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志凯 《绿色科技》2015,(4):256-257
利用逐个分析法 ,分析、阐述了沼气池、太阳能、节柴改灶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中的结构及发展趋势 ,结果表明 :农村能源部分地取代了商品能源消费 ,商品能的需求较无沼气池农户减少大约30% 左右 ,同时随着农村能源利用的提高 ,家庭生活用能中生物能比例不断增加 ,商品能比例不断减少 ;农户在选择家用能源时 ,将优先选择用沼气、太阳能、微水电 ,通过使用沼气、太阳能等生物能源 ,商品能的比例明显下降 ;随着农村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推广 ,农户商品能的使用量将下降50% 以上.  相似文献   

2.
文章深入地论述了目前江苏农村能源状况及其消费结构。认为从70年代后期到现在,农村的烧柴矛盾已有缓和。1986年全省农村生活人均年耗秸秆,薪柴量已达286公斤标准煤,合计用能为1680.62万吨标煤,占农村总能耗2809.18万吨标煤的59.83%;农村生产用能1128.5万吨,占40.17%。农村生活用能仍以薪柴,秸秆生物质能源为主,煤、电、燃油等商品能源为辅。其发展趋势是商品能源消耗和生产用能逐年上升。同时,在较好地分析了薪炭林在农村能源中的作用,地位和对现实薪材年产量、2000年薪材年产量测算的基础上,对江苏省薪炭林类型区进行了科学地划分。  相似文献   

3.
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庭院脏、乱、差的卫生状况,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环境生活优美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的目标,对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户收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沼气建设中,由于部份农户对沼气池管理不善等原因,从而导致农村户用沼气池使用效果差。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作了深刻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控方法,为农村能源工作者和  相似文献   

4.
应用调查研究和量化分析的方法对三北地区能源林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进行探讨。阐述能源林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优化转化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以使农村生活用能不仅充裕而且要逐步实现优质、高效、清洁。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研究和量化分析,对发展三北地区能源林,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能源林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了优化转化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农村生活用能不仅要充裕而且要逐步实现优质、高效、清洁等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6.
李遐 《广西林业》2006,(4):58-60
能源问题、“三农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否实现。当前,在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过程中,如果不改变农村能源利用结构,在农村单纯推广化石能源,将加重农民负担,加剧能源紧张、环境恶化的局势,增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成本,特别对山区农民群众来说经济上是难以承受的。解决山区农民群众能源问题最有效途径是就地开发农村能源。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是指农村社会人民群众改造生产生活的传统采能、用能方式和设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以及开辟可再生、无公害新能源,以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7.
肖超 《广西林业》2001,(2):32-33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能源生态建设,把它作为我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全区能源生态建设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双文明建设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一是到2000年底止,全区累计已建沼气池102万座,占全区农户总数的12%(其中2000年新建32万座),新建沼气池连续两年占全国总数的 30%左右。这些沼气池每年可为广大建池农户提供优质燃料40 000万立方米、高效有机肥2737万吨;二是全区已推广普及省柴节煤灶804万…  相似文献   

8.
正西双版纳州是我省主要产茶区之一,长期以来茶叶加工用能主要依靠薪柴,不仅消耗大量森林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据统计,全州每年农户生活消耗薪柴加上制茶消耗的薪柴折合活立木蓄积达150万立方米左右,相当于消耗天然中龄林达20万亩以上。为此,州委、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18年,全州农村地区实现自然村使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覆盖面达90%以上"的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能耗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正式实施,能源开发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受到关注。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能促进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为农村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非常值得推广。本文将针对可再生能源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试论黄土高原地区沙棘能源林的建立及利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胡建忠  王愿昌 《沙棘》1995,8(2):1-5
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农村生活用能却比较紧缺,区内有140个县属于能源资源缺乏区,一年有3~6个月的缺柴期,该地区农村生活用能的解决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从现阶段来看,营造沙棘能源林是一条简单易行、投入少、见效快、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途径,具有经济、生产和生态方面的合理性,将有可能成为整治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一个突破口,营造沙棘能源林要适地适树、提高整地、采取合理密植、灌草混交和截干造林等技术,开发利用周期以5~7年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毛竹林的经济效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群众脱贫致富,针对昭通市毛竹林经营管理粗放的现状,通过密度调控和覆盖、调整竹笋采集时间等技术措施,试验探索毛竹防护型经济林丰产培育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相应技术措施后的毛竹林比未经采取措施的毛竹林竹笋笋芽出土时间提前30 d左右,竹笋产量增加93.95%~125.54%,毛竹的平均粗度增加15.29%~28.89%。  相似文献   

12.
昭通市核桃高桩换优综合技术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在昭通市境内对不挂果或挂果但品质差的核桃树开展提质增效试验示范及实践探索,从品种选择、穗条采集与处理、树砧准备、高桩嫁接、接后管理、后期综合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一套适合昭通市核桃低产林改造的高桩换优综合技术,以期为全市核桃基地品种换优、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防控松墨天牛,运用APF-I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诱捕器调查昭通市松墨天牛的地理分布,采用林间和室内观察法研究其生活史。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广泛分布于昭通市的11个县区,寄主有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松墨天牛在昭通市1年发生1代,成虫羽化期为4月下旬至9月中旬,卵期一般为6~12d,幼虫期长达300多d,蛹期为10~20d,成虫期为4月上旬至10月上旬。松墨天牛在昭通市地理分布区域性明显,北部片区种群数量相对较大,南部片区种群数量较小。提出加强林间种群监测,强化检疫措施,加大无公害防治力度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保山市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较为迅速,进一步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切实巩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分析保山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野生资源开发过度、现代化种植进程缓慢、产品加工业发展较为落后,产业效益不明显、市场信息不畅、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建设优质中药材基地、培育壮大本土潜力企业等建议以促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昆明市发展林下经济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结合区位优势提出发展林木经济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调查分析大姚花椒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花椒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程海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是滇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分析了程海水体污染成因,以及保护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程海流域空间管控、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整治、加强水生态修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元江县业白及它吉克试验点,以栽培4~6 a的漾濞泡核桃幼树为试材,选用有机肥和不同复合肥进行配施对比试验。一年后的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9个处理组合对2个试验点的核桃幼树地径生长影响不显著,说明施肥量、施肥种类对核桃幼树的地径生长影响不大;但对核桃幼树冠幅生长影响显著。在试点一,以每株15 kg有机肥和1 kg硫酸钾型复合肥料配施有利于树冠的生长;在试点二,以每株5 kg有机肥和1 kg史丹利复合肥料配施有利于树冠的生长,可在同类区域的核桃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省勐海县竹类科技园的版纳甜龙竹笋用林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L9(34),即施肥、晒塘、覆盖、断顶4种处理,每种处理3个水平。结果表明,施肥可明显提高竹笋总产量,达到极显著差异;晒塘、覆盖和断顶都能明显提高提前发笋产量,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施肥、晒塘和覆盖都能提高经济效益,而断顶对提高经济效益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版纳甜龙竹笋早发多发技术措施最优组合为在春节后对竹篼晒塘30天,原表土恢复后,再用砻糠覆盖20cm厚,在10中旬施底肥(农家肥),3月中旬施第一次追肥(尿素+复合肥),6月中旬施第二次追肥(尿素+复合肥),能明显提高其发笋总产量、提前发笋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大姚县实情和国家草原生态奖补和退耕还草政策,分析山地畜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建议,供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