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旱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农户生计,甚至阻碍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农户抗旱适应能力,有助于提升农户生计可持续性。选择榆中县为研究区,借助社会-生态系统框架(SES)下适应能力的概念,构建农户抗旱适应能力评价模型;基于农户调查数据的生计特征统计,将农户分为补贴依赖型、务农专业型、务工专业型、兼业型和职业型,定量评价榆中县农户抗旱适应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类型呈现多元化,其中务工专业型农户最多,职业型农户最少。(2)农户抗旱适应能力整体稳定性较差,且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不同类型农户抗旱适应能力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补贴依赖型务农专业型务工专业型兼业型职业型。(3)农户抗旱适应能力障碍因素主要有干旱损失、自然资本、农户认知、节水灌溉和社会资本5大维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新平县元江干热河谷地区5个村寨的调查数据,从自然环境与生计资本两方面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户的生计策略受到当地气候环境与生计资本的双重影响。为了适应干热河谷的气候环境,农户大都选择以种植多季节蔬菜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以及周边打工相结合的生计策略。农户的各类生计资本中自然资本指数最高,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居中,社会资本指数最低。生计资本决定着农户生计类型,其中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较多的家庭往往从事以农为主型生计,而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较多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农为主型生计。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地边际化的驱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是人口城市化阶段影响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重要因素.文中在农户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建立农户决策模型剖析了务农机会成本对农地边际化的驱动机制,并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计算和比较了劳动力务农的收益与机会成本,对理论推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于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不同,农户做出不同的劳动力配置和土地利用决策,进而形成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就业户三种生计类型;在案例区务农机会成本较高的农户,在土地利用上表现为退耕还林、以较低的租金转租或赠送土地、粗放利用土地,均是农地边际化的表征;退耕还林政策与存在务农机会成本较低的农户两个方面因素使得案例区目前没有出现撂荒现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非农务工工资的上涨,会导致农地边际化的加剧.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农户进行调查,研究了雅鲁藏布江中游农户的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1)家庭劳动力状况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农为主型和非农为主型农户人口多,劳动力多,从业灵活性大,兼业特征明显,收入也相对较高。纯农型农户拥有草场面积高于其他类型农户,农为主型农户的耕地面积最多。2)不同生计策略表现出土地投入差异,但土地利用集约性相当。草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低于耕地。3)增加非农生产活动是纯农型农户和以农为主型农户生计多样化的重要途径;非农型农户和非农为主型农户应不断增强自身的从业技能水平,保证非农生计的持续性和收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是农户调整生计行为、延伸生计空间的重要选择,是生计资本约束下的农户非传统性生计策略。基于西北S地区1451个农户的问卷调研信息,应用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退耕参与决策的影响机制,为促发农户退耕参与决策提供现实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退耕参与决策受其生计资本水平的约束与调节,生计资源禀赋分化将影响退耕区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2)从统计学意义上看,人力、自然、金融、社会与心理资本将显著影响农户退耕参与决策,显现了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联机制;3)农户林业经营技能、非农就业能力、生产资金获得难易程度、亲戚中是否有村干部、韧性指数等是农户退耕参与决策制定的关键要素,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农户激励政策制定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6.
黑河-石羊河流域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生计资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生计多样化以及生计策略的改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是农村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PRA)对黑河-石羊河流域六个典型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建立农户生计资产评价体系,并对研究区域的生计资产综合值进行测算,比较两河流域农户生计资产的规律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⑴自然资产、物质资产、人力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产五种资产划分合理,良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域不同农户生计类型的生计资产状况;⑵民勤县农户生计资产中物质资产、金融资产、自然资产是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最主要的资产;⑶甘州区农户生计资产中社会资产和金融资产是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重要的资产。因此,民勤县农户生计以农业种植为主,甘州区农户生计以社会投资为主,两区域生计资产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预防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基于生计恢复力理论,利用恩施州5个典型旅游乡村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旅游地农户生计恢复力及其障碍因子,评价农户返贫风险,提出乡村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应对策略。研究表明:案例地农户整体生计恢复力较低,各维度中自组织能力最弱,应对外界干扰的适应能力不强,且普通户的返贫风险大于脱贫户;劳动力规模、社会连结度、信息获取能力是提升农户生计恢复力、降低返贫风险的关键因素;农户返贫风险感知集中在缓冲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对自组织能力重视不够。提出不同类型农户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实现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基础。  相似文献   

