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甘蓝水萝卜间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甘蓝与水萝卜间作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及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间作处理在0~10 cm耕作土层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含量极显著高于单作处理(P0.05);10~20 cm耕层的脲酶活性含量较单作处理极显著的增加(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含量显著性高于单作处理(P0.05)。  相似文献   

2.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仰州  刘英  何季  刘晓  徐海  郭颖 《北方园艺》2018,(6):96-101
采用间作黑麦草、自然生草和清耕3种方式对刺梨园进行地表管理,研究了不同地表管理方式对刺梨园0~40cm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栽培可以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间作黑麦草较自然生草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氮含量(P0.05),自然生草较间作黑麦草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钾含量(P0.05)。与清耕相比,2种生草方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P0.05)。与清耕相比,生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并且间作黑麦草对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作用大于自然生草。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氮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2种生草栽培均可以改善刺梨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以"犍为黄口姜"为试材,通过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生姜单作,生姜与大豆间作,生姜与四季葱间作,生姜与大蒜间作,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生姜与大豆、大蒜混作,生姜与四季葱、大蒜混作和生姜与大豆、四季葱、大蒜混作)对生姜大田旺盛生长期和收获期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生姜单作相比,所有间作系统均在旺盛生长期和收获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在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间作模式下生姜的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均高于生姜单作(如有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同时间作较单作减少了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并且部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呈正相关性,如土壤蛋白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开阳县不同种植方式下的黄壤为供试样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土壤pH、容重、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以期为碳酸盐岩地区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单作与连作下的各项理化指标呈现相同趋势,即容重和速效钾表现为种植前高于收获后,而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均表现为收获后高于种植前;间作下的pH、容重、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种植前高于收获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表现为收获后高于种植前.整体而言,3种种植方式下,土壤pH表现为连作>间作>单作;容重表现为间作>单作>连作;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以及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均相同,即在3种种植方式中均表现为间作>连作>单作;土壤C/P和N/P在3种种植方式下表现为单作>连作>间作,而土壤C/N表现为单作>间作>连作.  相似文献   

5.
以AM菌剂为试材,研究了西瓜单作体系、西瓜与辣椒间作体系和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保护地连作西瓜生长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探索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新途径。结果表明:间作、接种AM真菌及间作+接种AM真菌均可提高西瓜植株的株高、地上部鲜重、茎粗、最大单叶面积和单瓜重,西瓜植株根和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明显提高,以间作+接种AM真菌的效果最好;间作和接种AM真菌能促进连作土壤中西瓜的生长,提高防御酶活性,有效缓解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6.
以连作7a的黄瓜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黄瓜-玉米轮作为栽培模式,设置后茬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生长期处理,研究设施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后茬玉米种植密度为4 000株/667m2时,生长成熟模式与对照休闲处理相比较,土壤容重、EC值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pH值升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结构改变,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上升,真菌数量下降。黄瓜-玉米轮作模式对设施连作土壤性状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瓜菜》2019,(7):14-18
为了探讨间作小麦提高西瓜枯萎病抗性的生理机制,采用西瓜品种‘早佳’(8424)和小麦品种‘鄂麦18’为试验材料,设置西瓜单作(M)、西瓜单作+FON(MF)、西瓜与小麦间作(I)、西瓜与小麦间作+FON(IF)共4个处理,研究间作小麦和接种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对西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ON 15 d时,间作小麦与单作相比,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导度分别升高6.98%、15.52%和36.88%,西瓜根系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分别升高14.09%和11.85%,根系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增加13.03%和21.31%,根系MDA和H_2O_2含量分别降低5.49%和11.56%,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接种FON 25 d时,小麦间作与单作相比,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导度分别升高5.40%、9.92%和30.23%,西瓜根系β-1,3-葡聚糖酶增加81.11%,根系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提高51.89%和15.03%,根系MDA和H_2O_2含量分别降低6.69%和12.43%,均差异显著。总之,接种FON后,与单作西瓜相比,小麦间作提高了西瓜叶片光合能力,增加根系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的伤害,有助于增强西瓜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以辣椒品种辛香8号为试验材料,设伴生大麦处理、伴生芥菜处理、单作辣椒处理(CK)和无苗处理(不栽培任何植物的连作土,CW),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伴生大麦和芥菜对连作辣椒叶片保护酶活性及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伴生芥菜处理的辣椒株高比CK显著增加了8.64%。伴生大麦和芥菜处理均可提高辣椒叶片P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辣椒叶片H_2O_2含量,其中伴生芥菜处理效果较好,POD、CAT和APX活性分别比CK显著增加了12.61%、90.91%和38.71%。两种伴生处理的土壤中放线菌、细菌以及总菌数量均高于CK和CW,真菌数量显著降低,伴生处理还可以提高土壤中多酚氧化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伴生芥菜处理的辣椒根际土壤p H值显著升高,电导率显著降低。综上,伴生大麦和芥菜栽培均可提高辣椒叶片保护酶活性,改善根际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9.
