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高产品种的推广、田间基础设施的投入、田间管理水平的提升、玉米产量大幅度提升,高水肥地区667m2平均产量达650kg左右;但是部分农户因管理措施不当,导致玉米半截穗、多穗、空秆等雌穗异常现象大面积发生,减产幅度高达30%~40%。现将玉米雌穗分化中的几种异常现象、成因与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形成玉米雌穗分化异常现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凤城市在较大范围内发生了雌穗分化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涉及到的品种主要有辽原一号、东单60、良玉17号、海禾5号等。据了解,在辽宁省的沈阳、鞍山、本溪、朝阳等地区也有类似现象。由于这种异常现象,造成今年玉米大幅度减产。因此,从总结教训入手,有必要对这些异常现象,在调查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整理。本文试图就凤城市玉米雌穗分化过程中几种异常现象的表现、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初步探讨。1异常现象的几种表现1.1多穗现象玉米的正常年景每株一般分化出一个结实的雌穗,有少量的双穗。但2002年在不少地块却突然出现了异常的多穗现象,从…  相似文献   

3.
玉米雌穗分化异常现象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雌穗分化异常现象的初步分析艾厚煜,安凤歧(辽宁省凤城市种子公司118100)(凤城市大堡良种场)1994年我市玉米在较大范围内发生了雌穗分化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涉及到的品种和组合主要有:本玉9号、丹白3号、6107×304、掖107×l02、丹玉1...  相似文献   

4.
浅析逆温对玉米雌穗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运成  艾厚煜 《种子》1999,(1):70-73
本文应用了1994年高温干旱年和1995 ̄1996年连续二年低温寡照年份辽宁省凤城市栽培面积较大的7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针对逆温而出现的雌穗分化异常现象,进行了跟踪调查、测定和综合分析,初步探讨了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与雌穗分化异常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原杂交种亲本之一的父本雄分枝数量与雌分化异常呈负相关。根据参试玉米品种对逆温反应的差异和程度,可把参试的7个玉米品种初步分为温敏感型,低温敏感型,逆温(  相似文献   

5.
玉米作为垦区三大作物之一,近年越来越被农民所接受。因为垦区的机械化程度高,在玉米的种植和收获上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加大,玉米生长的一些异常现象也随之出现,尤其是近几年常发生的玉米雌穗分化中的异常现象,给农民的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树星 《种子世界》2010,(12):25-25
<正>2010年渭南市玉米出现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形式:1香蕉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春播中晚熟区玉米雌穗分化形成期,即八叶期至十叶期严重干旱或虽有降雨过程,但每次降雨量少于5mm均为无效雨,抑制了雌穗分化进程,玉米在穗分化阶段,遇到少有的高温干旱天气,使雌  相似文献   

7.
大黄 132玉米自交系,由贵州盘县种子公司于 1982年从当地农家品种普古大黄中经 6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1992年冬季在三亚市崖城繁殖 100亩,出现雌穗发育异常现象,空秆率达 80%,减产 85%左右; 2002年冬季在海南省乐东县九所镇三脚村以大黄 132为母本,苏 37 2为父本制种,结果早播的 50亩大黄 132和第一批父本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雌穗发育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温带和亚热带种质中少有报道,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1雌穗异常表现类型1.1空秆一是玉米株上根本没分化出雌穗,农民习惯称为"公棒子";二是虽分化出雌穗,但都是每穗结实少于20粒的果穗。有些雌穗外表长得挺大,但有的没有粒,有的仅有几粒。1.2雌穗缺粒雌穗籽粒少,呈散乱分布,即通常所说的"花穗"。一侧从基部到顶端数行没有籽粒,穗型多向缺粒一侧弯曲,即常说的"老娘脚"。秃尖,一般占穗长30%,严重者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基因芯片杂交方法,检测强优势玉米杂交种(C8605-2×W1445)雌穗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动态,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雌穗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证据。在雌穗到达小穗分化期之后8 d内,有671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出4种不同的表达模式。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涉及代谢、发育、刺激应答、细胞信号转导、物质运输等多个方面。细胞分裂基因、细胞壁结构和修饰蛋白基因在雌穗发育过程中大多表现为上调表达,可能对雌穗细胞的分化和果穗性状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蛋白激酶、细胞信号转导以及转录因子基因等上游的信号传输和调控基因在雌穗的发育中也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4,自引:2,他引:84  
徐世昌  崔钦 《作物学报》1995,21(3):356-363
将玉米产量形成过程视为一个系统,采用系统分离方法,逐级深入地研究受旱减产的机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玉米减产的程度及其原因因胁迫时期而异。开花期水分胁迫减产最重,其次是雌穗小花分化期和灌浆期,拔节期则相对较轻,其可能机制是:开花期和雌穗小花分化期水分胁迫,玉米光合性能严重受损,减少光合产物对籽粒“库”的供应,导致“库”容量减小,进而影响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灌浆期水分胁迫使光合性能受损,光合“源”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山东省邹城市夏玉米部分地块出现不同程度的"空秆、秃顶、缺粒"等雌穗发育不良现象,导致发病地块减产。现将其发生原因和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一、雌穗发育不良的原因1.高温、高湿等气候因素2017年夏季,鲁西南地区气温异常偏高,据邹城市气象局统计的气象资料显示:全市7月平均温度为28.9℃,较常年偏高1.5℃,其中32℃以上天数为22天;极端温度分别出现在7月10~14日、7月23~24日,温度最高达36℃。此时正值玉米雌穗分化期,玉米雌穗分化的适宜温度为22~26℃,35℃高温持续10  相似文献   

