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996年5月20~21日,省植物病理学会青年会员一行8人,赴彭泽、湖口、九江县和省棉花研究所等地,对九江市棉花的苗期病害及其防治现状进行了考察。会员们每到一处均仔细询问当地棉花生产,棉花苗期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的情况,深入棉田认真调查,据调查,今年我省九江棉区,由于棉花播种期偏迟,棉苗生长期间低温阴雨时间较短,棉花苗期病害普遍比往年发生轻,但在彭泽县城郊和湖口县流汹乡,发现有棉苗枯萎病的发生,重病床亩的株发病率高达5%,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九江棉区普遍推广了棉籽包农技术,为控制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起了…  相似文献   

2.
孙开渺 《植物保护》1987,13(4):38-38
棉白霉病是我县近几年山地棉花生产中的一种新发病害。1982年发生约1千亩左右,1983年上升到2.5万亩,1984年1.5万亩。该病是棉花生长中、后期叶斑型真菌病害。现将我所1981年以来的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防治棉花苗期复合根病新药剂苗病净1号简桂良,孙文姬,马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棉花苗期病害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障碍之一,在全国各棉区常年发生,重病年发病率可达90%以上,严重影响棉田全苗和培育壮苗。我所针对我国主要棉苗根病(立枯病、炭疽病、红...  相似文献   

4.
2001年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运城市盐湖区棉花红叶枯病暴发流行,发生面积9400hm2。所有棉田在1个月之内普遍发病,半数以上的棉田病株率50%~70%,严重的田块达100%,棉株叶片脱落成光秆,仅剩几个棉铃,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棉花红叶枯病又称棉花红叶茎枯病、棉花黄叶枯病。据观察,发病初期棉株中、下部叶片由绿变黄,继而变红或紫红,叶背、叶脉及其附近仍保持绿色,病叶变厚,皱缩发脆,病害在棉株上自下而上,由内向外扩展;后期病叶发生不规则的红褐色或褐色斑枯,呈灼焦状,叶缘上卷,叶片干枯脱落成光…  相似文献   

5.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上重要的土壤传播病害。棉花枯、黄萎病重病区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此病害的基本措施。目前,在重病区种植抗病品种的一些地方出现了病害衰退现象,表现在抗病品种连茬种植后,抗病品种本身病情逐渐轻微和连种抗病品种几年后、换种感病品种病情也大为减轻。如我省曲沃县安居大队是棉花枯、黄萎老病区,从1965年起到现在一直种植抗病品种,病情程度由只能种抗病品种到能种耐病品种;由耐病品种病害普遍发生到几乎看不到病害症状。绛县西晋峪大队1972年前由于此两种病害普遍猖獗,严重地影响了棉花的计划面积。经种抗病品种2—3年后改种常规品种保苗率基本达到了一般大田密度要求。我所棉花枯、黄萎病圃13亩从1973年以来,其中  相似文献   

6.
陈吉棣 《植物保护》1964,2(5):222-223
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一样,早经确定是土壤传染的病害;病残体、风、雨、农具等都是传播病害的主要途径。关于种子带菌问题,自1923年以来,棉花枯萎病的种子带菌已不断得到证实,国内外均予重视。黄萎病是否能以种子传布,在学术上一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我国棉花黄萎病的最早来源被认为是随美棉输入而侵入的;国外也有不少关于因输入美棉或其他病区棉种而发现黄萎病的报导。国内还有不少调查资料证明,枯萎病和黄萎病往往都以棉花研究单位和良种繁育场发生较早,逐步向外扩展,因而将这二种病害列为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7.
2004年,彭泽县棉花种植面积15000hm^2,主要病虫害总体上为偏重程度发生,尤以棉叶螨、棉盲蝽、甜菜夜蛾、苗期病害和枯萎病等较为突出,部分田块的蜗牛、小地老虎等发生较重。受气候等条件的共同影响,病虫害发生的特点较往年不同。  相似文献   

8.
棉花苗期病害综防要点谭荫初(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410125)棉花苗期病害种类多,为害重,其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有立枯病、炭疽病等。发病率一般为20%~30%,严重时达50%~90%。尤其是早春低温阴雨,棉苗长势弱,出苗慢,极易遭受病菌的侵染,引...  相似文献   

9.
匡辉  杨俊杰 《湖北植保》2013,(3):57-58,60
2012年湖北省棉花主要病虫中等程度发生。棉铃虫主害代江汉平原局部偏重,呈现卵量高、虫量低、危害轻的特点;棉盲蝽发生面积逐年上升,田间以中黑盲蝽为主;苗蚜重于伏蚜;棉叶螨苗期至蕾期主要发生区域为鄂北、鄂东。全省棉花病虫发生面积219.8万hm(2次),其中病害34.0万hm(2次)、虫害185.8万hm(2次)。  相似文献   

10.
1982年聊城地区棉花长势、长相很好,丰收在望。但是后期不少地块,点片或局部的棉株叶黄茎枯死亡,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有些同志认为是棉花黄萎病,因此时正是黄萎病发生期,其症状类似黄萎病的症状。但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不是侵染病害,而是因干旱导致的生理性病害。根据是:  相似文献   

