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木器水性涂料因其安全环保特性逐渐替代传统溶剂型涂料,但其力学性能较差,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微裂纹,影响木器表面涂层的性能与使用寿命。通过微胶囊技术对木器水性涂料进行改良,包覆含有修复功能的芯材材料,可以实现木器表面涂层的自修复功能。氟树脂性能优良,并且可在常温下固化。本研究以脲醛树脂为壁材,氟树脂和水性涂料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脲醛树脂包覆氟树脂微胶囊,并探讨了微胶囊对木器表面水性涂层光泽度、力学、色度及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芯壁比为0.75时包覆效果最佳,微胶囊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时漆膜中颗粒物团聚现象最少,表面最光滑;漆膜光泽度随微胶囊添加量升高而降低;微胶囊的芯壁比和添加量对漆膜硬度和附着力影响较大,对抗冲击力影响不大;微胶囊芯壁比为0.65、添加量为4%~10%时对漆膜耐老化性能改善效果最显著。微胶囊芯壁比为0.65、添加量为7%时椴木表面水性面漆漆膜综合性能最佳,此研究为氟树脂微胶囊应用于木材表面水性涂层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脲醛树脂包覆水性涂料微胶囊,并将微胶囊按不同质量分数加入水性涂料中,研究不同微胶囊质量分数对木器表面水性裂纹涂层性能及自修复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微胶囊芯壁比分别为0.30、0.45、0.60、0.67、0.75,加入水性裂纹涂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4.0%、7.0%、10.0%、13.0%、16.0%,结果表明:微胶囊芯壁比为0.67时,微胶囊分散均匀,粒径在3μm左右,呈粉末状,包覆效果最好。当微胶囊加入面漆的质量分数为4.0%时,漆面性能较好,附着力为二级,光泽度在60°下为10.9,抗冲击力为15 kg·cm,色差为1.0,硬度为H,对微裂纹愈合程度较佳。  相似文献   

3.
《林产工业》2021,58(10)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以虫胶溶液、水性涂料为芯材制备自修复微胶囊,通过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探究W_芯∶W_壁、W_(乳化剂)∶W_芯、W_虫∶W_水、W_(乳化剂溶液)∶W_芯质量比与搅拌速率对微胶囊产量和包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率对微胶囊的影响较大。当W_芯∶W_壁为0.8∶1,W_(乳化剂)∶W_芯为3∶100,搅拌速率为600 r/min,W_(虫胶)∶W_(涂料)为1∶1,W_(乳化剂溶液)∶W_芯为9∶1时,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形状和尺寸。将该微胶囊加入水性涂料,随着微胶囊浓度的增加,漆膜的色差和光泽度逐渐减小。随后对漆膜的拉伸强度、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及修复效果进行了分析,当微胶囊添加量为5.0%~10.0%时,漆膜的修复效果明显。当微胶囊添加量为5.0%时,漆膜综合性能较好。研究结论为木质家具自修复涂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木器涂饰采用水性涂料可降低VOCs释放,同时也会导致木器易产生开裂缺陷,降低力学性能,可以利用自修复微胶囊技术进行修补。试验采用密胺为壁材、环氧树脂为芯材制备微胶囊,借助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光学性能、力学性能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含量微胶囊的水性面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0.50芯壁比微胶囊颗粒大小更加均匀,表面更加光滑;微胶囊含量为4.0%的水性面漆成膜效果较好,光泽度、硬度、附着力、抗冲击强度性能较优。同时采用耐热性试验测试了漆膜对加热烘烤人为制造日常损伤的修复效果,试验发现伴随微胶囊含量的增加,样品的变色程度和光泽度变化差值随之减小,初步表明微胶囊有一定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原位聚合法的二步法制备脲醛@环氧树脂微胶囊,囊壁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囊芯用环氧树脂制备,将其添加进木器水性涂料中形成木器涂膜,探究微胶囊对水性涂膜的性能影响及其自修复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测试仪对制备的不同芯壁比的微胶囊形貌特征和组成成分进行了观测,并将微胶囊分别以不同浓度添加量加入水性涂层,对涂层的光泽度、硬度、附着力、抗冲击力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水性涂层中,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芯壁材质量比为0.83∶1时,水性涂层综合性能较好,对涂层各性能的负面影响较少。划痕实验表明,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时涂层具有良好的修复能力。通过水性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和性能表征,探讨了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应用于水性涂料的可能性,为后续涂料的工程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脲醛树脂为壁材、水性丙烯酸涂料为芯材制备微胶囊.探求芯壁比(质量比)、陈放时间和水浴温度对微胶囊形貌、产量和包覆率的作用,进行了 3因素2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了陈放时间和水浴温度对微胶囊性能影响不大,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芯壁比.为了进一步优化微胶囊性能,以芯壁比为单一变量进行单因素独立试验,发现随着芯壁比...  相似文献   

