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培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市在毛竹笋用林、笋竹两用林建设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3年全市竹笋总产量达17.95万t,其中毛竹笋12.06万t,原笋总产值达2.741亿元,其中毛竹笋产值1.469亿元。宁波市毛竹林面积较大,但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笋用林还不多,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的培育关键技术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钱生炎 《新农村》2006,(3):14-14
毛竹三笋指春笋、鞭笋、冬笋。近年来,由于春笋产量不高,质量下降,价格下跌,经济效益不高,所以,一向以生产春笋为主的毛竹笋用林逐步向生产春笋、鞭笋、冬笋并重方向发展。做到冬季挖冬笋、春季挖春笋、夏季挖鞭笋,从而明显提高了毛竹笋用林的经济效益。1.毛竹“三笋”高产的立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16,(8):157-158
从林地选择、精细整地、母竹挖掘和运输种植、幼林管理、护竹留笋、成林培育、合理挖笋、适当砍伐等方面介绍楠竹笋用林培育技术,以期对楠竹笋用林产业科学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我县现有苦竹笋用林面积2021亩。由于长期失管,乱砍乱伐,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相当部分苦竹笋用林处于散、稀、少、小、老、病状态林分。亩立竹量少,质量低,亩产笋量仅这40-60公斤。经对低产、老苦竹笋用林改造后,亩产竹量这600-900株,产笋可这250公斤,年效益这1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茶秆竹笋期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茶秆竹笋期生长情况和鞭根系统与出笋关系的观察调查和知,茶秆出笋初期10ds内为出笋早期,10-25d为出魏盛期,25-40d为出笋末期;竹木混交林较纯林可相应推迟出笋各期;早、盛期的退九低,成竹较高;幼竹高生长呈现慢-快-慢3个阶段;隔天采笋可增加出笋数量,有利于茶秆竹作为笋用林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经营毛竹笋用林的目的是增加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收入。我市有竹林6.67万hm^2,其中笋用林占30%~40%,而且大多数是花年竹林,产量从1980年的500多万t达到目前1000多万t(包括鞭笋、冬笋)。经营花年竹林有以下好处:产量可迅速提高;全年均衡产笋,可为竹笋罐头厂源源提供原料;吸纳多余劳力,提高竹山经济效益,为农村致富服务。经营花年竹林要抓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我市目前的笋用林大都以春季出笋为主,到了夏秋季除毛竹的鞭笋,市场上竹笋奇缺,给竹笋罐头厂加工带来了原料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比施肥对雷竹笋用林笋末期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和笋产量的影响,得到适宜雷竹生长和生产的生态化学计量比,为雷竹笋用林经济效益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雨城区中里镇1~5 a生雷竹笋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氮磷比施肥下(NP3=3∶1、NP9=9∶1、NP15=15∶1、NP21=21∶1)雷竹碳氮磷养分变化规律和化学计量特征,通过笋产量和各器官养分、土壤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不同氮磷比施肥处理的雷竹营养生长规律。【结果】(1)氮磷施肥可以显著影响雷竹各器官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随着施肥氮磷比例的增大,各器官的全C含量、C∶N和C∶P总体上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全C和全P含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N∶P则逐渐减小。(2)氮磷施肥对各器官间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大小关系影响较小。(3)氮磷施肥显著提高了雷竹鲜笋产量,笋产量随施肥氮磷比例的增大而呈现先增后稳的趋势,雷竹笋产量与土壤p H、全N含量和碱解氮(AN)含量在显著相关关系。(4)土壤p H与雷竹各器官C∶P均有显著相关关系,土壤...  相似文献   

