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八一镇设施大棚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养分变化以及对硝酸盐累积、不同种类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棚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基础养分均出现了累积,硝态氮累积较为明显,3年棚龄的大棚中叶菜类蔬菜已出现重度硝酸盐污染,茄果类蔬菜硝酸盐污染较低。  相似文献   

2.
1 .2 市郊不同设施蔬菜园艺场基地土壤中硝酸盐含量状况上海市郊是全国最为发达的农业区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生产中化学氮肥的大量使用 ,进入土壤中的各种含氮有机物和化学氮肥经氨化及硝化作用变为NO- 3 N ,使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增加 ,并导致硝酸盐大量积累于种植的蔬菜内。我们对上海市郊区 10个主要园艺场生产基地内露地、单连栋棚、连栋棚以及温室的土壤进行了硝酸盐监测分析 (见表 3)。表 3 土壤中硝酸盐含量监测 (mg/kg)设施露地单连栋连栋温室浦东北蔡潘姚 15 3.13 80 .93 44 .79浦东孙桥蔬菜站中试 10 .7888.2 0 82 .…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土壤修复菌剂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3种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硝酸盐、全盐含量、电导率的变化及小白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土壤修复菌剂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小白菜产量,抑制真菌的生长,降低土壤硝酸盐、亚硝酸盐、全盐含量及电导率,并且促进小白菜生长,有利于保持和促进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方式对设施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盐分空间运移的影响,通过测定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处理对不同深度土壤全盐、电导率、硝酸盐、pH值,比较不同处理盐分指标的差异,并对不同盐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 000kg/667m2行下秸秆反应堆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但与无秸秆处理相比,不同行下秸秆反应堆处理能够降低0~10cm土层土壤全盐20.16%~21.75%,降低10~20cm土层土壤全盐13.25%~24.40%;能够降低0~10cm土壤硝酸盐25.00%~25.80%,降低20~30cm土层土壤硝酸盐22.41%~24.75%;土壤全盐与土壤硝酸盐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盐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设施无土栽培蔬菜硝酸盐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是易富集硝酸盐的一类植物,硝酸盐含量多少是关系蔬菜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已经成为危害人体健康和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与土壤栽培相比,无土栽培具有诸多优点(如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减少、复种指数和可控程度高、农药残留低和感官品质高等特征),但目前仍存在蔬菜硝酸盐超标的难题.如何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已成为无土栽培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系统总结了有关降低无土栽培蔬菜硝酸盐含量措施,并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设施无土栽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综述设施无土栽培蔬菜硝酸盐调控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基于进展建议我国应顺应国际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符合国情的设施蔬菜无土栽培技术,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高品质蔬菜的社会需求,确保城乡居民的饮食安全,解决设施蔬菜土壤栽培引发的资源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硝酸盐对蔬菜的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硝酸盐是蔬菜氮素的主要来源 ,在多数情况下 ,它是蔬菜丰产优质的积极因素。近 2 0多年来 ,由于氮肥的超量投入 ,特别是在大棚、温室等设施土壤中氮肥投入过量 ,造成硝酸盐在农产品中的大量累积 ,虽然对蔬菜本身影响不大 ,但对人类存在着潜在的危害。1 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吸收和累积原理土壤中的氮素一般通过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硝酸盐而被作物吸收。在正常的氮素营养条件下 ,健康植株并不累积游离态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这两种形式的硝态氮进入植物体后 ,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进行还原反应 ,产生的氨参与氨基酸的生物合…  相似文献   