甜瓜设施栽培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甜瓜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设施甜瓜连作0(对照)、1、3、5、7、10 a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理化性状指标、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并评价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 H值和容重不断降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持续上升,连作3 a和10 a的土壤含盐量较对照分别增加46.97%和90.90%。速效氮含量不断上升,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连作3 a或5 a达到峰值,而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则持续下降。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真菌数量则持续上升,连作10 a的数量高出对照16.08倍。3种细菌的生理类群数量变化与总的细菌相似,2种真菌致病菌的数量变化与总的真菌相似。相关分析显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细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显呈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设施甜瓜连作后土壤逐渐酸化并伴随盐渍化趋势,氮、磷、钾比例失调,连作3~5 a后大部分土壤酶活性开始下降,土壤真菌数量快速增加,土传病害病原菌不断累积,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0.
在大棚内采用塑料栽培箱种植水蕹菜,并在土表覆盖水稻秸秆,研究土表覆盖水稻秸秆对土壤表层溶液和土壤理化性质、秸秆腐解率、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茬和夏茬蕹菜土表覆盖水稻秸秆后土壤表层溶液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缓的变化趋势,氧化还原电位呈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缓的变化趋势。春茬和夏茬蕹菜栽培3个月后,水稻秸秆腐解率分别为75.33%和89.11%。两个茬口覆盖秸秆处理的蕹菜前期产量均较低,后期显著提高,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3.54%和11.37%。春茬覆盖秸秆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15.55%、11.81%和12.89%,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19.31%;夏茬覆盖秸杆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钾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12.44%、11.71%,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25.13%。春茬和夏茬覆盖秸秆处理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提高,且高温夏季淹水环境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平邑甜茶为试材进行连作土壤盆栽试验,研究在连作土壤中添加不同量的残根对幼苗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中添加0.3%的残根可提高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当残根添加量为0.6%~2.4%时,则对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残根的加入也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对照相比,0.6%、1.2%和2.4%处理使细菌总量分别减少19.36%、30.78%和39.6%,但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明显增加;连作土壤中施入残根,显著增加了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含量,0.6%、1.2%和2.4%使春季酚酸类物质总含量,分别增加57.49%、116.20%和131.71%,秋季分别增加29.03%、49.65%和70.27%;另外,残根的施入也影响了土壤酶活性,0.6%、1.2%和2.4%使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中性磷酸酶活性有所升高。由此可见,连作土壤中残根含量对平邑甜茶幼苗的影响存在低促高抑的现象,当残根施入量大于0.3%后,则抑制幼苗生长,加重了连作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日光温室黄瓜长期连作条件下土壤的中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品种、栽培方式、水肥管理、植株管理、环境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均一致的管理模式,在同一个日光温室获得了黄瓜2~26茬的连作土壤,并研究其中量和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连作茬次的增加,土壤中交换性钙、交换性镁以及交换性钙占全钙的百分比整体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与第2茬相比,第26茬分别降低了8.5%、25.8%和53.2%;而土壤全钙则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与第2茬相比,第26茬升高了95.9%,土壤全镁和交换性镁占全镁的百分比与第2茬无显著性差异;土壤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富集,与第2茬相比,第26茬分别增加了33.9%、87.3%和221.7%;土壤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硼含量随着连作茬次的增加呈现波动性变化,且第26茬与第2茬无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各中量和微量元素的综合水平在2~8茬逐渐增加,而后出现每6个茬次为1个周期的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疆和田枣园枣树单作及枣树与绿豆间作条件下枣树根际土壤线虫多样性指数、生态功能指数进行分析,评价枣园间作绿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与枣树单作相比,枣园行间间作绿豆,枣树根际浅层(0~20 cm)和深层(20~40 cm)土壤线虫营养类群多样性指数TD值分别降低了23.45%、19.90%,二者差异显著;枣树根际浅层和深层植物寄生性线虫指数PPI值分别降低了62.82%、58.10%,二者差异显著;枣豆间作的瓦斯乐斯卡指数WI值显著高于枣树单作土壤,分别增加了219.62%、239.38%。