7.
通过原位聚合法的二步法制备脲醛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探讨W_芯∶W_壁、乳化剂浓度、搅拌速率、陈放时间和W_(乳化剂溶液)∶W_芯对制备微胶囊的产量、包覆率、修复率和形貌特征的影响规律,确定微胶囊合成的理想工艺水平。根据产量、包覆率和修复率的极差和方差结果,得出当W_芯∶W_壁为0.8∶1、乳化剂浓度为1%、搅拌速率为400 r/min、陈放时间32 h、W_(乳化剂溶液)∶W_芯为8∶1时,微胶囊的综合性能达到理想。此研究以期能够为微胶囊自修复技术的制备工艺提供参考价值,为后续研制自愈合材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冷榨核桃粕为原料,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研究速溶核桃粉的制备工艺,为开发高品质核桃深加工产品提供技术。结果表明:添加2%蔗糖脂肪酸酯作乳化剂、0.9%的β-环糊精作稳定剂、乳化温度60℃,核桃液乳化稳定性好。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以明胶、麦芽糊精、β-环糊精为壁材配料,配方为1:4:4,芯壁材比例10:1,核桃粉包埋率可达85.63%。采用食品贮藏期加速测试法(ASLT)测得用上述工艺生产的微胶囊速溶核桃粉保质期可达12个月。  相似文献   

9.
随着薄木饰面板在家具、装修领域中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人造板的游离甲醛释放问题也愈发引起人们关注,现有的甲醛捕捉剂一般只能在短期内发挥效果,而对人造板甲醛的长期释放控制效果并不理想。为解决人造板甲醛释放的长期性问题,以尿素为芯材、乙基纤维素为壁材制备微囊型甲醛捕捉剂,探讨不同乳化剂及芯壁比制备的微囊型甲醛捕捉剂对饰面人造板甲醛控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芯壁比为3∶1,乳化剂用量1%、壁材质量分数3%、搅拌速度1000 r/min时,制备出的微胶囊芯材负载效果最好,负载量达到36.24%、负载效率为8.05%。采用该微胶囊以2%的质量比与脲醛树脂胶黏剂混配进行饰面板贴面热压时,得到的薄木贴面板的甲醛释放量相比未处理饰面板降低了37.9%。经过20 d后,微胶囊对其饰面板甲醛的释放仍表现出一定的控制效果,饰面板的甲醛释放量为0.99 mg/L,仅为未处理饰面板的56.9%。说明用微囊型甲醛捕捉剂对饰面人造板进行处理不仅能够对饰面板中的甲醛进行控释,而且在长期的放置、使用过程中也能够持续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拓宽其在功能性产品上的应用,以阿拉伯胶和乳清蛋白为壁材,杜鹃花色苷为芯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锦绣杜鹃花色苷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同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和热重(TG)分析仪等对花色苷微胶囊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锦绣杜鹃花色苷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比4∶1(g/g),进风口温度165℃,进料流量500 mL/h,此条件下,花色苷微胶囊包埋率为(89.28±1.05)%。SEM显示花色苷微胶囊呈较均匀的球状颗粒,粒径为4.0μm,结构紧密,无裂痕,不易黏连。FT-IR分析表明杜鹃花色苷包埋在阿拉伯胶和乳清蛋白形成的薄膜中。TG分析表明花色苷在197.7℃,质量明显下降,而花色苷微胶囊在237.5℃才有明显质量损失。储存稳定性分析表明受光照、温度的影响,杜鹃花色苷微胶囊保留率明显比未包埋的花色苷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微胶囊技术,以豚草提取物为囊芯材料,明胶为囊壁材料,采用单凝聚法制备豚草提取物植物源农药微胶囊剂,设计正交试验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豚草提取物微胶囊最优配比方案为明胶质量浓度5 g·L-1,芯壁比1:2,搅拌速度200 r·min-1,乳化时间90 min。其中,四因素对成囊影响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明胶质量浓度>搅拌速度>乳化时间>芯壁比。从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图片可以看出,微胶囊形状规则、表面光滑。微胶囊中位径为20.55μm,大部分粒径大小分布在18.23~33.31μm间。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剂缓释效果优于豚草提取物。  相似文献   

