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大豆GmGBP1-i植株开花后光周期反应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典型短日照植物,对光周期反应敏感。利用GmGBP1-i干涉植株与光周期反应敏感的大豆品种DN50为试验材料,通过短日照和长日照两种不同条件光周期处理,明确不同基因型大豆植株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同时分析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下,GmGBP1干涉大豆植株均表现为植株矮小、节间距缩短、不同程度减产,且光周期反应敏感度较野生型低。说明GmGBP1基因在大豆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带状套作大豆群体冠层光能截获与利用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的玉豆间距带状套作组合对大豆冠层结构特征与光能利用的影响,为制定适宜的群体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省主推玉米和大豆品种“川单418”和“贡选1号”为试材,设计(A)玉豆间距40 cm(大豆窄行行距70 cm)、(B)玉豆间距50 cm(大豆窄行行距50 cm)、(C)玉豆间距60 cm(大豆窄行行距30 cm)3种玉豆带状套作组合,并以单作玉米(SM)和单作大豆(SSB)作为对照,对带状套作大豆冠层结构、光能截获量、干物质重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不同带状套作大豆群体冠层上方的PAR存在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低于SSB(P<0.05)。玉豆共生期间,处理A大豆群体冠层上方的PAR与处理B和C相比,分别低44.1%和60.4%。这说明由于处理A缩短了玉豆间距,加剧了玉米对大豆的遮荫程度,从而降低了大豆群体可利用的有限光照资源。(2)不同带状套作大豆群体的LAI、叶倾角和株高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在大豆V5、V7和R1期,处理B比处理C和处理A的LAI分别提高了16.4%、13.1%、12%和30.3%、32.2%、29.3%。叶倾角比处理C和处理A分别提高了15%、16%、14%和34%、31%、26%。株高比处理C和处理A分别减低了7%、8.8%、7.9%和13.5%、16.7%、14.8%。说明适宜的玉豆间距可以提高套作大豆的LAI,调整更加合理的叶倾角和株高,优化植株形态特征,实现光能在大豆群体内的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大豆的光能利用效率。(3)不同带状套作大豆光能截获量呈现显著差异(P<0.05)。在大豆V5、V7和R1期间,处理A与处理B相比光能截获量分别降低了43%、22%和33%,处理C与处理B相比则分别降低了21%、10%和17%,LAI与光能截获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977**), 说明在玉豆间距为50 cm时增加了大豆群体的LAI,从而提高了光能截获量。(4)不同带状套作大豆光能利用率呈现显著差异(P<0.05)。在大豆V5、V7和R1期,处理B与处理C相比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8.6%、7.0%和5.8%,处理B与处理A相比则分别提高了40%、23%和13%。(5)不同带状套作大豆群体的干物质重均显著低于SSB,且处理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大豆V5、V7和R1期,处理A与处理B相比分别降低了59%、36%和41%,处理C与处理B相比则分别降低了27%、16%和22%,DMW与光能截获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989**),说明在玉豆间距为50 cm时增加了大豆群体的光能截获量,从而提高了大豆群体干物质的积累。(6)不同带状套作大豆群体产量及总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处理B的大豆产量分别比处理C和处理A提高了10%和27%,总产量比处理C和处理A提高了1%和3%。说明随着玉豆间距的缩短,大豆弱光胁迫程度的增加,大豆产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以玉豆间距为50 cm的玉豆带状套作种植模式可以优化大豆群体冠层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显示:“立丰灵”(5%调环酸泡腾片)在超级杂交晚稻和常规优质晚稻生产上应用,具有缩短节间距,特别是基部节间距的明显作用,对防止晚稻倒伏、早衰和促进增产有一定的效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大豆裸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裸苗移栽成活率很高,可达98%;移栽株主茎与茎节间缩短、侧根发达、分枝增加、叶片变小、生育期提前、产量增加24.03%~36.64%。  相似文献   

5.
