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定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农田蒸发蒸腾量,分析了冬小麦的蒸发蒸腾变化规律,探讨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土壤含水率与作物蒸发蒸腾量(ET)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T0和蒸渗仪实测的ET生育期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冬小麦ET受0~6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尤其是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作物ET影响显著,80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率基本对作物ET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定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农田蒸发蒸腾,分析了夏玉米的蒸发蒸腾变化规律,探讨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土壤含水率及叶面积指数LAI与作物蒸发蒸腾量ET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T0和蒸渗仪实测的ET生育期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夏玉米ET受0~6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尤其是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作物ET影响显著,80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率基本对作物ET无明显影响;ET与LAI变化趋势在拔节期后期以后基本一致,苗期~拔节期中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蒸渗仪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地估算农作物腾发量对于农业节水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蒸渗仪法直接测定腾发量为切入点,系统地介绍了非称重式蒸渗仪和称重式蒸渗仪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对比分析了几种称重式蒸渗仪的应用特点,并指出小型称重式蒸渗仪的检测精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1000型悬挂称重式蒸渗仪的研制卢玉邦,陈洪德,林振荣,李光(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根岸久雄(原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专家)悬挂称重式蒸渗仪是一种新型测定农作物腾发量的基本设备。与国内传统的地中蒸渗仪相比,它要求地下观测室浅,节约投资。同时可测定自然条...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蒸发系数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物蒸发蒸腾量(ET)是进行合理灌溉和水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为了更方便地估算作物蒸发蒸腾量,以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实测的冬小麦蒸发蒸腾量(ET)为依据,分析了水面蒸发量(E0)与实测蒸发蒸腾量(ET)的相关性,并研究了蒸发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面蒸发量(E0)和蒸渗仪实测值(ET)呈线性关系,冬小麦全生育期内二者的相关系数R2=0.7708,蒸发系数α=1.37。在冬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内α先是由大变小,接着再增大直到在抽穗—灌浆期达到最大值,之后再慢慢减小。  相似文献   

6.
依据1999—2003年五年田间试验资料,利用Penman-Montheith公式计算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并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监测夏玉米全生育期内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由此计算了夏玉米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并分析了作物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气象条件下,夏玉米的参考作物蒸发蒸...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各灌溉试验站大都以“测坑”做为观测旱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工具。测坑是把田间的一部分土体隔绝起来,通过测量和计算测坑内土体的水量平衡各要素,从而推算出作物需水量。“测坑”实际上是国际上通用的“非称重式蒸渗器”(Non—Weighing Lysimeter)。为了使测坑内测算出来的需  相似文献   

8.
新型压/吸气排水式蒸渗仪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测定作物蒸散量、不影响农田耕作的压/吸气排水式蒸渗仪。通过对布有12个该型蒸渗仪的田间进行测试,表明蒸渗仪集水效果明显,含泥沙量极少。  相似文献   

