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单细胞藻类大规模的培养,我国目前普遍采用开放式半连续培养法。此法虽简单易行,但在大量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易被敌害生物所污染,特别是原生动物的污染,往往能危害藻液。在原生动物中,有的种类本身能分泌抗生物质,对藻液起毒害作用;另外有些较大型的原生动物,除了分泌有毒物质外,还能直接吞食单细胞藻类。由于上述原因,造成饵料生产极不稳定,有时竟会造成“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2.
扁藻与金藻类生产性培养中敌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藻与金藻类是虾、蟹、贝类及其它海产品动物早期幼体的优质饵料,但其在生产性培养过程中常会被腹毛虫、尖鼻虫、急游虫等敌害生物污染,这些敌害生物在藻类培养液中生长、繁殖,当其数量达到一定的密度时,即对培养藻类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被污染后的藻液轻者不利于再扩大培养,重  相似文献   

3.
单细胞藻以其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繁殖快、不败坏水质、营养高、适口性好等人工合成饵料无法取代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海、淡水育苗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持续高密度生产培育单细胞藻是保障各类苗种孵化培育成败的关键;而保持藻类持续高产的重要措施一是抑制污染对藻类的危害;二是加快藻类的生长繁殖速度提高周转率。在目前尚没有特效杀灭某一种原生动物的药剂和方法问世之前,后者就更具实际意义。2005年5月我们在生产培育角毛藻、拟球藻、扁藻中首次使用铵盐、尿素代替硝酸盐作为单细胞生产培育的氮源,达到了控制原生动物污染、快速培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育苗控温设施的普及使用,鱼虾蟹贝全年人工育苗得以实施。单细胞藻类作为贝类、鱼和甲壳类幼体的优质适口饵料,其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育苗生产成败。单细胞藻在冬夏两季日常管理操作上有诸多不同,其原因在于单细胞藻生长过程中面临的环境不同。夏季高温、多雨,单细胞藻容易下沉、老化、生长菌膜、被原生动物污染。冬季低温,单细胞藻繁殖速度慢,极易发生藻类饵料供应不上。我们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对单细胞藻类冬夏两季培育技术要点进  相似文献   

5.
单细胞藻类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虾、河蟹、贝类育苗需要大量的单细胞藻类,单细胞藻类培养的好坏关系到育苗的成败,是水产动物育苗成功的首要条件。只有培养出大量的无原生动物污染的、鲜嫩的多种单细胞藻类,贝类等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才能获成功。笔者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藻种种源 同一类藻最好从不同地方采集,获得多个品种进行培养,而且在培养过程中分别放置在不同培养瓶中进行,这样可避免某一品种培养失败而带来的损失,也可获得适应本地区培养的品种。如金藻可培养3011、wp、wfj3个品种。2 扩 种 扩种用的烧…  相似文献   

6.
单胞藻类多数适应性强,生长繁殖迅速,易于培养,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脂肪酸,是虾、蟹、贝类及其他海产品动物早期幼体的开口饵料和饵料动物的饵料,但其在培养过程中常会被大量眼虫(Euglena)、草履虫(Paramoecium)、变形虫(Amoeba)等原生动物污染,轻则不利于进一步培养,重则培养失败,造成培养者精力的浪费,财力的损失。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分析藻类实验室培养中原生动物侵入的起因、过程,尝试利用物理、化学、生态等方法,尽可能降低原生动物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为藻类培养过程中原生动物清除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单细胞藻类的敌害生物与有害藻类的溶藻微生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细胞藻类是水产养殖植物性生物饵料的主要类群之一,能够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降解水中富营养化成分而净化水质和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条件。自然水域或非密闭条件培养单细胞藻类时,水中难免发生杂藻、菌类、原生动物和昆虫幼虫等等,如不采取特别措施,这些生物将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8.
球等鞭金藻培养液中卵形小球藻的繁殖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利 《水产科学》1995,14(1):21-23
不同藻类生长、繁殖的生态条件是不尽相同的利用球等鞭金藻(Isochysisgalbana)与其污染藻-卵形小球藻(C.ovalis)生态习性的差异,在培养过程中对藻液PH值进行人工控制,使其保持在球等鞭金藻生长的适宜范围之内,从而达到促进球等鞭金藻生长,控制卵形小球藻繁殖之目的。本文通过对3组污染程序不同的藻液的对比培养实验发现,在温度范围17-18.4℃,照度范围3000-8000Lux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正> 传统的单细胞藻类培养是敞水体静水培养,采取施肥、增加光照等辅助措施。这种方法占地面积大,藻细胞生长繁殖速度慢,易受污染,生产周期长,产量低且不稳定。1983年我们进行了单细胞硅藻的充气法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单胞藻的培养中,常会发生敌害生物的污染,而导致培养失败。为防治污染,保证单胞藻培养的成功。现把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及防治简介如下,以供生产者参考。1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1.1直接吞食一些较大的敌害生物,如轮虫、游仆虫、尖鼻虫、变形虫、海生残沟虫等,直接吞食藻细胞。由于单胞藻生长繁殖较快,如果敌害生物的数量不多,吞食量不大,则影响并不显著。但当敌害生物大量繁殖后,吞食量也增大,则对藻类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轮虫的吞食量达到惊人的程度,在两三天内可以把藻细胞吃光,使藻液变清。1.2通过分泌有害物质对单胞藻起抑制和毒害作用一些较小的敌害生物,如小白虫、微孢子虫等通过其分泌的抗生物质对培养藻类产生毒害作用。当敌害生物分泌的抗生物质的量还较少时,培养藻类繁殖不快,生长不良。当敌害生物大量繁殖,抗生物质大量分泌后,即造成培养藻类下沉死亡,使培养失败。敌害生物分泌的抗生物质对培养藻类的毒性大小,依不同种类而异,有些种类毒性大,虽然还未在培养液中达到大量繁殖的程度,已能使培养藻类严重受害。但一般情况下,当敌害生物在培养液中达到较大数量后,才会造成严重后果。一种生物对藻类的危害作用,可能是一个方面的,也可能两个方面同时发...  相似文献   

