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荒漠化土地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产出途径、存在问题以及国内外信息共享现状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盘活现有信息资源、培育和发展市场、加强信息共享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分类管理、制定合理的取费政策以及防范网络安全问题等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GIS在福建省数字林业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林业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森林资源基础性服务的平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是综合有效地采集存贮、管理地理信息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空间检索查询和分析处理的系统.将GIS应用于数字林业建设中则能实现森林资源与环境监测、森林灾害监测、林业辅助决策的信息化,并能有效地实现林业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六大因素。实现辽宁省林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化的转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关键。章提出了实现辽宁林业信息化应采取的几个举措:提高林业工作的信息化意识;加强硬件设施的整合和建设;提高林业工作信息化素质;注重实际应用;把握重点、加快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利用开源软件开发基于Web服务的林业空间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技术等原因,林业空间信息处于一种困境:数据提供方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发布数据;数据需求方不能访问、集成已有的林业空间信息.为促进林业空间信息共享,本文提出利用开源软件开发基于Web服务的林业空间信息系统.在Web服务的框架下,系统支持互操作,可以集成来自其他应用服务器的Web服务,并可扩展为区域或国家林业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开源软件的发展,在操作系统、Web服务器、WebGI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为用户提供了可用的开源软件.利用开源软件开发林业空间信息系统,在促进信息共享的同时,将节省软件购买及开发成本.本文选用遵循OGC开放规范的开源软件包Deegree和UMN MapServer开发了河南省西峡县林业空间信息系统原型,用户可以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访问来自于不同数据服务器的林业空间信息和旅游线路信息,促进了林业空间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5.
从设计和实现角度出发,提出基于Web服务技术的林业空间信息发布系统的软件框架,讨论实现林业空间信息发布服务的关键技术,重点对客户状态管理、Web服务方法复杂度、Web服务的异步访问等问题进行讨论.列出林业空间信息发布Web服务的主要功能,包括元数据检索、空间信息查询、地图显示、空间数据下载、空间数据管理等.基于本文思想的林业空间信息发布Web服务组件原型已经在.NET平台下得以实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一、完善全省林业信息化网络。全面启动"数字林业"工程建设。总目标是:以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全省森林资源连清数据、全省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为主体,建立森林资源主题数据库和资源动态数据库;逐步扩展,整合各类林业信息资源,建立各专题数据库。实现数字林业系统中涵盖129个  相似文献   

7.
8.
通过ArcGIS的处理将基础地理信息、林业资源数据和林业专题数据融入Google Earth,生成以谷歌遥感影像为底图,叠加林业信息的KML/KMZ格式数据集,探讨了通过电脑端和手持终端设备及相关软件实现融合数据在林业调查设计、森林资源监管、林业"三防"体系建设等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9.
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分析了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缺乏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权威性、指导性文件,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资金短缺等问题。提出了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林业信息网络系统,加强数据库建设,加强共建共享机制基础建设,加强信息源的建设扩充林业信息量,加大林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促进林业信息和物流互动发展,加强林业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制定相应政策,增加资金扶持力度,确保林业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文修 《绿色科技》2019,(17):199-201
指出了现有林权管理信息系统仅支持属性信息的查询、管理和分析,没有实现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一体化存储,利用ARCGIS软件建立林权变更数据库,不仅能实现宗地权属、地类、林种等属性信息的管理,更能实现宗地位置、图形等空间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利用ARCMAP勾画林地宗地图形,可实现宗地面积的自动计算,并能完成林权专题图制作,既解决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面积求算的难题,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通过数据库实现林权信息的统一管理,进一步推动了林业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以2009年以来在济源市从事林改工作的实践为依据,简要阐述了ARCGIS软件在集体林改工作中计算宗地面积及制图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森林资源信息调查方法因存在许多局限性而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RS、GI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另一方面作为一项新技术手段,在森林资源监测、野生动物调查、植被调查、病虫害预报、林火信息管理、林业专题图编制和森林经营管理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信息的提取和制图依赖于大量空间数据的有效处理,本文探讨了ARC/INFO7.0.1和ARCVIEW3.0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提取、分析及制图等方面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森林资源管理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林业的各种需求,林业信息化已成为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森林资源的不同地理位置分布和森林资源信息管理部门的地域分散性和层次性决定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必需要有网络化空间信息系统的支持。WebGIS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使这些分散的资源和管理组织部门达到有机统一。文章主要阐述了WebGIS的概念、特征及其在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宋春艳 《吉林林业科技》2009,38(6):34-35,44
林业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振兴林业的关键。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林业人才资源,有必要在城市与林区之间、林区与林区之间架设信息高速公路。本文在分析林业人才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林业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主要载体的问题,同时就林业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构建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WebGIS是一种基于因特网/内联网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的网络化地理信息系统.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和开发技术是构建高效WebGIS的关键.WebGIS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使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查询、使用和分析更便捷.文中主要介绍WebGIS的特点、优势、构造方法,分析研究WebGIS开发的关键问题和实现技术,探讨WebGIS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3S技术的林业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目前林业信息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3S技术的林业信息系统,并对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和关键技术作了详细的记述。对其系统功能模块的应用分析表明,该系统将GIS空间分析、电子地图匹配和GPS导航、RS影像数据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6.
蒙古国林业发展现状和中蒙林业合作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蒙古森林资源匮乏, 但却在防止土地退化、保持水土、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蒙古制定了森林法规、政策和规划体系,但林业政策优先领域主要集中在防治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及鼓励木材加工等方面。林业发展战略则偏重技术,缺乏对林业根本问题的关键性分析。林业立法将大部分森林管理职责下放至地方政府,但因其缺乏资金和技术人员,各项林业政策和规划难以得到有效执行,森林资源被迅速开发。文中介绍了蒙古林业资源和管理现状、林业政策规划及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与蒙古开展林业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以期为两国林业合作提供重要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奉新县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林改后,奉新县森林资源流转十分活跃,本文通过分析该县的森林资源发展利用现状、森林资源产权流转的过程与特征,针对性地对林业产权交易的长远发展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林业生态工程空间数据及其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本文对林业生态工程空间数据特点及其管理技术进行综述,以期对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技术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杨彦臣  李淑华 《林业科学》2006,42(Z1):72-79
概述林业信息共享Web应用程序面临的威胁及其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并介绍如何在目前网络信息安全防卫技术的基础上,从网络层、主机层和应用程序层3个方面实现林业信息共享Web应用程序安全的保护技术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都江堰市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为例,基于ArcEngine的技术平台,利用C#在Visual Studio 2008环境下进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实现了森林资源信息系统管理的自动化、专业化,使非GIS专业的管理人员也能方便地使用其对林业信息进行处理、管理、分析、专题图的制作等操作,以满足基层林业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