9.
基于单片机的吊秤式盆栽作物蒸渗仪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时、方便、准确地测定盆栽作物的蒸腾蒸发量,采用上位机和下位机集成、优化的方法,设计了一种0~100kg 适用于盆栽作物的吊秤式蒸渗仪。蒸渗仪主要包括称量传感器、下位机、上位机、连接件、支架和盆栽容器6部分。对蒸渗仪下位机的主控制器、数据采集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实时时钟和数据存储模块以及电源模块进行了硬件选型和电路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在无人监管的工作环境下,蒸渗仪下位机能够自动采集、显示和存储数据,并通过串口将数据上传至上位机,上位机完成数据的显示、存储和分析。蒸渗仪最大绝对误差为100g,最大相对误差为0.50%,测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盆栽作物蒸腾蒸发的实际变化趋势,能够满足盆栽作物蒸腾蒸发量方便、准确和实时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材料和尺寸微型蒸渗仪测定土壤蒸发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尺寸和材料的微型蒸渗仪在南京地区的适用性,2016-2017年在大田玉米和冬小麦田中采用不同尺寸和材料的微型蒸渗仪观测棵间土壤蒸发量,对不同作物和气象条件下的测定土壤蒸发量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到玉米和冬小麦土壤蒸发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较小时,降雨或灌溉后的晴天微型蒸渗仪测定的玉米和冬小麦的会出现最大土壤蒸发量,分别为6.0和4.6 mm/d;不同材料的蒸渗仪对玉米的土壤蒸发量没有显著性影响,但不同的尺寸对蒸发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大尺寸微型蒸渗仪测定的土壤蒸发量高于小尺寸;微型蒸渗仪的不同尺寸对冬小麦蒸发量的影响不显著;建议采用直径125 mm的铁皮或者PVC外筒,直径118或114 mm的铁皮内桶测定南京地区玉米和冬小麦的棵间土壤蒸发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设在美国布什兰的大型整土块称重式蒸渗器,并结合我国各试验站的测坑(非称重式蒸渗器)进行讨论,指出了我国测坑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供有关科研单位及试验场、站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汉生 《节水灌溉》2022,(2):95-100
蒸渗测坑现有的地下自动供排水装置水量的计算是采用单次水量固定,用计数器采集电磁阀动作次数,然后计算总水量,该方法忽略了供排水柱(有机玻璃材料)内径沿高度方向的差异,以及水柱内水位波动对水位保持器的影响所带来的误差,同时自动控制的电器元件安装在地下,影响使用寿命,造成前期投入较大、维修费用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现有装...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关中冬小麦植株蒸腾和土壤蒸发规律,利用2 a冬小麦小区控水试验实测数据,率定和验证了双作物系数SIMDual_Kc模型在关中地区的适用性.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的实测蒸散量值(或水量平衡法计算值)与模型模拟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IMDualKc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关中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蒸散量,且模拟精度较高.模型估算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643 3 mm/d.模型估算的冬小麦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基础作物系数分别为0.35,1.30,0.20.另外,模型还可以较准确地估算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胁迫系数、土壤蒸发量和植株蒸散量.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蒸发主要发生在作物生育前期,中期较低,后期略微增大;植株蒸腾主要发生在作物快速生长期和生长中期,整个生育期中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田棵间蒸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微型蒸渗仪研究了冬小麦生育期间逐日蒸散和蒸发过程,分析了蒸发占蒸数的比例及其随叶面积指数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灌溉后土壤蒸发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地中蒸渗仪是观测潜水蒸发的基本设备。我国传统的地中蒸渗仪是用马利奥特瓶补水进行工作的,这种形式要求有较深的地下观测室,造价高。本文介绍一种采用电测水位法的虹吸式地中蒸渗仪,这是在我国首先使用的新式蒸渗仪,已在新疆建造并使用多年,它能利用较浅的地下观测室观测地下水埋深较深条件下的潜水蒸发,大幅度地节约了投资。  相似文献   

16.
水稻根系吸水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沈农9660号水稻品种为试材,随机选取一个蒸渗仪(面积为2.5m×2m)进行根系生长观测试验。采用水洗法,测定水稻根系重量根密度。运用非称重式钢筋混凝土蒸渗仪的蒸腾量观测结果,在总结国内外作物根系吸水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差分法对有根系吸水条件下的稻田土壤水分运动进行了模拟,导出了水稻根系吸水模型。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田棵间蒸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微型蒸渗仪研究了冬小麦生育期间逐日蒸散和蒸发过程 ,分析了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及其随叶面积指数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灌溉后土壤蒸发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γ透射法应用于大型高精度称重式土壤蒸渗仪上的研究情况,并说明了如何利用计算机对其土壤剖面上30个测点的数据采集系统实行自动实时测定处理及控制。它为田间蒸散和降水入渗试验研究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称重式蒸渗仪及土壤蒸发器实测数据分析了温室秋茬茄子植株蒸腾量(T)、土壤蒸发量(E)和总蒸散量(ET)的逐日动态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温室茄子耗水状况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采用通径分析原理分析了气象因子对T、E和ET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温室秋茬茄子全生育期ET...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由重量传感器、水分传感器、自动包装装置、CAN转换器、GPS系统,以及控制终端等组成的智能花生收获机实时测产系统。该系统采用称重法测量花生质量,利用接触式电容水分仪测得花生含水量、自动包装装置进行包装,通过设计的测产软件显示花生流量数据,结合GPS系统定位信息生成产量图。该系统获取产量数据及时准确,提高了花生测产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