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用菌深加工与功能性食品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前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开拓消费市场的重点应放在农村。本文总结了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与作用,提出了提高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希望促进农村居民对耐用品的购买。以北京农村居民为对象,研究了北京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的现状及基本特征。调查发现北京农村居民家庭耐用品消费总量在逐步递增,城乡居民耐用品消费仍有差距但有缩小的趋势。研究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环境、消费观念等方面探讨了北京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因素。最后从提高农民收入、完善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北京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丽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585-589
摘要:本文分两部分:中国西北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变化分析(I)静态分析和中国西北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变化分析(II)动态分析分别发表。在第一部分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近14年来农村居民在消费行为上的差异,通过引入了Working 消费模型,将西北地区农村居民对食品、衣着、居住、交通、医疗保健、邮电等几类消费品的消费水平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的对比,分析了西北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差异;最后本文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农村居民现实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了解黑龙江农村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基于黑龙江2000—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黑龙江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均很大,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较大,但消费差距不大,虽然消费倾向高,但购买力较弱,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消费受政策影响明显。最后结合黑龙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积极深化和扩展各种惠农、利农政策和拓宽农村居民的收入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两部分(I)静态分析,(II)动态分析,从而对中国西北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变化分析,且两部分分别发表。在第一部分(即本文)中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国西北地区近14年来农村居民在消费行为上的差异,通过引入了Working消费模型,将西北地区农村居民对食品、衣着、居住、交通、医疗保健、邮电等几类消费品的消费水平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的对比,分析了西北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差异;最后得出结论医疗保健,教育文化是制约西北地区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笔者针对中国西北地区农村居民现实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荣  张敏新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5):273-277
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江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于ELES模型,利用2000—2013年的经济数据,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消费结构上教育与文娱以及交通通讯支出比例逐渐加大。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表明,食品、居住、交通通讯以及文教娱乐是江苏农村居民主要消费重点。弹性分析表明,除了食品为居民生活必需品,其余消费品均为奢侈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文章以山东省17地市为单位,借助Matlab与MapInfo,利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了更多的消费结构指标之间、各市地样本之间及指标与样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结果显示:3个主因子的累积方差达到了80.24%,其中第一主因子达到44.44%,主要以居住消费支出;衣着消费支出;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和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表征。同时把山东省17地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为4类,从中可以看出各市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纪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124-128
基于重庆市2000-2010年农村居民消费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生存型、保健型、享受型消费三个公共因子,研究发现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仍然以为生存型消费为主;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衣着与因子综合得分正相关;食品、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与因子综合得分负相关;因子综合得分整体上呈现“W”型,后期加速趋势明显。最后提出了优化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针对性的对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提供较科学的评价依据,以山东省17地市为单位,借助Matlab与MapInfo,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了更多的消费结构指标之间、各市地样本之间及指标与样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结果显示:3个主因子的累积方差达到了80.24%,其中第一主因子达到44.44%,主要以居住消费支出;衣着消费支出;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和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表征。同时把山东省17地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为4类,从中可以看出各市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本研究基于城乡视角,利用1993—2013 年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首先分析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其差异,然后应用ELES模型,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结果表明:1993—2013 年间河南省城乡居民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杂项八大类消费品中,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结构变化明显,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整体消费欲望强于农村居民。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仍居于重要位置。农村居民各类需求的收入弹性均小于城镇居民,映射出农村居民低水平消费的基本态势。住房成为农村居民高度关注的重大消费项目,依然为生存型消费;而城镇居民较为关注的是交通通信、杂项和家庭设备,属于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受消费品价格的影响,城镇居民杂项支出与农村居民居住支出变化较为剧烈,城乡居民消费次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提升居民购买力、引导购买意愿、优化购买环境是缩小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