伏桃和早秋桃的最佳结铃模式”的栽培技术。基于这样一个要求,我们考察了荣塘乡的棉花生产情况。现报告如下:一、低丘红壤棉花生产可以实现高产优质荣塘乡位于赣江东岸,是典型的低丘红壤老棉区。全乡植棉面积8500亩,单产皮棉从1984年起就跨过了50公斤关,1986年平均单产皮棉达到72.3公斤,还出现了单产皮棉100公斤的村民小组和单产皮棉150公斤的田块。据收购站检验和大样调查,平均品级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发展棉花生产,1989年在开发的红壤山地首次试种了177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30公斤,高产的50~60公斤,如琅琚乡在红壤山地种植的5.8亩棉花,平均亩产57公斤,比水田平均亩产54公斤增产3公斤,而且投工、投肥、投药少。在红壤山地植棉有五大优点。  相似文献   

4.
万户乡从1952年推广改良棉以来,几经反复,为打破丘陵红壤不宜植棉的论断作出了答案——五年棉花单产翻一番。 (一) 万户乡地居鄱湖之滨的山岗上,丘陵红壤,易涝易旱。全乡有十个植棉村,21,493个棉农,总耕地面积20,035亩,其中水田6,374亩,旱地13,661亩,其中植棉12,000亩。植棉最多是1972年,已实播棉花13,040亩,总产12,682担,单产97.3斤,比1949年翻了九番,比大跃进前的1957年植棉6,230亩翻了一番,比57年总产皮棉3454担翻了二  相似文献   

5.
我县三阳公社钟家大队第七生产队,是个滨湖红壤丘陵棉区。近两年来,棉花生产连夺丰收。1981年,63亩棉花在1980年亩产皮棉65斤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单产猛增到131斤;1982年65亩棉花更上一层楼,亩产皮棉180.8斤,比81年单产又增长38%,总产增长36.3%;  相似文献   

6.
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头一年,一年来,我县棉花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于方方面面的紧密配合和通力协作,以及广大棉农的共同努力,出现了良好的开局,棉花生产喜获丰收。1996年,我县棉花计划面积85000亩,播种90795亩,实收面积88395亩,按播面计算,皮棉亩产79.8公斤,总产7247吨。在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24965亩的情况下,平均亩产比上年增加22.4公斤,增长39%,总产比上年增加603吨,增长9%.棉花生产再创辉煌。在今年棉花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大了科技含量,高产典型不断涌现。武山、凰村、张青、三里、南北港等五个乡…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们对丘陵红壤棉花生产与栽培技术进行了考查,现分三个问题报告如下: 一、丘陵红壤植棉大有可为。丰城县10万亩棉田,丘陵红壤棉地就有6万余亩。无论是旱年、水年,丘陵红壤棉区都涌现了亩产皮棉超百斤的高产单位和田块。一九八一年是高温干旱年,高产单位和田块仍然不少;据荣塘公社考查,店里大队中湖生产队53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21.5斤,全队36户,有18户亩产超过130斤;荣塘公社棉种场0.77亩移栽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74.4斤。外地丘陵红壤棉花高产典型更多,有的亩产已经超过250斤皮棉。实践证明,丘陵红壤不但可以种棉花,而且能够创高产。丘陵红壤种棉与平原圩区种棉相比有许  相似文献   

8.
都昌县地处赣北鄱湖沿岸,共有旱地21万亩,其中红壤旱地14.6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68.9%,近3年来,植棉面积在8.2~10.6万亩之间,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棉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棉花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年年上升。1981年亩产皮棉首破百市斤关后,连续五年五大步,亩产皮棉增加到60.5公斤,总产皮棉突破五千吨,开创了丘陵红壤棉区夺取棉花高产稳产的新局面。总结我县30余年的植棉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改土治水、大搞棉地基本建设我县红壤地有百分之八十属泥土,系第四纪沉积物发育而成,土壤具有酸、瘦、  相似文献   

9.
自1985年以来,我国棉花生产频频滑坡,内压棉纺工业,外抑出口创汇。如何稳定棉花生产,已成为棉区各级政府和广大棉花科技工作者普遍关心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灌云县图河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向我们提供了颇具特色的经验。图河乡位于灌云县东部的黄海滩头,气候宜粮宜棉,耕作以旱为主。常年植棉面积25000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40%,是连云港市最大的产棉乡。近三年来,在全国棉花生产滑坡的大气候下,该乡的棉花面积却相对稳定,皮棉总产逐年增长。1987年全乡棉花面积恢复到2.5万公斤,比1986年增加8000亩,  相似文献   

10.
陶火香同志,是我县赵埠乡钟家村党支部书记。自1982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认识到要致富,靠科学。他对农业科学技术肯钻好问,一看到县、乡农技干部,就打破沙锅问到底,特别是对棉花更有一股勇于攀登、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982年种的3.2亩棉花,在1981年亩产皮棉37kg 的基础上,一跃为102kg。自1983至1986年,一年一层楼,皮棉亩产分别是:104、110、115、117kg。1987年,尽管遭受伏旱高温和秋雨绵绵的袭击,1.9亩棉花,皮棉亩产仍达116.7kg。创建了丘陵红壤植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七年我县棉花生产在棉花生产优惠政策的鼓舞下,在各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经全县广大干群努力,皮棉亩产首次跨过百公斤,总产突破一万五千吨大关,又创历史新纪录,为我县植棉史增添了崭新的一页。一、生产形势一九八七年全县植棉152338亩,比计划增加1.6%;总产皮棉15329.9吨,比上年增756.3吨,增长5.2%。比年初市委、市政府下达的14600吨计划增长5.0%;平均亩产皮棉101公斤,比上年97公斤增4公斤,增长  相似文献   

