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山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沟穴播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了提高旱地冬小麦降水利用效率,进而达到增产,试验采用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盖沟穴播栽培方法,结果表明,覆膜沟穴播较覆膜穴播增产24.23%,较露地条播增产46.11%,显示了保水抗旱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渭北旱原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1996~1997年度,在乾县试区进行的旱地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将“冬小麦夏闲期微型聚不两元覆盖”与“冬小麦穴播全生育地膜覆盖”两项技术相结合,而组成的一种新的旱地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它集以上两种地膜覆盖民长,能将冬小麦整个生产年度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加之土壤温度的提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旱地小麦覆膜沟穴播栽培技术在不同生态区域的增产效果,在前两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点试验研究及生产东范。结果表明,覆膜沟穴播较覆穴播平均增产16.8%,较露地条播平均增产49.95%,且有明显的集雨保水,抗旱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沟穴播接纳雨水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山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覆膜沟穴播技术,产量分别较对照覆膜穴播和常规露地条播增产15.64%和65.98%,且有较好的地表增温和土壤耕层保水作用,能明显提高农艺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旱地地膜小麦研究成效和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及建议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1995-1996年度陇东旱干旱年份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有效地减少了播种到拔期间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具有超常的增产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宁南山区旱地玉米,采取覆膜沟穴播种植,施肥水平为N150P150,并选用旱地宝+锌肥+锰肥浸各可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大的水分利用效率;覆膜沟穴播比覆膜穴播增产7.7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陇东旱塬区冬小麦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平凉43号冬小麦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4年在平凉市崆峒区草峰镇夏寨村进行全膜覆土穴播(A)、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B)、膜侧沟播(C)和不覆膜露地条播(CK)4种栽培方式对土壤水热及小麦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出苗至拔节期土壤含水量和地温,并对表层土壤含水量和地温影响大于深层土壤,土壤含水量处理ABCCK,地温处理BACCK,A和B差异不明显,冬小麦抽穗期后各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和地温与对照相比提高不大,甚至小于对照;覆膜方式对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为处理ABCCK,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水分利用效率比CK分别提高83.75%,63.48%和41.31%;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经济产量比CK分别增加了2 587.5、1 989.75 kg·hm~(-2)和1 617.0 kg·hm~(-2)。经方差分析,在1%水平下,处理A、处理B和处理C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与CK均有极显著的差异,且其各处理之间也有极显著的差异。综上所述,全膜覆土穴播是降雨资源高效利用和提高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覆膜方式,可在陇东旱塬区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取全膜覆土穴播(C)、全膜穴播(B)、膜侧条播(A)3种覆膜种植方式,并以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地温及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方式对冬小麦地温效应主要表现在地表(0~10 cm),在5 cm土层处的影响最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温度效应可使冬小麦的灌浆期延长,全膜覆土处理在拔节期表现出明显的降温效应,全膜穴播处理在灌浆期地表温度最高;测定期内,全膜覆土方式下干物质积累量比露地条播CK高18.01%~19.48%。产量为全膜覆土>膜侧>全膜穴播>露地。全膜覆土穴播 方式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较大,是该方式产量最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甘谷地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设全膜覆土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2种不同覆膜方式,研究了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对冬小麦土壤微生物活性、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膜穴播种植方式能明显提高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量C、N。与传统耕作相比,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和全膜不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平均提高29.87%,21.42%和20.59%,16.57%。2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各生育期小麦的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传统耕作的,而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不同。3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呈正相关。4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明显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因此,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是适合该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旱作区覆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覆膜方式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旱作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小麦增产幅度和增产量以全膜覆土穴播极显著地高于全膜平铺穴播,全膜平铺穴播显著地高于膜侧沟播;3种覆膜方式小麦较露地条播(对照)平均增产率分别为73.9%、60.3%和33.3%,平均增产量分别为2 457.9、2 007.2、1 045.9 kg·hm-2;不同旱作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增产幅度表现为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3个旱作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较露地条播增产率分别为90.2%、73.7%和57.8%;而不同旱作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增产量则表现为半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3个旱作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较对照增产量分别为2 220.3、2 520.9、2 632.5 kg·hm-2,特别是在年降雨量500~600 mm的旱作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平均产量达到7 183.5 kg·hm-2,最高达到7 405.5 kg·hm-2,创造了该区域旱地小麦的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