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获得抗晚疫病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以微型薯薯片为外植体,将萝卜抗菌肽基因(AFP)导入马铃薯栽培品种夏波蒂(Shepody)中,通过草甘膦抗性筛选和PCR检测获得了4株转基因试管苗,并经黑暗诱导获得了微型薯。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微型薯长出的叶片进行抗晚疫病鉴定,结果表明这4个株系的抗病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马铃薯品种广引1号、广引2号、广引3号、广引4号组培无菌苗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4种基本培养基和3种激素(Met、Coumarin、B9)不同浓度对马铃薯试管微型薯诱导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诱导试管微型薯有较好的效果,结薯率最高为66.07%;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试管薯诱导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异,3种外源激素诱导结薯的效果依次为Coumarin〉B9〉Met;Coumarin的最佳浓度为25mg/L,其最高结薯率达81.25%。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移栽苗剪插快繁脱毒微型种薯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土栽培生产马铃薯微型种薯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对我国马铃薯产业提升、种薯生产工艺发展以及种薯种性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试管苗脱毒快繁工艺复杂、培养价格高、工期管理程序繁多,造成马铃薯试管苗成本高,扩繁速度慢,而且,夏季高温污染以及移栽苗成活率低等问题,成为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繁育规模扩大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雾培管理新技术——槽内打顶整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雾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无土栽培技术,主要用于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的生产(图1)。马铃薯雾培平均单株结薯多达50~60粒,每平方米结薯可达800~1000粒,是基质栽培生产微型薯的几十倍,大大提高了微型薯的生产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和应用,微型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微型薯生产周期长,繁殖系数低,而且生产用基质如果多年不更换,就会导致土传病害尤其是疮痂病严重,从而使微型薯质量大大降低.马铃薯无基质喷雾栽培技术是近几年逐渐推广开的一项新型的微型薯生产技术,它根据马铃薯生长特点,科学的配制营养液,在人为可控制的环境中,以雾化的形式定期供给植株,充分发挥马铃薯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受到病毒的感染后会出现退化现象,进而降低马铃薯的产量。通过对马铃薯进行脱毒,并使用试管微型薯繁殖技术培养无毒的马铃薯种子,可大大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保证马铃薯的品质。本文对马铃薯脱毒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繁殖技术要点,并对马铃薯繁殖技术中病毒检测方法进行了讨论,以期促进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繁殖技术的发展,提高马铃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推广脱毒马铃薯已成为提高马铃薯产量的重要有效措施之一。马铃薯脱毒原种是用保护设施下生产的脱毒微型薯作种薯,在高海拔冷凉山区、有一定隔离条件的土地上繁育优良种薯的一种生产方式,主要以繁育马铃薯脱毒良种为目的,与大田栽培方式有所不同。通过近两年来对比繁殖技术的摸索,初步总结出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原种繁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LED光源在马铃薯微型薯日光温室繁育中的作用,以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克新13号为试材,以温室内自然光照为对照,利用LED混合光源绿光∶蓝光∶红光=1∶1∶3对脱毒试管苗进行补光,研究现代化全光温室中LED光源补光对微型薯结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ED光源补光后微型薯的结薯数量和总质量分别提高了10.0%和14.4%;除了0~10 g级别的微型薯外,其他级别微型薯的结薯总数量和结薯总质量均有所提高。综上所述,LED混合光源绿光∶蓝光∶红光=1∶1∶3处理可以增加日光温室微型薯生产的数量和质量,LED人工补光条件下11~20 g、21~30 g、31~40 g各级别微型薯质量和微型薯数量分别为对照条件下的1.1、1.7、2.4倍和1.3、1.6、2.4倍,这将为马铃薯微型薯日光温室生产中补充光源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和应用,微型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微型薯生产周期长,繁殖系数低,而且生产用基质如果多年不更换,就会导致土传病害尤其是疮痂病严重,从而使微型薯质量大大降低。马铃薯无基质喷雾栽培技术是近几年逐渐推广开的一项新型的微型薯生产技术,它根据马铃薯生长特点,科学的配制营养液,在人为可控制的环境中,以雾化的形式定期供给植株,充分发挥马铃薯的增产潜力。由于不同的栽培区域生产条件和栽培季节有所差异,因此,在引进和推广该项技术时要结合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地摸索和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条件的喷雾栽培管理技术。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自2007年引进喷雾栽培技术以来,连续2年在塑料大棚内进行了各项技术研究,现总结如下,旨在为中原二季作区大棚喷雾栽培生产微型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胡金良  孙训彪  杨宁 《蔬菜》2013,(6):44-45
及时移栽脱毒马铃薯苗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提高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并使原原种获得高产。从脱毒马铃薯组培苗的选择、移栽前的准备、移栽组培苗、微型薯原原种生产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对脱毒马铃薯苗移栽及微型薯原原种生产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