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类淑霞  郝晋珉  双文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86-21190
[目的]对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方法]首先对大同市中心城区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然后根据《大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目标年的城市规模和扩展模式,将新增城市用地和弹性空间用地进行空间布局,确定大同市2020年城市发展边界。[结果]大同市评价区域内适宜建设用地较少,面积66.18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0.40%;较适宜建设地区面积为117.51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8.47%;一般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49.49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3.49%;不可建设用地分布面积较小(89.31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4.04%。新增建设用地中,适宜和较适宜级别的用地占73.58%,没有不适宜级别的用地;有条件建设区中,适宜和较适宜级别的用地占66.85%,城市空间布局基本合理。[结论]该研究城市用地空间扩展和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地适应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是为确定高县地区土地是否适宜茶叶种植及 其适宜程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高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且茶叶对土壤有特殊要求,通过运用ARCGIS 软件对研究区 内影响茶叶种植的因子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以4 分制标准对评价因子进行打分,进行单因子分 析。之后综合分析得出各因子的权重,进行综合因子分析。对高县县域内土地进行茶叶土地适宜性评价。其评价结 果分为高度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四类。其高度适宜区面积约2.2610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17.08%。一般适宜区面积约3.2829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4.80%,勉强适宜区约1.7593 万公顷,占13.29%,不适宜种植 区约5.9344 万公顷,占44.83%。通过对高县县域内的土地进行茶叶种植的适宜性评价,有助于推动高县茶叶等特色产 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未来高县茶叶作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精细化了解余杭蜜梨种植适宜区域,为推广蜜梨种植、促进余杭特色农业增收起到生产指导作用。【方法】基于气候和地形因子对浙江省余杭区蜜梨种植适宜性进行分析与区划研究,选择3个气候因子,分别为≥10℃活动积温、年降雨量和年日照时数,选择2个地形因子,分别为海拔高度和坡度。首先利用分布式模型,对所有气候因子进行空间分布的精细化模拟。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利用加权求和法建立蜜梨种植适宜性区划评估模型。最后,结合各因子适宜度等级的量化指标,得到蜜梨适宜性综合评价得分的精细化空间分布。【结果】根据余杭地区蜜梨种植适宜性综合评分,将种植区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种。余杭区蜜梨种植较适宜区在各个乡镇都有分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余杭西部地区,不适宜区较少,主要分布在百丈镇、鸬鸟镇、黄湖镇等地区的地形背阴地带。【结论】通过适宜性分析评价,为余杭区蜜梨种植提供了地理位置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开展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文献计量法,聚焦土地自然属性,基于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梳理农用地适宜性影响因素,选取12个指标构建土地宜耕、宜园、宜林、宜草性评价体系。基于限制性因子法与1OAO原则筛选不适宜区,针对适宜区利用综合评价法考虑适宜程度,最终形成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标准,并以2020年石羊河流域为实证区开展验证。结果表明:2020年石羊河流域内仅有2.69%的土地属于耕地适宜区,42.96%不适宜发展耕地;园地适宜区有17.08%,不适宜区有19.12%;林地适宜区有10.27%,不适宜区有6.17%;研究区域内无草地不适宜区,适宜区有12.93%。本研究根据2020年研究区土地覆被现状与2010—2020年农用地转化等实际情况,验证上述评价结果是否合理,结果表明仅存在3.76%的耕地分布在耕地不适宜地区、林地不适宜区没有林地分布,农用地转入和转出也主要分布于一般适宜区和适宜区,基本上符合因地制宜发展,证实了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因此,利用限制性因子法开展适宜性评价贴合实际,能够为未来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漳州市土地的耕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显得尤为快速,土地资源变得十分珍贵,土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显得更加重要。研究区域为福建省漳州市,利用遥感影像、DEM数据、土壤数据得到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建立耕地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地形因素、土壤因素、水利因素为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根据《土地评价纲要》将漳州市耕地适宜性结果分为高度适宜、一般适宜、条件适宜以及不适宜4个等级。研究表明,漳州市耕地高度适宜区分布在漳州市中东部地区,面积为1 267. 65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11. 20%;一般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南部地区,面积为884. 02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7. 81%;条件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北部以及部分沿海地区,面积为3 123. 36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27. 60%;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西北部、东北部以及西南部沿海地区,面积为6 043. 41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53. 39%。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省作为研究区域,运用GIS技术,以自然地理学为基础,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出发,以30m×30 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择影响人居环境最主要的4个因子(地形、气候、水文与地被条件),定量评价湖北省不同地区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性。结果表明,湖北省人居环境指数呈现出由北向南递减趋势,其中西南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周围出现高值区。湖北省人居环境适宜地区面积为1.100 77×105 km~2。从适宜因子分析表明受双因子适宜面积最大,占高度适宜区的63.33%,多因子适宜区和单因子适宜区面积各占高度适宜区2.52%和24.98%。湖北省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面积为4.075 30×104 km~2,占湖北省面积的22.2%。其中,以高度适宜区单因子为标准,适宜性临界区和限制性临界区面积各占2 114.342 2 km~2和2 114.342 2 km~2。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土地面积为4.219 9×104 km~2,占湖北省面积的19.4%,从不适宜区限制性分析可知,人居环境不适宜区受双因子限制的面积最大,占不适宜区32.48%,多因子限制和单因子限制面积各占不适宜区13.37%和10.08%;综合限制型面积最小,只占不适宜区2.01%。  相似文献   

