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在陕西秦岭林区发现落叶松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其多角体呈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不规则形,大小为0.83~1.63μ,病毒粒子杆状,两端钝圆,37.3±8.75×93.2±1.63nm,单粒包埋,紫外光光谱最大吸收值为269nm。室内毒力测定LD_(69)为1.66×10~4PIB/ml,利用2~6×10~3PTB/ml病毒悬液林间防治落叶松尺蠖,其死亡率为94.3~97.5%。  相似文献   

2.
我分场现有落叶松人工林10万余亩,1973年以来,有大面积人工林遭受落叶松尺蠖的严重危害,虫口密度,每亩达30万条以上。翠绿的松林针叶被吃尽,状如火烧,被害林分的年生长量,只有正常林分的1/3。面对这一新的课题,我场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坚持调查研究,建立了虫情观测点,不断探索害虫生活史和发生发展规律,开展群众性的防治试验,三年来基本上控制了虫情发展,有效地降低了虫口密度,保护了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3.
<正> 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和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主持,围场塞罕坝机械化林场参加协作的“落叶松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从1983年开题以来,经过三年艰苦细致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可喜成果,经过同行专家教授审评,10月16日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落叶松尺蠖(Erannis ankeraria Staudinger)虫害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林场、察右中旗那日斯太林场、卓资县上高台林场和保安林场及凉城县猴山生态公园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着当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安全。落叶松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是其重要病原物,本文通过开展林间病毒药效试验研究,为将来病毒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 落叶松尺蠖是落叶松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县五道川公社十八号大队四队前山19年生落叶松人工林,树高8米,平均胸径12厘米,郁闭度0.7。1981年开始发生落叶松尺蠖,每株有虫200~300条,到1982年6月中旬调查,平均每株有虫达1500~3000条,200亩松林有55%的针叶被吃光。为控制害虫继续蔓延,当时采用地面超低容量喷雾进行防治,由于防治时间过晚,加之林木较高着药不均,致使防治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6.
<正> 褐刺蛾 Thoseaharana Mats,在我县分布广,危害多种林木叶片,是林业上的主要食叶害虫。1989年7—8月份,褐刺蛾幼虫突然暴发了核型多角体病毒病,自然发病率较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林业》2014,(7):F0002-F0002
近年来,落叶松尺蠖虫害在乌兰察布市各大林场多发。为有效控制落叶松尺蠖的发生与危害.乌兰察布市森防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林场,加强监测,科学研究,实时防治。2014年。全市落叶松尺蠖发生面积2.25万亩,其中重度发生面积0.62万亩,虫口密度为每株3862~4327头,虫株率100%。6月中旬。森防部门投入130多人(次),在气压较低的阴天施放苦参碱烟剂,同时采取病毒苯措施,进行无公害综合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四、昆虫病毒制剂的生产及质量检验目前应用较多的昆虫病毒有杆状病毒属中的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属中的质型多角体病毒。病毒制剂于1944年开始研制,1960年昆虫人工饲料研究的成功大大促进了病毒制剂的生产,但大量饲养昆虫还存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一些困难。目前国内、外已能生产棉铃虫、叶蜂、尺蠖等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赤松毛虫、松带蛾等质型多角体病毒制剂。  相似文献   

9.
黄刺蛾 Cnidocampa flauescens (Walk-er)俗名洋辣子,是“三北”防护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多年来,四平市杨树人工林受害面积达40多万亩,株虫口密度达550~670头,初孵幼虫近千头,树叶、杂草全被吃光,造成严重为害。在虫害调查时,发现大量病死虫尸,经鉴定其虫尸溶液含大量核型多角体病毒,为杆状病毒 A 亚组病毒,是典型的多粒包埋型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病(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几年来,我  相似文献   

10.
<正> 高山扁叶蜂Cephalcia alpina Klug为害华北落叶松,可将针叶取食一空,使树停止生长,焦枝干梢,为害十分严重。据“中国森林昆虫”一书记载,高山扁叶蜂国内分布于山西,国外分布于中欧、苏联和朝鲜。 我们于1985年6月下旬在赤城县大海陀林场发现高山扁叶蜂。该场已有87亩落叶松被害,被害林从远处望去呈焦枯一片。7月上旬,被害树下,枯枝落叶中每平方米有越冬幼虫达400—500头,密度很大。据了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我国森林昆虫病毒资源调查工作进展较快。从60年代首次发现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至今,已从171种森林昆虫中分离出214株病毒。其中属于杆状病毒属A亚组核型多角体病毒131株,B亚组颗粒体病毒41株;呼肠孤病毒属质型多角体病毒30株;昆虫痘病毒4株;浓核病毒3株;其它非包涵体病毒5株。有些病毒已被开发利用,如春尺蠖核型多角体  相似文献   