12.
大荔县是我省唯一的全国优质棉基地县。1986年全县23.9万亩棉花获得了大幅度增产,平均亩产量67公斤,比上一年增产33.7%,亩增皮棉16.9公斤,比历史最高的1982年增产24.1%。全县27个植棉乡镇中,有8个乡亩产超过75公斤,占全县总植棉面积  相似文献   

13.
1 1988年棉花生产形势1988年我省棉花生产是个大减产的年份。初步预计,全省皮棉总产量30~32.5千吨,比上年减产26.5—29千吨,减产45—49%,为70年代以来第二个低产年。按实播面积97.8万亩计算,单产为30~33公斤,比上年减产48—52%,为1982年以来单产最低的一年。主要棉区九江市55万亩,预计总产22.5千吨,比上年减产47%,单产39公斤,比上年减产37公斤,减48.7%;宜春地区14.2万亩,预计总产2千吨,平均单产14公斤,比上年总产、单产分别减产68%和70%;上饶地区9.9万亩,预计总产1.25千吨,平均亩产12.5公斤,比上年总产、  相似文献   

14.
德安县林泉乡地处本县的东北端,北邻九江县,是一个以棉为主,兼作粮油的地区。全乡有耕地面积8161亩,其中水田面积7144亩,属典型的红壤丘陵岗地。棉花生产是1983年起步的,该乡率先在全县实行水改旱,即改革传统的耕作制度,推行棉、油生产两熟制。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该乡棉、油生产自起步以来,一年一个新台阶,棉花平均亩产由1983年的32.5公斤,1987年上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八年以来,我所进行了亩产200斤皮棉栽培措施及其生育规律的高产研究。一九七八年0.7亩,亩产203.3斤:一九七九年1.15亩,亩产211.6斤;一九八○年1.15亩,亩产216.4斤一九八一年1.15亩高产试验地亩产皮棉257.4斤,全所35亩丘陵红壤棉田平均亩产皮棉达到213.7斤。下面就几年来的高产研究,侧重于一九八一年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及生育进程,进行初步总结: 一、栽培管理措施棉花高产是它自身的种性和良好的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使棉花各个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生育进程符合高产要求,必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开劈发展棉花生产新途径,我们1989年在红壤开劈山地首次试种了177亩棉花,初步获得较好的效果,一般亩产皮棉30公斤,好的亩产达50—70公斤,最高亩产超过100公斤,如琅琚红壤山种植的5.8亩棉花,平均亩产达57公斤,较该片附近水田种植的7.8亩平均亩产54公斤还增产3公斤。同时投工、投肥、投药都较水田植棉减少现将几个典型调查归纳于后:  相似文献   

17.
我省农业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明显向着高产、高效方向发展。我省植棉业在解放后近五十年的历程中一棉花品种及栽培体系都趋于成熟、粮棉比价比较合理,棉花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以我省建昌县杨树湾子乡植棉状况分析,可见棉花仍是我省高产、高效作物之一。1997年该乡种植棉花91O0亩,占全乡总耕地的35%,平均亩产皮棉85公斤,产值达1200元.亩效益超7O0L。葫芦岛市建昌县把棉花列为高产、高效主导产业之一。今后我省植棉业,如各级领导部门加大领导力度,充分发挥我省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巩固辽西老植棉基地,适当恢复辽南、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江西棉花虫产发展较快。1984年,全省实播棉田121.66万亩,总产皮棉6.92万吨,单产57公斤。总产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翻了一番,单产增长1.2倍,创建国以来最高水平。1985年,在棉田面积有较大调减的情况下,总产仍达6.22万吨,单产上升到62.5公斤,更上了一层楼。各地在抓好优质高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在促使  相似文献   

19.
湖口县属丘陵地区。近几年来,大面积推广的豫棉1号棉种。因连年种植,种性退化,影响单产和经济效益。棉农要求更新品种。为寻求适应本地自然条件、栽培条件、高产优质的棉花样品种,1987年从产地山东省引进鲁棉6号4万余公斤,大部分在三里乡试种。据统计,示范面积3718亩,单产皮棉193.2吨,平均亩产51.9公斤,比1986年豫棉1号亩产44.6公斤,增产7.4公斤,增长16.5%。据调查,月亮村二组棉农谢天佑种植5亩,亩均82.9公斤;胜利村七组许森煌1.5亩,亩均88.1公斤;凰村乡种植70亩,平均亩产皮棉75公斤;高产户龙山村六组王龙(?)3.7亩,亩均108.8公斤。  相似文献   

20.
都昌县万户乡塘美村棉农李咸龙,是我县丘陵红壤棉区典型的棉花高产户。植棉面积0.28ha,由于不断总结创新,大胆引用先进技术,91、92连续两年皮棉单产突破3000kg/ha 大关,创造了我县棉花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