11.
单细胞藻中含有大量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s)、EPA和DHA,而且多数的单细胞藻具有生长繁殖快、环境适应力强、培养周期短等特点。可实现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的目的,是鱼、虾、贝类等海产品的理想鲜活饵料,藻类培养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海产品育苗的成败,因此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技术是育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技术。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成熟,单细胞藻类在贝类、虾蟹类、鱼类人工育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简述一下藻类培养的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单细胞藻类不仅是一些养殖生物幼体的开口饵料,而且是贝类幼虫不可缺少的饵料;也是净化水质的重要物质。但是在单细胞藻的培养过程中(包括初级培养、二级培养和多级培养)往往易被一些有害菌类污染。这些有害菌类不仅与其争光、争气(指二氧化碳)及营养盐,而且还直接破坏单细胞藻类的生长,特别是丝状菌类更为明显,它能将许多藻细胞粘连在一起,使细胞失去悬  相似文献   

13.
室内大规模培养单细胞藻类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育苗业的日趋发展,为水产经济动物提供足够适口的单细胞藻类成为育苗成败的关键一环。笔者总结多年来在水产育苗单位的生产实践经验,归纳出一套适合生产性育苗单位大规模培养单细胞藻类的实用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一级培养 一级藻种培养是培育单细胞藻类最关键的一环。只有有了源源不断的纯正无污染的藻种,才能保证后期培养的成功。 藻种尽可能取之于技术力量较强、信誉较好的科研院所,品种一般为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角毛藻、等鞭金藻3011、等鞭金藻8701、湛江叉鞭金藻、小球藻、扁藻等。 一级培养用水要经过…  相似文献   

14.
泥蛐苗种生产中,饵料曾用过螺旋藻粉,干藻粉、冷藏单胞藻或酵母,而直接培养的新鲜单胞藻是泥蛇苗期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优质饵料,是蛐苗生长和变态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青苗的成败,并且,在育苗过程中具有保护和改善水质的作用。因此结合1994至u1998年我们在乐清币东港水产育苗场和本中心藻类研究室所进行的试验,将该培养技术总结如下。一、保种培养l.种类作为泥蛐苗种饵料的微藻主要是金藻、扁藻和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等单细胞金藻,个体小,无细胞壁,游动缓慢,易被摄食,而且蛋白质含量高,但易受污染,老化快;扁…  相似文献   

15.
藻种一级培养中一般不会出现杂藻污染,但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敌害菌类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条件适宜,这些菌类将会大量繁殖从而抑制单胞藻的生长,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藻种变色甚至绝种现象。因此在选择藻种时,要求选择无杂质、活力强、增殖快、无原生动物及杂藻污染的优质藻种,同一类藻最好从不同地方进行采集。  相似文献   

16.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 ,本文所讨论的培养方法归为连续分级培养。即培养工艺为 :保种培养 ,在 30 0 0毫升三角烧瓶小规模接种→接种 ,转移到较大玻璃器皿内扩大规模培养→接种 ,转移到培养池内大规模培养→养成并输送至贻贝育苗池。1 保种培养种类作为厚壳贻贝苗种饵料的微藻主要是金藻、扁藻、褐指藻和小球藻。藻种一定要选择生长良好 ,生活力旺盛 ,色泽鲜艳 (硅藻类为黄褐色、绿藻类为鲜绿色 ) ,无沉淀及无明显附壁现象 ,镜检无其他混杂种类、浮游动物、原生动物之类污染的藻种。培养用的海水是经煮沸或过滤除菌法消毒后的海水。…  相似文献   

17.
海参、海胆、虾蟹的育苗生产都离不开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单细胞藻类具有生长快、易繁殖、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是水生动物幼体的良好饵料之一。单细胞藻类作为水生动物人工育苗的饵料地位目前尚无法被取代。单细胞藻类具有容易培养、可以节约育苗成本等优点,在环境条件差、生产成本不足的情况下培养单细胞藻类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显得更加重要。一、准备工作一级扩种培养主要用250~5000毫升三角烧瓶,  相似文献   

18.
盐藻(Dunaliellasp.)是一种嗜盐性较强的海产单细胞藻类,是海参幼体(耳状幼体、樽形幼体)的优良饵料。因此,在海参人工育苗过程中,盐藻培养的好坏及其生长繁殖的快慢,将直接影响海参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育苗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连续纯种培养单细胞藻技术苏进和(广东省珍珠企业总公司,广州510220随着贝类人工育苗生产的不断发展,作为贝类幼虫饵料的单细胞藻,其培养技术也不断提高。但在生产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难以连续提供不受敌害污染的单细胞藻种用于生产性的扩大培养,造成...  相似文献   

20.
如何培养出大量的可供海珍品育苗使用的单细胞藻类,一直是海水育苗生产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20多年的教学和生产实践,发现教学中缺乏实践经验,对生产中的施肥认识不够、讲解不透,而生产中经营者过分注重育苗技术,忽视单胞藻生产培养中的施肥浓度调节,把培养失败片面归结为原生动物污染。单胞藻生产培养不稳定一度制约着海珍品人工育苗的正常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