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兴起、发展及理论研究的重点进行了总结与述评,发现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影响、消费者行为、居民与社区参与、营销和管理6个方面,而国内学者的研究焦点为乡村旅游概念、动力机制、影响、开发与发展、治理与规划研究5个方面。此外,通过对国内与国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认清了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差异与差距。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趋势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与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首先重新审视了农业旅游和居民幸福感的定义,接着分析了农业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感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农业旅游的综合效应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农业旅游的侧重点逐步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转变到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上来。最后从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的视角,提出了发展农业旅游的对策,强调发展农业旅游不仅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更要关注乡村居民的幸福诉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兴起,我国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梳理旅游供应链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基于供应链视角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逻辑架构,解析了以乡村旅游资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基本发展模式、旨在促进乡村居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模式、以满足城市居民旅游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定制发展模式,从而揭示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进程与演进态势。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文化程度及商业意识的提高,当地居民意识到自己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性,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积极参加到乡村旅游的开发当中,获得了乡村旅游趋向内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效益。为了完善这种发展模式,更好地为不发达乡村地区实现脱离贫困的目标,有必要对内生式发展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与行为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已然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然而,社区居民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迫使乡村旅游发展举步维艰。以通江县为例,在充分了解通江县乡村旅游中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基础上,分别从社区居民自身因素、社区内部环境因素、社区外部环境的因素等方面研究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程度,以期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既是研究热点又是实践难点。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对石家庄周边乡村社区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对石家庄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居民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态度及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石家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长足影响。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社区居民视角,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和双廊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环洱海地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分析,探讨适合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环洱海地区呈现两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和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即自上而下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旅游企业支持,以政府规划为主、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即自下而上型,居民主导、政府扶持、旅游企业支持。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者和保护者,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保护与利用资源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充分发挥本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是旅游地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态度、满意度等极其重要。喀什伯什克然木乡历史悠久,拥有文物古迹,果品种类、品质名列全疆之冠,是一个以林果业为主的园艺大乡,近些年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居民们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实地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该旅游目的地居民的针对经济利益、社会环境、政府政策、村容村貌四个方面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基础设施、餐饮服务和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并提出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建议,以期助力新疆南疆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提升游客体验质量,同时提高目的地居民收益角度出发,梳理了和乡村旅游紧密相关的旅游容量指标:乡村旅游生态容量、心理容量、经济容量等,并提出了提升乡村旅游容量的措施,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读10年来国内中文数据库中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文献,分析乡村旅游研究发展状况,着重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乡村旅游者的感知和动机、当地居民的体验与需求、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国内学者采用了实证分析或定量分析等规范的研究方法,关注了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和乡村旅游企业管理等研究主题,并建议从政府干预、经济效益评估、居民应对策略、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重构本土理论,提炼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在国内外已展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有关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和妇女作用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基于前人研究和实地问卷调查的资料,论证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意义和模式,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妇女的作用及其影响,并以关中地区若干乡村旅游点为例,对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作实证分析,进一步探索和揭示了关中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参与的模式和妇女的作用,并对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目的地居民是旅游发展最直接的感受者,他们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满意度是决定乡村旅游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注重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的研究,能有效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旅游目的地居民乡村旅游发展感知及满意度的研究是发展乡村旅游必不可少的环节。提高居民满意度不仅要提高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程度,还要提高居民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分析了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的关系,总结了美、法、日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关系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研究现状。认为今后我国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研究考虑重点应在: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下带给乡村居民的"虚假城市化"和"再贫困";政府引导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模式产生的新问题;丘陵山地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推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燕  李玲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135-139,143
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却蕴涵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旅游业是惠及民生的"幸福产业",旅游业发展助力南疆脱贫攻坚.为探究旅游发展与乡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以泽普金湖杨长寿村为案例地进行问卷调查(N=94),基于居民感知视角采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居民幸福感外部因素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是乡村居民幸福感的外部影响因素,旅游发展获益感知显著影响居民幸福感,且社会公平在旅游发展获益感知与居民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解答"旅游发展如何影响乡村居民幸福感"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的建设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以五凤镇为研究对象,其乡村旅游的发展大大改善了乡村面貌,提高了居民收入,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依据五凤镇自身特色,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提出从改变发展模式、控制收益漏损、建立居民主导机制及品牌打造等方面提出五凤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打造金堂县乡村旅游先行示范镇提供实践借鉴意义,同时也使五凤镇美丽新农村的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冯红英  赵金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74-6677
[目的]调查“京津走廊”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对旅游业的参与程度,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产生的影响等。提出“京津走廊”乡村旅游开发对策,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旅游全面健康发展。[方法]以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建立居民旅游感知,包括旅游经济感知10项,旅游社会文化感知11项,旅游环境感知7项,旅游总体感知5项,共4类33项指标。采用5分制来定量测定,分别用1代表极力反对,2代表反对,3代表不知道,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相关统计处理。[结果]①村民对旅游的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②村民对经济影响的关注强于对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③村民对旅游业整体发展持支持态度。[结论]根据此分析结果和村民对本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提出如下开发对策:①关注村民利益,参与旅游规划;②重视村民教育,提高参与力度;③加强接待管理,规范行业标准;④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旅游规模。  相似文献   

17.
基于第一手调查数据资料,以宝鸡市为例,研究城市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在SPSS 20.0的软件环境下,应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与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从因子个体与维度进行影响因素探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参与强度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月收入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②影响城市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因素包括:居民个人>村庄建设.居民个人因素包括:乡村旅游偏好>闲暇时间>出行距离,起到了主导作用.村庄建设因素包括:自然风光>地域文化>娱乐项目>公共服务,起到了旅游吸引与支撑作用,同时公共服务还具有较强制约性作用.研究结果对提升宝鸡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参与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成为居民5+2生活模式的一部分,互联网在传统行业中的营销模式已被较多研究,但互联网在乡村旅游营销模式鲜有人研究。因此,当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营销推广应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适应互联网给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乡村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9.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可以通过创意、休闲体验、展示和技术途径实现融合,并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可围绕“基础研究→技术集成→内容制作→策划融合→营销与服务、品牌经营→衍生产品开发与营销、品牌再延伸→消费者购买环节”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价值网络。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体看,主要有政府、乡村集体、外来投资商和乡村居民个体,并由此形成多种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的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问题亟待研究。笔者通过对中国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对国内外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成功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加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方面的几点建议。建议主要包括加强认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必要性,并深刻挖掘其内涵,大力提倡社区参与,扩大专题交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加强社区居民的培训,在把握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