由此得出,枣园间作绿豆有益于枣树根际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试验,在葡萄连作土壤中分别施入不同比例的稻草和玉米秸秆,研究有机物料对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施入稻草和玉米秸秆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脲酶活性(除8月以外)低于对照;土壤磷酸酶活性随着有机物料腐解时间延长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并没有因稻草的施入而提高(除9月),玉米秸秆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长期大蒜连作复种秋白菜对土壤酶活性和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集15、25、35、45年大蒜复种秋白菜连作土壤,分别测定大蒜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土壤酶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以25年作为分割点,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均表现为,连作25年以下,随生育期的变化呈"Z"字形,连作25年以上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下降分别为82.3%、63.6%、72.6%、53.7%;连作45年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下降幅度为10.9%。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和比例变化表现为15年为较低值,随后表现为回升趋势,微生物三相比例趋于均一化。连作15年以上的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调,表征土壤健康状况的土壤酶的活性开始下降,连作25年以上的土壤连作障碍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小富"西瓜为试材,在同一地块采用相同管理模式连续种植,测定了连作5茬西瓜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和土壤主要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随着连作茬数增加,土壤pH逐渐降低,理化性状变化不明显;连作使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真菌数量变化与之相反;蛋白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均处在一直下降的状态;相关性分析表明,放线菌数量与土壤中蛋白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连作还会降低西瓜维生素C含量,影响西瓜品质。  相似文献   

17.
针对草莓连作土壤灭菌后与正茬相比草莓植株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研究了连作土壤灭菌与施用不同种类肥料对草莓幼苗(移栽60 d后)根系分泌酚酸及土壤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灭菌与施用有机肥料处理显著提高了草莓植株根际土壤中酚酸的含量,其中施用蚯蚓粪(经蚯蚓食用处理的牛粪)的增幅显著低于施用牛粪。土壤灭菌处理后施加不同肥料,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均能较快恢复;有机肥较无机肥能显著促进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恢复;蚯蚓粪较牛粪和无机肥能显著促进土壤脲酶活性的提高;土壤蔗糖酶受土壤灭菌影响显著降低且施加不同肥料对其没有显著地影响。综上所述,对于草莓连作土壤,无论灭菌与否,施用蚯蚓粪较牛粪能减轻连作障碍中的酚酸化感效应,促进脲酶等土壤相关酶活性提高,是缓解连作障碍及连作土壤灭菌对草莓植株生长发育影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和探讨广藿香连作障碍成因及其作用机制,以广藿香扦插苗(2、8周龄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广藿香重茬土壤、枯叶腐解液对其扦插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8周苗龄广藿香扦插苗培育在广藿香重茬土壤和含不同浓度的枯叶腐解液的培养基质中60d,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较对照土呈升高的变化趋势,且随枯叶腐解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2、8周幼苗叶片CAT、POD、SOD活性均呈含高浓度枯叶腐解液的土壤重茬土含低浓度枯叶腐解液的土壤对照土的变化规律;丙二醛(MDA)含量也较对照土显著升高,呈含高浓度枯叶腐解液的土壤含低浓度枯叶腐解液的土壤重茬土对照土的变化规律。广藿香植株枯叶腐解物导致的化感自毒作用可能是其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设西瓜单作、西瓜辣椒间作2种种植模式,研究与辣椒间作对不同品种西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作西瓜(CK1、CK2)相比,西瓜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对西瓜主蔓长和主蔓粗没有显著影响,不会显著影响西瓜的主要农艺性状,对西瓜品质构成因素也没有显著影响.西瓜辣椒间作种植模式略降低西瓜产量,黑蜜霸与辣椒间作收益较京欣间...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枣园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产潜力,进行了枣园间作小麦与单作小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枣园间作小麦有效地降低小麦田干热风的发生;枣园间作区土壤容重、温度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水分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枣园间作区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纤维分解菌、固氮菌的数量以及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增加显著(P<0.05)。枣园间作小麦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