8.
设施豆瓣菜土表覆盖水稻秸秆的土壤改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施豆瓣菜土表覆盖水稻秸秆,研究水稻秸秆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生蔬菜土表覆盖秸秆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硝酸盐含量,缓解因植株生长所致的磷、钾含量的下降,还可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缓解土壤脲酶活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NCT-2土壤修复菌剂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绿乐NCT-2土壤修复菌剂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作者开展了不同浓度绿乐NCT-2土壤修复菌剂对茼蒿生长、品质、产量以及土壤硝酸盐含量、微生物数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绿乐NCT-2土壤修复菌剂在土壤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基肥中每hm~2增施绿乐NCT-2土壤修复菌剂900 kg和1 200 kg,显著促进了茼蒿的生长,降低了其硝酸盐含量,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还提高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降低了有害真菌的数量和土壤硝酸盐的含量,缓解了土壤次生盐渍化;在施用同剂量土壤修复菌剂的条件下,灭菌后处理不利于茼蒿的生长;每hm~2绿乐NCT-2土壤修复菌剂1 200 kg的施用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摘     
施肥对设施菜地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
  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T-RFL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研究了甘肃武威设施菜地不同施肥条件下0~20 cm、20~40 cm土层中土壤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中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影响,且对70、156、190 bp片段所代表设施菜地土壤优势种群影响最显著.施肥对0~20 cm土层nirK型反硝化细菌丰度有明显影响,其最大值出现在全有机肥(M)处理、为每克干土2.16×107个拷贝数,分别是对照(CK)和全化肥(NPK)处理的2.04和2.02倍。设施菜地土壤0~20 cm与20~40 cm土层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优势种群及其基因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设施菜地土壤中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和丰度与大田差异明显。土壤pH值、有机质及硝酸盐含量均影响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和丰度。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除存在与厌氧反硝化细菌亲缘相近的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外,还存在与好氧反硝化菌亲缘关系相近的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如根瘤菌属、苍白杆菌属、土壤杆菌属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方式,研究玉米秸秆对次生盐渍化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及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丰富了盐渍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盐渍化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有效序列数量增多,菌群结构趋于丰富化,主要影响的菌群为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和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添加玉米秸秆可以改善盐渍化土壤的团聚体结构,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加快了设施土壤中矿质元素的释放,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降低。添加玉米秸秆处理的番茄株高、茎粗、光合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产量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普通白菜早生京华为试材,研究了沼渣与复合肥配比对普通白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适当比例沼渣代替基肥中的复合肥,植株的各项生长指标以及产量均明显优于单一施用复合肥,与单一施用复合肥相比,普通白菜的可溶性糖、VC、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在基肥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沼渣,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显著增加。用一定比例沼渣代替复合肥作基肥,可促进普通白菜生长,改善品质,提高土壤肥力,本试验中以沼渣40%+复合肥60%的配比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菜薹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在深圳市 6个蔬菜生产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菜薹硝酸盐含量在 3 0 0 0mg·kg-1以上。采用生物菌肥部分或全部取代复合肥 ,可使硝酸盐含量下降 2 5 %和 40 % ,在采收前第 7天叶面喷施锰、钼、锌及其混合微肥 ,硝酸盐下降 35 %、2 1%、12 %和 39% ,生物菌肥和微肥配合使用 ,可使硝酸盐下降 5 5 %~ 6 7%。同一菜薹品种处理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呈极显著负相关 (r=- 0 .783 4,P =0 .0 1,n =13)。  相似文献   

14.
过量施用有机肥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病虫害多发,甚至出现农作物根系吸水困难,发生烧根、僵苗等现象。为研究有机肥的合理用量、降低有机肥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本试验以北京郊区设施西瓜为研究对象,共设置了5个鸡粪用量处理(0、37500、75000、112500、150000 kg/hm^2),分析了不同鸡粪用量对西瓜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及有机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西瓜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鸡粪用量为75000 kg/hm^2时,西瓜单产及总产量均最高,其吸氮总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氮利用率也最高,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最低。各处理不同土层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因此,鸡粪施用量为75000 kg/hm^2相对合理,可以在该地区及周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层深度及磷水平对番茄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品种东农708为试验材料,取距地表0~15cm,15~30cm,30~45cm的土壤为栽培土壤,各层土壤以施N、P、K肥为供磷处理,以施N、K肥为对照,研究不同土层深度及供磷水平对番茄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受施磷水平和土层深度共同影响,同一土层中供磷条件下的番茄株高、地上部干、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在相同施磷水平下,0~15cm土层的番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均显著高于15~30cm和30~45cm土层。番茄植株地下部干质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0~1.5mm直径范围内总根长受施磷水平影响较大,受土层深度影响不明显。综上,不同土层深度及磷水平对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均有影响,且表层土壤施磷更利于番茄生物量的积累;根系形态受施磷水平影响较大,受土层深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腐植酸肥料对生姜土壤脲酶活性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池栽方式,研究了腐植酸肥料对生姜土壤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植株氮素吸收量以及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等量腐植酸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根茎产量;土壤脲酶活性前期降低、后期提高。与施用等量无机养分处理相比,施用腐植酸缓释肥料能显著提高生长后期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碱解氮含量和植株氮素吸收量,根茎产量提高9.17 %。  相似文献   