对小麦回交转育所得七个株高梯度系列的35个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矮秆品种高化共同表现在第4,5节间及3,4相对叶间距的增长,这对减少郁蔽有利,籽粒产量及千粒重均有显著增加的趋势,收获指数仍较高,品质也不致下降,在矮×高的矮秆分离群体中选相对较高的植株有利;高秆矮化共同表现在第4节间及3,4相对叶间距缩短,品质性状可得到一定程度改良,回交使高秆品种矮化有效。提出了相对株型的概念,并认为下4节间总相对长、相对叶间距等可作为株型识别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间套作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解决粮食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间套作体系下作物和谐共生受种间互作强度的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玉豆种间距对不同结瘤特性大豆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 2016—2017年,连续2年进行大田试验,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不同玉豆种间距,大豆净作(A1)与玉米大豆套作(4种玉豆种间距:30 cm,A2;45 cm,A3;60 cm,A4;75 cm,A5),B因素为3个大豆品种(贡选1号,弱结瘤;桂夏3号,中度结瘤;南豆25号,强结瘤),分析大豆干物质积累、鼓粒、产量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 玉豆种间距对不同结瘤大豆的物质积累分配有显著影响,鼓粒前期净作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套作,R4期(盛荚期)达到最高;套作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则在R5期(始粒期)达到最高,并逐渐高于净作,以玉豆种间距45、60 cm下的物质积累量较高;玉豆种间距60 cm(A4)下的南豆25号在荚果分配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营养器官对荚果的贡献率等方面优于桂夏3号和贡选1号。各品种在套作下均以A4种间距下的鼓粒时间最长、达到最大鼓粒速率时的籽粒重最高,百粒重与产量最大,且与净作产量差异不显著;各玉豆种间距下以南豆25的鼓粒能力最强,A4种间距下南豆25的平均产量分别比桂夏3号、贡选1号高5.4%和6.3%。结论 强结瘤的南豆25号能较好适应玉米大豆套作环境,且在种间距60 cm下表现最优,有利于干物质向籽粒分配和鼓粒,以增加百粒重,弥补荚数不足,达到套作与净作产量相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缩节胺对无患子的矮化效果。[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对无患子进行喷洒试验,通过测定其株高、节间距、出土茎粗、叶面长、叶面宽、单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探索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对无患子矮化效果。[结果]浓度为2 g/L的缩节胺喷施处理对无患子株高的矮化,茎粗的增加,节间距的缩短,单叶面积的减小及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作用,能有效地控制植株纵横生长,达到植株矮化的效果。[结论]2 g/L缩节胺为无患子矮化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8.
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玉米/大豆间距(45、60、75 cm,依次记为IS45、IS60、IS75)和不同结瘤特性的大豆品种(弱结瘤:贡选1号;强结瘤:南豆25号)对大豆根瘤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三节期到盛花期,随着玉米/大豆间距的增大,大豆受玉米的荫蔽影响减小,根瘤数目和干质量增加;在始粒期大豆的根瘤数目和干质量达到最大值,表现为IS60IS75IS45;相较于弱结瘤品种,强结瘤品种的根瘤数目较少,根瘤干质量较大。从三节期到盛花期,大豆干物质积累总量随玉米/大豆间距的缩小而减少,主要分配在茎秆和叶片;强结瘤品种茎秆和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积累总量小于弱结瘤品种。从始粒期到成熟期,大豆干物质积累总量迅速增加,茎秆和叶片的分配率降低,荚果的分配率增大,强结瘤品种在成熟期玉米/大豆间距为60 cm时达到最大值。强结瘤品种各营养器官的输出率和贡献率较高,其平均产量比弱结瘤品种高2.94%,IS60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比IS45和IS75高9.77%和2.67%。相对于弱结瘤品种,强结瘤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提高单荚粒数和百粒质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倒伏已成为大豆进一步高产的限制因素,不同剂量化控对大豆生长、产量、品质影响很大。使用"国光"牌大豆矮丰进行四个剂量化控处理,掌握大豆即抗倒又建壮生长的最佳用量,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结果表明,喷施大豆矮丰,能缩短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增加单株分枝数和夹粒数,少量多次喷施有增产趋势,一次喷施量过大反而会使大豆倒伏现象有增加,产量有所下降,综合表现667m2喷施50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通过遮光处理,研究不同遮光强度及持续时间对大豆的生育进程和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播种后遮光20% ̄50%,时间持续到V3期以后,大豆各生育阶段所需生育日数减少,生育期缩短。遮光20%时间持续到V3以后,遮光30%时间持续到R1以后,遮光50%时间持续到R5以后,大豆生育期显著或极显著缩短。同一遮光持续时间,遮光强度的加强会导致R5-R8生育日数增加,使大豆生育期(VE-R8)延长。遮光强度及遮光持续时间对大豆株高、子叶节高度、茎粗和主茎节数影响显著。遮光50%持续到R5期以后,植株形态由直立变成蔓生型。  相似文献   

11.