8.
白芥及油菜产量性状抗旱性及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干旱敏感指数(SI)、抗旱系数(DC)、抗旱指数(DI)分析白芥及三大类型油菜的子粒产量和产量性状的抗旱性,结合变差序列打分制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各产量性状及品种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奥罗、白芥1号和大辣芥抗干旱胁迫有力较强,白芥2号和白芥3号抗干旱胁迫能力较弱,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各性状抗干旱胁迫的能力因品种而异,同一品种不同性状抗干旱胁迫的能力相差较大;利用产量性状进行抗旱系数,抗旱指数分析,结合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是鉴定品种抗旱能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计策略由是生计活动组成,通过系列生计活动来实现。在不同的资产状况下,生计活动呈现多样性,并且相互结合来实现生计策略。我国现行的生态补偿,主要对受补偿者给钱、予物,提供实物、资金、智力与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这势必影响到农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随着生态补偿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生态补偿工程的广泛实施,提高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遏制了生态脆弱地区环境的进一步退化。实施生态补偿的环境保护作用显而易见,不乏论述,但对于改善农户生计水平,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效用却鲜有论及。从农户生计入手,评估农户的生计资本,量化实施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揭示农户生计策略对于实施生态补偿的响应机制,对于系统优化生态补偿设计、科学指导生态补偿实施、切实保障农户利益,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发展能力"双赢"的生态补偿本质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意义。通过文中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张掖市来讲,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其区域经济优势,提高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水平,从而整体上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研究区主要存在以农业生产为主和以非农经营为主的生计策略,前者更倾向于选择物质支持和技术支持两种生态补偿方式,而后者则倾向于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两种补偿方式;并且采取以农业生产为主生计策略的农户,偏好多种生态补偿方式组合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 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0.5 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对301份冬小麦品种(系)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种子萌发培养,在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数、根长、苗高和胚芽鞘长度测定的基础上,应用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EG胁迫下各指标测量值较对照均下降,且各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分析,发现不同小麦品种(系)间表现出较大差异,D值的变幅为0.08~0.95。通过聚类分析,将材料按抗旱性强弱分为5类:藁城8901等8份品种(系)为高度抗旱型,周麦22等29份品种(系)为抗旱型,鲁麦8号等116份品种(系)为中等抗旱型,石4185等83份品种(系)为干旱敏感型,烟农18等65份品种(系)为干旱高度敏感型。主成分分析表明,发芽指数、根长和根数在萌发因子、伸长因子和根部性状因子中的载荷量分别为0.96,0.88和0.91。不同抗旱类型麦区间的分布表明,8份高度抗旱型小麦品种(系)均来自国内,其中5份来自北部冬麦区。综合评价得到萌发期高度抗旱型种质分别是川麦44、皖麦33、藁城8901、CA9719、周8425B、宁冬10、新麦37和CA0958。发芽指数、根长和根数可作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可靠指标。北部冬麦区可作为挖掘抗旱关键种质的重点麦区。  相似文献   

11.
于2020—2021年度和2021—2022年度两个生长季,在杨凌抗旱棚(DS)、杨凌农作一站(YAS)和乾县试验站(QX)3个环境下分别测定了43份和20份小麦高代系的8个农艺性状及8个产量性状,通过计算抗旱指数评价各性状对小麦抗旱指标的贡献率,同时利用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筛选抗旱性强的小麦高代系。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环境(DS)下,小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基于各性状对小麦抗旱指数的贡献度,筛选出生物量、产量、小穗数和千粒重等作为评价小麦抗旱性的重要指标。通过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和聚类分析将供试小麦品种(系)分为高抗旱、抗旱、中等抗旱、干旱敏感和干旱高敏感5个等级,两年度鉴定出21-1、21-34、21-39、21-18、21-2和22-17共6份高抗旱小麦品系。  相似文献   

12.
以陕北佳县为例,从自组织能力、缓冲能力和学习能力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贡献度模型识别生计恢复力主要贡献因子,并对提升农户生计恢复力的生计建设路径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农户生计恢复力水平整体不高,其中自组织能力最强,缓冲能力次之,学习能力最弱;2)除自组织能力外,各地貌分区间农户生计恢复力以及学习能力、缓冲能力差异明显;3)各地貌分区间农户生计恢复力主要贡献因子具有趋同性,劳动力规模、健康状况、自然资本、金融支持度等11项主要指标分别从不同维度促进了生计恢复力的形成;4)农户生计应遵循"明确资源优势、强化生计支撑、降低路径依赖,促进生计重组"的建设路径,进而促进生计恢复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芝麻抗旱性快速鉴定体系及筛选芝麻抗旱品种,采用盆栽反复干旱法,设置正常水分(CK)和干旱胁迫(DS)两种处理,对31份芝麻材料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qRT-PCR检测SOD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芝麻苗期O2、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CK相比均显著上升,各指标综合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的变异系数最高的分别是SOD(98.64%)和O2(154.01%);抗旱指数与O2含量、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两个指标可作为芝麻苗期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将31份芝麻材料划分为5类抗旱类型,分别为高抗型、中抗型、低抗型、低感型和高感型。利用综合评价方法,筛选出高抗材料2份(‘汾芝10号’和‘豫-11-1’),中抗旱材料4份,低抗旱材料9份,敏感材料10份,高感材料5份;筛选出O2含量和SOD活性可作为芝麻种质资源苗期抗旱特性快速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作为激活农村土地这一重要发展要素的基础性政策,近年来农村土地确权被寄予了最大关注和期望,甚至被称为"二次土改"。为从农户层面考察农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效果,文中基于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生计多样化视角入手,采用Heckman-Probit两阶段模型,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关于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对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的总体评价并不理想,影响评价结果的显著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农业收入所占比重、土地经营规模、村庄类型、农地确权政策了解程度、土地产权处置能力认知、土地产权交易能力认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作用。同时,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对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和界定土地产权结构、培育和增强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资源禀赋优势、加大对农地确权政策的宣传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户尺度的黄土高原农村社会-生态系统体制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农区的社会-生态系统为例,基于农户尺度,通过对系统变量应对内、外部干扰下的响应过程的分析,研究近几十年来当地农户家庭的体制状态转换(Regime Shift)及其差异性,以抵抗外界干扰的适应能力为参考依据,评价转换结果,为我国乡村转型期的人地关系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由于种植结构的变化和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影响,当地农户家庭体制确已发生转换,从农户适应力的角度来看,其对乡村人地关系演变的这种适应和响应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以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农牧民生计资产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农牧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芝地区农牧民生计资产中自然资本存量较高,但由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存量较低,导致无法形成最优的生计策略;2)当农牧民有比较多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时,农牧民所采取的生计策略以非农业生计活动为主,当农牧民有较多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时,其粘性较强,农牧民不愿意放弃其原有的农业生计活动;3)增加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生计多样性,政府必须加大信息、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使其具有较高的生计资本存量,从而提高农牧民生计水平。  相似文献   