11.
大厂县棉田,自1967年发现零星棉枯、黄萎病后,很快蔓延扩展,病情逐年严重。1979年开展普查,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现在基本上控制了病害,皮棉单产有所回升。 (一) 为了找出这两种病在我县发生的原因和蔓延扩散的途径。我们从调查着手,研究我县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原因: 一、重茬棉田多,耕作粗放,使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吴士平 《植物医生》2009,22(2):18-18
抗虫棉仅仅是对棉铃虫具有一定的抗性,棉铃虫以外的其他棉花害虫和病害也会在抗虫棉上发生,尤其是棉叶螨和红叶枯病发生较重,必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棉花苗期病害发生越来越重,越来越广泛。但近年来,防治棉苗病害的药剂品种比较单一,效果也不很理想。1993年我们进行了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摘要如下: 试验在湖北省农科院农场棉田进行。每1kg棉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g、10g、20g和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g,并设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每  相似文献   

14.
济宁市的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是棉苗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其次是棉苗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ossypii)、红腐病 (Fusarium moniliforme)等.其发生程度除受种子带菌、土壤带菌影响外,主要与棉苗定植后的气候条件相关.据统计资料表明,济宁市 1990~ 2003年 14 a中,发生程度中等偏上年份有 8 a(1992、 1993、 1996、 1997、 1999、 2001、 2002、 2003). 2003年棉花苗期病害在全市大发生,发生面积达 6.57万 hm2,占棉花种植面积的 75.8%,且发病早,持续时间长,死苗率高.据鱼台、金乡县调查, 4月下旬 60%苗床发病,严重苗床病株率达 30%, 5月上、中旬大田普查,病田率达 100%,病株率平均达 55.5%,最高 86.5%,死苗率 5%~ 10.5%,高的达 20.3%,田间缺苗断垄严重.全市发生程度与发生面积也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相似文献   

15.
棉花苗期病害不仅造成僵苗迟发与死苗缺株,而且还是中后期叶、根、铃病发生的祸根,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严重的减产3~4成。 我国棉苗病害种类,除枯萎病外,发生较普遍而严重的约有七、八种。从为害部位分,一类是根、茎部为主的病害,如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及猝倒病;一类是叶部为主的病害,如黑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棉花库源比(铃叶比)变化对红叶茎枯病发生的影响,揭示红叶茎枯病的病因,本研究开展了多项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棉株的病害严重度与其铃叶比呈高度正相关。早熟品种开花期早,铃叶比高,病害发生重;盛蕾期以前的气温对棉花生长和红叶茎枯病发生的作用大于土壤水分的作用。与常温处理相比,提高棉花3叶期至盛蕾期的气温,可促进棉花的营养生长,减小库源比,其发病盛期延后约45 d,病情指数平均减少72.9%,棉花生物学产量平均提高123.8%;去蕾和推迟打顶均可降低棉花铃叶比,减轻病情,以去全蕾处理的作用最为明显;叶面喷施甲哌鎓可提高棉花铃叶比,利于病害发生。因此,铃叶比失调是红叶茎枯病的主要病因;开花期以前棉花代谢源(叶)的生长量决定着病害发生的时间和严重度。  相似文献   

17.
棉黄萎病菌微菌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黄萎病菌微菌核研究进展*李雪玲张天宇王立新(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泰安271018)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孢Verticil-liumdahliaeKleb.)是威胁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此病由Carpenter1914年首先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陆地棉...  相似文献   

18.
范登进 《植物保护》1993,19(6):51-51
棉花烂铃是棉花生长中后期的主要病害。生产上,调查烂铃一直采用铃面4级严重度分级计算病指的方法,直观、方便。但仅用铃面病指评价药剂的优劣,常造成误判,而用硬僵瓣重率作为评价药剂防治烂铃效果的一个指标较为科学。硬僵瓣重率是棉瓣晒干后硬僵瓣重占总棉瓣重的百分比。本文用1991、1992年试验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种传和土传的病原物可单一或联合导致棉花复合苗病。我们所谈的病原物绝大多数是指广布的真菌,它们和许多与棉花同地生长的其它寄主有联系。病原线虫常常与这些真菌相联合,这些病原物的复合作用能引起比单一真菌更严重的病害问题。每一种病原菌产生的影响变成了由几种病原物同时侵害棉种和幼苗而所致的复合症状。这种病害的复合症状包括各种比例的种子或幼芽出土前腐烂、出苗前后棉苗的褪绿和坏死、棉苗矮  相似文献   

20.
滨海县位于江苏沿海北部棉区,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常年种植棉花1.5万hm2.棉叶斑病是该棉区近年来上升的重要病害,常年在棉花后期发生普遍,在条件适宜年份,部分地区在棉盛蕾期即可大发生.一般发生田块减产5%~10%,早发、重发田块减产30%~50%.为了掌握该病发生消长规律,及时开展有效防治,于2002-2004年进行了田间调查与防治试验,已取得初步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