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系CIS28-10进行了异地种植;喷施育性调节剂FR1和割蔸蓄再生稻的繁殖试验、结果表明,CIS28—10在海南省三亚市种植,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在2月中旬前后,可解决繁殖难的问题。喷施育性调节剂FR1和割蔸蓄再生稻能明显提高自交结实率,具有进一步研究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培矮64S及其再生稻的育性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华碧 《杂交水稻》2002,17(4):11-12
通过分期播种与割茬再生试验,发现培矫64S在丹棱县8月份有一个稳定的不育期,适宜制种;而其割茬再生稻在9月份抽穗扬花时粉育性可恢复到90%以上,结实率达40%以上,故通过割茬再生繁殖培矮64S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水稻新质源两用核雄性不育系CIS28-10以及杂种FI、F2、F3、B1F1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初步确定TCIS28-10的遗传特性。证明CIS28-10是新质原两用核雄性不育系,其育性受单一位点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
以牧草鲜草产量、再生速度、分蘖数等为观测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处理和刈割茬数对元谋干热河谷区海狮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Hay king)Stapf.]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狮苏丹草在干热河谷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其生长季内可刈割5次;留茬高度和茬数对其再生性能和分蘖能力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刈割茬数对其再生速度和分蘖数影响最大,随着刈割茬数增加再生速度显著减慢而分蘖数则明显增加;海狮苏丹草不同留茬高度、刈割茬数对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就生物量和再生能力来看,海狮苏丹草留茬高度  相似文献   

5.
水稻新质源两用核不育系—CIS28—1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IS28-10是由水稻核质杂种(Carloro/IR28)B9F4中的突变单株按系统选育程序选育而成的新质源两用核不育系.在湘潭,它的不育期达60多天,育性稳定,对低温钝感。在遗传上其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遗传行为简单。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观察了刺五加叶皂甙(ASLS)对正常大鼠及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小板形态、PGI2、HDL、TC的影响。结果表明:ASLS能明显抑制高脂血症大鼠的血小板聚集,明显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浆中的PGI2血清中HDL的含量,对TC无明显影响。作者认为刺五加叶皂甙通过调整高脂血症大鼠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显著提高HDL的含量,进而提高PGI2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这些作用可能是刺五加保护脂血症动物,防  相似文献   

7.
豆科牧草绿肥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在闽东的再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9个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品种(系)的再生性能进行观测,及对5个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品种(系)进行收割试验得出:9个品种(系)的再生植株处理的长势、产量和种子产量均好于种子自然落地萌发植株的处理:92985、34721品种(系)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再生能力和耐割(牧)能力;刈割植株时,留茬高度应控制在20cm以上。  相似文献   

8.
小粒种咖啡Ruiru11引种试种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1年11月引进鲁伊鲁11进行试种。6种的试种结果表明:鲁伊鲁11在德宏不发生锈病,生长量、质量等均在CIFC7963和S288相近,但产量明显高于S288(高38.1%)和CIFC7963(高8.2%),投产后4年的平均产量达3313.5kg/hm^2。  相似文献   

9.
水稻再生技术是目前正在全国推广的轻型栽培技术之一 ,它因“省工、省力、高效”而深受农民的欢迎 ,四川、湖南等省用汕优 63等中籼类型的杂交稻作再生稻 ,已有相当大面积和一套完整的经验。主要是“高留茬 ,依靠高节位分蘖成穗”。通过多年的广泛筛选 ,测得早籼良种浙 733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浙 733不仅早季早熟高产 ,晚季再生也能达到高产水平。浙 733属早籼型品种 ,晚季用来作再生稻不能照搬中籼型再生稻的栽培模式。通过 4a多的研究 ,初步总结出了早籼型品种浙 733的再生高产技术 ,即“低留茬、割老稻、早追肥、燥田割早稻” ,其中割…  相似文献   

10.
花生去子叶幼胚的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瞿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廖伯寿…∥中国油料,-1994,16(4).-28~31以中花1号、2号、早18、79266、协抗青为试材,取其授粉后25~30天的幼胚,去子叶后,在MS2(MS+BA1.0mg/L+C...  相似文献   