17.
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材,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土壤栽培、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3种方式的促成栽培,比较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的缓苗速度明显比土壤栽培快。在物候期方面,半基质栽培草莓的初果期和盛果期均为最早,土壤栽培最晚。草莓植株长势由强到弱依次为高架栽培、半基质栽培、土壤栽培。土壤栽培、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春节前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61.40、587.20、506.80 kg,总产量分别为1 873.96、1 873.43、1 919.42 kg。土壤栽培的草莓果实糖酸比、16种氨基酸总量、VC含量均最高,高架栽培最低。土壤栽培、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每667 m~2总收入分别为51 321.20、55 084.60、53 592.40元,纯利润分别为12 276.95、18 149.42、13 523.73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31、1∶1.49、1∶1.34。综上所述,在日光温室促成栽培草莓时,采用半基质栽培模式早期产量高,经济效益最好;高架栽培模式总产量最高;土壤栽培模式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黄壤土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等量养分施肥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同比例对黄壤土活性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贵州省典型的黄壤土为对象,研究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70%化肥+30%有机肥(T2),50%化肥+50%有机肥(T3),30%化肥+70%有机肥(T4)和单施有机肥(T5)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性有机碳(R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和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及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组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TOC、DOC、ROC和MBC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5.45%~55.82%、20.29%~91.30%、34.85%~51.21%和37.78%~71.11%;土壤有机碳库管理指数(CMI)较单施化肥处理提高36.95%~53.78%;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肥明显提高了辣椒产量,50%化肥+50%有机肥处理的辣椒产量达到25 765.63 kg·hm~(-2),较其他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3.90%~49.36%。整体来看,有机肥替代化肥有助于提升黄壤土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库管理指数、微生物活性及辣椒产量。从提高土壤固碳角度和增产效应出发,50%化肥+50%有机肥施用比例为推荐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甜瓜品种西州蜜25 号为试材,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为基础基质,将2 倍或4 倍Hoagland 营养液、 保水剂、枯草芽孢杆菌等混配成不同复合功能性基质,探究营养液浓度、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菌混配对甜瓜生长发育及果实 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仅添加2 倍和4 倍营养液肥料的处理(T1、T5)相比,营养液、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菌三者混 配的基质(T4、T8)均可显著增加甜瓜植株的生物量,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单果质量,促进果实可溶性蛋白 和可溶性糖含量积累,降低果实硝态氮和可滴定酸含量。由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保水剂对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单果质量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态氮含量效果最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对增加植株生物量、促 进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及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效果最明显。所有处理中,4 倍营养液条件下与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 菌混配(T8)的处理效果最优。为此,在甜瓜基质栽培生产中,推荐选用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为基质, 混配含有4 倍营养液、保水剂(8 mL · L-1)和枯草芽孢杆菌(2 g · L-1)的复合功能性基质。  相似文献   

20.
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以黄瓜品种津绿30号为试材,研究使用空气净化杀菌器对设施环境中病菌群落、有害气体及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净化杀菌器对设施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和病原菌有显著的清除杀灭效果;与不使用空气净化杀菌器的对照相比,使用空气净化杀菌器能提高黄瓜光合作用,降低气传病害的病情指数,有效阻止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黑星病和蔓枯病等黄瓜常见病害的传播,显著降低黄瓜体内过氧化物酶SOD、POD、CAT的活性和MDA含量,显著提高单瓜质量和产量;此外,空气净化杀菌器还能降低劳动作业强度,提高设施环境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