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生态养鱼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技术,也是我国养殖淡水鱼的一种主要方式.近年来,我国绿色农产品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而且现代人越来越提倡纯天然无污染栽培技术,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喜欢稻田养鱼的方式.稻田生态养鱼技术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稻田产量,减少稻田种植成本,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产生很好的生态效益.为了进一步推广稻田生态养鱼技术,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稻田养鱼的基本过程以及主要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鱼是一项短、平、快的项目,它不占水面、技术简单、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在有限的资源里挖掘潜力,既丰富"菜篮子"又获得"钱匣子",是目前农村、农业、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产业之一,特别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今天,稻田养鱼更值得推广。养鱼稻田比不养鱼稻田亩多收入1000元至1800元左右,同时每10亩稻田的鱼产量相当于一亩池塘鱼产量,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主要结合荷花镇稻田养鱼产业现状,分析了该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荷花镇稻田养鱼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稻田生态养鱼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淡水鱼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今,随着绿色农产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对纯天然无污染栽培技术的强烈提倡,稻田养鱼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本文主要围绕稻田生态养鱼技术进行探讨,详细介绍了稻田养鱼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以促进稻田养鱼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鱼是一项成本低、收效快、经济效益高的农村副业,我国南方一些省区的生产实践证明:利用稻田养食用鱼,每亩可产20~50公斤,个别高产者可达100公斤以上;养鱼种每亩可产3~4寸的鱼种1000尾左右,同时又可使稻谷产量提高4~15%。我国东北地区稻田养鱼起步较晚,一些稻田养鱼户的效益尚不理想。现就我国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稻田养鱼技术作一介绍。一、养鱼稻田的选择为保证饲养的鱼类在稻田内正常活动和生长,养鱼稻田必须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蓄水力强,雨季不受大水威胁,旱季不干涸,稻田土质肥沃,并能控制稻田内适当水位的地块。二、养鱼稻田的整修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9,(23)
为能够了解大面积的稻田养鱼对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本文对广西各个稻田养鱼区进行调查。其中稻田养鱼较多的村镇有5个,以及1个非稻田养鱼村镇。调查对象共135户农户,稻田养鱼面积30.36公顷。调查结果:稻田养鱼村镇的产量明显高于非稻田养鱼村镇;稻田养鱼村镇的年均化肥用量明显低于非稻田养鱼村镇;稻田养鱼村镇农药投入成本明显低于非稻田养鱼村镇,同时经济效益却高于非稻田养鱼村镇。  相似文献   

6.
<正>稻田综合种养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利用稻田水面养鱼,不仅能促进稻谷增产,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又能收获鱼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新化县委、县政府把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产业,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稻田养鱼在全县已初步形成产业规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鱼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技术,可以对稻田资源进行充分的运用,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近些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养殖行业当中。稻田养鱼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促进了农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更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目前已在我国各地农村得到了普遍推广。但目前在稻田养鱼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处理水稻种植和养鱼之间的关系,避免鱼类感染疾病,这是所有养殖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急于解决的一项重要难题。对此,本文特对稻田养鱼的科学施药和防病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稻田养鱼人员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而稻田养鱼行业的出现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现代人们对食品的食用需求。我国传统稻田养鱼行业历史悠久,但是随着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原有的稻田养鱼技术已经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在实际养殖期间面临着大量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本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稻田养鱼产业现状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稻田养鱼不仅能够有效利用耕地资源、大幅度提高稻田产值,还能够降低种稻成本、节约养鱼资金。稻田养鱼技术的成功推广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稻田的经济效益,还兼顾了生态效益,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结合鲁甸县的自然条件,分析鲁甸县江边河谷区稻田养鱼优势,阐述稻田养鱼技术措施,以期推进稻田养鱼示范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鱼发展的现实意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雨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56-13258