12.
逆温对玉米雌穗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1994年高温干旱年份和1995-1996年低温寡照年份凤城市大面积城市的7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初步探明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与雌穗逆温分化异常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原杂交种亲本之一的父本雄穗分枝数量与雌穗逆温分化异常呈负相关;参试的7个玉米品种可分为高温敏感型,低温敏感型,逆温(高,低温)敏感型和较抗逆温(高,低温)型。试验表明,不抗逆温的品种,由于播种期,施肥,土壤条件等因子的差异,也与雌穗分化  相似文献   

13.
<正>一、空秆1.现状空秆是玉米拔节以后不抽雄或吐丝,到收获玉米时没有结果穗的现象,在玉米生产中较常见。据生产调查,空秆率一般为18%~22%,严重者高达35%以上(个别品种的空秆率高达50%~60%),致使玉米大幅度减产。2.形成原因在玉米生长期,由于矿物质营养失调,不能满足穗分化对养分的需求;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造成田间郁闭,个体瘦弱,影响雌穗发育,光合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孕穗期低温对玉米雌穗的伤害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毅  徐世昌 《作物学报》1995,21(2):235-239
在孕穗期(播种后65天),玉米植株经10℃低温处理2天和5天后,雌穗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对生物膜系统产生直接伤害,电解质外渗率增大,电镜下可观察到线粒体、细胞质膜破坏、胞间连丝膨大变形,甚至断裂;粗糙内质网卷曲成空心圆状,进而引起生理代谢紊乱,使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淀粉、蛋白质含量下降,阻碍雌穗发育,减少穗粒数,引起减产。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雌穗分化的几种超常现象浅析河北省昌黎县种子管理站张会田在1984~1993年的10年间,我县夏玉米栽培出现了三次雌穗分化的超常现象,情况各异,波及面不同。据调查,冀东的几个市、县也发生了此类现象。因此,有必要将这些现象加以分析整理,与同仁们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幸 《种子世界》2006,(8):35-35
拔节期到抽穗期是玉米旺盛生长期,茎叶增长速度决、增长量大,雌雄幼穗不断分化形成,需水量很大。抽穗开花期是需水临界期,需水量达到高峰,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灌浆期需要水为介质运输营养物质,需水量也较大。从拔节到灌浆期干旱会扰乱植株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使光合作用受抑制,合成产物量减少,而呼吸作用增强,加速物质的分解,消耗大于积累,造成营养缺乏。干旱导致萎蔫也会造成正在分化的幼穗或正在灌浆的籽粒的水分流向茎,而使幼穗分化和籽粒灌浆过程受阻,小花分化数目少。影响雄穗的抽出和雌穗的吐丝,延缓授粉,严重时会造成花粉、花丝丧失生活力,果穗上籽粒的数量减少,造成穗小、缺粒,甚至幼穗分化停止,形成空秆。  相似文献   

17.
浅析玉米花粉和花丝活力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株数、每株穗数和每穗粒数是玉米产量的构成要素.随着玉米产量水平的逐渐提高,粒数作为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决定作用更为突出.研究表明,玉米果穗结实粒数与雌穗吐丝小花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雌穗小花能否完成正常的授粉、受精过程直接决定着果穗的结实能力,对玉米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玉米雌穗分化与籽粒发育及败育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郑单958 (ZD958)和登海661 (DH661)为试材,比较研究了4.5、7.5、10.5万株hm-2三个种植密度下,雌穗分化与籽粒发育及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密度对玉米雌穗原基开始分化的时间无影响(不同密度下,穗原基均在播后28~29 d左右开始分化),对吐丝期分化的小花总数影响很小。但是高密度推迟了雌穗的分化进程,增加了败育花和未受精花的数目,导致正常成熟小花数目的降低。与低密度相比,高密度下DH661正常小花数减少了100.0个,ZD958减少了76.4个。高密度加大了雌雄穗吐丝开花间隔,降低了吐丝植株的比例(DH661吐丝植株占93.64%;ZD958的占81.80%),推迟了吐丝时间,使单株吐丝量减少,散粉持续时间缩短,导致败育增加。正常受精的小花在灌浆期也会发生籽粒败育,尤其是在花后10 d左右败育严重。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最终的穗粒数与开花期以及花后10 d、20 d的冠层底部透光率相关性显著,花败育率与开花前冠层底部透光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王伟斌 《种子科技》2009,27(11):36-37
在杂交玉米制种实践中,常见父母本行比为1:4或1:6,一般情况下父本花粉量远远超过母本雌穗正常受粉的需要。但是,制种过程中母本果穗结实差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缺粒造成的减产一般达10%左右,严重时超过20%。要防止玉米制种结实差,首先要了解造成的原因,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确实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墨白962的不同世代为材料,研究了混合选择对热带玉米群体穗分化的选择响应。结果表明,在混合选择过程中,雄穗的穗分化阶段I、IV和V所用时间在的C0、C2和C4等3个世代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雄穗的分化阶段II和III所用时间在世代C0和C4之间有显著差异。而穗子的穗分化阶段I和II在C4、C0和C2世代之间有显著差异。对于雄穗和穗子相同穗分化阶段的时间差,在不同世代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