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桐网蝽Eteonus angulatus Drake et Mao是泡桐的重要害虫之一。成虫及若虫喜群集在较老的叶片背面吸食汁液。植株被害后,生长不良。在江西南昌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泡桐枯枝的空腔内、树皮下、挂在树杈上的枯叶和蛛网中越冬。其各代发生期和各虫态历期基本上搞清。因成虫寿命较长,故自4月下旬,至11月下旬,即泡桐的整个生长季节中,皆可见各种虫态,但以7—9月发生数量较多,为害最烈。成虫和若虫喜在4—15年生的中龄泡桐上为害,幼苗和老树基本上不见被害,荫蔽处的树受害较重。成虫不甚活泼,具有假死性。卵多散产于叶背近叶柄的主脉和第1次分脉交界处的组织内,上面覆盖着黑褐色粘性分泌物。雌虫每次产卵5—16枚,产卵量31—64枚。该虫现仅知分布于福建和江西。为防止其扩展蔓延,应加强检疫;在发生地,如遇发生密度很大时,应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2.
文摘选     
泡桐蛛蛾研究初报(章士美等,《江西林业科技》,1983,5:13—18) 泡桐蛛蛾(Epiplema moza Butler)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泡桐重要害虫,主要危害2一7米高的幼树,幼虫危害叶片,影响生长、甚至枯死。南昌地区一年发生3一  相似文献   

3.
白刺萤叶蝉以幼虫及成虫取食白刺叶部。一年2代,以幼虫在沙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始见,第一、二代成虫分别于6月中旬、8月下旬出现,9月下旬成虫开始越冬。成虫有多次交尾、产卵习性。寿命15—25天,卯期5—10天。卵期啮小蜂寄生率较高。大发生时,用有机磷化学药剂进行超低量喷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1.泡桐叶甲。又称泡桐金花虫,属鞘翅目,叶甲科。该虫每年发生两代,以成虫越冬,第二年4月份开始活动。成虫产卵于叶的背面,竖立成堆状,幼虫孵化后,群集于叶面,啃食叶的表皮。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为第一代发生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第二代发生高峰。  相似文献   

5.
杉梢小卷蛾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以幼虫侵蛀杉木嫩梢,使杉梢枯死,严重影响立木的生长,是杉木主要害虫之一。 近几年来,此虫在金坛县普遍发生。1977年调查:方元茶场5年生杉木,主梢被害率在50—70%,雪布公社上阳大队新造杉木林主梢受害率在12%,主梢受害后,年平均高生长量为51.9—53厘米;而未受害的杉木,年平均高生长量为70.9厘米。因此,我所从1976年开始,连续4年,通过野外定期查虫观察、剥被害梢、室内饲养及点灯诱蛾等方法,对杉梢小卷蛾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防治初步试验。 一、生活史 杉梢小卷蛾在我县,一年发生2—3代,以第1、2代幼虫危害最严重,少数分化为第3代。各代幼虫发生期:第1代  相似文献   

6.
枣粘虫是近年来危害我省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幼虫危害叶片和果实,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使枣果脱落,造成绝收。本人根据三年来的防治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 枣粘虫又名包叶虫、粘叶虫,各枣区均有发生。此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树皮裂缝内越冬。第一代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时值展叶至枣吊长到2寸左右。幼虫吐丝将1—2片嫩叶粘合一起成饺子形,藏在里面啃食叶肉,随着幼虫长大粘缀的叶片也增多。老熟幼虫在卷叶内结茧化蛹。第二代幼虫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此时正是花期及幼果期,幼虫不仅危害叶片,还可危害果实。8  相似文献   

7.
樗蚕Philosamiacynthia危害椿树及泡桐、石榴。在河间市一年可发生2~3代,1代历期为80~90天,以幼虫危害寄主叶片,总食叶量可达到406.86cm2/头。樗蚕的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温、湿度适宜与否。其次是受越冬蛹基数、寄主树种的多寡以及天敌数量的影响,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如人工消灭越冬蛹和大龄幼虫法、灯光诱杀成虫法,以减少幼虫发生量。药剂防治必须掌握在幼虫孵化盛期至3龄前这一关键期。  相似文献   

8.
锦鸡儿广肩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nae(Liao)在内蒙古西部,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种子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6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世代重叠。成虫羽化当天交尾、交尾当天或第2天产卵,一般产卵5—8粒。幼虫共5龄。周期距法、物候法、有效积温法预测发生期较为准确;在环境因子、种群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用有效基数预测发生量也较可靠。幼虫林间分布为负二项分布。最佳防治时期为第1代成虫盛期,用50%杀虫快乳剂加水1:4超低量喷雾效果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9.
楸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从俭  邵良玉 《林业科学》1992,28(3):213-219
楸螟在河南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第二代成虫羽化盛期及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5月),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1万倍液3次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4次(间隔5—10天),防治效果达100%;根埋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1—2年生幼林,每株用量25g,防治效果为97.87—98.1%。  相似文献   

