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234-236
基于农业转移人口视角,文章分析了在达州市"人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难、公共服务享受非均等化、场所依恋等问题。针对以上困境,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须提升自身素质及力行能力、呼吁政府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转变思想观念等措施,为加快达州市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的产物。河南省地处中原,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其城镇化建设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而对河南省城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是这里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河南省城镇化的演进过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  相似文献   

3.
研究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方式对研究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江苏省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抽样统计方法,在苏北、苏中、苏南各抽取2个市,每个市各选择2个农村城镇化后的社区,通过对其收入来源、住房条件、出行方式、娱乐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生活方式及适应性,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下,福建省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农业转移人口个人来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决策可以视为一种投资行为,其考虑迁移城市至市民化与否的经济动因是进行成本收益因素分析,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及收入收益、教育收益、医疗收益、文化收益。作为公共政府应该制定措施,降低市民化总成本,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要以强制性制度创新,构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市民化是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李克强总理在2021 年政府工作报 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中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基数巨大,传统的向大、中型城市转移的异地市民化路径无法进一步提升中西部地区的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水平,进而影响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本文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 化的本质内涵,概述推进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原地市民化的现实驱动力、面临的困境,从“观念转变”、“产业支 撑”、“制度创新”、“强镇扩权”四个方面探索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原地市民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共享理念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1共享理念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必要性农民问题是我国民生建设的重点问题。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行,我国农民已经不能只限于从事农业劳动了,而且城市建设已经离不开广大农民工的参与。这就要求将一部分农业人口市民化,减少农村人口,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由于农业转移人口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却没有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其矛盾不断激化加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他们享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共享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人都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1 779份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就业质量为研究视角,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整体偏低。农业转移人口的个人特征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性别、进城务工年限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不明显;就业质量对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显著。农业转移人口受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发展机会、社会保险健全程度满意度的影响尤为突出,同时注重工资收入水平、工作设施安全性和职业稳定性满意度的提升。因此,建议不断强化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制度,并建立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以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9):211-21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现路径之一在于提升城镇新居民的观念现代化水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以城镇新居民的观念现代化为先导,以增强城镇新居民科学素质为重点,正确认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新居民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交织的现状,大力增强城镇新居民思想观念的现代性,帮助城镇新居民形成与全新社会生活形态相一致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与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实现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质量市民化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虚高。现阶段,有较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回顾和整理国内学者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研究的相关成果,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构成、分担成本精确化计算及量化方法阐述、成本分担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不断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的深入研究,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08-209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之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以人为核心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切入点和关键点,也是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在深入了解西部欠发达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发展的目标与手段匹配,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遵循发展规律,才能有序推进该区域人口的市民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文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面临的共性问题出发,提出应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构建完善的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加强其公共服务基本保障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通过强化城镇产业支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问题,提升新型城镇居民生活适应能力,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措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郑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方式和成熟标志,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的攻坚期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起步期。本文旨在梳理发达国家、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模式,对其发展路径、政策措施、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试图为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较为缓慢,在市民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成本,面临着成本困境。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破解市民化成本困境是应该重视的问题。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市民化面临着过高的住房成本以及社会保障费用成本承担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提出了要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城乡统筹方式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做到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分担,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别从城→乡和乡→城2个方向探究影响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一般因素,进一步总结农村土地利用对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影响以及现阶段对农业转移人口影响因素研究的欠缺之处,对农业人口转移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非农产业大量产生,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改变,打破了传统农村"资源-产品-废物-新资源"的物质闭路循环代谢模式,进而发展成为"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单向代谢模式,造成农村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物质代谢模式变化的响应,农村环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业生产污染加剧,农村生活污染快速增长,非农产业污染严重。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必须从重建物质闭路循环的代谢模式入手,发展区域农村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循环型生态城镇。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也是城市化的本质。现针对六盘水农业山地地貌突出这一特殊地理条件,为推动农村山区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进程,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概括了安徽省城镇化的特征:已基本形成了“金字塔”式城镇层级结构,但其城镇化水平整体不高,地域差异明显.分析了安徽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异地城镇化突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同步,“土地城镇化”速度高于“人口城镇化”,影响和制约了城镇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要提高城镇综合承载水平,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注重工业化与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提高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安徽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9.
在圈地运动、工业革命、城镇化等因素的推动下,英国农业人口转移在世界范围率先展开。虽然在不同阶段英国农业人口转移的诱因与特征不尽相同,但整体而言英国在农业人口转移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基于对英国实践经验的借鉴,中国应当从政府引导、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强化法制建设、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等方面思考对策,以促进自身农业人口转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日益增加,以及人民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等多种因素影响,致使农村住宅用地出现大量闲置现象。而城镇化进程中的乡镇土地管理则是为满足城镇建设土地资源需求,对闲置的公共设施用地、农村居民住宅用地进行土地增减挂钩,从而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和间接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土地规划策略。因此,本文立足城镇化乡镇土地管理模式,阐述城镇化进程中的乡镇土地管理现状,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仅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