7.
对西乡县的茶树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区划研究。针对茶树种植立地要求,选取土壤pH,海拔高度,坡度,年≥10℃积温,年降水量5项评价因子,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将各项指标进行叠加分析,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实现西乡县茶树种植适宜性评价,并且提出针对性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景观视觉敏感度的棋盘山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因子叠加法和景观可视敏感度法评价棋盘山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采用坡度、距离水库的远近、土地利用、水库景观可视敏感度和河流景观可视敏感度作为单因子,综合评价了研究区的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将适宜性分为很适宜、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和很不适宜5类。结果表明,最适宜生态旅游用地和适宜生态旅游用地占研究区的42.79%,说明本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宜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较不适宜区占研究区的比重最大(30.76%),这些区域可以作为潜在旅游开发区,如果管理措施得当,将会转变为可利用资源,否则将会使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可能影响到现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提出在资源开发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青岛市农村城市化地质环境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进行青岛市农村城市化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选取环境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地质资源及人类工程活动为5个一级评价因子,下分地形地貌、土地类型与植被、自然保护区、区域地壳稳定性、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27个二级评价因子。根据评价结果,将全区划分为地质环境适宜区、较适宜区、中等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并介绍各分区的特征。提出了青岛市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建议:崂山区石老人以西区域开发高层建筑,红石崖以西区域进行垃圾填埋场选址,胶州湾、大沽河下游、棘洪滩水库作为重点地质环境保护区和水源地保护区;红岛北城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向棘红滩水库扩展;即墨城区及以北区域、胶州城区及以东区域作为青岛市未来较好的城市建设发展区。  相似文献   

10.
在考虑区域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以及茶叶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选择立地条件、土壤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的11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江西省土地茶叶种植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省生境条件整体较好,茶叶的种植以高度适宜和较适宜两级为主,分别占到44.72%和38.23%,主要分布在一些位于水域周围的低海拔山脉以及缓坡丘陵处;而不适宜区和勉强适宜区分布区域较少,分别约占16.94%和0.11%,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土质较差、土层营养含量较低处。  相似文献   

11.
应用模糊评价模型,从生态安全性与景观适宜性两方面对城市河岸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中生态安全性评价是对近岸水域、岸坡带、近岸陆域3个横向地带选取指标,景观适宜性评价则是从视觉环境、景观构成等方面选取指标,从而构建了城市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州南台岛为例,结合南台岛河岸带的特点将其分为6个景观河段分别进行综合评价,结...  相似文献   

12.
张慧  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88-14689,14692
阐述了国内外具体树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情况,对评价因子的选择、权重的确定和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行了总结,探讨了现行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具体树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马帅兵  李昌来  周忠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94-14097
介绍了油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方法和评价依据,以此为依据对贵州省油茶林栽培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将贵州油茶林栽培区划分为3个等级:最适宜栽培区、适宜栽培区、较适宜栽培区。其中最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部和南部地区,为油茶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31.90%;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9.00%;较适宜栽培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30%。  相似文献   

14.
风景道作为一类线性景观空间,对于打造城市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引导旅游带游憩空间景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的风景道选线是评估城市景观印象、游客游憩体验的重要指标。以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为导向,选取水域因子、地形坡度、绿地斑块、旅游资源、交通道路5个因素作为风景道选线的指标因子,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结合层次分析法(AHP),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适宜性及其效益研究,得出风景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分析结果,建立旅游带风景道最优选线的普适性思路,为环巢湖风景道旅游空间的上位规划及其他相关环湖区域布局分析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层次分析法,尝试探讨遗产廊道适宜性评价的新思路.通过建立遗产廊道适宜性层次结构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求出权重值,并将评价属性分为突出、良好、一般、弱和无5级,得出遗产廊道适宜性因子分级标准及权重.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湖南醴陵市为例,对其进行遗产廊道适宜性评价,并依据遗产得分情况将其遗产分为核心遗产、重点遗产、一般遗产、不适宜开发遗产4类.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的清水县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实证研究法,对清水县土地的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Ⅰ、Ⅱ评价单元的适宜性分值分别为 SⅠ=3.81、 SⅡ=2.60,土地适宜性程度分别为较适宜、中度适宜,这与评价单元选取对象土壤的实际相吻合,表明综合指数模型法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曲周县342个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和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压力源、压力流和压力汇各指标值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了5种空间格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全县农村居民点压力适宜性弱的占全部村庄的45.61%,适宜性一般的村庄占32.74%,适宜性较强的村庄很少,占21.65%。本研究尝试将压力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有益探索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依据新时期我国农村建设要求,从韩城市农村地区居民点用地特征入手,选取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的16个相关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生态位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将韩城市农村可用作居民点的土地依据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高适宜居民点用地、一般适宜居民点用地、不适宜居民点用地和禁止居民点用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点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生态位理论,对柑橘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及思路进行分析。[方法]对生境适宜性评价、生态位理论在作物生境选择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借助生态位理论开展品质约束的柑橘生境适宜评价的研究思路,包括3方面,即柑橘生态环境及品质因子的采集与表达、柑橘生态环境与品质的交互响应研究、基于品质约束的柑橘生境适宜评价与适应机制研究。[结论]为促进柑橘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