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双膜棉是将棉花营养钵薄膜覆盖育苗与大田平铺地膜后再打洞移栽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它具有移栽棉和地膜棉两种栽培技术的双重优势,是抗灾保全苗,促进棉花早发、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一、双膜棉的优越性 1、抗灾保苗,促进早发。1993年,我场农科所推广双膜棉614亩,占植棉面积的63.2%。在5月低温、多雨、寡照的恶劣气候条件下,顺利通过了全苗壮苗关,充分显示出了双膜棉抗灾保苗,促进早发的优势。6月15日抽样调查:双膜棉平均株高22.8cm,叶龄9.8片,果枝2.0盘,蕾2.1个,倒四叶面积128.2cm~2,分别比露地移栽棉高8.9cm,多4.8片、多1.8盘、多2.1个、大104.2cm~2,和全场大面积棉花相比,生育进程提早15—20天。 2、增加“两伏桃”,提高棉花品级。据调查,九三  相似文献   

2.
多秆棉立体化栽培法充分利用光合效应、保水效应、边际效应和叶枝效应,以良好的风、光、肥、水条件满足棉花的生长需要,集中施肥,集中现蕾,集中结桃,集中吐絮,集中收获,成功地解决了早蕾、赘芽、疯长、脱落、倒伏、烂桃等诸多难题。该技术的关键是根据棉花株型的可  相似文献   

3.
开心株型多秆棉具有永不疯长的优势,如何塑造开心株型多秆棉,这是多秆棉立体化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多秆棉的首选配套品种是鸡爪叶抗虫杂交棉。鸡爪叶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快,如倒伞型栽培,叶枝、果枝都保留,主茎、叶枝过早打顶,或苗床取钵时打顶,塑造成双秆棉或三秆棉,分枝过早打顶,中后期根部过量追肥,再遇雨水多,肥水碰头发嫩头,棉株形成疯长趋势,赘芽疯杈丛生,蕾铃生理脱落必定严重;在二次果枝上分生的三次果枝,其抗虫性降低,应验了“抗虫棉不是无虫棉”,在盲蝽象、棉铃虫、斜纹夜蛾大发生年,不但抗虫能力差,而且还要引虫危害和诱蛾产卵,…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棉叶螨的危害逐年加重,使我市的棉花生产受到很大的损失。据2004、2005年统计,全市两年累计发生面积1.92万公顷,损失皮棉68.8万千克。一、危害的特点1.危害早,时间长据2004年调查,我市棉叶螨主要有土尔其斯坦叶螨和二斑叶螨,但主要以二斑叶螨为主。往年棉叶螨的发生时间为5月28~30日,2005年5月20日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高秆突变体的质量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主发现了陆地棉纯高秆突变系L046,其平均株高为132.5 cm,第一果枝节位平均高度为25.4 cm。以L046、正常株高棉花品种"新陆早16"为试验材料,通过杂交、自交、回交等方法,研究了该突变体的质量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L046的高秆性状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文章最后讨论了高秆突变体在机采棉育种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双秆棉”育苗移栽在江苏省如东棉种场试验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涂综合开发利用”试验基地如东棉花原种场,地多劳力少,一人分管棉田8亩。过去采用直播棉,由于棉田土壤食盐量较高,立苗困难,密度不能保证,产量不高。近年来推广育苗移栽,增产效果显著,但由于农活过于集中,劳力紧张时,移栽往往不能及时,密度和质量也难保证,因此进一步扩大面积及提高产量受到限制。今年我们将1981、1982两年在南京卫岗本院进行的“双秆棉”试验成功的技术引用到如东棉花原种场,试验初步获得成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麦后棉移栽期一般在5月25日至6月5日.比专套棉推迟移栽30天左右。为此,麦后棉播种育苗期要同步推迟。麦后棉苗龄宜短不宜长.应控制在25天左右,棉苗控制在三叶一心以下移栽,从技术上把握好棉花播期、小麦收获期、棉花移栽期的时间衔接。  相似文献   

