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浏阳市社港镇小源村种菜专业户周天录,1986年开始种菜,因没有资金和技术,种菜效益一直不好。实践中他深深意识到,要种好菜,必须用科技武装头脑,于是他订阅了不少科技报刊,认真研读。通过年复一年的学习,他种菜的技术不断提高,种菜效益也逐步增长,被评为科技示范户,还被镇菜办聘为技术员。2000年周天录被长沙市授予“县乡村优秀实用人才”称号。  相似文献   

2.
周萍 《当代农业》2009,(5):23-23
湖南省浏阳市社港镇小源村种菜专业户周天录,1986年开始种菜,因没有资金和技术,种菜效益一直不好。实践中他深深意识到,要种好菜,必须用科技武装头脑,于是他订阅了不少科技报刊,认真研读。通过年复一年的学习,他种菜的技术不断提高,种菜效益也逐步增长,被评为科技示范户,还被镇菜办聘为技术员。2000年周天录被长沙市授予“县乡村优秀实用人才”称号。  相似文献   

3.
我叫于满,是河北省滦平县虎什哈镇营房村蔬菜种植户。从1995年起,我和妻子承包了村里5亩菜园,种上了各种蔬菜.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靠种菜使全家摆脱了贫困。同样是种菜,我总是比别人多卖钱,归纳起来,我的“种菜经”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东海县浦南镇龙浦村农民素有种菜传统。近年来,随着农业先进技术在蔬菜种植上的应用,这个村建有日光温室大棚500多栋,年产备类蔬菜400万公斤,被人们誉为“大棚村”。不建楼房建大棚_三年前,龙浦村菜农付恩建用自己准备建楼房的资金建起日光温室大棚,年收入常某主动登门找赵某协商合作,两人·拍即台。他们一个以土地和劳力折股,一个以资金入股,风险共胆,利益同事。按事先约定的股份分红原则,两人合伙建起一栋大棚,作纯收入近万元。种菜日记天天不忘近年来,“大棚村”里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写“种菜日记”。青年农民恃守“大棚村”…  相似文献   

5.
崔海涛 《中国农资》2011,(30):13-13
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仙洲村,由于种植蔬菜多年、种植水平高超,农户林福被同村的邻居称为“种菜能手”。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定陶县杜堂乡宋楼村的张云新,种植棚菜已有10年的历史了,被人们称为“蔬菜专家”,当笔者询问他多年以来种菜的成功经验时,他拿出了一本厚厚的记录本,上面详细地记录着每天的天气变化、蔬菜的生长情况、防病治虫等。他坚持每天写“种菜记录”。正是靠着他的这一股韧劲,种菜的收益也逐年提高。他从不断记录中摸清了蔬菜防病治虫的方法、市场价格的规律和严格的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创出了新型的棚菜管理模式,年增收6万余元。  相似文献   

7.
艾农 《今日农村》2005,(3):44-44
江苏省阜宁县吴滩镇通阳村68岁的蒋守惠,人称“菜王”。从1996年以来,他靠1.4亩(1亩=1/15公顷)承包田一年四季滚动种菜,年收入都达到了1万元以上,2002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他的“真经”主要有以下一些。  相似文献   

8.
贵双 《新农村》2008,(9):12-12
“生活基本靠政府,吃饭基本靠救济,致富基本靠做梦”,这是贵州省息烽县永靖镇老厂村村民赵高田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可现在的赵高田,每年种菜的收入达到两三万元。以前,他想让女儿去打工,现在却花钱供她上大学。  相似文献   

9.
《甘肃农业》2015,(5):55
<正>“以前我们不敢种菜,害怕种的菜卖不出去。现在我们村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再也不用为卖菜发愁了。”2014年12月中旬的一天,在泾川县红河乡柳王村的蔬菜产业园里,正往车上装西红柿的菜农王学明高兴地说。柳王村是泾川县有名的蔬菜专业村,村里大多数人靠种菜为生。多年来,村民们并未改变传统的“单兵作战”种植习惯,每到蔬菜成熟时,都是各卖各的。“这样费劲不说,也没啥效益。”村党支部书记王军说,上市早的、有门路的还能卖几个钱,大部分村民由于家里人手少,到大面积成熟时害  相似文献   