钾调控对大豆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农业科学》2013,(5):25-28
针对目前大豆生产中的倒伏问题,本文通过设定低钾、中钾、高钾3个钾肥施用量,开展了钾调控对大豆植株地上部茎秆抗倒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钾调控提高了植株茎秆的抗倒能力。具体表现为,施用钾肥使茎秆基部1到5节节间长度缩短、节间粗增大、并降低了最大节间粗所在的节位。与未施用钾肥比较,钾调控使植株重心高度降低、基部各茎节节间鲜重和单位茎长鲜物质重增加,同时,明显提高了茎秆各节位的压碎强度,增强了茎秆的抗折能力,提高了地上部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不同钾肥处理下倒伏发生级数为:低钾>高钾>中钾。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农杆菌对大豆成熟种子子叶节进行转化,探究了不同种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浓度、大豆基因型、萌发天数以及共培养天数对提高农杆菌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植物提取物的共培养菌液侵染子叶节均能够明显提高抗性芽的再生率,但不同基因型的大豆所需的最适提取物浓度不同,‘豫豆22’最适浓度为7mL/L,‘中黄42’最适浓度为14mL/L;‘豫豆22’是本研究中最适宜转化的大豆基因型;萌发5d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率最高;共培养10d获得阳性转化植株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扁茎大豆在黄泛区农场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普通大豆相比,扁茎大豆茎秆生长特殊,茎秆上扁下圆,一般下部11节为圆茎,上部8节为扁茎;叶片着生奇特,扁茎大豆叶片小而多,下部叶片互生,开始转为扁茎的节位叶片对生,上部叶片轮生;顶端花序奇特,顶花序呈簇团状,开花结荚密集;生育期短,早熟,主茎没有分枝,产量较普通大豆豫豆22号高,但抗倒伏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4.
系统普查资料表明 ,豆秆黑潜蝇在江苏沿海地区大豆田每年发生 4代 ;不同熟期大豆的受害程度依次为秋大豆 >夏大豆>春大豆 ;该虫在本地大豆上的为害大体可分为过渡、扩散和重发 3个阶段 ;大豆营养期 (播种后 30d左右、主茎出现 9节)和花期(播后 50d左右、花开至顶部第 2节 )是其成虫选择产卵的最佳生育期。从夏大豆不同播期的被害量来看 ,表现为播种越迟 ,受害越重。针对豆秆黑潜蝇的发生特点和灾变规律 ,提出“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 ,控前压后”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乙烯利的增产效果以及适合南方的使用处理方式。[方法]采用喷施、淋施的方式,设6个处理,调查了蔓长、节间距、叶片数、雌花和雄花数量、第一雌花节位等性状。[结果]结果表明,施用乙烯利后能显著抑制黄瓜蔓长的增加,缩短节间距,增加雌花,减少雄花数,对第一雌花的节位没有明显影响。6个处理中,1叶期淋施100mg/L乙烯利对植株生长没有抑制作用,但能显著地增加雌花数,减少雄花数。[结论]施用乙烯利能否作为一项成熟的增产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其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16.
株高是大豆最重要的株型性状之一。本研究以大豆株高突变体z110及其野生型吉大豆5号为材料,分析了突变体株型变化以及产量潜力。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对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突变显著降低了株高、平均节间长度、平均叶柄长度,显著增加了节数、分枝数,且第4节后叶柄长度随着节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突变使百粒重显著降低,而使单株产量、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等性状显著增加,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对大豆矮化及增产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豆分枝期(V_(4-5))到开花期(R_1)用250ppm多效唑(Paclobutrazol)叶面喷雾(每亩40~50kg药液),可使大豆节间明显缩短,主茎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同时主茎有效分枝数及绿叶数明显增加,并有推迟叶片的衰老、改善植株间的透光性、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干重,增加单株粒数的效应。一般亩增收大豆20%左右。  相似文献   

18.
系统普查资料表明 ,豆秆黑潜蝇在江苏沿海地区大豆田每年发生 4代 ;不同熟期大豆的受害程度依次为秋大豆 >夏大豆 >春大豆 ;该虫在本地大豆上的为害大体可分为过渡、扩散和重发三个阶段 ;大豆营养期 (播种后 30d左右、主茎出现 9节 )和花期 (播后 5 0d左右、花开至顶部第 2节 )是其成虫选择产卵的最佳生育期。从夏大豆不同播期的被害量来看 ,表现为播种越迟 ,受害越重。针对豆秆黑潜蝇的发生特点和灾变规律 ,提出“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 ,控前压后”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苗龄与6-BA浓度对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4个栽培大豆品种的子叶节为外植体,进行了苗龄与6-BA浓度对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子叶节丛生芽率在不同大豆品种、无菌苗苗龄和6-BA浓度间都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诱导子叶节丛生芽产生的适宜苗龄吉林30和黑农35为8d,吉林35和合丰25为12~16d;6-BA的适宜质量浓度为1.5ms/L。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用量多效唑对垦鉴豆28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垦鉴豆28为材料,研究同一时期喷施不同剂量多效唑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多效唑对大豆生育期没有影响,均能够降低植株高度,增加植株茎粗,缩短植株节间长度。其中喷900g·hm-2多效唑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9.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