指出稻田养鱼是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典范,并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几个方面阐述了稻田养鱼的现实意义。最后。简要分析了发展稻田养鱼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地球的资源有限,而土地资源更是宝贵,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因此稻田养鱼业也顺势发展起来。笔者通过对陇川稻田养鱼资源与生产现状的分析,对陇川稻田养鱼业生产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并进一步提升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稻田养鱼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将稻田种稻和养鱼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充分利用稻田生态环境,发挥水稻和鱼互利共生的作用,获得有机水稻和有机鱼的双丰收。稻田养鱼技术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以时间为轴,以生物多样性为主线,将我国稻田养鱼分为三个阶段:传统稻田养鱼阶段(东汉末年至新中国建立前)、探索发展阶段(新中国建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现代稻田养鱼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回顾了我国稻田养鱼技术的研究进程,总结分析了我国稻田养鱼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特点,重点突出稻田养鱼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稻田养鱼产业扶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效益高等特征,是一种重要的绿色产业扶贫方式。分析了湖南省稻田养鱼的现状,以郴州市、益阳市南县和怀化市辰溪县稻渔综合种养为例,总结出适合湖南省不同地区发展的稻田养鱼产业扶贫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与市场并重型”。为进一步发挥湖南省稻田养鱼效益优势,更好地促进产业扶贫,从产业规划、绩效考核机制、产业化运作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培训支撑体系、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稻田养鱼产业扶贫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土地资源更是宝贵的资源,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稻田生态养鱼业逐渐发展起来。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合理稻田养鱼活动,能够提高稻田产量,降低稻田种植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稻田养鱼技术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兼顾生态效益,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鱼在我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稻田养鱼的发源地之一,史料记载三国时期我省成都等地盛行稻田养鱼。改革开放后,我省稻田养鱼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粮增收的有效途径。多年来为全国各地提供了许多经验,成为全国稻田养鱼的一面旗帜。2011年,四川省列入全国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2015年底,全省稻田养殖面积308938hm~2,养殖产量33万余t。产量仅次于池塘养殖,占全省总产量的24.9%。2016年,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德阳综合试验站对我省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典型模式开展调研,对典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了成本和效益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以期为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省里下河地区,是水稻产区,发展稻田养鱼的条件优越,近年来稻田养鱼已成为该区农民的一项家庭副业。为了挖掘稻田养鱼的生产潜力,增加水稻和鱼类产量,提高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1985年我们在兴化县大邹乡新南村进行了稻田养鱼高产试验,平均亩产稻谷490.8公斤,鱼种49.4公斤,每亩净收入比1984年单种水稻增加1.15倍。  相似文献   

17.
摘要:新化县稻田养鱼的传统养殖模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稻田养鱼农耕方式为新化的社会经济作出了贡献,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新化县的稻田养鱼面临许多新问题,[2]。本文在分析该县稻田养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稻田养鱼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鱼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之于人工措施,既种稻又养鱼,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都得到合理的改造,达到稻鱼共生互利,并发挥稻田的最大"负载力"的一种养殖模式。左安镇农民发展稻田养鱼,不仅养鱼增加了收入,而且稻谷普遍增产,大大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从而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9.
张玉臣 《吉林农业》2013,(3):250-250
我国稻田养鱼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就有稻田养鱼的记载。近年来,在传统的稻田养鱼基础上,各地根据稻、鱼共生理论,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稻田养鱼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成为我国农村最大面积的立体农业模式。发展稻田养鱼能收到"稻田养鱼鱼养稻,水稻增产鱼丰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洱源县近年来开展稻田养鱼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当地开展稻田养鱼取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洱源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漾濞县接壤,国土面积2614 km2,县境内江河溪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黑潓江水系和弥苴河水系属澜沧江流域支流,是注入洱海的主要水源。每平方千米平均产水量42万m3,地表水年降水总量31亿m3,其中地表径流12亿m3,过境流水9亿m3,共计21亿m3,水资源丰富、水量充沛。洱源县稻田资源十分丰富,洱海流域6个乡镇共有稻田面积6247.33hm2,冬闲田333.33 hm2。据记载,洱源县稻田养鱼始于明朝,经考证,历史上稻田养鱼,仅将鱼种放入稻田,谈不上科学养殖。自洱源县水产站成立以来,科技人员利用稻鱼共生互利原理,通过试验,摸索出了大力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洱源县稻田养鱼产业正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