9.
徐昌棠 《新农村》2009,(8):16-16
夏季是竹鞭生长、伸展和笋芽膨大季节,此时土壤湿润有利竹笋增产.据宁波市竹笋高产基地试验,如果在竹鞭和笋芽生长期能满足水分养分的需要,第二年竹笋要比干早年增产30%~40%.在浙江每年7-8月份是台风季节,如不做好排水沟,台风夹带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冲走肥土,使鞭根暴露,影响产量.因此夏秋季做好笋用林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广德县的食用竹笋是该县的传统特产,有天目山余脉和黄山余脉两大竹笋产区,主要笋用竹包括水竹、红壳竹、早竹、刚竹、毛竹和雷竹等竹种。全县现有竹林6.0万hm2,其中,多数笋用林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竹林衰败,产量低的问题日趋明显。笔者就笋用林低产复壮技术作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1.
苦竹笋肉质肥厚,营养丰富,是笋农增收的特色项目。四川峨眉山市川主乡笋农已实现亩产鲜苦竹笋1千千克以上,收入5000元以上。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多出壮笋,使苦竹笋年年出笋不歇年,就要抓好嫩笋采罢的笋林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早竹笋用林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建园、立竹管理、土肥水管理、林地覆盖、病虫害防治、科学挖笋等内容,以期为溧水县发展早竹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绿竹属禾本科竹亚科绿竹属丛生竹种.是我国南方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之一.因其笋形似马蹄.故俗称“马蹄笋”。马蹄笋是食笋用笋家族中的上乘品种.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绿竹笋用林以促进产笋、提高笋产量为目的,现将绿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笋前施肥,是补充笋用林地养分,保证竹笋高产、稳产、优质的有效措施。其施用方法如下: 1.施肥时间和肥种。一般掌握在出笋前一个月,即2月中下旬到3月下旬(可根据各地气温回升情况而定),此时施肥能促使已萌动的笋芽健壮生长。主要施用尿素、碳铵和氨水等化肥,也可施充分腐熟的菜籽饼。 2.施肥数量。应根据林地的土壤肥力情况及竹笋产量而定。如果667平方米竹笋用林以年产笋1500千克为目标,则每年需施氮肥47千克、磷肥21千克、钾肥20千克,其中笋前肥施用量占2/5。施肥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抚育措施对石竹笋用林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集约经营程度对出笋期产生显著的影响,集约经营型比一般经营型初笋期早3个月左右,而一般经营型比粗放经营型早10 d左右;二是出笋量随着集约经营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一般经营型出笋量是粗放经营型的2倍,集约经营型出笋量分别是一般经营型和粗放经营型的4.1倍和8.6倍,石竹笋用林实行集约经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抚育措施对石竹笋用林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集约经营程度对出笋期产生显著的影响,集约经营型比一般经营型初笋期早3个月左右,而一般经营型比粗放经营型早10 d左右;二是出笋量随着集约经营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一般经营型出笋量是粗放经营型的2倍,集约经营型出笋量分别是一般经营型和粗放经营型的4.1倍和8.6倍,石竹笋用林实行集约经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毛竹笋用林培育技术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经营水平的毛竹笋用林诸因子的分析,将笋用林划分为高产、中产和低产3个类型,并探讨了高产型尹用林各因子的培育技术指标和培育技术模式。其主要指标有:立竹密度2700~3300株hm~2,1~4度竹的年龄结构为1:1:1:1,平均胸径7~8cm,留枝盘数15盘,施栏肥112.5t/hm~2。通过掘山、垫土、埋鞭、施肥、留竹和择伐等措施可达高产型水平。  相似文献   

18.
毛竹不同施肥处理出笋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婷  胡亮  郭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89-9490
[目的]研究毛竹不同施肥处理对出笋的影响,为毛竹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毛竹需肥规律,对江西省奉新县石喿下林场的毛竹林结合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进行施肥试验。[结果]经过3年大年的调查,2001年各小区竹笋平均地径显著大于1997和1999年竹笋的平均地径,分别是其1.08和1.09倍。N1P1K2施肥处理明显增加毛竹出笋数和笋地径。K2处理的出笋数和笋平均地径高于其他处理的出笋数和笋平均地径。[结论]在毛竹林内施肥能增加笋的地径。K肥能有效提高毛竹出笋数和笋地径。  相似文献   

19.
笋用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对奉新和铜鼓两地笋用林土壤的理化分析,吸附试验及温室盆栽试验,进行了12种养分的系统研究,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特点,初步研究了养分限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奉新笋用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亏缺顺序为P,N,K,S,Mg;盆栽不施P,N,K,S,Mg分别减产65.6%,47.7%,18.4%,15.3%,15.1%。铜鼓笋用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专缺顺序为Ca,P,Mg,N;盆栽不施Ca,P,Mg,N分别减产88.3%,81.2%,42.9%,30%。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以来,随着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不断深入,伴随竹笋罐头加工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大潮推动下,宁波市笋用林面积不断扩大。经过科技人员广泛引种、多点试种,竹农积极实践、不断探索,经过20多年努力,我市已逐步形成了一个笋用林优质、高产品种系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