12.
春尺蠖核型多角体杆状病毒(AciNPV)是发生流行于春尺蠖幼虫种群中的一种生物毒素,毒性专一,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无副作用。该生物制剂一次施用,多年有效,防治成本低,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正>1、病原: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 is K.lto ct Ksato子囊菌。二、被害树种:落叶松、千岛落叶松、朝鲜松等。三、症状:被害林木,在8月下旬—9月,远望是一片红色。被害针叶从7月上旬由尖  相似文献   

14.
外斑埃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新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8年从危害刺槐的外斑埃尺蠖(Ectropis excellens Butler)病死虫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经电镜观察且种新核型多角体病毒。其多角体大小为0.64-1.92μm。病毒粒子呈杆状,大小为292nm×71.3nm。  相似文献   

15.
沙雅县天然胡杨林春尺蠖发生及飞防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春尺蠖卵4月上旬开始孵化,整个卵的孵化进度呈明显的逻辑斯蒂曲线。该虫的防治适期是4月10—25日,最佳防治时间是4月15—20日;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Bt(16000IU/mg)可湿性粉剂、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3种生物制剂采用飞机低容量喷雾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落叶松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害虫。以幼虫取食为害落叶松针叶,1979年在我场大宁林区首次发生,1980年为害更为猖獗。被害林分系1956年营造的落叶松纯林。地处山地阴坡、半阴坡,海拔1696—1876米,土壤为典型的黑栗钙土,深厚肥沃、中性偏酸,每亩现存159株,林分平均高为7.5米,胸径在8—16厘米之间,每亩蓄积量为4.68立方米,长势良好。自1979年以来,连续三年遭到落叶松尺蠖的严重危害,面积达742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是松林的大敌,俗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1961年阜新地区首先在周家店林场发生,1965年在章古台地区也有发现。二十年来,随着松林面积逐年扩大和幼林的成长,松毛虫亦不断发展蔓延,为害日趋严重。尤其是1979年秋,针叶被害90%以上的松林面积达8万多亩,其中近2干亩松林死亡。分布在阜新地区的松毛虫有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三种,同时还有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的自然杂交种。凡有松毛虫  相似文献   

18.
<正>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Erschoff)主要为害杨、柳、榆、槐、桑和沙枣等多种树种,发生面积大且易暴发成灾,是“三北”防护林和用材林的主要害虫之一.此虫也是我县的杨树主要害虫,1987年暴发成灾,2000亩杨树防护林叶片全被吃光,每株有虫近万头,发生后经连年除治,虫口密度虽有所降低,但耗资巨大,控制十分困难,年年向四周扩展,现在发生面积近万亩,且为害严重,为了进一步搞好该虫的防治,1991年春我们从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引进杨尺蠖核多角体病毒(简称Aci N PV),首次在燕山南麓进行防治杨树春尺蠖试验,效果良好,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镶黄旗亚力盖图林场与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共同协作研究的“杨尺蠖核多角体病毒的应用研究”于去年10月通过林业部鉴定。杨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是一种新病原,毒力较强,利用该病原的特性,以天然饲料在室内饲养增殖、接毒感染杨尺蠖幼虫。每十条死虫制剂就可防治一亩榆尺蠖发生地,防治效果达90%左右,且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昆虫及有益生物。防治一次可控制危害4至5年(化学农药仅能控制1至2年),且防治费用较化防和生防低。自1978年以来,亚力盖图林场每年发生榆尺蠖面积约10000亩,受危害的林木,轻者影响树木生长,重者引起枝梢干枯或导致蛀干害虫的猖獗发  相似文献   

20.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为林业重要害虫之一,食性杂,危害树木达数十种之多,如杨、柳、栎、松、杉等。该虫在欧洲、北美及亚洲均有分布。国内分布于东北、河北、江苏、台湾、四川、辽宁等地。在大兴安岭主要危害柞、山杨、落叶松。 1976年在辽宁省盖县杨树林舞毒蛾大发生区,我们经过镜检,发现患病致死的大量幼虫为病毒所致。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广泛发生于美国、欧洲,在德国的部分地方也有发生。最初称作树顶病Smith,K.M.(1976)。Rollinson,W.D.et al,(1965)试验证明,将多角体喷于舞毒蛾取食的植物上,能引起舞毒蛾病害的流行。国内关于舞毒蛾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