10.
白城市洮北区保平乡保平村三社科技示范户郭春山,2008年种植温室大棚蔬菜2440m^2,产量22000kg,收入5.6万元,其中红于椒育苗收入1.75万元,柿子收入2.18万元,黄瓜0.2万元,小菜1.47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菜大户”。总结他的生产经验特点有三:“新、绿、多”。  相似文献   

11.
2002年7月2日下午3时许,一堂别开生面的农技培训课在浏阳市社港镇政府会议室开讲。在近百名听课群众的注视下,1位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健步走上讲台。他,就是这次技术讲座的授课老师周天录。 周天录并非“吃皇粮”、拿薪水的农业专家,而是该镇小源村的1名种菜能手。30出头的他已有着16年的种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摸索的辣椒春提前和秋延后栽培模式,每667平方米产值达到了6000多元。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临邑县临南镇周道口村有蔬菜大棚286个,仅种菜户均年收入达5000多元。谈起周道口的菜来,村民无不引以为荣,争先恐后地说起他们的“种菜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江苏省东海县浦南镇的菜农们探索出一条种菜的好经验:引进一代、试种一代、推广一代.并且每年都按照市场销售情况.对蔬菜品种实行“末位淘汰”,从而最大限度获得效益,让浦南农民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权。目前,全镇种菜面积达万亩,其中大棚菜面积2500亩,种菜让当地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  相似文献   

14.
连日来,外地到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探究蔬菜增收秘诀的农民越来越多,取经的人“踏破”了农户的门槛,他们所到之处,着意要看的就是菜农的种菜日记,被农民亲切地称为“致富宝典”。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季雨水多,影响了蔬菜生长。”“这车萝卜是今天上午拔的,明天早上就要摆进湖南株洲的超市。”从采访开始,邵福荣就一直在念叨他的种菜经。  相似文献   

16.
我是种菜专业户,已有十几年的种菜经历.最初种菜时因为没有技术,效益不好.后来意识到要从种菜中获得好的收益,必需用科技武装头脑,用信息指导种菜方向.于是我先后订阅了《湖南科技报》、《农技服务》、《长江蔬菜》等报刊.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种菜的技术不断提高,种菜效益也逐年增长.乡邻们常来向我咨询种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还有的问我种菜的秘诀在哪里,我只好如实回答他们,要想种好菜,念好“五字经”。  相似文献   

17.
家住河南新野县城郊乡南张营村的齐老汉是远近闻名的种菜老把式,茄子、辣椒、大白菜、豆角、黄瓜、西红柿这些蔬菜什么时候种,怎样管理,齐老汉说得头头是道。人们种菜有问题经常向齐老汉请教。可是自打大前年开始,老汉渐渐落后了,看到乡亲们建起了一个个塑料大棚种反季节蔬菜,人家的菜不但新鲜、产量高,而且还能卖上好价钱。我老汉怎么了 ?他暗自思索,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城里人吃菜的习惯也改变了,得先到城里去看看,这样,种菜才有底。   第一次进城是前年春上的事。他来到全县有名的 888酒家,看过菜单后同厨师们攀谈…  相似文献   

18.
蚊帐种菜     
《农家致富》2006,(10):21-21
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岸堤村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农民种菜在大棚架上覆盖了一层像“蚊帐”一样的白色防虫网,这样无需使用过多农药,既降低了种植成本,又能生产出安全,洁净的无公害蔬菜。  相似文献   

19.
太湖乡成校根据本乡实际,认真制定“农科教”为一体的方案,积极实施燎原计划。为发展乡村经济,围绕“一优二高”农业这个中心,建立杨娄村蔬菜基地201.6亩。半年多来,成校帮助广大菜农制订种植计划,进行品种搭配,聘请市蔬菜办谢海荣为主讲老师,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不断地向菜农传递科技信息和科学技术,使广大菜农种菜获得  相似文献   

20.
董建波 《中国农垦》2006,(12):84-84
“能吃苦、肯钻研、会管理”的徐顺宝是江苏省白马湖农场首屈一指的大棚蔬菜专业户,先后被省农垦集团公司工会、农场及场工会评为“致富能手”、“致富能人”、“先进工作者”等。10年来,他对大棚蔬菜情有独钟,不仅成功地闯出了一条种菜致富的路子,还带领职工实现了共同致富,职工亲切的称他为“宝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