12.
植物乳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当人体食用足够量时,可以有益身体的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益生菌已被作为辅料添加至食品中,但添加的益生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易高温失活或者在人体胃肠道酸性环境下存活率显著降低。因此,为了提高益生菌在人体胃肠道内和贮藏期间的稳定性,以银杏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复合壁材,采用挤压法制备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微胶囊,得到包埋率高的微胶囊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复合壁材质量浓度、菌液与壁材比例、Ca Cl2质量浓度、固化时间等对植物乳杆菌包埋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如下:壁材质量分数为2.5%,菌液与壁材体积比为1∶2,Ca Cl2质量分数为5%,固化时间为20 min时,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可达86.33%。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肠溶性也较好,并且适宜在低温下贮藏。上述结果表明银杏蛋白-海藻酸钠复合壁材可以大大地提高植物乳杆菌微胶囊产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林产工业》2021,58(9)
微胶囊化技术可以改变材料性能,在食品、染料颜料、农药及木材改性等领域已显示出其优越性能。系统地介绍了原位聚合法、溶胶凝胶法、乳液界面水解缩聚法及乳液聚合法制备的二氧化硅微胶囊的结构、制备工艺与成囊原理;分析了二氧化硅微胶囊在木质相变储能材料、木材阻燃、木材防腐等木材改性领域的应用现状。二氧化硅微胶囊能够较好地将改性剂固定在木质材料内部,增强改性效果,在木材改性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是一种重要的真菌,常用于防治林业害虫,但其分生孢子制剂不耐贮藏,且高温、干燥、强紫外光等环境条件影响其田间防治效果.为增强绿僵菌分生孢子的贮藏性及野外应用的抗逆性,该研究探索了水包油法制备绿僵菌分生孢子微胶囊乳液的技术工艺.结果表明,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壁材料,绿僵菌孢子粉(分散于大豆色拉油中)为芯材,其最佳组合和制备条件为,壁材料∶芯材料(m/m) =10∶1,其中大豆色拉油∶孢子粉=3∶1,乳化剂为0.5%吐温-80,剪切速度为13 000 rmp,剪切时间为1 min,制成微胶囊乳液的包覆率和萌发率分别达到75.53%、82.50%.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位聚合成法制备的薰衣草香精微胶囊,按照普通胶合板生产工艺制备环保香型胶合板。研究了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及施香量等因子对环保香型胶合板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SEM电镜观测和GC-MS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施香量5%(含水率10%左右的单板质量百分比),热压压力1.0 MPa,热压温度105℃,热压时间2.5 min条件下制得的环保香型胶合板,其表面胶合强度符合《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GB/T 17657—1999)中规定的要求;薰衣草香精微胶囊能够存留于胶合板材中并缓释香味。  相似文献   

16.
胡晓峰  黄占华 《森林工程》2012,28(4):61-64,76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改性的蜜胺树脂作为壁材,以石蜡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CMC改性的蜜胺树脂相变纳米胶囊。采用FTIR、DSC、SEM及光学显微镜等现代分析仪器对产物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探讨乳化剂种类和芯材乳液制备转速对胶囊制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复配乳化剂制备的相变胶囊的性能要优于使用单一乳化剂制备的相变胶囊;当制备芯材乳液的转速为8 000 r/min时,芯材乳液的性能最好;所制得的相变胶囊为球形、平均粒径约为50 nm,且包裹完全、粒径均匀,相变焓为81.87 J/g。  相似文献   

17.
当前,真空绝热板主要采用成本较高的气相二氧化硅或不可再生的玻璃纤维作为芯材,为减少真空绝热板的成本,提高木材锯末粉的高值化利用,以木材锯末粉为原料、环氧树脂为胶黏剂制备真空绝热板,研究了木材锯末粉粒度(30~60,≥60~100和≥100~300目)和不同芯材密度(0.2,0.3,0.4和0.5 g/cm3)对真空绝热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为0.3 g/cm3时,随着锯末粉目数的增加,芯材静曲强度仅增加5%,因此,锯末粉目数对芯材静曲强度影响不明显。当锯末粉粒度为≥100~300目时,随着芯材密度的增加,芯材静曲强度增幅可达132%,因此,芯材密度对静曲强度影响明显。在满足自身成型的基础上,密度为0.2 g/cm3的芯材静曲强度可满足欧洲建筑保温材料的要求。当木材锯末粉目数小于300目且密度为0.3 g/cm3时,随着木材锯末粉目数的增加,芯材的平均孔径减小,芯材孔隙率增加,导热系数减小;当木材锯末粉粒度为≥100~300目时,随着芯材密度的增加,芯材的平均孔径减小,芯材孔隙率减小,导热系数增大;当木材锯末粉粒度为≥100~300目、芯材密度为0.2 g/cm3时,木材锯末粉真空绝热板的导热系数最低,仅为0.010 5 W/(m·K)。  相似文献   

18.
解放牌CA—141型运材汽车是大兴安岭林区运材汽车中的主要车型之一。在运材过程中,由于特殊的使用条件,如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载量等因素的影响,使车架过早出现疲劳损伤,产生裂纹。其中,最突出的是在车架纵梁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处产生裂纹。例如在大兴安岭西林吉林业局古莲林场汽车队,所有的解放牌CA-141运材车的车架几乎无一完好。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还调研了  相似文献   

19.
松香改性新型微胶囊壁材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松香、富马酸、亚硫酰氯为原料,制备了富马海松酸酰氯.以富马海松酸酰氯为油溶性单体,二乙烯三胺为水溶性单体,在稳定的乳化体系中两种单体在两相界面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立体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囊壳,形成包油微胶囊.确定了富马海松酸酰氯制备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微胶囊化过程中的最佳乳化条件、成囊条件及最佳芯壁比.实验得出当芯壁比为71,乳化剂加入量为6%,乳化过程搅拌速度3 000r/min,成囊过程搅拌速度800r/min时,得到微胶囊包埋率为85.4%,包埋度为74.7%.  相似文献   

20.
纳米化聚丙烯酸系高性能水性木器涂料,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同类油溶性涂料的国家标准,可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年产万吨的纳米化聚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乳液的合成,以及聚丙烯酸系水性木器涂料的制备两项工业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