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耕地保护与可持续性进行研究,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脆弱生态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威宁县为研究对象,对其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以期促进威宁县耕地可持续利用,为其他喀斯特生态脆弱区耕地保护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怀山  乔国华  王春梅  张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47-18248,18254
甘肃省瓜州县属典型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其农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依存度较高,资源型农业与脆弱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是影响当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针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瓜州县属典型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其农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依存度较高资源型农业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影响当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针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重庆喀斯特山地农业发展-生态响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喀斯特山地属于典型生态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栽力、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突出.该文尝试将喀斯特山区农业发展及其影响下的生态响应作为一个系统,建立农业与生态发展协调性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37个区县喀斯特山区进行横向对比和识别,并按综合得分进行分级.研究发现重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发展协调度以较差和差为主,分别占总喀斯特面积的71.12%和12.17%,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典型喀斯特区县,这种空间分异是自然基底背景、人为胁迫、经济科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林复合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长松  潘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69-5270,5322
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自然环境、资源概况,认为应扬长避短,积极发展林(果)-药立体种植模式。对林-药复合模式植物种类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构建了表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指标体系.根据“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对比研究了各区县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结果表明,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按经济地理分类,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属于资源-环境脆弱型,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属于生态脆弱型,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脆弱程度较小.按自然聚类,将39个区县的脆弱性分为资源脆弱型、生态脆弱型、环境脆弱型、一般脆弱型4种类型.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影响种植业,特别是单位耕地粮食产出率.  相似文献   

7.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石漠化严重,人地矛盾尖锐。喀斯特山区的农业生产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如何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本文总结回顾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的历程,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解决温饱,向自然索取阶段;改造自然阶段;保护自然阶段;保护与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农业生产模式的衍变和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我国工业化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结合贵州实际情况,展望贵州喀斯特山区未来的农业生产模式,为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铜仁市地处喀斯特地貌山区,农业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铜仁市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是喀斯特自然作用和人为活动作用的结果,据此阐述其环境整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及相应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石漠化是我国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问题之一。参考贵州省已进行的生态系统恢复和石漠化治理经验,综述了近年来该省所建立的石漠化3S监测体系,基于不同喀斯特生态环境所构建的综合治理的模式,所采取的林草、农业、工程等治理技术措施以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石漠化问题是该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从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恢复的角度,以地理-生态过程为主线,从石漠化治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2个方面总结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研究进展,指出基础理论研究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结构与过程空间尺度耦合研究中的不足,须要进一步发掘技术集成与模式提炼方面的应用研究,工程实施中存在工程落地难、成果巩固难、产业形成难的问题。最后对未来的石漠化治理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功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昆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93-8697
首先以生态经济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组成要素特征。然后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功能特征:喀斯特地区生物生产量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弱;物质储存和积累速度慢、环境污染严重;能量产量和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在探讨复合系统功能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在进行系统维护和重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着重考虑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选择和培育适合喀斯特地区的优势物种,提高物质积累的数量和速度,同时,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降低经济系统各环节的能量浪费,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脆弱生态约束下贵州岩溶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山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条件差、水平低,发展可持续农业既是贵州特殊农业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兴黔富农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贵州岩溶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束缚着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进行了分析,归纳为:地形的复杂性、地质环境的特殊性、降水的不均匀性和人为因素4个方面.从土地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自然灾害3个方面阐述了该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婕  苏维词  张凤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68-4770
阐述贵州岩溶山区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特征,分析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和限制因子,探讨岩溶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志兵  潘晓东  唐建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92-18293,18308
结合贵州重点岩溶流域乌江下游段水文地质调查,分析该区域的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特征,探讨岩溶地貌、构造运动及地层岩性对其的影响,并划分出该区的集中富水地段和缺水地段,从而为当地岩溶地区地下找水、岩溶打井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岩溶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石漠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是西南岩溶区的中心,岩溶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由于岩溶山区本身的脆弱性和人为作用,导致土地贫瘠、水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日益加剧。为了尽快推进贵州岩溶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首先要加强岩溶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治水为龙头,因地制宜,开展以岩溶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以促进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为更好地认识石漠化发生的成因、演替模式、驱动力因子及相应的生态重建技术、模式,根据岩溶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研究重庆岩溶地区地质背景和分析土壤类型,对重庆岩溶地区的石漠化类型和等级进行了简单划分,依据重庆岩溶地区自身特点,借鉴近年来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的治理成果,提出了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生态系统退化现象,可导致土壤退化、土地养分锐减、土地生产力低下和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我国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喀斯特为例介绍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综述了有效微生物菌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在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畜牧业、水产养殖及种植业中的应用,并展望了EM在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贵州农业用水量不断加大,水资源的短缺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贵州岩溶水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岩溶水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小流域土壤厚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贵州普定县后寨河小流域75 km~2面积内,采用150 m×150 m的网格布点方式,挖设2 755个土壤剖面,研究了土壤厚度在小流域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概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流域尺度来看,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存在的一个新词汇即喀斯特土壤,需要定义为由喀斯特岩石发育形成的土壤,而不应该理解为分布在喀斯特区域内的土壤,否则极易导致理解差异而形成误解。流域尺度下土壤的分布特征表现为8度以下坡度条件下多分布厚度大的土层,而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层厚度减小;喀斯特与非喀斯特的土壤厚度存在差别,海拔条件下的土壤厚度与地貌特征关联度较大;而人为作用则由于主动选择的结果,人为影响大的土壤厚度较大;小流域内土壤厚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水动力条件相关,表现在坡度、坡位的主要影响方面,因此小流域土壤的利用需要考虑到土壤厚度的分布特征,即土壤厚度大的区域可以进行利用,但土层薄的区域则需要加强保护,尤其是坡度较大的区域;而石漠化区域则需要进行治理并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20.
贵州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辣椒产业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化经营,研究其发展概况对贵州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概括了辣椒产业由辣椒种植、辣椒制品加工、辣椒深加工及其延伸产品所组成,分析了各自发展的概况、优劣势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贵州辣椒产业发展的思路,为贵州辣椒产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