11.
 以5个籼粳交组合的F1植株、1个低育的DH系和CPSLO17(对照品种)为材料,考察其结实率和花粉育性,花粉育性采用两种方法观察,I2-KI法和苏木精法,其中苏木精法是一种观察籼粳交花粉育性的新方法,用此法可直接在正常的成熟花粉中看到两个精子。结果表明,I2-KI法观察的花粉育性与结实率有显著差异,而苏木精法观察的花粉育性与结实率无差异。由此推论籼粳交F1不但存在雄配子部分不育而且还存在雌配子部分不育,两者的部分不育程度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市成龄芒果园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攀枝花市成龄芒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指导施肥,本研究对43个芒果园土壤(0~40 cm)进行采样,测定分析了土壤pH、有机质、速效养分和微量养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13种肥力指标变异系数在0.13~0.75之间,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经取样数合理性统计分析,评价芒果园土壤肥力的43个样本数能够满足90%置信水平下20%相对误差的精度需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法结合雷达图评价单因素肥力指标在土壤中的状况,结果表明,pH、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铁和有效锌是影响土壤肥力水平的限制性因子。研究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范围为0.25~0.93,平均值为0.55,果园之间IFI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龙岩市植烟区的土壤肥力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岩植烟区178个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pH值平均为5.08。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平均为:有机质32.32g·kg-1、物理性粘粒(<0.01mm)35.36%、全N1.42g·kg-1、碱解N136.59 mg·kg-1、全P0.50g·kg-1、速效P17.03mg·kg-1、全K19.15g·kg-1、速效K122.46 mg·kg-1、交换性Ca446.97mg·kg-1、交换性Mg 29.59mg·kg-1、有效S 28.97mg·kg-1、有效Fe20.27mg·kg-1、有效Mn4.24mg·kg-1、有效Cu1.45mg·kg-1、有效Zn1.51mg·kg-1、有效B0.27mg·kg-1、水溶性Cl14.93mg·kg-1。烟区土壤pH普遍偏低,应重视调节土壤酸度;注意施用N肥;合理施用P肥,减少土壤固定;重视施用K肥;增加Mg、B营养,施用石灰调节酸度的同时应避免影响烤烟对Mg、B的吸收,此外应适当控制Cl、S的供应量。  相似文献   

14.
优质小麦品种郑麦9023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麦9023是河南省优质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为了建立郑麦9023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对该品种品质特性在河南省的地域性变化以及土壤养分、氮磷钾肥料、杀菌剂对该品种品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郑麦9023的品质特性在河南省的北部地区可稳定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1级标准,在中部地区总体上接近优质强筋小麦国家1级标准,在南部地区可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2级标准;(2)抽穗期土壤速效N的含量是决定郑麦9023品质水平的关键栽培因素,此时土壤速效N含量60mg/kg、80mg/kg和160mg/kg分别为郑麦9023品质达到亚强筋、强筋、超强筋的土壤N素临界值;(3)K肥对强筋品质特性具有正效应,而P肥对强筋品质特性具有负效应;(4)杀菌剂粉锈宁对强筋特性具有劣化作用,而多菌灵无此负作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种植木薯会使土壤衰竭,同时,许多试验也证明木薯从土壤中吸收了很多大量元素,但是与其它作物相比较,生产等量的干物质,除了钾以外,木薯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并不比其它作物高。这个事实说明不应该认为木薯会降低土壤肥力。人们认为木薯会降低地力,可能是由于木薯能够生长在贫瘠的土壤,而其它的作物却不能在这种环境下生长,所以在种植过木薯的土地上,其他的农作物不能生长。在土壤贫瘠的土地上,木薯也不可能达到它预期的产量,除非补充新的养料,甚至在低于中等肥力的土地上,木薯的产量也会大大低于其预期产量。在亚洲,尤其是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农民在作物种植密度和控制土壤肥力等栽培管理方面都有一些经验。同时,人们也在探索一些预防土壤流失的技术,有些方法已经被农民采用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使人们获得短期利润并能长期受益,“农民参与式”是目前解决问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选择吉林省不同肥力黑土,开展高、中、低肥力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土壤酶活性等微生物学指标测定,系统分析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指标差异,拟合不同肥力土壤与微生物学肥力指标的关联性,确定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指标参考标准值。结果表明,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肥力指标有很大差异,高肥力土壤具有较高的细菌、放线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氮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真菌数量较低,为细菌型健康土壤;低肥力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氮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较低,真菌数量较高。提出吉林省不同肥力土壤相关微生物指标临界阈值,建立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肥力指标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Y的花粉育性及自交结实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BNY是新发现的小麦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为了进一步确定BNY的育性敏感时期,对BNY和CK(温麦6号)的花粉育性及自交结实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BNY不同蘖位、穗位、花位的花粉败育率存在差异,小分蘖败育率高于大分蘖,大分蘖高于主茎;同一穗不同部位的小穗花粉败育率差异不明显;同一小穗不同花位花粉败育率差异明显,下位小花败育率显著高于上位小花。自交结实率主茎穗高于大分蘖穗,大分蘖穗高于小分蘖穗,但均显著低于CK;主茎穗与大分蘖穗的自交结实率差异不显著,而小分蘖穗与主茎穗及小分蘖穗与大分蘖穗的自交结实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沈玉18号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优质玉米杂交种。为了探索沈玉18号的适宜栽培模式,2005年在沈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不同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肥条件下(纯N 75 kg/hm2),密度39 000~46 500株/hm2能获得较高产量,9 041.6~9 548.7 kg/hm2。  相似文献   

19.
 以籼稻保持系珍汕97B和粳稻保持系辽91B为亲本,构建了一个包含176个单株的F2群体及123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在3种环境下联合检测控制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QTL。共检测到3个控制花粉育性的主效应(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QTL(qPF3、qPF5和qPF6)和4个控制小穗育性的主效应QTL(qSF3、qSF5、qSF6和qSF8),其中qPF5与qSF5、qPF6与qSF6均为同一个QTL,为重要的育性QTL。另外,检测到3对花粉育性和4对小穗育性QTL间互作,说明上位性效应对籼粳杂交后代的育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