10.
槐尺蛾食性单一,仅为害国槐、龙爪槐。该虫1 年发生5 ~6 代,以蛹在土中3 ~4 cm 处越冬。翌年4 月中旬成虫羽化,4 月下旬第1 代卵孵化,以后各代历期为25 d 左右。9 月中、下旬以第5 代幼虫或在10 月中、下旬以第6 代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幼虫共5 龄。3 龄前食量很小,3 龄后为暴食阶段,占总食量的95% 。药剂防治适期为2 ~3 龄期。  相似文献   

11.
泡桐叶甲BasiprionotabiSignataBoh.在河南山区、丘陵、平原泡桐林区均有发生,成虫、幼虫均食叶危害,一年发生1—2代。采用根注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或用40%氯化乐果原液涂干及其800~1000倍液喷雾,在两个危害高峰期之前进行防治,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樗蚕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樗蚕Philosamiacynthia危害椿树及泡桐,石榴,在河间市一年可发生2~3代,1代历期为80~90天,以幼虫危害寄生叶片,总食叶量可达到406.86cm^2/头,樗蚕的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温,湿度适宜与否,其次是受越冬蛹基数,寄主树种的多寡以及天敌数量的影响,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如人工消灭越冬蛹和大龄幼虫法,灯光诱杀成虫法,以减少幼虫发生量,药剂防治必须掌握在幼虫  相似文献   

13.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在鲁中地区一年发生1—3代,以3龄初幼虫于受害树枝端吐丝紧密粘合两片叶在内休眠,越冬。第1代和第2代各有1/3数量的3龄幼虫进入越夏、越冬休眠状态,其余2/3幼虫继续发育成为第2代或第3代。每年春季4月是该虫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柳丽细蛾Caloptilia(Caloptilia)chryadampra(Meyrick)系我国大陆一个新记录虫种。在鲁南、苏北一年发生7—8代,以越冬型成虫在杂草、墙缝等处越冬。1—3龄幼虫潜叶危害,4—7龄卷叶危害,发生严重的片林柳条减产5—15%。天敌优势种为柳丽细蛾绒茧蜂Apanteles SP.寄生率有时高达86%以上。防治方法以天敌的保护利用为主,重发片可在一、二代潜叶幼虫转移前期常量喷洒灭幼脲,或在一、二代成虫盛发期喷洒灭杀毙、氧化乐果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刚竹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刚竹毒蛾在榕江县一年发生三代,以卵或1—2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卵孵化。以幼虫危害竹叶,猖獗时期竹叶被吃光,被害竹林生长衰退,竹笋减少、且细小,连续危害,可导致竹林死亡.  相似文献   

16.
华竹毒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竹毒蛾(Pantana sinica Moore)是竹类重要害虫之一,分布在我国南方,已知为害刚竹属内10个竹种。1973年湖南毛竹林被害面积达6万余亩。该虫在浙江一年发生三代,以蛹越冬,幼虫为害期分别为5月上旬到7月中旬;7月上旬到9月上旬;9月上旬到12月上旬。幼虫第一、三代5—7龄;第二代6—8龄。幼虫期取食量为90—200平方厘米,雌虫比雄虫多食叶1.7—2.0倍。  相似文献   

17.
水杉色卷蛾是水杉的一种主要害虫。在湖北省利川县一年发生1代,以初孵幼虫在树干及枝桠的皮下滞育和越冬,滞育期长达9—10个月,到翌年4月上旬幼虫开始恢复活动。幼虫5龄。老熟幼虫在寄主上卷叶化蛹,但在小片被害严重的幼林中,亦发现少数老熟幼虫可吐丝下到地面的杂草上卷叶化蛹。蛹期9.5—1.5天。雌蛾羽化后1—2天即可产卵,卵一般3—6粒重叠堆产于叶片的背面,少数为单粒散产,最多可12粒堆产在一起。雄蛾寿命3.5—7天,雌蛾寿命5—125天。卵期7.5—12天。室内试验表明,对幼虫喷杀螟松、乐果、溴氰菊酯、杀灭菊酯、倍硫磷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松皮小卷蛾Laspeyresia grunertiona Ratzeburg寄生蜂有6种:幼虫和蛹期各3种。全部行内寄生。以蛹或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年发生2—4代。发生期集中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羽化温度20—26℃。雌性比66—82%。最适发育温度25—28℃。利用综合技术措施,保护和利用这些寄生蜂治虫,前途广阔。  相似文献   

19.
木兰青凤蝶[Graphiumdoson(FelderetFelder)]在浙江1a发生3~4代,以蛹在叶背越冬。以幼虫为害广玉兰、含笑的嫩叶、芽,成虫4~10月份均有发生,卵散产于嫩叶正面的叶缘,一般1叶1卵,偶见2卵,幼虫共5龄,5龄幼虫为害最烈,1d能取食4~6张含笑嫩叶,老熟幼虫在老叶背面化蛹,第2代部分蛹有滞育越夏现象。  相似文献   

20.
枫天蛾Cypoides chinensis(RothschildJordan)在福州1 a发生3代,第1代4—7月,第2代6—9月,第3代(越冬代)8月至翌年5月。以蛹越冬,翌年4月越冬代成虫羽化。成虫叶背单粒分散式产卵,产卵量98~197粒;幼虫取食枫香树叶,共5龄,叶背取食、停息,老熟幼虫作土室化蛹。主要天敌有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多种胡蜂Polistes及鸟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