17.
提高牧户草原保护意愿对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以内蒙古达茂旗和四子王旗421户牧户的微观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牧户生态认知和家庭生计资本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1)生态认知和家庭生计资本均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生态认知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的影响显著高于家庭生计资本;2)家庭生计资本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影响的直接路径(家庭生计资本→草原保护意愿)系数远大于间接路径(家庭生计资本→生态认知→草原保护意愿)系数。政策启示:一,大力开展草原保护宣传工作,强化牧户生态认知,使其意识到草原保护的正外部性;二,引导牧户转向生态旅游、农家乐等其他生计活动,多样化牧户金融资本的来源方式,从提高农户金融资本的角度提升牧户家庭生计资本,从而减少牧户为寻求经济效益而对草原进行掠夺性开发的行为;三,完善草原网络覆盖、开展牧户集体活动,加强牧民之间的联系,从丰富牧户社会资本的角度提高牧户家庭生计资本。  相似文献   

18.
研究干旱胁迫对春小麦品种旗叶生理特征及其根系抗旱基因表达的影响,对春小麦抗逆栽培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兴安岭西麓旱作区,以抗旱组及水敏感组春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干旱(旱棚防雨)和对照(调控补水)2种水分控制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春小麦品种旗叶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及根系抗旱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干旱与对照处理间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生理特征及根系抗旱基因表达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旱胁迫下春小麦旗叶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降低,且抗旱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水敏感组;而生理指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均显著升高,丙二醛(MDA)显著降低;其中抗旱组中Pro含量为90.36μg·g-1,显著高于水敏感组(70.36μg·g-1),MDA含量(19.82μmol·g-1)显著低于水敏感组(22.05μmol·g-1)。TaXTH-...  相似文献   

19.
棉花抗旱相关指标综合评价及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0份棉花资源为材料,在大田对棉花花铃期进行干旱胁迫,于胁迫第10天测定光合指标,并分别取样测定叶片丙二醛(MDA)、叶绿素(Chl a+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等的变化,吐絮后测定农艺性状;同时采用抗旱系数、抗旱指数、灰色关联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棉花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抗旱性度量值(D值)聚类分析结果,将30份材料聚类为4个类型,高抗旱型品种有贝尔斯诺、川98、库克C310-5100、KK1543、中R2015;中等抗旱型品种有新陆早49、新陆中8号、中R773-1等13个品种;抗旱型品种有新陆早47、辽18、富依德998等8个品种;干旱敏感型品种有军棉1号、中R2009、新陆早26、新陆中58。通过灰色关联分析,16个指标与D值的紧密程度依次为有效铃数、总铃数、有效果枝数、Gs、Tr、果枝数、MDA、叶绿素总量、Pn、叶绿素b、株高、WUE、叶绿素a、Pro、Ci、SOD。在受到干旱胁迫时,棉花农艺性状表型指标敏感,同时MDA、叶绿素总量这2个指标反应较其它生理生化指标敏感,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相对其它光合指标较敏感。  相似文献   

20.
防止脱贫人口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基本要求。以湖北省恩施州W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脱贫农户生计资本,识别返贫风险,构建乡村旅游地返贫预警机制。研究表明:W村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是脱贫户面临的主要返贫风险;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较低会导致农户高返贫风险感知。乡村旅游地返贫风险包括生计资本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外部灾害冲击和市场风险等方面。乡村旅游地返贫预警机制构建包括监测脱贫户返贫风险、实时预警、识别警源和实施阻断措施四个步骤,对于不同返贫风险类型的脱贫户,持续对其生计状况进行动态评估,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加大政府社会保障兜底、延长旅游产业链、重视教育帮扶、利用"互联网+"策略、建立应急帮扶机制等,提升脱贫户生计稳定性,从而阻断返贫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