8.
戴茂华  刘丽英  吴振良 《农技服务》2010,27(5):566-566,576
麦后移栽棉作为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对确保粮食安全下的棉花生产意义重大,对麦后移栽棉的效果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具体的叙述,可操作性强,旨在促进粮棉双增产,达到棉田增效、棉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2011年,对双季超级稻的高产形成规律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中后期的养分吸收和物质生产是双季超级稻高产的关键,与之相对应的高产栽培策略是前期早发、中期壮秆和后期强源。阐述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内涵,从够苗期、生育前期叶片含氮率和叶色差、一次枝梗分化期大茎蘖数、衰老频度和抽穗后SPAD值下降幅度等方面,提出早蘖壮秆强源的相应群体指标;从移栽叶龄、密度、肥料运筹和水分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技术指标。实践证明,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高产稳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麦后移栽棉生产现状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时湖北省有代表性的三市五县(市区)十乡镇18户农户麦后移栽棉生产情况的调查研究,摸清了麦后移栽棉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技术成因;针对麦后移栽棉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在近两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1.秆叶处理。将新鲜香蕉秆叶切断晒干备用。培养料配方:香蕉秆叶1500千克,牛粪粉1500千克,石膏60千克,钙镁磷50千克,尿素15千克,石灰粉60千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麦后棉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及棉田综合效益,阐明了麦后棉的适宜育苗方式为营养钵育苗移栽、合理的播种期为4月20日至5月5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00万~3.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中棉所70生育特性及适宜种植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设计了品种生育特性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特性研究2个试验.结果表明,中棉所70果节和成铃形成高峰早、峰值高;成铃率高,但后期果节形成和成铃量较低,群体果节量偏低,易早衰.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特性研究表明,春棉地膜直播处理由于早发、现蕾、成铃集中的特点更加突出,后期易早衰,因而不宜应用;春棉地膜双秆处理能充分发挥品种现蕾、成铃集中的特性,且避免了地膜直播处理早衰的不足,形成较高的群体总量,具有较好的早熟性和丰产性;麦后移栽棉在适当提高密度的前提下,其群体结构和产量可以达到一熟春棉的水平,尤其是麦后基质育苗移栽方式具有结铃优势强的特点,实行大麦后基质移栽具有产量形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在两个表现正常茎秆形态的贵农筒恢×蜀恢527 F7株系群体中,分离出脆秆单株,经过3代自交,证实脆秆性状已经纯合,定名为734,其对照正常秆植株定名为733。734与733杂交试验显示,F1植株全部正常,表现为不脆。F2群体中,正常秆和脆秆以3∶1分离,以733为回交亲本的B1C1植株,表现正常,即为不脆;而以脆秆734为回交亲本的B1C1植株,正常茎秆和脆秆则以1∶1分离。结果表明:该脆秆性状符合孟得尔遗传规律并由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是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重组体。  相似文献   

15.
经过2年试种比较,选择早熟棉品系中早1701进行直播栽培试验,并与生产上应用的中棉所63常规栽培方式(营养钵育苗移栽)进行效益比较分析,表明早熟棉中早1701子棉产量略低于中棉所63营养钵育苗移栽,但是直播用工少,投入成本低,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6.
移栽地膜棉播种早,出苗早,发棵快,果节多,有效开花结铃期长,但前期容易疯长,后期容易早衰,针对这些特点及生产实际,提出了一整套移栽地膜棉栽培技术规范,为江汉平原棉区及生态型相近的长江流域棉区推广应用移栽地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棉叶螨俗称红蜘蛛,以刺吸式口器危害棉叶及棉株的幼嫩部位,使棉花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轻则造成棉田减产,重则落叶垮秆,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8.
一、发病症状 棉叶螨的成螨、幼螨主要集中在棉花或其它寄主植物的叶背,刺吸细胞汁液,被害初期叶面出现黄白色斑点,受害加重后斑点连片变为紫红色。危害严重时叶背面及主秆、枝叶间布满丝网,叶片由下而上干枯脱落,棉株成为光秆,棉花蕾铃因养分供应不足大量脱落,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9.
皖棉21是杂交低酚棉,标记叶,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虫、抗逆等特性,适于长江及黄河棉区的大麦茬、油菜茬移栽及瓜田套种。根据淮北棉区实际生产情况,同时结合品种自身特点,提出了适于节本高效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生产中种植密度过稀的现状,开展麦后移栽棉适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适宜密度在3.00万~3.75万株/hm2,可达到以密争早、以密补迟、提高产量的目的,麦后移栽棉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